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大经科注 第十一集▪P4

  ..续本文上一页这个时间。三餐饭吃饭之前我不念供养咒,我合掌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念十声阿弥陀佛,念三次,加上早晚两次;你工作上工、放工,上工念一次才开始工作,收工之后念一次,上午两次,下午两次,九次,一天九次,一次都不能缺,这也叫十念。这个方法很多人学,很多人告诉我,有效果,真的不耽误时间。我这个方法从哪里学来的?从伊斯兰教学来的,诸位知道回教一天五次祷告,真管用!那我们九次,我们祷告这个祷告的文比它短,我们就十句佛号,二、三分钟就行了。重要的是什么?是时时刻刻能提得起来,你不会忘记,真管用!临命终时,蒙佛摄受,便生极乐,这个方法真可靠,真靠得住。为什么?因为你熟了,你当中隔的时间不长,马上就想起来了,把它养成一个习惯,临命终时它就产生极大的作用。能不能往生关系在最后的一念,在断气之前的这个一念它是阿弥陀佛就决定得生。所以你说养成习惯多重要。我们依照这个方法修,这个方法符合阿弥陀佛的本愿,第十八愿「十念必生」,所以到时候佛一定来接引你。

  「花开见佛,悟入无生。奇妙疾捷,莫过于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决定是莲花化生,生边地还是莲花化生,花开见佛。什么时候花开?把娑婆世界这些习气放下了,花就开了,悟入无生,无生法忍。无生法忍什么人证得的?下品无生法忍,七地菩萨;中品,八地菩萨;上品,九地菩萨。这个地位多高,这不可思议。无生法忍上面是寂灭忍,清净寂灭,十地是下品寂灭,等觉是中品寂灭,妙觉是上品寂灭。妙觉就不住在实报土了,他住常寂光。我们看这种经文,你就晓得净宗往生这地位是多高。奇妙,奇妙是不可思议,无法想象。疾捷是快速,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没有比这个法门更快的,没有比这个法门更稳当的,没有一个法门比这个更可靠的,我们都碰上了。所以我常常跟大家讲,我不是上上根,上上根一闻就明白了,他就接受了。你看我遇到佛法,从哲学入门,费了二十年的时间才接受净土,不是不知道,一入门就知道有净土法门,对净土不相信。

  李老师送我印光大师四本书,《文钞》正编上下两册,续编上下两册。六十年前台湾《印光大师文钞》只有正续两编四本,老师要我读。我把这四本读了一遍,对净土不排斥了,对净土很尊重,也很感动,但是没有意思学。态度改变了,以前带着有一点排斥、轻视,改变态度,但没发心学。学习还是在大乘经论,心目当中非常向往的《华严》、《法华》、《楞严》、《般若》,《大智度论》、《瑜伽师地论》,这大论,向往这些东西。这也是好事,没有这个快速,没有这个方便,没有这个稳当,换句话说,那是走弯路,这是走直路。总算是佛菩萨加持,我讲《华严经》讲了一半,突然起了个念头,文殊、普贤修什么法门?善财童子修什么法门?其实五十三参我讲了一半,没发现善财童子学净土,没发现。你就想到这讲的心粗智劣,讲过都没有发现,这东西讲过就应该发现了,讲过没发现,为什么?没注意到。这种事情很多,多少人讲《楞严经》,讲多少遍,没有发现大势至菩萨是特别的法门,没发现,观音菩萨发现了。只以为「观音菩萨耳根圆通」是特别法门,「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疏忽了。

  我《楞严》也讲好几遍,也没发现,是囫囵吞枣讲过去的。而是被一个日本的法师,这个法师是大学教授,在台湾,台湾大学的客座教授。当时有四个同学陪他来访问我,他问了我一个问题,也是带着很轻慢的口吻,他问我学什么?我说我现在正在学《楞严》,跟李老师学《楞严》。他说你修什么?我说我修念佛法门。他好像非常讶异,《楞严经》跟净土有什么关系?他这一问,把我的注意力提醒了。因为他也学过《楞严经》,我提出一个问题,观世音菩萨与净土法门有什么关系?立刻就想到大势至菩萨,一发现的时候,《楞严经》上是讲的两个特别法门。特别法门不按照次序排的,那就是特别的,按照顺序排的是普通的。它的顺序是六根、六尘、六识、七大,是按这个顺序,观世音菩萨是六根里面的耳根,眼根是第一,耳根第二。所以从第二个位次一下拉到最后,这个太明显了,大家都看出来了。大势至菩萨也没有按照顺序排,大势至菩萨按照顺序,他是最末尾的第三个,二十五他是二十三,二十四是弥勒菩萨,他跟弥勒菩萨换了位次,所以他就不明显,因为就换一个位次。所以实际上《楞严经》上讲特别法门是两个,不是一个。我马上就想起这桩事情,我就回答他,他都没话说了。观音、势至是西方三圣,那《楞严经》跟净土有密切关系,不能说没有关系。我回答他,他服了。如果他不提问,我只知道观世音,没有想到大势至,这一问问出来了。观世音菩萨是契我们娑婆世界众生的根机,「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是契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的根机,不一样。所以是奇妙疾捷,莫过于是,这个法门不可思议。

  「一切众生由此得度,十方如来乃称本怀。」十方如来的心愿是什么?希望一切众生快快成佛。一切众生真正能快快成佛,那就是这个法门。其它法门没有办法保证你一生成就,你还要花相当长的时间去学习,去修行。遇到这个法门肯定一生成就,而且成就是无比的殊胜,超过一般法门。

  下面第五段的批注:「又本经所宣,乃如来真实纯一之法,无有权曲,故名正说。」《无量寿经》,本经是说《无量寿经》,佛讲这部经是如来真实纯一之法,怎么说是真实纯一?因为它不是权教,权是方便,它不是方便说,它是真实说。曲是委曲,拐弯抹角的说,它没有。它是直截了当,所以称为正说。

  下面一段:「又乃世尊称其本性,和盘托出,毫无保留,故名称性」。这是赞叹。世尊称其本性,其本性我们大家是共同的,大乘经里头说,「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无畏亦然」,一切众生跟佛是同一个心性,就是同一个本性。中国老祖宗说本性本善,那个善不是善恶的善,善恶的善意思很浅,本性本善应该跟佛经上讲的是一个意思,这个善是完美,是至高无上,没有丝毫欠缺,用这个善字来赞美它。《三字经》上头一句,「人之初,性本善」,不作善恶的善来解释,那个浅。那是真心,那是本性,能生万物,本自具足,这个善里头具足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能才艺、无量相好,它一样都不缺,应该是这个意思。和盘托出,这是说没有保留,我以茶水接待客人,我连盘子都端出来了,统统都在盘子里面,不是一样一样拿出来的有先后,全部拿出来了,叫和盘托出,就是毫无保留,就这部经。那一切经里面托出来是部分,还有保留的,只有这部经毫无保留,全部拿出来了,叫称性,称圆满的性德。

  「一切含灵皆因此而得度脱,乃称性中登峰造极之谈,故为称性极谈。」把称性极谈这一句讲清楚了。一切含灵,一切众生,都因为这个法门,这部经而得度脱,了生死出三界,出十法界。所以它是称性当中登峰造极之谈,究竟圆满之教叫做称性极谈。称性极谈的经只有这一部,《华严》称性没有极谈,《法华》称性也没有极谈,极就在这部经上。所以《华严》、《法华》、《楞严》都归净土,都归《无量寿》,《无量寿》才是真正称性极谈。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净土大经科注 第十一集》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