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冈波巴四法·三乘合一不可分▪P8

  ..续本文上一页是要先打稳的。

  另外一个真言乘法门之所以如此殊胜的原因是,如同菩萨的大慈悲,真言乘修行层次的慈悲则更为广大。之前,我们了解一切现象本性为空,而众生由于不识此点,以致在轮回中流转受苦,令我们生出极大的悲悯心。但在此,我们必须了解的是,一切迷惑的现象与显现均只是一种跃动的能量和智慧的展现而已。它是一个更大的证悟,对于不识此根本清净与智慧的众生,他们令我们生起更大的慈悲。由于慈悲是在菩萨乘中最常被提起的一样东西,因此,或许有人会问,若无慈悲,我们可能修真言乘吗?不,绝不可能,没有无慈悲的真言乘。事实上,慈悲在此较之前面的各乘更为有力和善巧地被应用。

  问答录三

  问:首先,我不仅要为这些开示,也为多年来您对我这名学生的循循善诱向您表示谢意。我真的由衷感激您。您刚说到真言乘修行的预备阶段。对这些各种不同的阶段,我们要如何建立基础?人可以由外做,却不一定也由内做了;换句话说,我知道有些人已经“圆满”了四加行,但这只是更增长,而非消除他的我慢罢了。您说过,四加行是真言乘的基础。我真正想知道的是,一个人如何知道他已由内打好了基础,而非仅是完成外表的过程?我们如何知道自己已经准备好了要进入这修行?

  答:你说的情形是有可能的。有人在做这些修行时,实在是走错了方向,以致反而增长了缺点,而非功德。这是由于一切作为都取决于个人的发心和愿力的缘故。如之前开示的,我们必须札下一个真正的基础:有出离心,希望舍弃轮回的痛苦;此外,我们还要确切地一点一滴由内培养出菩萨的愿力以及真正的利他发心,这些都是修行真言乘必须具备的基础。然而,一个人修此行若只想为自己赚来更大的名声、声望或财富以增加个人的福祉,以这种偏邪的方式入门的话,则必然走错方向,这样是绝无利益和证果可言的。举例来说,我们都须要吃饭、喝水以维持生命,但我们若不用嘴巴来吃喝,而直接塞入喉咙的话,便行不通;另外,假设我们有病必须吃药,但若我们把它放进眼睛里话,也是行不通的。我们要知道做事的正确方法,每一件事都有其运作方式,而这也是帕楚仁波切说的:“若要修行佛法,你便要懂得方法。”这意思是,我们必须知道要由哪个方向著手——它的意思就是这样。

  问:我是法界中心(注:由创巴仁波切所创)的一员,当金刚摄政(注:定色滇津,美藉)圆寂时,我们被要求修普巴金刚的法。我还未修完四加行,当我开始修普巴金刚时,简直可怕极了——我的意思是,我实在吓坏了。

  我想知道您是否也一开始就修这么猛利的法?我们还得自观本尊身形并且持呪,它是不是修行过程中一个必然重大的改变?大部分人会觉得它是一种自然必要的改变呢?还是会觉得不安害怕?或我的觉受仅代表我还未打好基础修那样的法?

  答:普巴金刚是一个十分猛利的本尊法,它可快速带给我们世俗与究竟的成就。普巴金刚法在噶举、宁玛、萨迦等的传承里都有,曾为上千悉达(成就者)所修。顶果钦哲仁波切尊者是位修行极高的学者和行者,因此他不可能判断错误要学员修这个法。普巴金刚法是个非常殊奥的法门,而就如前面我会开示过的,一切都依我们自己的发心而定。若不了解忿怒本尊的本质,便有可能产生害怕或可怕的感觉。这表示我们对自己仍有某种程度的执著,或将显现在心里的东西当真有这回事存在,而这也说明了我们对殊胜空性的禅修未完全做好。举例来说,在秋扬创巴仁波切所建立的传承中,他为学员首先直指出其平常心,大家再依此观修,直至慢慢了悟,以致最后变得非常清晰。这是非常受用的,因为这样可以逐渐斩除我们对事物执为具体实存的观念。我们完全要依自己的发心来决定修慈祥或忿怒本尊,但重点是我们要发心修这个法,以得获圆满证悟。若说修普巴金刚法会有任何缺失是不正确的。由于本尊具有生智的本质,且其本身就是具生智,因此,修这个法有极大的功德。透过金刚忿怒,瞋念将被斩除或消灭,也就是说,本尊所展现的忿怒相本身就是对治贪与瞋等烦恼诸障最好的良方了。

  问:当您谈到菩萨的四摄法时,其中有一项是同事摄(依所遇之人行事)。您是否能将此应用在像我们这种时常生活在非常迥异的情况中,感觉随时必须依样做调整的凡人身上?例如,我们先参加了一个同修会,然后转换到工作上,接着也许又是家庭等等。

  答:是的,这就是我们要做的;不单是我们自己,所有一切菩萨都要如此修行,而且一切菩萨的立场也都与我们现在的一样。这个法道有非常殊胜的法门,包括如何在任何状况中都保持着宽容忍耐的心,这样才不至于让自己对周遭发生的事情或与他人的关系感到沮丧或瞋怒。我们在任何不同的环境中都要谨守戒律,也就是我们必须照顾自己,不准随着自己的习气或别人的一举一动转掉了自己。这并非表示我们要把周遭的一切推开或由其中跳出,而是说我们不可让自己受到影响,我们要根据他人真正的需要,尽我们所能供养布施,但一切也都要看我们自己的动机和发心。任何我们所做的,都必须将此修行功德回向一切与我们有缘的人——也就是一切众生。

  我们要对何种人生出慈悲心呢?所有各方曾与我们结缘的人,这些都是我们要发慈悲心的对象。那些天生安详温和的人并不须要我们特别去关照,我们要在乎的是这些另类的人,藉着他们的协助,我们才能开展自己的修行。假如仅对诸佛虔诚便能开悟的话,那么一切小乘的声闻、缘觉者便早就圆满成佛了,但事实并非如此。因此,难调伏者,才是我们在法道最好的朋友。

  问:事情是这样的,有时有人会打电话来问中心的事,他们会告诉我他们修禅、修密宗的法等,但我从来不问他们内容,因为我不想讨论什么。假如再有这种事,假如他们说他们修密法,再问我修什么时,我应该如何应对?

  答:你只要告诉这些人:“我们在这个道场修行的是慢慢减少贪欲、瞋念和地明愚痴的法——这就是我们在此地所修的。”就是这样而已。

  问:我对人在布施时要取得微细的平衡、能确定别人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这件事很感兴趣。对我而言,这似乎是件很细微、很困难的事。有时我们会对某个人布施很多东西,但并非都能真正投其所需。我想知道有什么法门可以让我们增加这种能力去了解对方真正的需要?

  答:在某些情况下行布施会有功德利益产生是很清楚确定的事,例如,有人身处急迫的困境中,很明显的,他们在挨饿,这时若你布施食物,毫无疑问的,一定会对他们有所帮助;或若你在户外看到一些动物,例如鹿等,而你给他们一些剩饭吃,这绝对可以帮助它们;或若有人在天寒地冻中缺乏足够的御寒保暖衣物,而你送给他们衣服穿,则很明显的,这一定也会对他们有所帮助。有时在你决定要做什么之前,你可以跟他们谈谈,了解他们的真正所需。反之,也许有人会说:“啊,我想喝点酒,请你给我一些钱让我买酒喝好吗?”我们觉得是在帮助他们,但事实上,他们喝了酒以后的结果,反而比以前更糟糕,坏习惯更强。这种情况叫做扭曲的布施——虽然行布施的发心是正确的,但其结果不仅无益,反而有害。所以我们一定要非常小心,看清楚别人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我们又能做什么?我们一定要非常的谨慎。

  问:这是一个有关圣观的问题。在我遇到并修持佛法之前,我总感觉在我们周遭的一切——世界、人等等……,均具有某种重要性和意义。或许就举个例子来说吧!我们身体的构造,我们在上生理学时知道它是一个绝妙的构造体,因此,它具有很大的意义。然后,我们学到了见地——小乘的见地认为一切皆苦,我们发觉到了痛苦,因此重点多放在负面的看法上。然后在大乘,我们知道一切现象本来即空,并不具体实存。接着,我们到了金刚乘,而它彷佛又回到了一切现象皆具意义、皆是圣洁的观点上。我不知道我对此的了解是否正确?

  答:在你开始学佛之前,不仅是你,其实大家也都是这么认为的。虽然你看到世间周遭的一切人、物皆具意义,但同时你也相信他们是真的。你相信它们真实存在,一点不假,还有许多美好的特点,这是一种固有、迷惑,以及凡俗的看事情方式。然而在我们进入法道修行后才发现,原来一切现象都是虚幻诳人的;它们经常在改变,它们是无常的,具有痛苦的本质,这个事实才是真正的现象。它不仅是我们在嘴上说说或自己造作出来的某种东西而已;一切事物很明显的就是这样——一般的现象就是这样。

  任运而生的清净见,在另一方面来说,就是无诳并具圆满、绝妙,殊胜等功德之清净的见地。它以一切本来之貌相见,而凡俗之见(指不懂佛法的人在一般的状况下)则把不真实存在的东西当为实有。净观之见就是要我们去看清一切本然如是。举例来说,有人来找你说:“我有一块矿石。”这人没有拿给你看便想卖给你,告诉你那一是块金子,要你用假设是金子的价钱购买它(把非真金的东西当成是真金而愚弄你),这就像你被一个不懂佛法的人的俗见牵着走一般。而在另一方面,净观强调金子确实是存在的,只是我们还没有看到,还未把它展现出来,因此,我们要将它揭开挖掘出来,精炼它。它的特质和价值都在金子本身里面,绝对不会错的。同理,真实的清净就是具足殊胜功德的智慧身,我们要想办法将真正存在的它展现出来,这与一般迷惑的想法是完全相反的。

  当我们清除了对一切世法(显现)为真实存在的观念,并藉著修行当下了悟殊胜的空性时,智慧身和净土便会充分展现,由我们之内自然生起。它不是某样我们在起空性上或在一切世法中必须要再添加的东西。世间法的产生来自我们的烦恼以及恶业,就是这些造就了世间法。将这些净除后(消除对一切执持真实存在的想法),代表自生智慧的净相自然就会显现。

  问:这个问题跟前面问过的问题有关。由于最近我更加体会并且深入细微…

《冈波巴四法·三乘合一不可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