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说的,五教是贤首,华严宗的,都是属于圆教。
下面再分别说,先说藏。「经典能包含蕴积文义」,叫它做藏。藏是含藏的意思,就是收藏,我们一般人讲仓库。所以佛教称为三藏经典,中国传统典籍称为《四库全书》,那个库跟这个藏一个意思。藏有二,第一个就是三藏。「藏者,《大乘义章》云」,解释这个字的意思,「包含蕴积名藏。经典能包含蕴积文义」,文是文字,义是义理,所以称之为藏。第一个是经藏,「梵语修多罗,此云契经」,加上这个契字才是它的本义,因为我们中国这个经字没有契的这个意思在里头。因为佛的经叫「上契诸佛所证之理,下契众生可度之机」,叫契机契理,这是我们传统经典里面没有这个意思,所以必须加这个字,称之为契经。
第二叫律藏,梵语称毘奈耶,它的意思是「调伏」。戒律的意思,明白这个,我们就很欢喜学习了。调是调心、调身、调行为,调理行为;伏是伏烦恼,降伏烦恼,降伏习气。我们正因为烦恼习气太多、太严重,所以沦落在六道。最严重的,佛告诉我们,贪欲是饿鬼道的第一个因素,只要沾上这个贪就是饿鬼道,贪名、贪财、贪色,还有贪佛法。贪佛法到哪里去?还到饿鬼道。为什么?贪心堕饿鬼,贪佛法也不行。所以佛警告我们,在《金刚经》上有明文,「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佛法跟世间法都不可以贪,贪了就麻烦,要舍、要放下。善要放下,恶也要放下,为什么?出不了三恶道。只要有贪恋麻烦就大,这我们不能不知道。
香港有个煜明法师,我跟他很熟,他也住在尖沙咀那边,漆咸道,往生了,走了。往生之前,他那个小道场要送给我们,我们去看了,看了几次,他那个心不定,自己想送,他底下的信徒不答应。信心不够坚决,贪恋没放下。我在他的道场讲过经,很多年前,他的道场里面供的佛像很大、很庄严,佛像里面是老鼠窝,那个老鼠很大像猫一样,大老鼠,常常跑出来。如果学佛贪恋这个佛像,喜欢它、爱它、舍不得,死了以后什么?那大概就到佛像里头那一窝老鼠去投胎去了,他不肯离开,很可怕!喜欢读书的,收藏这些好的版本念念不忘,死了以后到哪里往生?书里头有蛀虫,喜欢书,离不开书,就投胎做蛀虫去了。这个道场建得富丽堂皇,毕生心血都用在这上面,舍不得离开,这个道场里头也没有男女婚配,怎么办?道场有老鼠、有蟑螂、有蚂蚁,他就投胎去干那个去了,舍不得离开。我们都要看清楚、都要看明白,要时时刻刻提高警觉,不要活了一辈子来生去搞这些,那就错了,大错特错了!阿赖耶,没错,有佛菩萨的种子,但是你那种强烈的欲望,业力是强者先牵先受报,你这个意念太强先受报。我们今天要把这个意念调整,求生净土这个念力最强,绝不能有第二个念头跟它平等而超过它,那你就麻烦大了,你这一生的机会就错过了。所以戒律重要!我们持戒不生天,不想生天,我们要想求极乐世界。
第三个是论藏,「梵语阿毘达磨,此云对治」。论藏里面多半是问答,佛法里面讲的辩论。理愈辩愈明,佛法希望任何一个疑问你都要打破砂锅问到底。有一些宗教是不可以问的,佛教是可以问的,可以问到底的,佛欢迎你来辩论。「本经在经律论三藏中,属经藏」。
下面讲二藏,二藏是声闻藏跟菩萨藏。「《智度论》曰:虽俱求一解脱门」,虽然大家求的是一个门,解脱门。解脱是脱离六道轮回,解开烦恼脱离六道,这是一个总目标。「而有自利利人之异」,人的愿心不一样,有人自利,有人利人。「故有大小乘差别。为是二种人,故佛口所说,以文字语言分为二种。即声闻藏与菩萨藏。圣教虽众,不出此二」。佛菩萨讲经说法非常多,但是不出这个范围。括号里有个批注,「缘觉摄归声闻,故止二藏」。
「《净影疏》云:龙树云」,这龙树菩萨说的。「佛灭度后,迦叶、阿难,于王舍城,结集法藏,为声闻藏」。这些经典现在在亚洲东南亚盛传的小乘佛教,现在多半用巴利文,巴利文的《大藏经》就是声闻藏。我们中国的《大藏经》非常完整,中国《大藏经》里面的小乘经叫《四阿含》。《四阿含》的分量大概有将近三千多部的样子,它经文不长,有的经文二、三百个字。中国翻译的声闻藏相当完整,我们没有用功夫去研究过,章嘉大师知道。他老人家告诉我,巴利文的《大藏经》所收的经文跟中国的《四阿含》对照,大概只比中国多五十几部的样子,可见得就非常完整,三千部只差五十几部,我们就相当完全了。巴利文这个经典我们在台湾也替他们印过,我们佛陀教育基金会印这个本子赠送给南洋,泰国、缅甸这一带。「文殊、阿难于铁围山,集摩诃衍为菩萨藏」。文殊菩萨跟阿难尊者在铁围山结集大乘,这菩萨藏。这一段文是《净影疏》里头引龙树菩萨说的。
「《地持》亦云:佛为声闻、菩萨行出苦道」,出苦就是脱离六道轮回。「说修多罗」,这是说经。「结集经者,集为二藏」,结集经的时候把它分作两个部门。「以说声闻所行,为声闻藏。说菩萨行,为菩萨藏」。《地持经》也有这个说法。「今本经中,广演大乘,详陈信愿往生,殊胜因果,净佛国土,依正庄严」,为菩萨藏。下面是念老做的总结。今本经中所说的是信愿往生,无比殊胜的因果,念佛是因,成佛是果,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弥陀四十八愿普度众生,所以这一部经属于菩萨藏摄。了解在三藏、二藏里面它的地位。
下面说「五时」,是在什么时候说的?我们把这个念一念。「天台大师,依《涅槃经》」,判释迦如来一代教法为五个时期,第一是华严,最初三七日,这叫华严时,小乘不承认的。第二,阿含时十二年,在鹿野苑说小乘经,《四阿含》,这叫阿含时。第三个是方等,第三方等次八年所说的。批注里头说的,「说《维摩》、《大集》、《楞严》并此经等,弹偏斥小,叹大褒圆。广说藏通别圆四教,均被众机」,均就是均等,这叫方等时。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十八集》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