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九十九集▪P3

  ..续本文上一页地方下手。证得平等一如,就是证得法身自性,因为自性是清净的、是平等的,法身是一如的,这就是所谓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所以这个经是教我们成如来的,是教给我们成佛的。

  【总之,全经所说之义,不外「不取於相,如如不动」八个字。】

  这八个字在后面,是全经的总结,结在这八个字上。

  【此诸法空相一大段经义】

  这就是底下一大段的经文,要说明诸法空相。

  【乃是融会全经旨趣而究竟彻底以说之者,所谓点滴归源也。故其所说,更圆更妙。】

  这是《金刚经》后半部的特色,我们在《讲义》第四卷的开端,江居士把前半部、后半部做一个比较,说得很清楚;前半部的经义有浅有深,后半部的经义唯深无浅,这个意思愈说愈深、愈说愈广、愈说愈细,受用当然是不可思议!这一段是融会前面的旨趣,宗旨、趣向,把它结归到自性上,点滴归源。

  【全经皆说无我】

  般若 可以说是自始而终都说这个事实,都说这个道理。

  【至此则说无我原无】

  给你讲无我,无我有没有?无我也没有。

  【无我尚无】

  佛教给我们无住。

  【则无住亦无住】

  你要住在无住上就坏了。你心里面还执著一个无我,还有一个无住,你已经就有住,你住在无住上,这就错了;无住也没有。叫你不取,你就执著有个不取,你还是取,你取了一个不取,你的心还是不清净,不取亦不取。

  【一且不存,哪有二?边尚且没有,哪有中?】

  给你讲中道,是名中道,你不要以为真的有个中道。边都没有,哪来中?

  【虽纷纷万有】

  这是我们讲宇宙人生森罗万象,摆在我们眼前的非常复杂,尤其是我们现在的社会,你看到全世界几乎每一个国家地区都是乱成一团,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苦不堪言。新加坡是个福地,住在这个地方的人,人人都能够安居乐业,无论在精神、物质上,压力很少。我们走过世界许许多多的地区,你到那个地方你会感觉到没有安全感,住在这个地方至少还有安全感。现在社会非常的安定,治安很好,还有一点安全感。可是人他会打妄想,现在新加坡不错有安全感,再过十年、二十年有没有?这又打了很多问号。妄想多,想前想后,想近想远,天天在打妄想,你说这个生活活得多苦。不知道事实真相,真相是什么?【虽纷纷万有,有即是无。】

  这是事实真相,《金刚经》自始至终也为我们说出,也说得很多,说得很详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佛在大乘经上常讲「一切法从心想生」,我们的念头愈复杂,外面的相就愈复杂,大家果然把心静下来,什么都不想了,给诸位说,天下太平,什么事也没有了。现在这个世间为什么这么乱?诸位不必念很多书,不必要很大的学问,我们中年人细细回顾一下,三十年前的社会。我们中国讲三十年是一世,世界的世是三个十,三十年是一世。三十年前的人比现代人妄想少,没有现代人想得那么多,想得那么远,想得那么复杂,所以那个时候的社会跟今天社会比较,那个时候的社会安定,动乱少、天灾人祸也少。

  三十年之后,人心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你们诸位能知道吗?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子?被电视、广播害了。从前小孩多天真,什么事都不懂,天真活泼,现在两岁的小孩都胡思乱想,为什么?一天到晚看电视,你才晓得整个世界动乱不安的根源在哪里,在电视。这个东西害死人,可是你们还那么喜欢它,这有什么办法!今天说老实话,讲这个世界,我们地球被污染了,要想搞环保,真正能够把环保做得好的,必须把电视统统消灭掉。你们诸位细细想,对佛法能够说是有深一点的体会,细细想,你就知道我讲的话正确,恢复到人心的正常、平静。佛法常讲「依报随著正报转」,我们今天被电视、广播、大众传播的资讯害了。底下说明它的原因。

  【何以故,本不生故,是之谓如如,是之谓不动,是之谓不取。】

  可见得如如、不动、不取,乃至於前面讲的不受,这个意思的确是甚广、甚深、甚细。我们看到这个经文的字样,只能体会到一点粗浅的意思,极其深微广博的意思,我们体会不到,我们是了解皮毛而已。必须要知道,三心不可得,森罗万象缘起性空,了不可得,然后你才能够体会,佛在这里教给我们,无住、无我、不受的精深博大微妙之义,你才能够体会得到。底下说得好!

  【生心不取,即是取了矣。】

  我不取,不取早已经取了。

  【生心不动,其心早动矣。生心如如,尚何如如之有耶。】

  你全都动心了。从这个地方,诸位多少能够体会一点。我们在讲席当中常常提醒大家、劝勉大家,对人、对事、对物要学著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又不废事,就是事相我们还照做,不是说离开人、离开事、离开物,不是的!我们没有离开,天天照样生活,照样工作,修福德。生活、工作、待人是修福德,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是修智慧。福慧双修,悲智等运,你的成就才是圆满的,才是福慧均等,等就破无明,就证法身。不是教你不做,样样都做,欢欢喜喜的做。

  【生心除我,则我见我相俨然也。】

  这一段的大意,的确非常重要!我们起个念头,要破我执,诸位想想,我执能破得了吗?决定破不了。所以小乘的修学太难,小乘人著相修;大乘比小乘要快多了,大乘懂得离相、不著相。大乘里面的禅又高明了,禅是真实智慧,禅是般若 而不是禅定。诸位要晓得,禅是修般若 ,你以为禅是修禅定,那就错了。为什么它不叫修般若 ,叫修禅?定跟慧是一起,定里头有慧,慧里头有定,定就是慧,慧就是定,它是这个意思。《六祖坛经》一打开,第一面里面六祖就开示,先把修学的总纲领提出来,教大家「总净心念摩诃般若 波罗蜜多」,把宗旨马上就现出来了。他修的是什么?摩诃般若 波罗蜜。他修的是般若 智慧;摩诃是大,大般若 智慧。

  【此一大段所说,正是极力发挥不取於相、如如不动,至究竟处。】

  向下这一段经文,我们要细心去体会,经文要把这个道理跟事相说清楚、说明白。

  【即是引导学人,观照深般若 处。】

  世尊说这一段经的目的在此地,帮助我们,希望我们能用得上这个方法。也就是说,在日用平常当中,能够提得起观照的功夫,像观音菩萨《心经》里面所说的:「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 波罗蜜多时」,这一段就是教给我们这个方法。会用这个方法,你就能够照见五蕴皆空,果然没错,跟科题上相应。照见五蕴皆空就是诸法空相,就是诸法不生,这才能度一切苦厄。见思苦、尘沙苦、无明苦,这三样都断掉,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是这一段经文修学的结果。

  【亦即令一切众生,得大自在处。】

  大自在是讲受用,《心经》一开端「观自在」,你会用这个观照的方法,你就自在。宗门里面的观照,功夫也有三等,最初就是用观照,我们要学。什么叫观照?时时刻刻提得起来,佛在经上讲的教训,时时刻刻我们能记住,能够提得起来。照是怎么样?照是比照比照,我的起心动念,我的言语行为,跟佛的教训相应不相应?照就是对照一下,把它拿来对照一下,时时刻刻要对照,一不对照自己就走叉、就走错了,这叫观照。观照功夫成熟就升等,叫照住,到照住的时候就得定,不必像前面时时刻刻拿来对照,不必要了,这个时候心已经平等,也就是说般若 三昧得到了,念佛的人讲念佛三昧得到了,心里面已经没有妄想分别执著,都很微薄,逐渐逐渐淡了,这是照住。功夫再往上提升是「照见」,见是见性,就明心见性,照见,见到宇宙人生的真相。像佛在经上告诉我们,我们所看到一切现象,是刹那九百生灭的相续相,你看到了,你看到这个真相。看到真相这才了解,原来是这么一回事情,真的是当体即空,了不可得,照见了。这是观照功夫的三个层次。

  这三个层次,诸位要晓得,跟我们念佛功夫三个层次完全相同,而且观照跟念佛可以配合。念佛第一个功夫叫功夫成片,念佛人功夫成片跟性宗的观照是一个意思,境界是相同的。净宗的事一心不乱,就是照住,得念佛三昧;净宗的理一心不乱,就是照见。念佛念到理一心不乱,就是大势至菩萨讲的「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心开就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所以自得心开的境界,是理一心的境界,是性宗照见的境界。我们用的名词不相同,用的方法不相同,宗门跟性宗里面他用观照,用这个方法,微密观照,《楞严经》上所说的;而我们净宗就是用一句佛号,《无量寿经》告诉我们:「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我们这个专念,实在讲比观照方便,而它的成就比观照殊胜。观照的功夫不是不好,很好!若不回向求生净土,纵然他到最高的等级照见,诸位想想也不过是圆教初住、二住菩萨,只能到这个地位。可是净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阿鞞跋致,七地、八地的菩萨,不能比!所以从果上来讲,净宗方法比它容易,条件比它简单,成就比它高得太多太多了。

  即使像江味农居士一生学般若 、研究般若 、弘扬般若 ,他自己还是念佛求生净土。你要问为什么?果报比一比,净土太殊胜。为什么不专修净土经典,去学《金刚经》?《金刚经》对於念佛法门有大帮助,帮助看破、放下;看破、放下说老实话,只要看破一点点,放下一点点,就决定能往生。如果不能看破,不能放下,一天十万声佛号,往生还是靠不住。所以《金刚经》对念佛人帮助太大了,这个道理在此地。近代中国出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夏莲居老居士为我们重新会集《无量寿经》;江味农老居士把《金刚经》的经义讲得这么清楚、这么透彻,古来没有过,真正是空前,可能也绝后。往后再有一个像江味农居士这样的人,恐怕也找不到。这对於我们现代,对於今后修学成就的人来讲,这两个人的贡献不可思议!我们再看底下:

  【若沾一毫攀缘相、名字相、以及心缘相,便无入处。】

  这一句可以说是…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九十九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