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一0三集▪P2

  ..续本文上一页我有病,我晓得有病还有救,他还会去找医生、找大夫,要去治病;有病,不晓得自己有病,不承认自己有病,到病一发的时候那就没救,那才是可怕的事情。所以妄想执著统统放下,这就是离幻,那就觉了。不但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我们凡夫的的确确有超越十法界的机会。

  佛法讲缘分,缘很重要!《弥陀经》上讲的善根、福德、因缘,缘分很要紧。纵然你有善根、福德,如果你这一生没有机会,没有遇到净宗的经典,没有遇到《金刚经》,没有遇到《圆觉经》,那你真的是没法子;纵然遇到,遇到了不懂。会念经,不懂经义没用处。为什么?他提不起修行的功夫,功夫是观照,提不起观照的功夫。所以经要解义,江居士在《讲义》里头说了多少次,不但要解义,要圆解,要解得透彻,解得圆满,然后你才知道怎么用功。不但你晓得怎么用功,你还会知道非这样用功不可,那么你的问题就解决了。所以,缘非常重要。

  【此段经文正是此经注脚。此为一超直入圆顿要门。一切法门,无方便於此者也。】

  这个话讲得没错,理上讲确确实实如是。但是这样根性的人,在中国历史上,佛教传到中国来,是公元六十七年,今年是一九九六年,将近两千年当中,佛教史里记载的只有一个人。唐朝的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只有这一个,他的确「知幻即离,离幻即觉」,我们就看到这一个人,就没有再看到第二个人。为什么没有第二个人?如果说是知得不够彻底,这的确可能,不能完全放下,这是占大多数,没有这么直截了当的。宗门里面的人物,有几年开悟的,明心见性的;有十几、二十年、三十年开悟的,明心见性的,这个我们在历史上看到不少,禅宗《景德传灯录》、《五灯会元》里面所记载的。但是像惠能大师这样,我们没有看到第二个人,他真的是知幻即离、离幻即觉,所以能大师给我们做见证。

  「无方便於此者」,净土念佛往生也比不上它,也没有它这么直截了当,这个话全是真的,一点都不假。我们今天还要抱住净土,原因就是我们放不下,我们离不开,这个没有办法,全身靠到阿弥陀佛,求阿弥陀佛帮忙,我们只好走这个路子。实在说,纵然你能够知幻即离、离幻即觉,十方诸佛还是劝你念佛往生极乐世界。为什么?你看看文殊、普贤,《无量寿经》上第二品前面列的「贤护等十六正士」,那十六个人是等觉菩萨,不是普通人,他们的果证,跟文殊、普贤没有两样,跟观音、势至完全相同,为什么还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成佛快,时间缩短。就像此地讲的,确实一切法门没有比这个更方便的,知幻即离,离幻即觉,圆教初住菩萨。你要想成佛,还要修三大阿僧只劫,如果你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一小劫的时间都不需要,太快了,这是说明为什么十方等觉菩萨还要念佛求生极乐世界。江味农居士一生研究《金刚经》,他这一本《金刚经讲义》,四十年的心得报告。他真的透彻明了,他老人家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真正透彻了,一定是这么做法。

  【佛说一句法,包含无量义,可作种种解,故谓之圆音。】

  圆是圆满。为什么佛说一句法含无量义?不但是大乘了义经,字字句句含无量义,小乘、方等是不是也是这样的?给各位说,也是这样的,这个我们要知道。为什么都是这样的?因为世尊字字句句从真如本性里面流露出来的,它不是从分别妄想里头流出来的。我们世间的凡夫,文章写得再好,书著得再好,都是不了义,为什么?从思惟、想像、思考里面流出来的,在佛法里面讲,意识心里面流出来的,是八识心;而诸佛菩萨转八识成四智,四智就是真如本性。所以字字句句流出来的源头不一样,根源不相同,一个是从自性里流的,一个是从意识里流的,那怎么会一样?识心里面流出来的,就有分别、有执著,那个意思有尽。佛的经典是从心性里流出来的,意思无有穷尽,所以它含无量义,所以能作种种解。特别是学教的,学经教的不能不知道。我常说:佛经没有意思,佛经不能讲解,这个在前面都详细跟大家报告过,佛经没有意思。释迦牟尼佛自己也说,佛不但无有定法可说,佛无有法可说。我们学佛的人,对於佛的经典要用什么态度?佛既然是无有法可说,我们应该要无有法可闻,那就对了。所以经典受持,老实念,不要去想它的意思。你想它的意思,叫胡思乱想,它没有意思,你怎么会想出意思来。你想出那个意思,不是佛的意思;你怎么想,都不是佛的意思,佛没有意思。所以你几时没有意思,你就入了佛的境界;没有意思的时候,见性,明心见性。凡夫之人要是来问你这个经是什么意思,你就头头是道跟他讲,讲凡夫的意思,这就无量义了。你真正要是能通达无意思的时候,讲经就活了,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无论什么根性的人,你接触,你都会讲得头头是道。大家要晓得,无意思里头才会出无量义,有一个意思,死的,再不能作第二个意思讲。

  佛的经典,当然特别是《金刚经》,《金刚经》因为过去有五祖忍和尚、六祖能大师,他们两个提倡,於是《金刚经》变成家喻户晓,知名度最高,读诵的人最多。自古以来给《金刚经》作注解的人也最多,现在《大藏经》续藏里面收的《金刚经》注解有一百多种。看到这个记载上讲,自古以来有五百多种,《金刚经》有五百家的注解。如果它是一个意思,一本注解就好了,何必要这么多?无量义!哪有一个意思?

  学经要大开圆解,大开圆解要从哪里做?从无意义上下手,特别是《般若 经》上说的,「般若 无知」。经要天天读,读到无知。《心经》上讲的「无智亦无得」,就成功了,智没有了,得也没有了。《心经》讲得简单,「无智亦无得」,就出了一个题目,「无智亦无得」,文章是什么?文章就是《金刚般若 波罗蜜经》。你们想想看,《金刚经》我们快讲完了,整个内容到最后归结,不就是无智亦无得吗?到无智无得的时候,你就明心见性。无智无得是彻底放下了,无智把所知障放下了,无得把烦恼障放下了;二障统统放下,你就明心见性。智、得是幻,不是真的,知幻即离,离就是无智、无得。离幻即觉,你就明心见性,你就见性成佛。然后你才晓得,字字句句里头本来具足无量义。无量义是从起用上讲的,起作用上讲的,无量义,不起作用的时候,什么意思也没有。可作种种解,这是佛的音,圆音。

  【又说:圆人说法,无法不圆。】

  圆人是圆顿根性的人。怎么样才是圆顿根性的人?於一切法不分别、不执著就圆,一有分别执著,棱角就出来,就不圆。我们是不是一个圆教的根性,不必问别人,自己可以省察一下就知道。如果我们对人、对事、对物,还有计较、有分别、有执著,就不圆;离一切分别执著,就圆了。圆人因为心清净,离一切妄想分别执著,所以他看东西,我们一般讲没有成见,那就圆了。我们为什么不圆?有成见。这桩事情,自古以来世法、佛法都讲得很多。

  童年的时候,小学生刚刚开始接受教育,在中国古代,对於这桩事情非常重视,不像现代。父母为自己儿女选择老师,这个老师影响他这个小孩一生,所以非常慎重去选择。启蒙的老师,他的标准是什么?德行。师是师范、模范,就是做人的模范,这叫师道。做人的样子,要选一个好的榜样,让这个小孩接触他,这就俗话说,不知不觉当中受他的薰陶、影响,先入为主。小朋友一接触这个老师,就是个好样子,影响他一生。等到他长大,他亲近别的老师,那个没关系,好的榜样已经养成,已经养成好习惯,再去亲近外面人影响就不大了。最重要的影响就是第一个老师,因为他年纪最小,六、七岁的时候上学,这个影响力最大,会影响他一生。但是,现在有几个人懂得这个道理?有几个人晓得这桩事情?换句话说,今天有几个人真正爱护自己的儿女?如果你真正爱护你的儿女,你家里不可以买电视,电视是坏样子,两、三岁就在电视机面前天天看,学了脑筋坏主意不晓得有多少?在从前,说老实话,十几岁的人都没有这些想法、没有这种念头,现在两、三岁就不得了,察言观色,就能看人的面孔说话,都说假话,你说这怎么得了!今天这个世界是魔王主宰,魔王在哪里?在你家里,你家里的电视机就是魔王。害得你一家人身心不安,你还挺喜欢它的,那有什么法子!圆人,圆顿根性的人,非常可贵!也就是心地清净无染,没有分别、计较,这是圆顿根性,他修学大乘很容易。如果是样样都分别、样样都计较、样样都执著的,学小乘法好,方便。小乘法叫你执著,大乘法叫你开放,这是大小乘教学宗旨、义趣不一样的地方。

  【邪人遇正法,正法亦成邪。】

  这是真的,我们在现前这个社会上见到太多太多了,就是所谓变了质的佛法,佛法是正法。世间确实有一类的人,认为什么?佛法的利益可图,佛教徒很老实,可以欺骗他们,於是挂了佛教的招牌,欺骗信徒、为非作歹、毁灭佛法,太多太多了。中国、外国处处都能见到,这个事情很麻烦!我们周边的人有没有?就可能有。为什么会有?名利的诱惑力量太大了。这个我们也能够谅解他,他哪有那么大的智慧、那么大的定力,能够抗拒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诱惑?不可能!要避免众生造罪业,只有我们自己小心谨慎。譬如,我们想做一件好事,印经布施是好事,有人听到了,到处去化缘。我们印什么经,去化缘,大家欢欢喜喜拿钱,拿了一万块钱来,印一千块钱,他印了,是印出去了,谁也不会去查他的帐,造罪业!现在这个事情很普遍,在台湾印经的印刷厂都知道。我们也找这些印刷厂印经书,我们后面版权页上,印一万本就是一万本,印一千本就是一千本。印刷厂老板曾经跟我讲过:法师,你们很老实,你们都照这个数字印。我说:难道还有不老实?他说:多,好多!他告诉我的,我才晓得,我才知道还有这么一桩事情,印刷厂老板告诉我的。实际上他只印一千本,但是版权页叫他印一万本,他作…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一0三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