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个境界当中,能够体会到是虚妄的,虚空也不是真实的。
【当知平常所言心动,乃无明动耳。】
我们平常讲的心,说老老实实话,全讲的是无明,全讲的是妄心;真心不动,真心离念,真心没有念头。无念这个念也没有,那是真心。我们平常讲「你的心」,那都是妄心,妄心才起心动念,妄心才天天打妄想,一个念头生,一生念头灭,叫生灭心。生灭心变现出的境界,就是生灭的境界。我们这个身体,因为心是个生灭心,所以这个身就是生灭身,我们居住的环境、一切万法都是生灭的。佛与大菩萨证得心性,心性不生不灭,所以他的身也不生不灭。我们看到《无量寿经》,特别是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一开端就告诉我们,十方世界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所得的身相跟阿弥陀佛一样,金色光明,不生不灭。为什么你得到?因为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不生灭的心往生的;西方极乐世界也是自性变现的。
那么现代人,现代人讲求现实,实实在在说,我们学佛的人看那些讲究现实的人,完全违背了现实,他怎么会懂得现实?什么东西最现实?人不老最现实,不生病最现实,不死最现实,年年十八最现实,他做不到。可见得,他不懂现实。这些事情能不能办得到?能办得到。怎么办?清净心。所以最现实的就是清净心,心清净了,身就清净。现在身体有毛病,不怕!毛病从哪里来的?从不清净得来的。心恢复清净了,这个身体不必看病,不必吃药,自然就好了,体质就变化,就恢复到正常。清净心变现出来是正常。怎么会把正常的搞乱呢?妄想。妄想真正是害人,妄想在作祟,把正常的生理破坏掉,所以才有许许多多的疾病。这是说明真心跟妄心,我们一定要清楚、要明了,妄心就是无明在动。
【由此更可了然,但能不取於相、如如不动之本性,当下便现。】
本性现前,身就是佛身。本性不生不灭,本性不垢不净,本性不来不去。本性现前,你这个身就跟诸佛菩萨的应化身没有两样。真正得大自在,真正得真解脱,解脱就是我们今天讲的自由自在。修学的纲领就在不取於相,不取於相就是放下。放下很难,难在什么地方?难在不了解事实真相,把这些眼前所有相都当真,所以你不肯放下。不但身外之物当体即空,了不可得,经上告诉我们,自己的身心,这个心就是念头,经上讲的三心,还是讲的念头;真心哪有过去现在未来?没有!妄想才有过去、现在、未来,所以讲三心是妄心,妄心不可得,妄心现的这个妄相也不可得。身心世界都不可得,这是事实的真相。
佛跟我们讲这些话不是消极,你要认为佛说这些话是消极,那你就大错特错了!佛说这些话,真的是非常积极。明了真相,一切放下,你的心真诚,真心显露出来了,对人对事对物都是用真心,不是用妄心。真心的相是清净平等,真心的作用是大慈大悲。对一切众生平等的关怀、平等的照顾,还有什么事情比这个更积极?还有什么事情比这个更圆满?这才是真正福慧双修。得的果报,果报是决定有的,它造因哪有没有果的道理?果报不可思议。自己受用的那个境界是西方极乐世界,《华严经》上讲的华藏世界,华藏世界、极乐世界不是人建造的,是性德自自然然流露出来的。我们今天用真诚、清净、平等、大慈悲心,对人对事对物,就是修的这个。这就是佛家常讲的称性起修,全修即性。前面跟诸位说过,所有一切现相是什么?业因果报的相续相。你现在做的是这样圆满的因,这样殊胜美好的因,现的相续相当然就是最殊胜、最完美的。最殊胜、最完美的这个现相,就是一真法界,就是极乐世界,就是华藏世界。这是佛教给我们而生其心。
决定不能用恶念对一切众生,受害的是自己,因为那个恶念变恶境界。一定要记住,所有一切境界相从心想生。心地善良,现的境界就善;心不善,现的境界就不善。所有一切境界是自性变现的,不是外面实有的,不是别人变现出来给自己受的,这一点诸位一定要记住。你真正通达这个道理,你不会怨天尤人,才真正明了古人讲的自作自受。自己修清净心,现西方极乐世界;自己起三毒心,现的就是饿鬼、地狱、畜生。离开念头,什么都没有。一切法从心想生,《华严经》所讲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
不取於相,如如不动,这个意思一定要能够体会,一定要明了它的事实真相。只要能够於一切法不取,诸位在此地要记住,不取不是不要,你要是说不要,你又错了,又落在非法相那一边去了;不取是不要放在心上。因为取著的念头是妄心、是无明,离开妄想分别执著,我们待人接物,刚才讲了,用真诚,真诚不是取,取就没有真诚;用清净,清净里头没有取,取就不清净,取就不平等,取就不慈悲。一定要能做到不取於相,真诚、清净、平等、慈悲就现出来了。这是什么东西?就是如如不动的本性起用。当下便是,那个真诚、清净、平等、慈悲还要学吗?不要学,自性里面自然流露出来。这个东西现在就是被妄想分别执著障碍住,让你不起作用,让你透不出来。
【又可知取舍正由无明,而无明本是幻相。然则不取於相,当下便如如不动。】
取舍还是没有离开无明,这个意思比前面又要深一层,又不好懂了;前面教你不取於相。我们把话再说得更简单一点,我常讲的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你记住我这四句话,对人对事常常念著:「我不分别、不执著」,试问你有没有分别执著?你说你不分别,你已经在执著,你已经在分别。你说你不执著,你已经在执著;执著什么?执著个不执著,分别个不分别,你又错了,这就是这个意思。你要是不会,取舍都落在无明里面,取相错了,不取也错了。这个事情很难,要体会这个意思,没有办法言传,你要懂得这个意思。刚才讲了,离开取舍之后,流露出来的是真诚、清净、平等、慈悲。真诚、清净、平等、慈悲里头,决定没有取舍,决定没有起心动念,这就对了。如果我今天对人对事对物,一切法我都不分别不执著、不起心不动念了,可是一点慈悲心都没有,一点真诚心都没有,那你就堕到无明里面去了。换句话说,你还是落在取舍里头,你不是真的不取不舍,不是真的。无明是幻相。
然则不取於相,当下便如如不动。那个不取於相也没有,那是个什么样子?就是真性圆满现前,真性的圆满现前就是如如不动。但是此地如如不动,你又不能看死了,如如不动像个石头一样,像个木头一样,不是的。释迦牟尼佛已经是不取於相、如如不动,他每天还到舍卫大城去托钵,他还要穿衣持钵,他有没有动?要晓得,动跟不动是一不是二,才是真的如如不动,这是最难懂的地方。他每天还照样生活,照样工作,照样上班,照样应酬,他怎么如如不动?他确实如如不动,就是我刚才讲的,他生活、工作、应酬、待人接物,都是用一片真诚、清净、慈悲,那就是如如不动。这个意思确实是愈讲愈深,愈讲愈难体会。你真能体会到,才晓得是自性起用,这是佛菩萨的境界,是我们自己本来具足的境界,不是从外来的。我们是把这个殊胜、光明、美好失掉了,今天再给你讲讲,感觉到惊奇,其实这是很平常的事情。
【是故学人】
这一句是做一个结论,因为前面讲的道理。修学般若 的人,
【当於不取上,痛下功夫,不取就是无住。方契真如,智与理冥也。】
冥就是合一。所以初学的人在哪里用功?要在无住、在不取;无住、不取就是放下。我早年学佛,刚刚接触佛法,我算是非常幸运,我接触佛法大概一个月,我就认识章嘉大师。他老人家教给我的东西简单明了。我们第一天见面,我向他老人家请教,我说我现在知道佛法很好,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这是方东美先生给我介绍的。我向他请教,有没有方法让我们很快入这个境界?我向他提出这个问题,他并不是马上就答覆我,他一直看著我,看了三十分钟,一句话不说。他看我,我也看他,三十分钟下来,心定了。这是他教学的一种手段,他让你整个定下来,然后这一句话会叫你一生不会忘记。他的教学法,我从来没有遇到第二个人用这个方法。给我说六个字,「看得破,放得下」,就是《金刚经》上这两句,看得破,这是《金刚经》上说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放得下,就是「不取於相,如如不动」。他讲看得破、放得下,这个好懂。我就向他请教,从哪里下手?大概又停了七、八分钟,没有上次那么长了,给我说两个字「布施」。第一次跟他见面,时间大概是一个半小时,只谈这几句话。所以那个气分,都像在定中一样。
我向他老人家告辞,他送我到门口,拍著我的肩膀告诉我:「我今天教你六个字,你回去好好的做六年。从布施下手。」我们接受他的教训,真受他的感动。为什么?真诚。我刚才讲了,真诚、清净、平等、慈悲完全流露出来,让你在他那个小客厅里面,受他这种气分的薰陶,那个力量太大了。我们现在科学里面讲磁场,他那个磁场跟别人不一样。所以真的就回去学布施,真的就干六年。六年布施光了,什么都没有了,干干净净。可是这个老人家讲的那个感应不可思议,真的就现前了。所以一定要做,要在不取上痛下功夫。
我们是凡夫,布施放下很难,难舍!难舍也要咬紧牙根去舍,你不做不行。不做,换句话说,理论得不到事实的证明,一定要晓得,理跟事是一不是二。学佛的人往往把理跟事分作两截,所以一生不得其门而入。一定要晓得,理跟事是一不是二,真的要痛下功夫。最初学布施,因为从来不肯布施,吝啬,现在接受老师的教诲,回去学。开头怎么样?自己不要的东西拿去布施,算不错了!从前不要的也不肯布施,也不肯给人,现在用不著、不要的可以给人。慢慢再进一步,把自己好的东西也可以给别人了。最后,好的送给别人,那个不好的自己留著用,这就进了很大一步。搞了不少年,那个心才搞平,才养成习惯,非常非常困难!但是这个难关一定要克服;不克服,经典里面所讲的这些道理、义趣,你纵然看了,看了人家的注解也看不懂,那个意思你也没有办法看懂,你也得不到受用。一定要功夫下下去,一看到经典上讲的,注解上讲的,没错,就是这样的!所以要在生活上去做,整个的生活没有别的,就是布施,这个意思前面讲得非常详细,整个生活是布施。
在日常生活,从早到晚,每天工作应酬、待人接物,统统是布施,统统是六波罗蜜。你只要肯这样做,经上讲的如如不动,如如不动就是真如,方契真如。到这个时候,智慧就开了,就像六祖惠能大师一样,常生智慧。六祖见五祖的时候,「弟子心中常生智慧」,你就常生智慧了。常生智慧的日子就好过,真的是幸福美满、自在快乐。将来以后到哪里去,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的是了生死出三界。你不肯做,学佛是空的,没有用处。一定要认真努力,痛下功夫;就是认真去做,不做不行。学了,马上就要用得上,就要把它变成自己实际的生活行为,我们才真得受用。今天就讲到此地。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一一五集》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