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本有的、是本能,是真的不是虚妄的。我们今天睁开眼睛,外面境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在佛法叫知见,这是真的不是虚妄的。你怎么迷了?你在这个知见里头再去建立一个知见。怎么再去建立一个知见?我们看这个,这是花,这是叶子,迷了!这就是无明本。这不叫花,叫什么?那你就迷得更深,愈迷愈深了。这个意思,佛法没到中国来,我们中国的老子懂得,「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所有这些名相是人给它起的,我给它起这个名,他给它起那个名,各人起的不一样,於是就有争执,就有误会,麻烦就来了。这个立知,立知就是妄想。你在一切境界里头,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你所见的境界就是一真法界,这就是佛菩萨的境界。所以佛菩萨没有烦恼,法界是平等的,法界是一如的,法法皆是。一有分别执著,麻烦大了,一如、皆是都没有了。
悟,这个悟就是知见,就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要在这个清楚明了里面去建立,以为自己有知,这就坏了!以为自己有知,这就是无明。无明的意思是不觉心动,我以为自己有知,这心就动了,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就是无明本。前面曾经跟诸位说过,无明没有开始,所以叫无始无明。无始生死根本,无始菩提涅槃,我们用了很长的时间说明什么叫无始,这个意思很深,一定要很细心的去体会。因为你有一认,好了,你本来是在悟中,本来是觉悟的,这一认就错了,你在觉悟当中迷了。
悟中的心是清净的、是光明的、是不动的。迷了,你在这个境界里面起心动念,你心动了,这就迷了。迷了之后就现相,这个相就改变了。诸位要知道,悟中的相,佛经上讲「大光明藏」,所以它是明的,光明的;可是一念迷了之后,光明就没有了。晦昧,晦昧是黑暗的。第一个现相,明相失掉了,在无明里面。我们的现相是不是无明?是的。太空是黑的。现在如果我们把日月灯拿掉,这个现相就现前了;日月灯拿掉,漆黑一片。「晦昧为空」,这个现相从哪里来的?迷的相。如果是悟的相,这个相是光明的,不需要日月灯,本来光明,佛法里称之为大光明藏。所以迷的时候境界变了,自性本明变成无明,变成不明。
「空晦暗中」,你在这黑暗的虚空当中,这又打妄想,打妄想它就变现相。变什么现相?物质就出来了。在法相里面讲,妄想是见分,见分它要见,实在讲它没有东西可见,於是在晦昧之空里面「结暗为色」,就变成物质。其实我们晓得,物质是假的不是真的,物质是什么?波动的现象。见要见,这个见的念头愈来愈强,愈来愈固执,愈来愈坚持,这个波动的幅度就愈大。这就是现在所讲的,从基本粒子组合成电子,再组合成原子,组织成分子,组织成万物。什么人在这里主宰、组织?妄念,都是从妄想生的。这是从见分变成了相分。
可是诸位要知道,见分跟相分都是从晦昧之空里头变出来的,所以无明是一切万法的根源,一切万法的根本。无明是自性不觉变现的状况,它的体就是自性、就是真心、就是本性。真的是一念不觉!我们迷失自性很久了,这个很久就是讲,迷失以后念念都迷,我们看的是迷惑的相续相,念念都迷,真的是无量劫来我们念念都迷。有没有可能觉?当然有可能。如果一觉了之后,你念念都觉,这问题马上就恢复了,就解决了。这里讲的,无明是无始,无始就不是真的;要是有始有终,那就不能说是假的。没有开始!这个现相是刹那生灭的现象。迷是一念迷,觉也是一念觉。
我们今天听到佛法,彷佛好像有一点觉的味道,为什么还觉不过来?这一念觉了,一念觉了第二念又迷了。怎样保持第二念不迷?觉了要放下,就不迷了。放下什么?放下一切妄想分别执著,就不迷了。这叫从根本上放下,从能变现幻相的那个地方放下。从事上放下不行!我们今天讲贪瞋痴慢,贪瞋痴慢放下行不行?那你是得一些自在,是得一些好处,可是你境界转不了。因为你是从枝叶上放的,不是从根本上放的。枝叶上放下,的确可以减轻你的负担,也就是减轻你的烦恼,减轻你的恶报,有这个好处。放下贪瞋痴,这最明显的,就是放下三恶道。你在六道里头不会堕三恶道,这不就减轻负担、减轻烦恼吗?可是你没有办法超越六道轮回、没有办法超越十法界。
所以放下要从根本放下。「根本」是什么?念头,起心动念。如何能够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六根接触外面的境界,这个话我们在讲席当中讲很多遍,但是大家很不容易体会,要学个什么?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这是从根本放下。不要从枝枝叶叶,枝枝叶叶上没什么大用处!我们眼见色相,张开眼睛见外面的现相,能够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我们的见就跟诸佛菩萨的见没有两样。我们用的是见性,见外面是色性;起心动念、分别执著,这是用眼识,见外面是色尘。尘是比喻,尘是污染,你一定会被外面境界污染,也就是说你一定会被外面境界动心。动什么心?动分别心、执著心、贪瞋痴慢的心,你会动这个念头,这就是心被境转,自己在境界里做不了主,被境界转。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境界转不了你;转不了你,你就可以转境界,《楞严经》上讲:「若能转境,则同如来」。什么人不被境转而能转境?圆教初住菩萨。初住菩萨有什么本事?跟诸位说,就是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分别不执著、不起心不动念,那就是圆教初住菩萨,就超越十法界。起心动念就把这个境界变成了十法界,分别执著就在十法界里头又变成六道轮回,那就愈来愈糟糕,事实真相就是这么来的。结暗为色,这是说明宇宙怎么来的、世界怎么来的?
「色杂妄想,想相为身。」这两句是说明,一切有情众生的身是怎么来的?色是物质,我们这个身、肉身是物质,里面掺杂著妄想,妄想是精神;我们现在讲动物,动物它必须有色身、有妄想,就是说它有物质的身体,还有精神的一部分。这个妄想,我们讲心法,色心二法,色里面杂著妄想。想相为身,身是怎么来的?身是想相得来的。这个相貌,相貌是怎么得来的?想相得来的。我们世间人不明这个道理,讲什么?遗传。你细细去想想,这个遗传讲得很勉强,为什么?遗传是儿女的相貌一定像父母,多数是像父母,如果讲遗传应该普遍都是这样的,可是还有少数儿女根本不像父母,确实是父母生的,他不像父母,这个遗传怎么讲法?佛经上讲得好,想相为身,这个相貌,是他投胎来的时候,那个时候他的妄想。佛经上讲的,儿女跟父母有四种缘:报恩、报怨、讨债、还债。这是冤家债主一下遇到了,遇到谁?遇缘!他来投胎的时候,大概男的喜欢女的,女的就喜欢男的,把父母之身,他以为是他自己的身,所以相貌就接近了。还有亲属很近的,如果他也很喜欢,那相貌也就像其他亲属这个相貌,是他的欢喜心取的那个相。所以确实是想相为身,相貌是这么来的。但是这个相貌会变,诸位要知道,相貌会变。为什么会变?相随心转。
中国古代对於教育非常重视,教育是教导你做人,怎样对人对事对物,怎样面对著我们生活环境,环境里面包括天地鬼神。所以中国的教育是教敬教孝,那个相貌自自然然端庄。现代人不一样了,现代人对这个东西不讲究,认为这是很落伍的思想,这是过去专制时代的思想,把这些伦理道德完全舍弃了。现在人想的是什么?奇奇怪怪,真的叫不伦不类。我们中国古人所谓是妖魔鬼怪,现在的想法都是妖魔鬼怪,相貌样子也是妖魔鬼怪,这非常可怕。社会怎么能得到安定?人生活在这个世间,怎么样能够得到身心安稳?所以现在人不如古人,古人身心是安定的,现在人身心是浮动的,不晓得哪个地方安定,你说这个生活多苦!所以教育非常非常重要,教育是教人觉悟,知道人与人的关系,人与天地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国古代教育是教这些。
这是讲身怎么来的,相怎么来的。一般人讲,一个人四十岁以后,相貌与先天的距离远了,先天影响不大了,四十岁以后的相貌那就是你后天要负责。你的思想,你的见解,你的行为,四十岁是个很大的变化。四十岁以前,这个相貌是你投胎那个时候影响的,四十岁以后,是你这一生修善修恶所变现的,那个完全不相同。如果你看到一个人的相貌一年比一年好,这个人心很好、行很好。相貌一年比一年觉得可怕,那心术有问题,他的行为上有问题。从相貌、言行,能够看出一个人的心地,看出一个人的吉凶祸福。所以《楞严经》上只有六句经文,把宇宙人生的来源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此段经文,明白开示,虚空、世界、色身,全由众生昏扰扰的妄想之所变现。】
就跟我们作梦一样,梦中有世界,梦中有虚空,梦中有色身。一切法从心想生,诸位要常常把这句话记住,在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当中,常常能够提得起,这个人算是清醒,不迷了。一切法从心想生,你心里面想善,身心世界都善,确实随著念头就变了;心想恶,这身心世界没有一样不可恶;都在一念之间。我们念佛会成佛,想西方极乐世界一定会往生,根据什么道理?也是这句话:一切法从心想生。我想佛,慢慢就变成佛,所以你何必打别的妄想?为什么不念佛?念佛就是想佛。念不是口里头念,诸位想想中国的文字,念佛那个念,念是什么?现在的心,今心。现在的心里面就是想佛,这个才能起变化。口里面念,心里头不想,没用处,最重要是心里头要有,所以这个念字从心。「想」,心里面就有相,心里头有个相,叫想。那个相要好相,佛的相好,究竟圆满没有丝毫的缺陷。你为什么不想佛?为什么不想菩萨?
想佛、想菩萨,尤其是年岁大的人,退休之后没事情做了,在家里天天想佛、想菩萨,好啊!慢慢就变成佛,变成菩萨了。许许多多退休的人,退休之后没有工作,感觉得无聊,天天想无聊,天天胡思乱想。没有两年,头发也白了,皮肤也皱了,两年好像过了二十年一样,衰老了…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一二二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