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九十九集▪P4

  ..续本文上一页对我们提出了严重的警告,也是非常强烈的警告。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里,一开端就告诉我们;他那部书名字叫大乘起信,换句话说,是修学大乘入门的书,学大乘法要从他这一部书学起,第一本教科书。一开端就告诉我们这三桩事情,「离名字相、离言说相、离心缘相」,跟此地的意思差不多,相彷佛。这个地方就是没有言说相,它这里有个攀缘相,丝毫不能够有,沾上一点点,大乘你就不得其门而入。念佛人如果沾上一点点就不能往生,不要以为我有信愿行;经上讲信愿行三个条件就能往生,没错!信愿行是方法,这个方法里面要有成绩,你拿不出成绩出来不能往生。成绩是什么?心净则土净。你用信愿行这个方法,是不是修到清净心?果然清净心现前,那当然往生。我们常常在经上,祖师注疏上读过,「一念相应一念佛」,什么叫相应?清净心;换句话说,一念当中言说相、名字相、心缘相统统没有,那就相应。如果沾上一点点就不相应,那一念就不相应。我们如何从一念相应,渐渐学到念念相应,那你往生就有把握。这个很要紧!千万不要把这三句话等闲视之,那我们就犯了很大的错误。

  攀缘相,攀缘跟随缘要辨别得很清楚。诸佛菩萨在我们这个世间表演示现的是随缘,没有一丝毫攀缘。攀缘是什么?我想怎么做是攀缘。随缘是恒顺众生,你们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做得有偏差,我告诉你修正一点,这是随缘。我给你修正,你接受很好,你不接受就算了。你接受是如法、正法,得善果;你不接受,我看你造罪业,你将来得恶报。我的责任不能不告诉你,但是我不能够勉强你一定要接受、一定要不接受,我有这个念头,这就攀缘。接受、不接受是你的事情,善果、恶报也是你的事情,与我毫不相干;这是随缘,这个不是攀缘,攀缘跟随缘很大的差别。我们学佛目的何在?这个的确是个大前提。学佛的人很多,你问问他为什么学佛?他不知道。有很多人没地方去,无聊!无聊来学佛也不错,听经也是消遣,打发时间。这个有什么结果?种一点善根而已,不能解决问题。我们学佛的目的先要订清楚,好像我们要到哪里去,先要把目标订清楚、方向订清楚,这个就有意义。我们念佛的人,我们的目的是往生,我们的方向是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的条件是必须把这边完全舍弃掉,所以丝毫攀缘的念头都没有。这个世界舍得干干净净,没有一样是自己的,连我也没有,哪里有我所,这才真的叫干干净净。

  名字相、心缘相;心缘跟攀缘又不一样。心缘,譬如我们刚才讲,前面讲的文,你有个念头不取,这是心缘相;有个念头我心不动,有个念头我也学如如,这是心缘相。也就是我们常讲意念牵挂,你心里头还有牵挂,极其微细的牵挂都是属於心缘相。必须要叫你心里头毫无牵挂,这是不能不离,不能不放下。如果不能放下,如果不能舍弃,这个现象我们自己能够体会得到。我们学佛学了很多年,为什么不开悟?我们平常也很用功,为什么功夫不得力?障碍的根本就在此地,你没有把这个放下,所以听经不开悟,念佛功夫不能成片,道理在此地。

  【行人应先明了理体本来无相】

  行人是修行人。《金刚经》上讲的是总原则、总纲领,这个原则、纲领能够贯穿显密宗教、一切法门,我们念佛都不能够例外,都在它原理原则之中。行人就是泛指修行人,无论你是学哪一宗,学哪一种法门,你应当首先明了理体本来无相。理体是真如本性,是一切现相的本性,是一切事的道理,是一切万物的本体。从性上说、从理上、从体上,没有现相,没有相。

  【所以应不取相】

  应是应当,应该不取相,不取相是正常的,取相就错,取相是不正常。

  【时时处处,皆应观照诸法本来无相之理体。】

  这是教给我们怎么样观照;换句话说,教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怎样用功。千万不要以为,我每天念多少卷经,念多少佛号,念多少遍咒语,每天拜多少佛,这没用的!这是形式、样子,无济於事。真正的功夫要在离相离念,这才是真正功夫。这个地方教给我们怎样离相离念;也就是说如何在日常生活当中,时时刻刻提起观照的功夫。无论是对人、对事、对物,对人,想一切众生的本性,看到人就想到本性,看到一切万物它的本体,体就是性,性就是体。碰到一些事情,事情很多,从早到晚太多、太繁杂,事有个理。事从哪里来?从理上来的。再想想佛在经上告诉我们的,没错!理本来没有事,性本来没有相,体本来没有物,体性是空寂的,你能够这样子,在人事物里面去观察,在相上就见性。见相就是见性,见事就是见理,见物就是见体,这个叫用功抓到门路,会用功。这个功夫得力,自然就不著相;功夫用醇,你就得三昧。功夫醇就自然而然,一丝毫勉强都没有了,自自然然不会著相,自自然然不会取相;连不取、不著、不受这个念头都没有,这是你学般若 的功夫真正得力。这也有个名词,叫做全性起修,全修在性,可见得这个修学是圆修。圆修一定是建立在圆解的基础上,圆解在哪里?第一句话说,行人应先明了理体本来无相,这是圆解。

  不但外面境界相没有,空的,我们念念思惟那个心相也是空的,也没有,三心不可得。三心是讲我们里面,讲自己,我们能够执著的,能取、能受、能著,那是三心,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不可得;换句话说,你能执著、能取、能攀缘、能受,不可得。你所攀缘、所取、所受的,是外面的境界,外面境界因缘所生,无有自性,当体即空,了不可得。内外俱不可得,这是圆解,你真明白了,宇宙人生真相你真的明白了。现相是什么回事?现相是业因果报刹那生灭的相续相。所以,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不空,所以佛教给我们生心,而生其心;万法皆空,佛教给我们不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个法才圆融、才自在,不能偏在一边,偏在一边就错了。今天就讲到此地。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九十九集》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