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一二0集▪P3

  ..续本文上一页为一切众生,行不行?不行,还是恶。这个恶在哪里?这个可以出六道,不能出十法界。为什么?你著了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以一定要做,断一切恶、修一切善,利益一切众生,连那个众生的相也不著,这是《般若 经》上给我们讲的三轮体空。我天天在做,不著我相;我为一切众生做,不著众生相;我所做的这些工作,也不著这些工作的相,这叫三轮体空。三轮体空,意思是什么?就是做而无所谓。前面江味农居士讲:大而化之,不以为然。你这个心永远是清净的,永远是平等的,永远是无为的,这个心就无为。所以在事相上是无所不为,心里面是无为,这叫真的无为法。

  【涉有而不住有,观空而不住空。】

  空有两边都不住。我们晓得,真性是空的,性体是空的,万法也是空的;万法因缘生,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这是真的,是事实,万法也是空的。佛法也是空的,佛法也是缘生的。如果住空就坏了,这又住到一边了。哪些人住空?学佛的人住空,阿罗汉、辟支佛,他们的目标是赶紧证得涅槃,那个涅槃是空,偏真涅槃。佛在《楞严经》里面把他那个境界说出来,也就是把他错误的地方说出来,这个其他经上说得很少。他说阿罗汉偏真涅槃的那个境界,「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佛要不说出来,我们以为阿罗汉的涅槃还真了不起,他入了般涅槃,哪里晓得是内守幽闲,还是法尘分别影事;换句话说,依旧在妄想的圈子里。他搞无为法,他什么都不干,所以佛说「堕无为坑」。毕竟他还有善根,幸好在无为坑的时间不会太长久;不长久,在我们看起来也相当长久,两万大劫。两万大劫之后,他会后悔,他会再出来。辟支佛比他的善根厚,比阿罗汉善根厚,一万大劫。佛讲的这个数字这是极限,就是最长是这么长的时间;也有善根深厚的,他很快就离开,就觉悟了。但是最长最长就是这个数字,小乘阿罗汉两万大劫,他就会回小向大;辟支佛是一万大劫。我们看这个,这是出世间的,走错了路子,著了空。

  世间里面没有能力超越三界,要是把佛法学错,也住了空,那个麻烦就更大。四空天,四空天最高的是非想非非想处天,这是四空天最高的,那个寿命多长?八万大劫,比阿罗汉长太多了;换句话说,堕在那个地方八万大劫动弹不得,住在无为法里面,一点作为都没有。等於好像大家在一起修学,在一块用功办道,他退出去睡大觉,什么也不干了;这一下睡,睡了八万大劫,可能别人已经成佛,他还在当凡夫。所以佛把这个事情列在八难之一,学佛有八大障难,生到无色界天是其中的一难。生到无色界天,你什么作为都没有了,这是住空。底下举一个例子,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法:

  【虽终日行六度万行】

  这一句是把世出世间一切法都包括在里面。佛菩萨每天用六度万行自行化他,世间这一切人,无论是什么人,无论你是什么身分,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也都是行六度万行。只要你会了,你的生活就是的。这一次我们在《金刚经》说得很详细,在《华严经》上,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五十三位菩萨为我们表演、为我们做示范,就是他们以不同的身分、不同的行业,为我们做出,就在他本分上修六度万行,统统是菩萨。家庭主妇管一个家,家庭主妇菩萨。他那个修行统统都能成佛。所以佛法真的在《华严》上是无障碍法,「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你懂得道理、懂得方法,没有一个不成佛;就在你本分工作行业上作佛。

  【终日讲经说法,而实终日涅槃。】

  六度万行、讲经说法,是有为;终日涅槃是无为。涅槃从哪里做出?从六度万行、讲经说法这里做出来。讲经说法是广义的,不是狭义的,不要认为我们现在聚集在一堂,我们展开经本在这里,这叫讲经说法,这是讲经说法模式里面的一种,实在讲,讲经说法的方法无量无边,这只是无量无边法里面的一种法,不可以局限在一种法。在日常生活当中所作所为、起心动念,全是讲经说法。特别是在大乘法里面,佛对我们的教训,我们把它做到,都在日常生活当中去实行,让我们周边人看到、见到、听到,这都是属於讲经说法。所以它是广义的,不是狭义的。这就是终日做,心里面若无其事。若无其事就是涅槃,涅槃是无作。前面六度万行、讲经说法是有作,作而无作。作而无作,无作而作,这叫真无为。

  【由此可知,不取法,当从不取非法做出。】

  非法是空,决定不执著空相,执著空是大错特错。大乘经上佛常讲:宁可执有如须弥山,不可执空如芥子。芥子是芥菜子,芥菜子像芝麻一样大,就是著一点点小的空都不可以,那个就大错了。执著有不要紧,不怕执著有,就怕执著空。所以,这是要从不取非法做出。

  【即非,当从是名做出。】

  即非是讲空,从哪里做起?从是名。《金刚经》上,即非、是名这个句子讲得太多太多了。凡是讲即非,譬如这经上讲:佛说三十二相,即非三十二相,是名三十二相。「即非」是从性上说的、是从理上说的;「是名」是从事上说的、是从相上说的。从哪个地方显这个理?从事上显理。从什么地方见性?从相上见性。可见得,不能不要事,不能不要相,事相离了,理、性没有了,哪有这个道理!所以这才教给你: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因为事实真相是即非,你住就错了,因为有事相,所以有是名,你生心就对了。生心不著空,无住不著有,空有两边不住,这就对了。

  【不执著,当从不断灭做出。无实,当从无虚做出。】

  无实无虚,这也是《金刚经》上重要的一句话,无实是体,无虚是相。这是教给我们怎样去修学无为法;换句话说,怎样去过佛菩萨的生活,这是佛菩萨的生活;换句话说,怎样过真实的生活,真实、幸福、美满、自在、快乐的生活,你懂得这几句的意思,你就都能做到了,这是大圆满、大自在。

  【乃至无圣无凡,即从有圣有凡中见。】

  无圣无凡是事实,有圣有凡是假相,若不从这个事相上,你怎么能证到这个事实?我们把整个佛法分三个阶段来看,六道是个阶段,四圣是个阶段,一真法界是个阶段。无圣无凡是一真法界,有圣有凡是十法界,不从十法界逐渐向上提升,再突破超越,你怎么可能到无圣无凡?所以从有圣有凡中去见。

  【此谓不住生死,不住涅槃。】

  佛在经上跟我们讲「应无所住」,这个无所住是生死涅槃都不能住。

  【无住之旨,於是乎圆满。】

  才能真正达到圆满。无住,不能说无住一边,两边都不能住。住生死就是六道凡夫,住涅槃就是声闻、缘觉;菩萨聪明,两边不住,这才是佛讲无住的真正意思。

  【而其枢纽,即在观法缘生,如梦如幻。了其皆空,所以无住。】

  究竟圆满的两边不住。枢纽就是关键,这个关键的所在,要把宇宙人生的真相认识清楚。观法缘生,这个法是世出世间一切法,世出世间一切法都是缘生的,凡是缘生之法,就没有自性,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这是前面我们屡次的说明。十法界依正庄严的现相是什么一回事?我们现在很清楚的明了,真相是业因果报刹那生灭的相续现相。现相是一回什么事,这个答案我们答出来了。这个现相到底是真是假?刹那亿万生灭。你说是真是假?不止刹那九百生灭,九百生灭是佛在《仁王经》上讲的,不止!真实相是刹那亿万生灭,你说它是真的是假的?所以讲梦幻泡影是事实,它不是比喻。你把它看作比喻,你已经看错了,你没有体会到真正的意思,事实上确实是梦幻泡影。

  我们从这个事实真相里面,把大乘经里面许许多多名词术语的含义搞清楚了。像经上讲的「无实」,《金刚经》上说得最多的「即非是名」,这意思我们透彻了。虽然透彻了,好像我们现在还不太自在,这是什么原因?我们还没做功夫。譬如,我们想到一个地方去,我们现在研究地图,这个路已经很熟了,已经很清楚、很熟了,还没有开步走。你得开步走,一步一步接近,那个味道就不一样,感受就不相同了。所以现在知道之后要做,怎么做?在生活上去做。在生活当中改变我们的观念,没有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一切都照常,观念改变了。什么观念?从前错误的观念,分别、计较、执著,这里头搞贪瞋痴慢、是非人我,烦恼得不得了!现在这个念头改变,万法皆空,若无其事,做得更有精神,做得更好,真的像普贤菩萨一样不疲不厌。你不懂这个道理,这个事情天天重复在做,做得讨厌,会厌倦的。你现在明了了,作而无作,无作而作,怎么会厌倦?何况晓得,我现在天天在做的,是修六度万行,我现在每天这个生活,原来是在行菩萨道,是契入大涅槃,他怎么不快乐?

  整个佛法就在生活之中,而且在生活任何一桩事情,都显示出究竟圆满的佛法。《华严经》上所说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穿衣是一,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讲的佛法是多;四十九所讲的一切法,我穿一件衣服的时候圆满具足,我吃这一口饭的时候圆满具足,那才有味道!并不是整个佛法要在一生当中每一面都是,不是!每一点都是究竟圆满的佛法,这才是真正一切即一,一即一切,一即是多、多即是一,这部经上讲法法皆是,法法皆如。现在我们要紧的,就是要怎样去做?要在生活当中体会《金刚般若 》,那就是法味无穷,法喜充满。所以如梦如幻是事实,绝对不是比喻,要了解它。它的意思就是万法皆空,体是空的;刚才讲了,相也是空的,作用也是空的。空一定在有当中显示。有是什么?我们日常生活是有。所以无住,这真的是无住。

  【故学人最要方便,应作如是观。】

  应作如是观,是我们开头初学的人,这是讲到最初方便。我们从哪里下手?要从这里下手。佛法在修学上,教下常讲「观行」,这个总纲领是两个字。「观」用现代的话说,就是你对於宇宙人生是怎么看法,我们讲宇宙观、人生观。《金刚经》教给我们,诸佛如来的宇宙观、人生观决定正确,没有一点偏差,究竟圆满的宇宙人生观,你要常常作如是观,…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一二0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