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经灭之后(总会有那么一天),但是「独留此经」,这部经还多留一百年。一百年之后这个经没有了,还有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再留一百年。再一百年之后,「阿弥陀佛」没有了,没有人念了,没有人知道,灭法时期了。佛告诉我们,还有九千年。其它宗教都说世界有末日,佛教没有,释迦牟尼佛的法运还有九千年,怎么会是末日?所以说「专为凡夫」,这个法门、这部经典。
「又密典」,这是密宗的经典,「《毘卢遮那经》」,上面有这么一句话,「大悲为根,菩提为因,方便为究竟」。大悲是心,是自性里头的第一德,自性里头本来具有的,叫慈悲心。孟子所谓「人皆有恻隐之心」就是说的这个。人有同情心,人有怜悯心,看到别人有困难,肯定他要伸出援手,这是性德,自性本有的。现在这个德没有了,那就是真的迷到所以然,自性里头的性德痕迹都找不到了,人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迷失了自性,又受现前这些不善的熏习,把人那一点点善良的念头都熏没有了,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全是地狱业报,真的是连饿鬼、畜生都没分,你说多可怕。
我们看下面解释,「盖明必有究竟方便度生之法,方是如来果觉之究竟。故十念必生之究竟方便,实由于阿弥陀佛究竟成就之最极方便处,正是本经中如来定慧究畅无极处」。这是从密教经典上说的,来看《无量寿经》,必定有究竟方便度众生的方法,简单容易,人人都能学,不管男女老少、各行各业,都不碍事,这才是如来果觉的究竟。成了佛,没有这种方法,那不算究竟,不算是圆满,所以十念必生那就是究竟方便。一点都不难,不妨碍你工作,不耽误你时间,我们提倡的每天九次,一次只两分钟。只要你每天不间断,持之有恒,它就产生作用,符合第十八愿,你决定得生净土。所以这是弥陀究竟成就最极方便处,也是本经当中释迦牟尼佛赞叹弥陀定慧究畅无极。这里「如来」就是称的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定慧达到究竟圆满。所以他教给人的方法那么简单、那么容易,成就跟法身菩萨是平等的,不断烦恼,不要消业障。现在我们知道,不是不要消,不是不要断,念这句阿弥陀佛,业障自然消,烦恼自然断。为什么?烦恼跟业障跟阿弥陀佛不能够同时并存,心里有阿弥陀佛,业障跟烦恼自然就化解了。道理要懂,我们一点怀疑都没有。
「今人焉能因此法之易行,而鄙视之乎」。学佛的人瞧不起净土,很多,我们自己早年也是这一分子。很不容易,我也很幸运的转过来了,如果要不能转过来,这一生叫白学了。确实就像黄念老所说的,我们要学禅、要学教、要学密,都是种一点善根而已,这一生毫无成就。参禅不要说开悟,得定都不可能;学密,三密不能相应;学教不能大开圆解,不如老实念佛,老实念佛能够消业障,能够断烦恼。这一桩事,这个道理我们不能不懂。
下面,念老举个例子,「例如彩色电视机、录音机、电子计算器,必须安全易用」,很容易,人人拿到手都会用。「虽于科技无知之人」,我们对它的构造、原理不知道,可是你一按电钮,就能够享受最现代的科学成果,举这个例子。念佛法门就是这样的,它是高科技,念这句阿弥陀佛就像按这个按钮,这钮一按,你业障就消除了,烦恼就没有了。这个不得了,这么大的作用!对我们切身来讲,我们身体很多病痛、毛病,这一念佛什么毛病都没有了,烦恼病没有了,业障病也没有了。冤亲债主来不来找你?不来找你了。为什么?你有护法神保佑。到冤亲债主来找你的时候,他是来求你超度的,他不是来报怨的,也不是来讨债的,以前一切不愉快的事情都一笔勾消,现在来求帮忙、求超度,只要你有这个能力他就来了。你没有能力他不来,他找你没用处,你帮不上忙,你有这个能力他就来找你。「人必因其安全易用,而赞其科技之先进。依同理,又焉能因持名之易行,而轻此法门乎?」那就错了。这个法门的德用太大太大了,但是非常简单,真信切愿,一向专念就成功了。
末后一段,「从愿起行」,发心专念,「正是当机」,我们有分。我们看念老的批注,「故知上之两说」,这两种说法,「各有所重」,各有它的重点。「乙」,就是第二段,「则赞净法之普被,首在着眼于凡夫」,也就是这个法门的普及是普世的教育,人人都能得利益,特别是讲的六道众生。这第三段,「显持名之深妙,彻底承担」,那是上根。我们虽然不知道是妙,也能够彻底承担,相信了,我真信,我真发愿求生,一天到晚真念,这个人也是上根,他跟马鸣、龙树、智者、永明有什么差别?都到极乐世界去了。智者、永明清楚,真懂,这些乡下的阿公阿婆他不懂,念上三年真往生了,到极乐世界去作阿惟越致菩萨去了。做了阿惟越致菩萨,就跟永明、智者差不多,就赶上了。所以「故应会通,莫死句下」,不要死在句下。怎么讲法?一定要把他讲的义理搞清楚、搞明白。
「盖此法门巧被诸根」,非常善巧,所有根性个个有分。所以古人讲,上中下三根普摄,凡圣齐收。「如《要解》云:上上根不能逾其阃」,阃是范围,不能超越它的范围,「下下根亦能臻其域」,域是区域,也能到达,这个法门到哪去找?上上根是法身菩萨、缘觉罗汉,下下根是地狱众生。地狱众生在人间学佛,对于佛法实在说半信半疑。为什么来学佛的?可能出家的动机不是为正法久住、弘法利生,不是为这个。为什么?游手好闲,不必在社会上谋工作很辛苦,这一出家,一切享受现成。上一次我到日本去讲经,日本出家人收入都不错,又不要纳税,工作很轻松,真舒服。他不是为佛法、弘扬佛法来出家,这个发心就错误了,出家之后贪图名闻利养,造地狱罪业。他不是不知道,他知道,他怕不怕?他不怕;为什么不怕?他不相信。
出家人不相信因果的人很多。我早年在台湾出家,刚出家没多久,听一些老修的出家人,年岁大概大我十几岁、二十岁的。我出家的时候三十三岁,四、五十岁这一批,就是长我们一辈的。在寺庙里头聊天,讲到因果报应,他们提出来:你真相信?我那个时候听了吃一惊,怎么不相信?他怎么说?那是佛骗在家信徒的,哪有因果报应,讲经讲因果报应,这是讲给他们听的。这还得了!所以佛法之衰,衰在哪里?经教不讲了,不研究了,根本不提了,出家人也走向享受的这种生活,所以犯规破戒的事情很普遍。这还得了?真不得了!所以如果我们自己,真的如果不是守住经教,一天也没有离开,为什么?要讲经,讲经你一定要看经本,你要准备功课,否则的话你第二天上不了台。我是用这个方法来规范自己,天天读经、天天学习,六十年如一日。如果丢掉经教,你说我能不跟他们学吗?能不跟他们一样吗?我不敢保险,我不敢说我能守得住,诱惑的力量太大了。只有天天在经教里面,你才能活得下去,这里头有乐趣、有法喜充满,才真正体会到古大德所说的「世味哪有法味浓」,浓厚的法味,我们才不至于变节、不至于堕落。不容易!
除这个之外,你要说老师定下什么规矩来教你,都是假的,定下规矩有人能守吗?不可能。必须要你自己尝到法味,真不一样,你才活得快乐,欢欢喜喜;你要尝不到法味,苦不堪言。这个法味,没有十年你尝不到,它是前面苦、后面甜,你那个十年的苦吃不到,后头的甜味就尝不到,至少要十年,你才能尝到味道。前面这个十年很难过,什么障碍都有,多少人来劝你别干了,别干傻事了,这迷信;你学佛不错,怎么会迷到这种程度?都骂我。我学佛那时候只有一个赞成的,方东美先生,只有他一个人赞成,他说你的路走对了。其它的,同学、长官、朋友,没有一个不骂我:怎么年纪轻轻变成这么胡涂,迷到这种程度!可是二、三十年之后他们退休了,碰到我的时候:你的路走对了。他才知道我这个路子对了,他们想跟我走来不及了,差距太远了。所以我一生感谢老师,都是老师带的。老师虽然没有财力,老师有智慧,指出这个方向,指这一条路是正路。
接着看下面,「圣凡齐收,利钝悉被」,圣人,小圣是阿罗汉、辟支佛,大圣是地上菩萨,利根、钝根全都有分。而且是一个方法,信、愿、持名,等觉菩萨也用这个方法,下下钝根还是用这个方法。方法相同,所以成就也相同,不可思议。为什么?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作阿惟越致菩萨,方法相同,果报相同。「《弥陀疏钞》谓此法门为尽摄利钝诸根,悉皆度脱。并云:诸余法门」,就像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高之则下机绝分」,这法门高的,像达摩祖师传到中国来的禅,《六祖坛经》能大师讲得很清楚,这个法门只接上上根人,上中下三根都没有分,只有上上根人能得利益。这就是高的,下机绝分。「卑之则不被上根」,卑是下等,像《阿含经》,上上根学觉得这个太浅了,他提不起兴趣。「是以《华严》如盲,荧光增结」,《华严》什么人学的?法身菩萨,它的当机者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华严》是释迦牟尼佛在定中讲的,你没有证得法身,释迦牟尼佛定中境界你进不去。你要想听《华严经》,必须有法身菩萨这个条件,你才能够入佛定中的法会。十法界里头人没分,权教菩萨没分,它的标准,别教初地、圆教初住,要证得这个果位才能参与华严法会。所以声闻、缘觉、权教菩萨如盲,他看不见。荧光,那就像萤火虫的光一样。这是什么?讲权教以下,他们没有这么大的智慧,入不了这个境界。
「唯此一法」,持名念佛这个方法,「上下兼收」。上根,像这些大菩萨们,文殊、普贤这些大菩萨,统统都发愿求生,下面一直到地狱众生,这还得了!「可谓万病愈于阿伽,千器成于巨冶」,这两句话是比喻。阿伽是药名,叫阿伽陀药,这个药能治一切病,无论什么病,你遇到这个药就都能治好。所以把阿伽陀药比喻作持名念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一种就够了,其它的你都不必去问了。千器,器是器皿,千千万万种,成于巨冶,冶是冶炼。我们讲的,一个很简单的模型,能成就许许多多的器皿,我们看到陶器的制造,祖师大德也用这个做比喻。净土持名念佛的方法就是巨冶,千器是比喻上中下三根,无量无边的修行人,只要遇到这个法门,没有一个不成就。
「又:但持佛名,必生彼国。则或高或下,或圣或凡,乃至或信或疑,或赞或毁,知有彼佛,便成善根。多劫多生,俱蒙解脱。」这个功德不得了,无与伦比!但持,就是这一门,没有第二门,就是念阿弥陀佛的名号,真信真愿他就必生彼国。无论是什么人,或是高、或是下,这都讲根性,根性高的人,根性卑下的人;或者你是圣人,初果以上都是圣人,或者你是六道凡夫;或者你相信,或者你怀疑。怀疑什么?怀疑也念佛,他不是不念。怀疑真念佛,为什么真念佛?如果真有,那我就往生了,占便宜了,没有就算了,抱着这种怀疑的心念佛求生净土。如果真有那我就赚了便宜,没有就算了。这种人往生都生边地疑城。也不错,边地疑城也到了极乐世界,不过只耽误一个短暂的时间,人间五百年,在极乐世界不算很长的时间。他那个疑心一断掉他就入品了,下下品往生,或者下中品往生,很容易就入品。这是有信有疑。或者是赞,或者是毁谤。毁谤是什么?先毁谤,以后明白了,忏悔、改过,认真念佛。像天亲菩萨就是的,最初他学小乘,毁谤大乘。他哥哥无著菩萨帮助他,把大乘详细讲解介绍给他,他懂了,非常后悔,造那么重的业,谤法。忏悔的心生起来了,跟他哥哥讲:我忏罪,把舌头割掉,舌头造的业。他哥哥给他说:不必割舌头,你过去用这个舌头毁谤大乘,你现在可以用这个舌头去赞叹大乘。他听了以后依教奉行,从此以后赞叹大乘。这叫真忏悔,真正改过。他造《往生论》,三经一论,这一论就是天亲菩萨造的,他往生极乐世界了。
知有彼佛,便成善根。不管他信不信,只要他知道有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种子就种下去了。不信没有关系,就怕他不知道,他知道了,善根就种下去了,便成善根。多劫多生,俱蒙解脱。多劫多生之后,遇缘这个善根起现行,他就能得度。所以没有善根的人,我们有义务帮他种善根,他现在不相信没有关系,一定要帮他种善根。我们今天能信,都是过去生中有善根,过去生中没有善根你怎么会相信?哪有这种道理!我们过去也有很深的善根,但是这一生当中迷了,人家劝我们,我们都不能相信、不能接受。李老师劝我学净土,苦口婆心至少讲了十几次,我都没有接受,以前排斥、反对,不反对了。他教我读《印光大师文钞》,我读了,读了之后对净土再不反对,也很尊重,但是对这个产生不了兴趣。所以我学净土,跟同学们报告过,是讲《华严经》讲了一半,突然有这么一天,起了个好奇的心,文殊、普贤怎么成就的?善财童子修什么法门?讲经粗心大意,经讲了一半不晓得善财修什么法门,文殊、普贤修什么法门成就的,不知道。到《华严经》后面去找,到《四十华严》第三十九卷看到了,文殊、普贤都是求生净土,我当时看到这个经文就呆了。再仔细观察,善财童子彻始彻终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然后我再回头想想,《法华经》、《楞严经》,《楞严经》里头「二十五圆通」,我明白了,我看懂了。看到观音、势至修的念佛法门,而且看出这两个法门在「二十五圆通章」里头是特别法门,不按照顺序排列的,这看出来了。对这个法门才接受,完全相信,不再有怀疑。不容易转过来,要不是讲这些大经大论,我这一生跟净土依旧有很严重的隔阂。没有过去生中这个基础、这种善根,这一生都不可能有这种缘分。所以真不容易,我承认这个法门是难信之法。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十七集》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