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阿弥陀佛这一处,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这个力量倍增,它怎么会不起作用?对自己来说,我们曾经见过、曾经听说过,有许多得绝症的人,医生放弃治疗,告诉他寿命只有二、三个月。他也不怕死,他也不求存活,他就老实念佛求生净土,念到二、三个月没事,再去检查病没有了。这什么原因?不就是制心一处?制心于阿弥陀佛这一处。这是我们看到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我们看到的例子。这些人等于是现身说法,做出样子让我们看到,三转*轮里头叫「作证转」,他给我们做证明。真有这种事,中国有外国也有,科学家报告里举了好多例子。得绝症的,没有治疗,过一个时期自然就好了,什么原因?心态!如果一怕死那就完了,必死无疑。为什么?怕死他念死,念什么就现什么。不怕死他不念死,把死这个字给忘掉了,病也忘掉了,死也忘掉了,心里只有阿弥陀佛,所以他病就没有了。这就是制心一处无事不办的例子,它有道理、有方法。关键就是要极度的专注,不能分心、不能疑惑,分心、疑惑,效果就没有了;一点都不怀疑,极度的专注,专注在阿弥陀佛上,问题真能解决。
阿弥陀佛这个名号,经上讲得、批注讲得很清楚,那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的总名号,叫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一句是梵文音译过来的,翻成中国字的意思就很容易理解,「阿」翻成中国字是无,「弥陀」翻作量,「佛」翻作觉,你看要用中国话说是「无量觉」。迷惑断尽了就是无量觉,哪一尊佛不是无量觉?一切佛总名号不就叫无量觉吗?西方极乐世界法藏菩萨修成佛了,他的名号就叫无量觉。我们念这句名号,念自己的无量觉,念一切诸佛如来的无量觉,自他是一不是二,遍法界虚空界跟自己是一体。这一体没有染污,这一体没有生灭,这一体没有去来,这一体无所不在、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不生不灭,就是真如、就是实相、就是本性。中国老祖宗几千年前就告诉我们,本性本善,本性是佛,怎能说不善?中国古老的教育,它的宗旨就是教人从不善的习性回归到本善,本性本善,这教育就成功了。
「且此八字」,这八个字就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展之则为彻悟禅师之教」。彻悟禅师教给我们十六个字,「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深信深愿,「持佛名号」,念阿弥陀佛。「约之则为蕅益大师所倡之」,四个字,「信愿持名」。彻悟禅师说十六个字,蕅益大师说四个字,意思完全相同。这四个字是在《弥陀要解》里头说的,「《弥陀要解》以信愿持名为宗」,这个宗就是净土宗修学最高的指导原理原则,三桩事情,信、愿、持名。大师在《要解》里面给我们信讲了六个,六个信。第一个信自己,这个太重要了!信自己什么?信自己本来是佛。释迦牟尼佛在《华严经》上说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我们要相信,相信自己本来是佛,相信是心作佛。前面第一个相信「是心是佛」,现在我相信「是心作佛」,我现在发愿求生,念阿弥陀佛,往生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去作佛去,这个信是真信。中峰禅师讲得更好,「我心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我心」,更贴切了,句句话都是真话。
所以佛家讲信心,第一个是讲信自,第二个才是信他。跟宗教不一样,宗教里第一个要信神,第二个要相信神慈悲,爱我,他会帮助我,跟佛法讲的不一样。佛法里讲的,真的,自己跟一切诸佛菩萨是一不是二,这妙不可言。我们自己要认真想想,我们有没有这个信心?有信心就有成就。我们今天修行,念佛功夫不得力,不得力的根本原因就是我们信心有了问题。我们天天念,跟功夫得力的人念没有两样,一字不差,为什么他功夫得力,我功夫不得力?他具足了六种信。信自、信他,他就是阿弥陀佛、释迦如来,决定不欺骗我们。信理、信事,理、事今天量子力学家讲得非常清楚,跟佛讲的没有两样。近代这些量子力学家没学过佛,他们深入研究物质与精神,乃至于自然现象,发现这些现象的奥秘,提出报告,这个报告居然跟大乘经上讲的一模一样,我们看到非常惊讶。我们告诉他们,你们现在研究的成果,佛在大乘经上早就说过了,他们也觉得非常惊讶。这理事,我们不怀疑了,因果自然就相信了,念佛是因,成佛是果。为什么?意念。制心一处那个心就是意念,我们意念集中在一点,事就成就了。我们集中在一点,在阿弥陀佛这一点,我们就成就跟阿弥陀佛同样的成就。
「并云」,这也是《弥陀要解》上所说的,「信愿持名为一经要旨,信愿为慧行,持名为行行」。慧行是智慧在指导,不是盲修瞎练。慧行就是章嘉大师当年给我讲的看破;持名为行行,行行就是放下。看得破,放得下。看破是什么?明了,不迷惑,清清楚楚;放下是放下一切万缘,专念阿弥陀佛,这叫行行。我念阿弥陀佛,里面还有杂念渗透在里面,把这句佛号破坏了,你的念不净,不清净、不纯,有夹杂,那就功夫不得力。念头要纯净,没有丝毫夹杂,除阿弥陀佛这一念之外,什么念头都没有。念念跟阿弥陀佛相应,而且念念加持遍法界虚空界,真实功德、真实利益。蕅益大师《要解》里讲的这些话好,印光大师佩服得五体投地。说「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有真信切愿,一念十念都能往生。所以,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对这个世间、对十方佛剎没有丝毫留恋,像我们在外面旅行住旅馆一样,住几天就走了,住在这儿办事或者观光旅游,看完了就走路了,没有留恋。娑婆世界、十方剎土是我们的旅站、客栈,极乐世界是我们的老家,我们要回家去。阿弥陀佛是我们的父母、是我们的老师,我们要有这样的愿望。「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能不能往生是信愿,往生到极乐世界品位高下,那是你念佛功夫的浅深,这两句话说得好。我们功夫浅一点不怕,只要能往生,就像蕅益大师讲的,下下品往生我就很满足了。何况你真干,真干肯定不是下下品,总在下下品之上,努力去争取。
心里头千万不要搞拉杂东西,这是什么?这是你在极乐世界不能提升品位,你应当放下。弘法的人放下容易,护法的人可不容易,护法有很多拉杂事情在你面前,你不能不处理。那怎么样?虽然处理一切杂务,心心念着阿弥陀佛,不要让杂事、杂念干扰你的弥陀心。你的心是弥陀,别让这些拉杂干扰弥陀的心,就成功了,那个功德等于大三空三昧。问题是你有没有真心,有真心,我相信阿弥陀佛加持你。如果还有一点私心在里头,阿弥陀佛就加不上,你要知道,你那一点私心才是你真正的障碍。外头人能不能障碍你?不能,外面善缘恶缘、顺境逆境都不能障碍你,你一定要晓得,障碍你的是你自己。所以你要知道,不能成功是你自作自受,与什么人都不相干,你要怪这个、怪那个,你就大错特错。外缘如果能干涉,十方诸佛如来一个都不能成就,这就说明一切外缘决定不能干扰你。所以,你一心想成就,你这一生就会成就,不接受任何干扰。顺境善缘没有贪爱的心,不受干扰,逆境恶缘没有丝毫瞋恚心。对一切人事物只有一个感恩的心,谢谢你,没有留恋。像善财童子一样,恋德礼辞,怀念你、感恩你,这个地方不留,走了。礼是向你礼拜,辞是告别,不接受。这是我们真正要学习的。
「故慧行为前导,行行为正修」,慧行是看破,行行是放下,放下真的是真修。大乘教里面佛告诉我们,放下,我们用《华严经》上所说的好懂,放下执着,我什么都不执着了,你就证阿罗汉果,成正觉;放下分别,不但执着,分别心都没有了,没有分别就一如,就万法归一,你就成菩萨;放下妄想,妄想就是起心动念,不起心不动念你就成佛了,法身大士,不住十法界,住实报庄严土,净土经上说,你就成了阿惟越致菩萨。所以,真行就是放下。我向章嘉大师请教,有没有什么方法让我们很快能契入佛境界?他把这个方法就教给我。看破帮助你放下,放下帮助你又看破,从初发心到如来地,就是这两个方法相辅相成。哪个排在第一?每个人根性不相同,有的人先放下就看破了,有的人先看破再放下,每个人不一样。我们一般讲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妄念比较多,应该先看破再放下。有一些真正是老实人,他心地很善良、很纯朴,教他怎么做他就怎么做,可以让他先放下,放下他就看破,看破再帮助放下。这是成功的秘诀,佛法从凡夫地一直到圆满佛果,就用的这个方法。我修到这个境界,如果不放下就不能往上提升,像上高楼一样,放下一层我就上第二层,放下二层我就上第三层,放下第三层我就上第四层,我这样到楼顶。
不放下不行,决定不可留恋,再好的境界,你一定要知道是虚妄的,不是真实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实报庄严土也不是真实的,也要放下,他才能真正回常寂光。他对实报土还要有留恋的话,他就入不了常寂光,知道有常寂光,他不能契入,放下就契入了。实报土的殊胜没法子说出来,法性身、法性土,跟我们这个世界完全不一样。人在这个境界里头,那就是无始无明的习气,这个境界就是太不容易放下了。知道有常寂光,不想去,这个地方挺舒服的、挺自在快乐,不想去。住上三大阿僧祇劫,换换地方吧,放下吧!他就入常寂光,就回归自性了。所以,无始无明习气真难断。
末后一句是比喻,「如目足并运也」,把眼睛比喻慧行,把足比喻正行。你能看得清楚,你才不会走错路,不会走入歧途。「又深信发愿,即无上菩提」,蕅益大师这句话说得好。不认识字的人,不懂经教、没有学过经教、也没有听过经的人,你教他念佛求生净土,他就相信,他真发愿,一天到晚佛号不断,念上几年他真往生了,瑞相稀有。甚至于经都不会念,字也不认识,他怎么往生的?深信发愿,这就是无上菩提心。《要解》上这句话,印光大师是大大赞叹,他说「发古人之未发」,古人没有把这个事情讲得清楚。所以对于很多老太婆,阿公阿婆、不认识字的…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十三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