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一00集▪P2

  ..续本文上一页然不能够很深的体会,浅浅的体会我相信一定有。确确实实这个经文字字句句都能够贯彻全经,前面能贯彻到后面,后面也能贯通到前面。

  【故随拈一句,皆可从此悟道。】

  我们读到后面的经文,会更深刻的体会到前面所讲;读经的时候,读到前面经文也能够领会到经后面的义趣,这就是我们平常讲的悟处。悟有大悟、有小悟,悟有浅深次第不同,这是我们读诵受持真实的受用。再看末后这一段:

  【若真伶俐汉】

  伶俐汉是禅宗里头常说,即是教下里面所讲的上根利智,根性很利的人。

  【得知大乘佛说是法印,便可随拈一句,以印之於事事法法。】

  上根利智的人,他们聪明,他们知道怎么修,知道如何用功。我们虽然不是上根利智,但是也应当学习。我们纵然得不到大的利益,可是小的受用是决定可以得到。大乘经,尤其是了义的经,真的字字句句都是法印。法印,在中国人讲,跟中国古人讲没有问题,那个意思很明显。跟现代人、跟现代外国人讲,他们的印象很模糊,不知道这个印是作什么用的?尤其现代,现在在外国我们都签字,都不用印,印没用处,现在印都变成艺术品,变成欣赏的。从前这个印是代表信用,政府机关有公文要告诉老百姓,如果这上面没有印,那就是假的,大家不能接受。必须要把官府的大印盖上,这是正式的文件,是地方长官负责任颁布的,我们要接受、要奉行。

  佛有没有印?佛没有印。佛所说的法,就叫做法印,佛讲的原理原则。凡是符合佛所说的原理原则,这是真经,这不是假的。在通常讲,小乘经有三法印,小乘经所说的决定不会违背这三个原则:无我、无常、涅槃,三个原则。大乘经里面叫一法印:实相。实相是什么?事实真相,所有一切大乘经,都是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所以大乘经以实相印,这叫总印。如果要别说,佛在大乘里面字字句句都是法印,字字句句都是真实语,我们不能违背,应当依教奉行。佛法实实在在讲,的确是合情、合理、合法。世尊并没有说,我们在一切经典里面自己可以仔细去观察,佛没有说只有他一个人说的称之为经,别人说的都不行,佛没有这个说法。而且佛很开明,给我们讲佛的经有五种人说,除佛以外,佛的弟子、仙人、诸天、变化人;但是除佛以外,其他人所说的,一定要跟佛说的原理原则相同,佛点头都承认它是佛经,这就讲与法印相合。他讲的大乘法门,确实讲的是宇宙人生的真相,虽不是佛说的,佛听了会点头同意,跟佛讲的没有两样。由此可知,佛法是非常开明,今天讲的民主,决没有专制,没有独大。

  譬如民国初年以来,印光大师提倡《了凡四训》、提倡《安士全书》。《安士全书》前面一部分是《文昌帝君阴骘文》的注解。《文昌帝君阴骘文》是道教的,不是佛教。《了凡四训》是一个普通在家居士教训儿子的四篇文章,这不是佛经,印祖一生大力提倡,我们也跟在后面继续提倡。有人就问我,曾经有一位法师来责备我,来找麻烦,他说:你出了家,讲经的法师,你讲佛经就好了,为什么讲外道的经?我说:我什么时候讲外道?他说:你讲的《了凡四训》不是外道?他把《了凡四训》当作外道。我说:你说这个!这我是讲了很多遍,《文昌帝君阴骘文》也讲过,《太上感应篇》也讲过,这都是道教。我说虽然它不是佛经,但是它是佛法法印承认过的。他说:什么法印?我就念给他听: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我说这一首偈算不算法印?他也算很聪明,掉头就跑了,再不说了。你看看这几本书里头,是不是讲「诸恶莫作,众善奉行」,那就对了,跟佛讲的有什么两样?而且讲得更微细,很符合於我们中国人社会环境,所以祖师提倡,不会错!这就是讲大乘法印。

  《金刚经》上字字句句都可以做为法印,不只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不止,好的句子太多太多!确实随拈一句,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事事法法里面来印证。譬如我们讲「无住生心」,无住生心是《金刚经》上的总原则、总原理。如果把无住生心四个字做一个方印,那里面就很有味道。你念「无住生心」,你再从下面念到上面,「生心无住」,还可以倒过头回头来念「无住心生」,你念圆圈,「心生无住」,你怎么念,愈念就愈有味道。把它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用在工作里面,这叫修菩萨行,存这个心叫修菩萨道,学菩萨行。

  【换言之,便是事事法法,都向这法印上理会之,如此方是会用功人。则行住坐卧,不离这个,易得真实受用也。】

  这是确确实实,我们才会得真实的受用。「无住」,不能有一丝毫的执著;「生心」,念念利益一切众生,生这个心。这一段在经文前面说了这么多,为的是底下这一段经文的意思非常深、非常广、非常微细,所以在讲经文之前,做一个整体的介绍,再入经文就容易懂了。如果不是这样详细介绍,这个经文的深义,实在很难看得出来。这一段的大科是要说明「诸法空相」,说明「法不生」。我们看佛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把这个意思为我们说清楚、说明白。请看经文:

  经【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

  我们先看这一段,这一段讲的是什么意思?实在讲我们不懂,看不出它的意思来。虽然前面讲得那么多,诸位看这个经文能懂意思吗?若不懂意思,看看科题,这个小标题,这是第一百六十八段,「泯相入体」。怎样泯相?不著相;不著相就见性,体就是性。由此可知,佛原来在这里面举一个例子来说,他举的什么例子?他举名号,举佛号。「约圣号明离去来」,举一个例子。如来这个名号没有来去,你要说如来若来若去,那你根本不懂这个意思。名号如是,法法皆然,哪一法有来去?来去的意思深!八不里头,前面说过,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一不异,前面都讲过。你懂得一句,你全都懂了,知道一桩事情「不来不去」,就晓得一切法都不生不灭,一切法都不一不异,你看跟《金刚经》前面讲的意思就通了。可见得这一句话里头,意思真的很深、很广、很细,粗心的人念这一句不懂,不知道佛说什么意思。我们看注解:

  【诸法空相,是大乘法印。】

  万法皆空,无论从体上说,无论从相上说,无论从作用上说,这个我们前面都说得很多很多。一般初学的,像小乘经上常讲,体讲空,相讲有,作用也讲有,不讲空;可是在大乘了义经上给我们说实话,体、相、作用俱不可得,这才彻底,这才究竟圆满,所以这是大乘法印。

  【不来不去等句,莫非法印。】

  不来不去,像前面讲的非一非异、无实无虚,都是法印,都是讲的原理原则。

  【法印者,一切法皆可以此义印定之谓。】

  这是个原理,在数学里面讲这是个公式,它能够涵盖一切,能够包括一切。「此示例」,这一句话是世尊在此地举一个例子说。

  【来去等,皆是对待之事相。】

  由此可知,凡是相对的事相,都可以用这个例子来观察,我们才得到它的真相:不来不去。

  【欲证性体】

  欲证性体就是你要想明心见性,我们念佛的人,你要想得一心不乱,得一心不乱就是证性,就是明心见性。

  【必须超越一切对待】

  我们为什么见不了性?为什么得不了一心?是因为我们生活在相对的环境里面,相对不是真实的。相对,它相对立了,那诸法就不如;超越相对,法法皆如,那就一如。一如才能见性,相对的是凡夫境界。四相,四相怎么来的?四相是从对待当中产生,先有个我,我的对面就有人,我跟人就对立;我、人是一边,对面就是众生。由此可知,六道里头怎么建立的?从一个相对逐渐逐渐变成无量无边的对立,这是六道的现象。佛的方法很巧妙,教给我们斧底抽薪,从什么地方来突破这么复杂相对的环境?这么复杂它有个根源,那个根源是「我」,把「我」去掉了,再复杂相对的马上就解决了。所以佛教给我们,从我执、法执上下手,这个法子非常妙,非常的高明。所以,必须超越一切对待。

  【空其虚相,空其诸法之相,即泯相入体之义。】

  相,前面说得很多,相不会灭,相是决定有,但是要知道,相是假相、幻相。为什么说它是假的、是幻的?它会变,它虽然不会灭,它会变;会变就不是真的。佛法里头讲真假,它的定义:真是永远不变,那就叫真的,会变就是假的。我们这个身体的相是假的,它会变,不是一年一年的变,那变得太慢了,你看走了眼;也不是一天一天的变,是刹那刹那在变。所以,哪里有我?不要以为你从家里到这边来,实在讲你家里也没有你,到这里来也没有你,你在哪里?这个幻相刹那刹那在变,刹那相续相,要懂这个道理,要知道事实真相。我们在这里坐一秒钟,一秒钟不知道变了多少,一秒钟太长太长。就以佛的方便说,也不可思议!佛说一弹指六十刹那,一刹那九百个生灭。我们讲一弹指一秒钟弹四次,我们一秒钟已经有两个十万八千次生灭的变化,你说「我」在哪里?确确实实没有我,《金刚经》讲「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真话!是事实真相。

  所以空其虚相,空是不要执著、不要分别,永远不去分别,永远也不要执著,一切事随缘就好。学诸佛菩萨,诸佛菩萨怎么生活?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所以佛菩萨得大自在、得大解脱,解脱就是自在,他懂得恒顺,懂得随缘。如果我们有分别、有执著,就决定不能随缘,决定不能随顺,必须要把一切分别执著统统放下。分别执著很难放下,为什么放不下?事实真相没搞清楚。如果真正明了,《金刚经》上这个话也是法印,「三心不可得」,这也是法印,我们也可以在生活当中,点点滴滴常常想著这句话。三心不可得是无我,我没有了;诸法,诸法空相,相有体空,了不可得;内外俱不可得,我们分别执著放下了,再不做这个傻事情。分别执著是傻事,迷人干这个;觉悟的人没有,觉悟的人再不搞分别执著。所以他恒顺众生,随喜功德,…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一00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