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一二四集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  (第一二四集)  1995/5  美国净宗学会  档名:09-23-124

  请掀开经本二百七十八面,倒数第二行,注解第三十五段看起。

  【观空有一切如梦,果能於一切有为法,有即非有,何妨於一切无为法,非有而有,此之谓大作梦中佛事。学人初下手,便作圆顿妙观,不执实、不执虚、不执无。即是本经所说,无我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一空到底。涉有不住有,行空不住空,则如如不动矣。便是止观双运,定慧均等,寂而常照,照而常寂。】

  注解到这个地方,可以说对全经做一个总结,当然这几句话非常重要!我们能够将这几句体会得,能够应用在生活上,可以说是全经修行的要领你都掌握到了,《金刚经》的精髓无出於此。行门当中,最重要的是修观,就是把观念改过来,观念修正过来。一切法不外乎空有两大类,所以用空有就把一切法全包括尽了。不但有为法是梦幻泡影,这是经上告诉我们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无为法也是梦幻泡影,无为,相宗百法里面讲六个无为,六个无为当中有五个无为法是梦幻泡影,不是真实,我们叫它做相似的无为;唯独真如无为是圆成实性,前面讲过,是真实性,这个真实只有真如无为。但是真如无为没有相,也没有念;换句话说,它虽然是真实永恒的存在,可是我们六根都缘不到,眼见不到,耳也听不到,连心想也想不到,所以也可以用一个空字来代表。

  说「如梦」,这个意思说明决定不能执著。梦境有没有?梦境有!虽有而不实,你执著就错了,不执著不碍事。所以下面这个解释就说得好,「果能於一切有为法,有即非有」,一切有为法,佛经里面常讲的十法界依正庄严,我们眼前所见的、所接触到的,全都是有为法。「有」是说它相有,它有这个现相;「无」是说它性无,它没有自性、没有自体。只有幻相,没有自体。而且幻相,我们一定要晓得,它只是生灭的相续相而已,这说明即使幻相也不存在,真的是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这才是事实真相,所以有即非有。换句话说,有跟非有是同时的,是一不是二,这个通常我们讲「入不二法门」,它是不二的。能於一切法这样的看法,这个看法是正确的,这是如来知见,诸佛如来看得一点都没错,我们也要这个看法,不能把有为法当作真实,当作真实是绝大的错误。

  「何妨於一切无为法,非有而有」。无为法是讲的体性、真如本性。真如本性里什么都没有,虽然没有,它能够随缘现相,它有这个作用,所以性虽然空寂,它不是死寂,它是活活泼泼的,随缘现十法界的相,随缘现一真法界的相,「非有而有」。「非有而有」,是从性那一边说的,从体性上说的;「有而非有」,是从现相上说的。性相没有妨碍,空有没有妨碍。清凉大师在《华严经》上告诉我们,理事无碍,体性是理,现相是事,理事无碍。通达理事无碍,你就不迷惑了,如果两边都不执著,你在受用的时候一定达到事事无碍,事与事也无碍。现在我们对於事事无碍的理论明白了、懂得了,可是我们还没有做到无碍的境界。为什么没有做到?我们还是放不下,还是有妄想执著,所以我们事事还是有障碍。假如把一切分别执著统统离开了,不再执著这个身是我,也不再执著这个墙壁是实在的,我们能不能从墙壁走过去?走得过去,一点没有障碍。为什么?身是空的,墙壁也是空的,空跟空哪有障碍?我们今天为什么有一道墙就过不去?认为身是有、真有,墙也是真有。好了!有就不能过去。这个理我们懂得,问题就是在放下,我们放下的不够!放一点点不行,要彻底放下,障碍就没有了,真正契入到无障碍的享受、受用。

  诸佛菩萨他们示现在人间,示现在六道,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众生妄想执著,不知道事实真相,佛菩萨示现来教化众生。教化众生就是「大作梦中佛事」,诸佛菩萨执不执著?不执著。虽不执著,他装作执著,像唱戏一样,他表演,他示现一个凡夫,就要像凡夫的样子,才能帮助这些凡夫。菩萨要度饿鬼道,一定要现饿鬼的样子;不现同类身,就没有办法帮助那一类的众生。帮助哪一类的众生,一定要现那一类众生的身相。虽现身相,众生是业报之身,他有苦受,他有苦乐忧喜舍的感受;而菩萨示现没有,确确实实没有,菩萨就像经上讲的,「梦中佛事,水月道场」,他确实没有苦受。

  没有苦受,他也要装著有苦受,像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我们在经上读到,佛不打妄语,释迦牟尼佛不是三千年前在我们这个世间修行成佛的,不是的。在《梵网经》上说,他老人家到我们这个世间来示现成佛,这一次是第八千次,所以他成佛是久远劫就成佛,这一次来唱戏、来表演,哪里是这一世成佛的?《梵网经》上给我们透了这个消息,第八千次。所以他是示现的,他是表演给我们看的。佛在世曾经也断粮,没得吃!这是经上有记载的,他有三个月马麦之报。遇到饥荒,人民都没有东西吃,当然佛托钵也托不到,也没东西吃了。吃什么?吃马吃的,我们大陆过去叫马干,就是马吃的麦子,那个麦很粗,平常没有人吃的。在荒年的时候,佛托钵曾经吃马麦,这里面佛就告诉我们因果不昧的一段公案;在中国孔老夫子在陈绝粮。世出世间圣人,大圣大贤也有时候在物质生活上遇到困难。佛菩萨这是示现的,告诉我们因果不空,要我们晓得这个道理。

  这些话,学佛的同修多数都能道出,都能说得出,多数也都大致明了。可是平常,我们对人对事对物依旧是迷惑,为什么会迷惑?说实在的话,对於宇宙人生的真相没有清楚,没搞清楚,没有真正明了。对於因果报应之事、之理,也没有透彻明了,於是警觉心不够。无始劫来,自己烦恼习气非常深重,这是麻烦事。所以境界现前,烦恼起现行,佛法所讲的忘得干干净净。事情做错之后,也有不少人后悔;后悔无济於事,你的因种下去了,将来还是要受果报。佛表演给我们看,成了佛也要受果报。所以古德教给我们:「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这个就很有道理,我们要想到,希望世间人怎么对待我,我就应当如何对待大众,一个道理。我希望别人对我好,我自己对人不好,哪有这种道理?没有这个道理,一定要明了因果报应丝毫不爽。佛菩萨给我们示现、表演,无非都是说明这个事实。所以觉悟的人,「梦中佛事」,日常生活也叫「梦中佛事」。佛是觉悟的意思,不迷。自己日常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都是觉而不迷、净而不染,这就叫佛事,穿衣吃饭都是佛事。

  「学人初下手」,底下一段好,前面是讲了一个前提,讲了一个大前提。底下这几句非常难得。我们是初学,初学的人常常想,我从哪里学起?是不是要从初级的学起?像念书一样,我从小学、中学、大学,慢慢去念,是不是这样?在佛法里没有这些。善导大师在《观无量寿佛经》「上品上生章」里面讲的九品往生,他里头有一段话非常有道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为什么会有九品差别?他老人家讲「遇缘不同」,这句话讲的我们心服口服,是你遇到的缘不同。我们今天遇的缘最殊胜,遇到的是圆顿大经。遇缘不同,你遇到这个缘,你就不要枝枝节节,直捷了当就成就了。如果你跟一个小乘师去学,那遇缘不一样,你就得从人天小法慢慢学起,从哪里?从五戒十善慢慢去搞起,这缘不一样。

  我们要珍惜这殊胜难得的因缘,《金刚经》这是顶法,没有比这个更高、更上的,一切诸佛皆从此经出。我们有幸遇到这个法门,一下手就圆顿妙观。圆是圆融、圆满,没有一丝毫的欠缺。这样的经典不多,我们展开《大藏经》,圆顿经典太少了。一般经典教给我们修行,确确实实是按部就班,由浅而深,由易而难,慢慢来;这个法门没有,这个法门教给我们是总纲领、总原则,就是看破、放下,直接在这里用功夫。

  「不执实」,执是执著,实是有;就是一切有为法,不去执著它,明了它的真相,不去执著它。「不执虚」,虚是空。这就是空有两边不著。就世间法而论,六道里面欲界、色界是有,我们不执著、不执实,无色界是空,无色界也不执著;空有两边都不执著,你就超越轮回了。轮回里头怎么回事情?就是执著空有两种人,他出不去。我们要晓得,轮回是非常不容易突破的。就我们自己本身而言,我们有过去世,有过去当然就有未来,三世因果是真的不是假的。过去还有过去,过去无始,无始劫来到今天,过去生中不是没有修行,不是没有闻法,也闻法也修行,为什么还落到今天这个地步?就是轮回那个关口没有办法突破。

  我们在六道里面,诸位如果很冷静的想一想,你也曾经在天上待过,你也曾经做过天王,也曾经当过上帝,这真的一点都不假。你也曾经下过地狱,六道里哪一道没有去过?变畜生、变饿鬼,不知道干了多少次,为什么没有办法突破、没有办法超越?就是空有两边总是执著,总是不肯放下;只要你空有两边不执著,不学佛也超越轮回了。所以不一定学佛才能成就,不学佛没成就,没有这个话!不学佛的人成就的是什么?我们佛门叫他做独觉,他没有接触过佛法,他也懂得,他也能够超越达到这个目标,称他作独觉,在佛门把他归纳到辟支佛这一类。所以我们生生世世不能成就病根在此地,这下我们搞清楚了。如果这一生当中还是不能放下;换句话说,你依旧不能突破。我们念佛求往生,往生也要放下,空有两边放不下,阿弥陀佛来接引你,也没有办法,也没有办法把你拉去,还是去不了。要把这个事实真相搞清楚,两边不著。

  底下讲「不执无」,「无」是不执著也不执著,这叫一空到底。还有一个「我两边都不执著」,你还是执著,执著个两边都不执著,还是出不了三界。《金刚经》上教给我们修学的要领,就这三句。空有两边不执著,并不执著也不执著,你的清净心就现前了,经上讲得很好,「信心清净则生实相」,你自性本具的般若 智慧就现前,实相般若 就现前了。般若 智…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一二四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