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界,十法界不二,《维摩经》上说「入不二法门」,众生跟佛一如,性相一如,理事一如,乃至於空有一如,染净一如,佛跟魔一如,无有一法不如,这是我们《金刚经》说的,「万法皆如、法法皆是」,这个时候就恭喜你,你就成了诸佛如来,你入了佛位。
这是我们要努力的,功夫在哪里用?就在日常生活当中,顺逆境缘之中练习观!把这个观念换过来,从前观念错误,错误就是样样都不如、样样都不是、样样都对立,如何在这里面体会到它是一,它决定不是二。但是这种观,大乘经上都教给我们这种观,实在讲它已经把方法道理跟我们讲得很清楚,我们观不出来,无从下手。实在讲,不是佛不慈悲,佛讲得太清楚。像《金刚经》上随便拈几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那不就一如了吗?佛是个相,饿鬼、畜生也是个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佛相是虚妄的,畜生、饿鬼相也是虚妄的,那不就一如,不就平等了吗?你要时时刻刻提得起来。
我们今天难处在哪里?你说它虚妄,它怎么个虚妄法?明明摆在面前,它怎么个虚妄法?你一定要晓得,这个相是业因果报刹那生灭循环所现的,你这把事实真相搞清楚了。相存在不存在?刹那生灭,不存在。你能够在一切时、一切处,用这个方法观察世出世间一切法,你慢慢可以契入到一如,可以入不二法门。这个观不能失掉,一失掉就迷惑了,一失掉的时候,你就起心动念、分别执著,你就有是非人我,你就有无量的烦恼,迷失了真相。真相没有别的,是业因果报循环的相续相,确确实实刹那生灭。刹那生灭,生灭的时间太短促,时间太短了,可以说是生灭同时,一生就灭,生灭同时,所以叫它做不生不灭。诸位想想,如果果然不生,你说个不生就没有意思,说个不生不灭那有什么意思?生灭跟不生灭是同时的,说它不生不灭,这个话就有意义了,它不是真的不生,确确实实它不存在。你说佛,佛不存在,说鬼、畜生,他也不存在,没有一样东西是存在的。从这里去看就入一如,才晓得法法平等,真的是诸法平等,无有高下。我们再看这个小注里面说的:
【智者明了三性三无性之理,以贯通乎性相。则能空有不著,合乎中道。】
三性、三无性也是说明事实真相,告诉我们所有一切法相、现相的性质,我们统统搞清楚、搞明白了,当然就不会再执著,不会再去分别了。这样不但我们可以脱离轮回、脱离生死;世出世法里面都知道生死事大,佛的大乘经典确确实实能够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确实可以脱离生死,可以超越轮回;不但能够超越轮回,而且能够超越十法界,只要你入不二法门,就超越十法界。
【本经令观一切有为法如梦者】
这是末后一首偈,这是总结论: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因作如是观,便能洞彻三性三无性之理。换言之,若明三性三无性,方能彻底了然一切有为法之如梦。】
由此可知,性相是一不是二,这是佛家所讲的,「法门无量,殊途同归」。无量无边的法门,到最后都归入不二法门;相宗到最后归到这里,性宗也归到这个地方。如果我们能常常作如是观,如是观里面有浅深不相同、有广狭不相同,看你所解义理的浅深,你的观法功夫得力的程度不一样。但是只要肯用功,只要会用功,功夫一定得力,一定会逐渐的深入,然后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
【当知清净心中,本来离相,是谓真实性,无有梦相。】
梦幻泡影都没有,我们清净心里确确实实是如此,真心离念。真心在不在?在。真心起不起作用?起作用;天天都起作用,念念都起作用,从来没有一分一秒止住而不起作用,从来没有过。全是真心在作用!虽是真心起作用,自己不晓得是真心起作用,这就迷了,这就叫凡夫;日常生活当中还是妄心当家作主,真心起作用还做不了主。我们跟诸佛菩萨不一样的地方就在此地,诸佛菩萨真心起作用,真心当家作主。我们是真心起作用,妄心当家作主,就好像你是主人,你家里用了很多佣人,结果佣人当家作主,主人没权了,变成这个样子。妄心是什么?分别执著。起心动念、分别执著,这是妄心。真心是什么?见闻觉知,真心。我们睁开眼睛能见,能见是真心不是妄心。六根门头举一根,你把这一根通达了,那六根就都通达了。《楞严经》上,佛也是举眼根,说得很详细,经文很长,十番显见。说明能见是真心起作用,见性见,第一眼见是见性见;第二,妄念起来了,起分别执著。第一眼见的时候,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起心、没有动念,看得很清楚,见性见。诸位要知道,离开妄想分别执著就是真性。诸佛菩萨的六根跟我们完全相同,人家见到的是真实的,不带一丝毫虚妄,就是不带丝毫妄想分别执著,就不带这个东西;只要掺杂这个东西进去,就把真心变成阿赖耶识。
如果你要问,我们真如本性是几时变成阿赖耶识?为什么会变成阿赖耶识?有这个问题的人很多,不但现在有,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就有人向他问过,这是老问题!这个问题在佛法叫根本大问,大问题!这是根本问题。佛虽然在《楞严经》上讲得很详细、很明白,可是读《楞严经》的人、听《楞严经》的人,还是没听懂。为什么没听懂?说老实话,讲经的人本身不懂,怎么会帮你讲,你会听懂了呢?我怎么可以说讲经的人没懂?因为《楞严经》我过去讲过很多遍,我也不懂。我只看古人那个注解怎么讲,我就怎么讲,实际上我没有透彻它的意思。难,非常之难!
为什么没有懂?因为我们有分别执著,有妄想。我们讲经还要找很多参考资料,就完了,全是妄想,一大堆妄想搬出来讲,这是实实在在的。几时你自己真的有了悟性,真的契入境界,这个要没有真正修行功夫做不到。所以你一生要学讲经,去研究《大藏经》,去找这些东西,《大藏经》从头到尾背过也不行,也没有用处。必须要在一切境缘当中离妄想分别执著,那就成功了。那你的见闻觉知,跟如来、诸大菩萨完全一样。展开经典,看看他们悟的是什么,我们可以拿来比对比对,那个不相同。所以一定要契入境界。要想契入境界,没有别的,放下,放下妄想、放下执著、放下分别;放下之后,还要放下。到哪一天没东西好放了,那你就成佛了。到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有放下,他还是要放下,要做这个功夫。「清净心中,本来离相」,离相就是离一切妄想分别执著。知道妄想分别执著对我们没有好处,只有害处,这个东西造业。有业因一定就有果报,因为我们这个业不断在造,念念都在造,所以业果相续。
【因真性以随缘故,现起身心世界等相,是谓依他起性,这就好比现梦中的境界。凡夫不明缘生虚幻,生本无生,遂致计较执著,认虚为实、认假为真,是谓遍计执性,这就是迷相昧性。】
迷在幻相上,迷在梦境上,以为梦境是真实的,这种虚妄的分别执著,就是遍计所执性。前面我们曾经读过《楞严经》上六句话,在二百七十五面,第十九段,《楞严经》曰:「认悟中迷,晦昧为空。空晦暗中,结暗为色。色杂妄想,想相为身。」这六句我们详细讲过,真正难得!宇宙怎么来的?人生怎么来的?这六句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但宇宙人生怎么来的,这里讲虚空怎么来的,晦昧为空是讲虚空,虚空怎么来的?虚空也不是真的,也是假的。在《百法》里面,虚空是属於无为法。为什么把它列在无为?因为我们看不出它的变动,像动物生老病死很显著,我们看得出来,它有生有灭,有生有灭的就叫做有为法。植物有开花结果,也很明显。矿物,像我们这个地球,大家都知道沧海桑田,地面上也是不断在起变化,起变化那就是无常,那就属於生灭法。何况星球,现在我们知道得更多,就是佛经上讲的成住坏空,这是有为法。虚空,一个生起,一个将来灭掉,但是从生起到灭掉当中,它没有什么变化,看不出它生灭的现象,没有办法列在有为法里面,只好把它列在无为法里面。但是这种无为,叫相似的无为,不是真实的无为。真正的无为,真如无为,我们的清净心、真如本性,那是真如无为。这个一定要清楚、要明了。我们再回头看底下这三十三段:
【修行人,不可於妄心外,别执有一真心。】
一定要入真妄不二,那就是真的。如果说妄的外面有个真的,真的外面有个妄的,都迷了、都错了。过去欧阳竟无先生曾经说过:佛法不是宗教,佛法也不是哲学。不是宗教,这个意思我们很清楚。为什么不是哲学?我们读经读到这个地方就明了,哲学里面有能有所,能所是对立的、相对的,佛法里面没有一法是对立的,所以它跟哲学完全不一样。如果我们从对立的心态去学佛,你决定不能入佛门。现在佛法变成宗教,你要不是学佛教的宗教,就是学佛教的哲学,绝对不是释迦牟尼佛所讲的教义。所以一定要记住,佛法是不二法,六祖讲得好:二就不是佛法。所以妄心跟真心是一不是二。为什么把它叫做真心,又叫做妄心?因为迷悟不一样。迷了就叫妄心,悟了就叫真心;迷的是它,悟的还是它,而心里面没有迷悟,由此可知,妄心、真心是假名而已,是不得已说了一个名词。有没有迷悟?再给你说,迷悟不二,这就愈说愈深,说迷悟不二,这个意思非常非常之深!我们看到迷悟非常显著的不一样,怎么会不二?你要是把它的根源搞清楚,明白了,那就不二。怎么迷的、怎么悟的?大乘了义经典里面都讲这个问题,《金刚经》上尤其说得透彻,尤其说得明白,世尊说法非常巧妙,用「即非是名」来显示这个意思,即非是名显示法法皆如、法法不二,不能够把这个法看作二。这是讲到真心跟妄心,妄心之外,另外执著有一个真心。
【若其如此,仍复昧性。】
昧就是迷,还是迷了性,还是不见性。
【何以故?不著於性,乃真实性故。】
换句话说,佛所讲的真心、妄心都不要去执著。我们要体会他的意思,不能分别、不能想像,「我想想,佛这是什么意思」,那就错了。所以佛法…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一二三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