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障,要离所知障。能所是所知障,诸法跟我是烦恼障,你要破二障。二障在哪里破?生活上,穿衣吃饭、工作、待人接物,就在这些地方,要真正做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修一切善法。一切善法,只要你做到无能无所、无法无我;换句话说,拿《金刚经》前面的句子,只要你真正能够做到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无论你做什么事都是善法,你穿衣是善法,吃饭也是善法,没有一样不是善法。如果你有人、有我、有众生、有寿者,你念《金刚经》都不是善法,没有一样是善法。为什么?你还当凡夫,你出不了三界,你不能够明心见性,哪里叫善?诸位要明白这个道理,你才晓得什么叫做一切善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你想想看,就没有一样不是善法。而行善法,修一切善法,是这么一回事情,这样你就能证得。如是而证,证什么?一真法界,明心见性。
【圣之成圣,凡之成凡。】
这一段我们从相上讲。前面你看,你要怎样去理解、要怎样去修,这个原则都说出来了。圣人之所以成圣,凡人所以成凡,
【正由於一有念,一无念。】
差别就在此地。诸佛菩萨无念,六道凡夫有念,有念是凡夫,有什么念?我、人、众生、寿者,这是佛把所有一切的念归纳成这四大类。所有一切众生的念头、妄想,总不超过这个四大类,只要你有念,你就是凡夫,无念就是佛菩萨。
【起念,便有高下。】
你因为有念,六道有高下;天最高,人其次,再畜生、饿鬼,地狱最下,有念就有高下。再往上去,四圣也有高下,佛最高,菩萨其次,缘觉、声闻又其次,有念才有高下。佛给我们讲,菩萨有五十一个阶级,有高下,五十一个位次。他为什么有五十一个位次?因为他有念,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那就是他的念,他那个妄念没有断干净。那一品微细的妄念要是断掉了,放下舍掉了,他就成佛,那就完全是无念。为什么说菩萨有这么多阶位?为什么讲十法界?念有染有净,念有轻有重,於是才有这些高下的现象,这个不平等。十法界不平等,六道当然就更不平等。会修的人,要在极不平等里面修他的平等心,极不清净的环境里面去修清净心,这个人叫会修。
【古德云:但蓦直行去。】
这是古大德常常教诫学人、指点学人的。
【蓦直的意思,绝无瞻顾之意。】
绝无瞻顾是没有顾虑、没有怀疑,毫不考虑,一直去就行了。禅宗里面常常用这句话。
【只要明了道理,认准方向,便一直行去。】
这叫真精进。我们平常讲精进,什么叫精进?这个是真精进。此地说得很容易,实际上太难!道理你明白了没有?方向到底在哪里?你如果理不明,方向搞不清楚,盲修瞎练那个不行。今天说老实话,八万四千法门,无论哪一个宗派都有问题,问题在什么地方?理不明,方向不清楚,修学无从下手,这是实实在在话。今天有很多人喜欢参禅,什么叫禅,他不知道。古人还有个野狐禅,他现在连野狐禅都比不上,你说可悲不可悲?什么叫禅不知道,真的是盲修瞎练。不是堕在妄想里面,就堕在无明里面,功夫不得力,精神光阴浪费了,这真正是可惜。
唯独念佛这个法门容易,只要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那就是蓦直行去。你理论懂也好,不懂也没关系,如果你想真正得利益,真正得好处,你就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准没错!经要不要听?不要听了。你听经干什么?为什么叫你来听经?是因为你还不老实,你还不肯死心塌地念佛,这才叫你来听经。我讲《金刚经》开端的时候跟大家说过,为什么讲《金刚经》,因为你们念佛不老实,不肯放下。为什么不肯放下?没看破。《金刚经》的目的在哪里?帮助我们看破、放下。看破放下,你就老实了,你就肯一直去,那才能成功。所以真正用功,真正想成就的人,诸佛护念,龙天保佑,你不会遇到灾难的;灾难落在面前,也没有你的分,你有佛菩萨保佑,你不需要找个地方去避难。你还想找个地方去避难,诸位想想看,你一定有我、有人、有众生、有寿者,那你一定要遭难。你什么时候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还有什么难?没有了。所有的灾难都消除了,都没有了,你要明白这个道理。用功,回家用功就好了;念佛,一个人念就行了。过去我们要讲大家在一起共修,共修有共修的因缘,有共修的条件。古时候那个因缘不错,行!现在因缘不好。现在共修人多,叽叽喳喳的,张家长、李家短,这哪里叫共修?如果说那是共修的话,修六道轮回,不是修西方净土。西方净土是修清净心,跟那么多人在一起,眼睛看的,耳朵听的,嘴巴里说的,都是杂心闲话,心怎么能静得下来!不说话,你们打佛七止语,你不说话,你眼睛还会看见,你心里还会打妄想,只是不说而已,你还是不清净。
所以现在真正修行,说老实话,回家去念佛去,一个人修。一个人,有的时候精神提不起来,依众靠众,古人所谓怕自己懒惰懈怠,所以大家在一块儿修行,彼此互相勉励;看到人念佛,自己不念不好意思,共修的意义在此地。现在变质了,现在这个好处没有了,在一块反而麻烦。自己精神提不起来,怎么办?现在有办法,有念佛机、有录音带,这个可靠,它不会给你找麻烦。特别是现在念佛的录音机,还有随身听,你带上耳机,你在家里一天到晚念佛,你看,又不妨碍工作,又不妨碍别人,家里人别人不念,你也不妨碍他。如果你的妄想多,你就把声音开大,大的时候,外面什么都听不见,比念佛堂好!大声把妄想压住,把妄想伏住。心很清净,可以开小一点,或者是照顾别的事情,声音小一点,还能够听得到外面声音;不想听外面声音,声音就开大一点,好极了,比什么都好。现在利用这些科学工具,自己真正用功确实得力,这个比打精进佛七好太多了。你一天到晚念,真是《金刚经》上所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生心是修一切善法,你一天到晚在工作都是善法,都是帮助别人,都是利益大众,自己的心地清净、一尘不染,心里面就是一句阿弥陀佛,你说这个方法多好!
我学佛四十多年了,这四十多年当中,我所看的、所接触的、所感受的,我觉得小道场比大道场好。人愈多愈复杂,麻烦事情愈多,所以道场要小,愈小愈好,人愈少愈好。诸位想想,我们净土宗古来的祖师慧远大师,他是东晋时候的人,最初第一个念佛堂在江西庐山建的。那个时候他的同修算不少,一百二十三个人,这叫道场,不是随随便便人来就可以。远公大师那个时候,还有一个很有名气的人,谢灵运,这个诸位在历史上读到的,他的文章写得好。谢灵运曾经到庐山拜访远公大师,想参加他的莲社,不答应,拒绝他,不让他参加。你看远公念佛堂,进去不是那么容易的,想来念佛就来念,哪有那么容易!要保持一个清净的环境,你心清不清净?你心不清净,你不要来。谢灵运为什么被拒绝?心不清净,喜欢写文章,喜欢作诗,满脑袋这些东西,打妄想,文人的习气太重了,会影响大家的清净心,远公拒绝他。陶渊明,我们慧远大师就很欢迎他,但是陶渊明没有参加,没有参加莲社。一百二十三个人。我们在《西方确指》里面看到,觉明妙行菩萨的道场十二个人。
在现在这个时代里,很值得我们去反省,很值得我们去研究的。诸位自己仔细去想想,人少好,小道场固定的这么多人,真正用功。人少、道场小,开销少好维持,不要拉信徒,拉信徒想方法找钱来养道场,诸位想想那是什么道?想尽方法去拉信徒,甚至於不择手段,你想想看他是什么心?贪瞋痴慢。他是什么道?三恶道。那个道场是三恶道,这不是佛道,不是菩萨道。佛道是平等心,菩萨道是六度心。现在道场很多,你要看清楚它是哪一道,糊里糊涂走进去,可不得了!如果它是地狱道,那个麻烦就大了!一定要认识清楚。我跟大家讲的,句句都是真实话,所以你要晓得,西方极乐世界的道场在你家里,不在别的地方,一个念佛的随身听,那就是西方极乐世界之道,要懂得这些。
【转凡不转凡,成圣不成圣,以及一切生死利害等等,概不挂念。如此,便与道相应,与性相应,速能成就。否则反不能成也。】
我刚才说了这一大堆,好像与这几句也有关系。真正修行人,要把所有一切的念头统统放下。佛在经上教给我们转凡成圣,法相宗教给我们转识成智,净土宗里面教给我们一心不乱,这些说说算了,不要去理会它。如果把这个东西放在心上,决定有障碍。念佛的同修求什么?求一心不乱。念了几个月,念了一、两年,跑来找我:「法师!我念了这么久,为什么还得不到一心不乱?」我听了之后就告诉他,我说:「你这一生都不会得到一心不乱。」他听了就很茫然。我说我跟你讲真话,你为什么不能得一心不乱?你因为有一个一心不乱的心障碍了你,你得不到。怎样才能得到一心不乱?把那个一心不乱的念头拿掉,你就一心不乱了。你心里头放个一心不乱,你怎么会得到?永远得不到!《金刚经》佛讲「法尚应舍」,你为什么不舍?听明白了,知道了,知道之后要舍掉,不能执著,教给你老实念就行了,自自然然就到一心不乱,求不得!一求就坏了。所以你修行有一个念头,我要转凡成圣,我要转识成智,你永远落在事相里头,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你这一生没指望了。这个道理、这些事实,一定要搞得清清楚楚,要真正把障碍排除掉,真正放下。
所以转凡不转凡、成圣不成圣、一心不一心,一概不要去理它,这是佛法边的事。世间法边上的事情呢?一切生死利害等等,不要挂在心上。你家庭里面的事情,你工作里面的事情,人与人当中这些事情,复杂得不得了。学佛的人应该怎么样面对它?统统放下,没事!你把这些事情挂在心上,坏了!要知道世出世间法都是业因果报,这个人跟我很好,过去结的善缘、好缘,但是要知道,缘有尽的时候,缘尽他走了,好!没事了,走了。遇到一个恶人来缠绕,也是…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九十三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