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九十一集▪P4

  ..续本文上一页身说法。

  【是一法不住的、法法皆如的、是无我的。一尘不立,将微细之分别执著遣除净尽,乃能证佛所证耳。】

  佛之所以成佛,所谓今佛如古佛之再来,佛佛道同,这是我们学佛修行最后的目标,我们所希望的、我们想证得的是这样的境界。佛告诉我们要怎样才能证得?要一法不住。不但世间法不能放在心上,佛法能不能放在心上?不能。佛法也不能放在心上,这才行。这就是除此地讲微细的分别执著,前面我们说过,极微细的是等觉菩萨,那一点不除还不能成佛;必须要除得干干净净,放下得干干净净,那才圆满成佛,如诸佛之所证。第五次这就是这一次,从第一五十节到一百五十二节,我们刚刚读过的。

  【今次乃是明白开示】

  前面从比喻上来说,这个地方是直截了当为我们指示出来。

  【一切法性本来平等,无有高下。】

  经文上说,这是我们不能不记住的,不能不知道的,「是法平等,无有高下」。而且要常常用这句经文提起观照功夫,到我们心有不平的时候,把这一句经文想一想、念几遍,「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我们的心在境界上就平了,恢复到平静。平静是真心,我们今天虽然没有证得真心,但是清净平等与真心接近。真正用功,真正的功夫是什么?就是这个,这要认识清楚。不是说我每天读多少卷经,我念几万声佛号,我拜几百拜、几千拜,那是形相、是样子,不是功夫。功夫是什么?离相离念而行布施,修一切善法,这个叫功夫。你要是会用,刚才讲过了,穿衣吃饭都是功夫,穿衣吃饭都是修行,要明白这个道理。不会的,古德常讲盲修瞎练,我们自己要认真反省,我们是不是属於盲修瞎练?发现自己不对,赶快回头、赶快改过,就对了。《金刚经》是很好的标准,而且是个绝对的标准,是以如来果地上的标准,给我们初学做标准,这是非常非常的难得!

  【故一一法皆不可分别执著】

  为什么?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你怎么可以执著?

  【菩提法如是,一切善法亦如是。】

  这是佛举例举到极处。前面从人来说,讲的是如来法身、报身,这从人身来举例,达到了顶点。到这个地方以法来说,他老人家举的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通常我们讲无上菩提心,就是无上正等正觉,无上菩提心。无上菩提心也是平等法,也是不可得,何况其他一切善法。连如来果地上所证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人家也不执著,我们修一点点善法,有什么好执著的?世尊得无上菩提,心里面也若无其事,我们修一点点善法,又何必要沾沾自喜?觉得自己很了不起,这错了。所以读《金刚经》要从这个地方去反省、去检点。末后这是总结。

  【用无分别执著之心】

  这个「无」是贯下去的,无分别、无执著的心。无分别是平等心,无执著是清净心,你看《无量寿经》经题上「清净平等觉」,你能够用清净心、平等心,那你就觉了,你就是觉者,你就不迷;觉者是菩萨,你就不是凡夫。要用这个心,我们常讲菩萨心。学佛人也常常挂在口上,菩萨心肠,菩萨心是什么?无分别、无执著,清净心、平等心,这是菩萨。

  【修无有高下、平等平等之一切善法。】

  用清净平等心,修清净平等法。诸位要记住,只要心平等、心清净,所有一切法都平等、都清净。这就是前面我们常常引用宗门的修行方法:从根本修。我们穿衣吃饭、待人接物,都是清净法,都是平等法。你不要再去找,哪个法是清净法,哪个法是平等法,所有一切法都是清净法,都是平等法,世出世间法无有一法不是,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但是要用清净心、平等心去修才行。由此可知,离开了清净、平等,一切法都不平等,一切法都不清净,佛法也不平等,还有大乘、小乘,还有五乘、菩萨,还有十住、十行、十回向,那都不平等。为什么不平等?你的心有分别、有执著。离开一切分别执著,佛法也是平等的。世尊四十九年所说一切法,没有一法不平等,无有一法不是善法,而且是平等的善法,这个我们要注意到。

  《金刚般若 》诸位如果会了,你就会修行,你真的会修。不但你会修行,也可以说你会生活,你会过日子,这个话都是实在的。你不通般若 义,你不会生活,你不会过日子,你天天过得这么苦,天天过得这么可怜,你不会过。通达般若 ,你过得很幸福、很自在、很美满。般若 在现实上,带给我们的受用就不可思议,真正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这样的修学,

  【便契法性,便见寂照同时之本来面目矣。】

  法性就是真如本性,契是契合,能够用清净心、平等心修一切善法,一切善法没有分别、没有高下,这个与见性就接近了。虽然没有明心见性,但是你确确实实是朝著明心见性这个方向走,没有走错方向。你确确实实是向著明心见性的道路上走,所谓成佛之道,你没有偏离。便见寂照同时,寂照同时是法身大士用功的纲领,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寂照是果地上的境界。从哪里修的?从无住生心上修的。换句话说,无住的功夫成就了,就是寂;生心的功夫圆满了,就是照。寂而常照,照而常寂,是法身大士才有的。我们在《金刚经》上学到,法身大士他们修学的境界,怎么成就的?原来就是无住生心;用这种功夫成就的,到如来果地上,达到究竟圆满。寂照是同时的,换句话说,无住跟生心是同时的。不住色声香味触法、而行布施是同时的,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也是同时的,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得到般若 的受用。本来面目就是明心见性,宗门里面讲的「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大乘佛法终极的目标就在此地。

  我们从这个地方来看,世尊经文讲到此地,五次的结示经文,他的用意、他的慈悲教诲很明显、很深刻。学佛的人常常挂在口头上,「上报四重恩」,天天念回向偈「上报四重恩」,四重恩里头有佛恩,佛对我们有什么恩德?不知道!回向偈古人做的,不好不念,只好念一念,什么恩不晓得,怎么报不晓得,念了《金刚经》应该要体会到,佛的恩德无量无边。怎么报法?依教奉行。今天就讲到此地。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九十一集》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