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十一集▪P3

  ..续本文上一页去不了的。

  「又《安乐集》曰:依天亲《净土论》(即《往生论》)云,凡欲发心会无上菩提者,有其二义」。这个会是体会、神会。你发心想真正体会到无上菩提,它有两个义理,第一个是「先须离三种与菩提门相违法。二者,须知三种顺菩提门法」。下面就给我们解了、说明了。第一个「依智慧门」,批注里头第一个,「一者依智慧门,不求自乐,远离我心贪着自身故。」头一条,小乘就是须陀洹,大乘是《华严经》上十信位初信菩萨。为什么?这个东西障碍发菩提心。这么一说,菩提心不容易!那怎么阿公阿婆他们就能够往生?我们得认真观察,仔细去思量,这些往生的阿公阿婆有没有自私自利的心?有没有是非人我那个执着的心?没有。凡是我们遇到这个情形,这个人往生了,我们都会问问这个人生前他的生活、处事待人接物的心态,他生平的行谊,调查几乎都具备了这人老实,心量很大,没有骄慢、没有嫉妒,喜欢帮助别人,都是这样的。虽然他没有学过,没有念过书,没有什么文化标准,没有,甚至于小学都没有念过,不认识字的,厚道,符合标准。像刘素云居士说的,很多人问她,妳怎么成就的?她一生就六个字,你想想六个字的味道,老实、听话、真干,我没有别的长处,就这六个字。我们仔细去思惟观察,古今中外那些成就的人,几乎个个人都具备这六个字,不老实行吗?不听话行吗?后头还是真干,他真具足了。这六个字很简单,只要具备,世出世间法没有不成就的。所以我们头一个要知道不求自乐。求自乐是什么?贪瞋痴慢全起来了。只有不求自乐,才能转烦恼为菩提。释迦牟尼佛为我们示现,我们能体会得到吗?这个老人家一生三衣一钵,树下一宿,日中一食,讲经教学没有一天中断,这是世尊为我们表演的就是这么一句话!依智慧门,不求自乐,远离我心贪着自身,世尊做出来了。

  第二「依慈悲门,拔一切众生苦,远离无安众生心故。」现在众生苦,现在众生心都不安,我们要怎么教他?用什么方法教他?要用佛法,要用大乘。大乘佛法确确实实,夏威夷土著这个疗法就是大乘佛法,跟大乘所用的同一个道理,同一个方法。释迦牟尼佛一生身行言教,他将他的身行言教回向给虚空法界,包括这个地球,肯定有感应。但是有感应的人他自己不知道,虽不知道,他得利益了。这是我们要学习的。我们今天对这部经典,必须要具足老实、听话、真干。每一天跟大家在一起分享,我们用卫星、网络播出,有缘的众生打开频道他就看到,得利益了。每一天在一起学习,心清净,不再受染污了;心平等,自性般若智慧逐渐的现前,他自自然然会至心信乐,一向专念。我们自己要做好榜样。

  今天众生困难多,最严重的是他没有信心,信心完全丧失了,对自我没有信心,所以自杀的人那么多,有信心怎么会自杀!退转的非常多。讲经教学第一个目标就是帮助他建立信心,有信心之后再帮助他生起愿心,有愿心之后再帮助他一向专念,有一向专念再帮助他往生净土。我们自己一心一意向这一个方向、一个目标在努力,自己哪有不往生的道理!对于自己往生净土是真有把握,一丝毫都不怀疑。无论在什么境缘当中,顺境逆境、善缘恶缘,都不会受到干扰,法喜充满,夫子《论语》里面所说的「不亦说乎」。慈悲,那就是要帮助众生离苦。苦从哪里来的?苦从迷惑颠倒来的。你把大乘的道理讲清楚、讲明白,他听懂了,他苦自然就离了。

  第三个,「依方便门,怜愍一切众生心,远离恭敬供养自身心故」。这第三,怜愍一切众生,远离恭敬供养。菩萨在世间,众生对菩萨的恭敬供养必然的,为什么?他来修福,你能拒绝吗?老师告诉我们,众生看到学佛的人,无论在家出家,真正学佛,那是众生的福田,他对你恭敬供养是种福田。那我们自己想想,我们真的是福田吗?他来恭敬供养,他真的会得福吗?供养佛菩萨没有问题,供养我就有问题了,又不能不接受,这怎么办?老师告诉我,学印光法师,印光法师接受四众供养,自己没有去享受一分钱。怎么办?帮助他们种福。印光大师种福也是非常专,真的是一向专念,他把所有的供养都去印法宝,经论善书。他自己搞了一个印刷厂,在苏州报国寺,叫弘化社,自己印,印得真好,在现代可以说它是善本。为什么?校对好,错字很少,这叫善本。字也很大,纸张、装订都很考究,让人看到这个书生欢喜心。专门干这一桩事情。

  在现代科学技术发达了,除了印书之外,有光盘、有网络、有卫星、媒体这些东西,都是好事,都能够让许许多多众生得利益,这些钱要用在这些地方。如果有人问,真的会有一些人,拿到这些事业去谋自己的私利,去搞自己的享受,行不行?我说行,你要说不行,没人搞了,众生得不到利益。他虽然在这里搞,他能够用一半,赚一半,也有一半利益众生,还是好事,我们不障碍他。但是他要是真正学经教,他就明白了,为什么?因果跑不掉,善有善果,恶有恶报,善恶不能抵消。不能说你看我搞了一半,一半钱我自己享受,一半钱我来做功德,我一半一半可以抵消。抵消不掉的,功德是功德的好报,造业是造业的果报,决定抵消不了的。如果他要是真明白这个道理,像印光大师一样,点点滴滴的钱都做功德,他就成佛了,他就是菩萨了。如果在这里面还造罪业,他还得受果报。苦报,三途苦报受完了,他有享福,会到人天享福,为什么?他过去做的好事。善恶在理上讲,在佛法里面讲是决定不能抵消的,各有各的报。真懂得各有各的报,我们起心动念就会谨慎,决定不敢贪着。所以对于自己生活愈简单愈好,贪求过分都会出问题,营养要是过分了就变成不健康。佛菩萨对于这些事情非常重视,生活愈简单,头脑愈简单,愈有福报。不善的都要放下,不要去想它,不要去说它,不要放在心上,心永远保持清净平等。心起的作用是智慧,觉就是智慧。远离这三种与菩提门相违背,贪求恭敬供养身心,这是违菩提法的。

  再看下面,「须知三种顺菩提门」,跟前面反过来,相反。「顺菩提门者,菩萨远离如是三种菩提门相违法,即得三种随顺菩提门法」,这个要修。第一个顺菩提门。这下面,「何等为三」,第一个无染清净心,我们看批注,「一者无染清净心,不为自身求诸乐故」,这一点很重要。「菩提是无染清净处,若为自身求乐,即违菩提门」。菩提就是自性,菩提就是智慧,菩提就是实相。可见得这个问题是非常容易发生的,为自己求安乐。特别在这个时代,哪一个不为自己求安乐?为自己求安乐而不顾别人的,甚至于损人利己的,我们知道果报都在三途。学佛的人更重,为什么?你明知故犯,打着佛的招牌欺骗善良的信徒,你得到他们恭敬供养,果报在无间地狱,这个罪很重很重!所以只要有贪求自己身心安乐这个念头就造业,无论在家出家。在家居士主持的道场很多,不能不知道。学佛的心稍稍有一点偏差,佛法常讲偏邪,那就是三途苦报。

  第二「安清净心,为拔一切众生苦故」。头一个无染,要知道自私自利是染污,名闻利养是染污,贪瞋痴慢是染污,七情五欲是染污,要有高度的警觉远离染污。安清净心,为拔一切众生苦故。这个安不是为自己,希望一切众生离苦,帮助一切众生有一个安稳的生活、修学的环境,这个事情要随分随力,不要勉强。首先自己要得到安,自己没有得到安,你怎么能安别人?安从哪里来的?中国人常讲平安,心平你就安了。心不平,任何环境你都不会安,平安。怎样才能平?公就平,私就不平;念念为众生就平,念念为自己就不平。菩萨生活在这个世间就是为拔一切众生苦,自己苦一点无所谓,看到众生苦。苦从哪里来的?苦从迷惑颠倒。因为迷惑颠倒,他把问题看错了、想错了,于是做错了,这才带来的苦报。拔苦与乐是从果上讲的,释迦牟尼佛用什么方法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他用讲经教学,把宇宙人生真相讲清楚、讲明白,大家都清楚、都明白了,都知道断恶修善,都知道改邪归正,这问题就解决了!

  今天社会问题非常复杂,众生苦难比过去超过十倍、百倍都不止,真苦!用什么方法帮助他?还是讲经教学。我们想想,讲经教学这个方法不仅是释迦牟尼佛一个人干的,十方三世古往今来一切诸佛菩萨统统都搞这一桩,这个事情要没有道理,诸佛菩萨都搞这个,为什么没有看到有另外一个办法?这个办法一定是无上的妙法。建立极乐世界就是做一个示范点,一切众生,你真搞明白了,你觉得自己没有能力断烦恼,你就到这个示范区来住,这个地方帮助你断烦恼、证菩提。每个宗教也都有示范点,它有天堂、它有天园,那就是示范点。特别是在现前的社会,没有这一点,讲的大家不相信。讲的时候会鼓掌、会点头,最后他会有疑问,你说得很好,这是理想,做不到,你说的等于零。

  所以得真干,真干就要做个示范点,古圣先贤没有一个不是这样干法的。很多就地取材,就把我自己住的这个地方做示范点。古时候做得最成功的,值得后代人念念不忘的,成汤,七十里一个小国,他做示范点做成功了。周文王,稍微大一点,一百里。中国的华里,不是公里,一公里是二华里,一百华里是五十公里。这么一个小地方,他也做成示范点,让当时八百多个诸侯国都向他学习,自动的,听说你好都来看看,来向你学习、向你请教,尊称你为天子。那不是用武力、不是用侵略得到的,德行的感召,伦理道德的教化,产生这么大的作用。今天这个世界迫切需要,需要伦理道德因果圣贤的教学,需要圣贤修学环境的示范点,在这个世间愈多愈好,帮助这个世界化解冲突,就是化解人祸,化解灾难。灾难是人心不善的心行所感召的,不是自然的,自然是最美好的,自然是最健康、最圆满的。自然环境、自然现象还是受意念控制的,所以我们只要改正意念,端正我们的想法、看法、做法,问题统统都解决了。夏威夷古老的医疗方法,不但可以治人,可以治这个世界,同一个道理。我们把居住的这个小地方治好了,就把整个世界治好了,一个道理。我们要相信,不能怀疑。

  第三乐清净心,我们看批注,「三者乐清净心,欲令一切众生得大菩提故」,这真乐!「摄取众生生彼国土故」。什么是真乐?这说得好,「菩提是毕竟常乐处」,智慧,有智慧的人快乐,没有智慧的人苦恼。有智慧的人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通达明了,过去、现在、未来业因果报没有一样不清楚,他怎么会不乐?他怎么会有烦恼?他怎么会有杂念?不可能!我们看佛菩萨的造像,都在定中;阿罗汉的造像,都在乐中,你看他种种表情,那都是乐。乐什么?度化众生,众生很现实,你入定在那里,众生不知道;你定中的享受,众生看不出来,体会不到,表现在外面大家才知道,才会跟你学。菩萨度阿罗汉,阿罗汉度众生,他们接近。

  「若不令一切众生得毕竟常乐者,则违菩提门」。换句话说,诸佛菩萨,这些觉悟的人,他们要不帮助众生成佛,他就违菩提门。为什么?因为众生跟他是一体,我一半觉悟了,身体正常,还有一半有病,麻木了,我要不要把那一半麻木的赶快把它治好,让我整个身体健康?宇宙就是这样的,六道轮回是病态,四圣法界是从病态里面好起来了,但是还没有完全恢复健康;证得法身,法身大士那是完全恢复健康。所以六道苦难众生不度那怎么行!度众生不着度众生的相,为什么?是一体。只有法身菩萨知道,十法界里面的佛菩萨不知道是一体。纵然说他知道,跟我们情形一样,解悟不是证悟。我们听佛说的,听多了,有道理,不怀疑,相信了,但是自己没证得,没有入这个境界。没有入这个境界,我们烦恼没丢掉,烦恼统统放下就入境界了。

  「此毕竟常乐,依何而得」,这句话重要!「要依大义门。大义门者,谓彼安乐国土是也」。大义门是什么?极乐世界。这个毕竟常乐怎么得到?往生极乐世界就得到了。极乐世界不单单是对我们说的,是对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剎土而说的,由此可知,极乐世界是所有一切诸佛剎土里面最圆满、最究竟的,中国人讲止于至善之处,是西方极乐世界。我们要去,我们要劝导一切众生都要去。「故令一心专至」,专到极处。这个专是什么?就是愿生彼国。「欲使早会无上菩提也」,究竟圆满无上菩提,我们只有到极乐世界才能证得。不是部分的证得,而是圆满的证得。这个机会太难得了,要抓住。

  这个世间什么都是假的,千万不要把它当真。这个世界的人、众生迷得太深,执着非常严重,什么方法才能真正帮助他觉悟?我们想来想去,美国那个「2012」的电影可以帮助他觉悟。他说电影是假的。假的会变成真的,他就觉悟了。所以现在日本人有一些觉悟了,三月十一号那个地震醒了一些人,还有一些人没有醒过来。科学家告诉我们,日本很可能在今年还会有一次超过三一一的地震。那可能大多数的人会觉悟,好事,不是坏事,这都是上天的大慈大悲,不这样摇晃一下,你永远不会醒过来。醒过来之后,真正忏悔,改恶向善,改邪归正,端正心念,他就有救了,他有救了世界就有救了。所以上天冥冥当中他有安排,所安排的,对一切众生全是一片真诚慈悲,没有一点的恶念。小孩做错事情要惩罚,那是爱他,那是帮助他,那不是报复,不是惩罚,这个道理我们要懂。永远存一个感恩的心,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十一集》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