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样念了三年。在乡下找了学佛的居士,谛闲法师认识的一个老太太照顾他的生活;还有些农村里面的信徒,比较富裕的,谛老说你们就供养他,给他送一点米、送一点菜。老太太给他烧两餐饭,早晨他自理,中午、晚上老太太来照顾他。
三年人家功夫成就了,预知时至,自在往生。往生的前一天跟老太太说,「明天妳不要替我烧饭,我要到城里去看看朋友」。实际他是去辞行的,他要往生了,见最后一面。也不告诉人,看看大家好。晚上回来,又告诉烧饭的老太婆,明天不要替我烧饭。老太婆以为明天又要进城看朋友。三年他从来没有离开过庙,明天大概又要去了。到第二天,老太婆到这个破庙来看师父,叫他没有人答应,最后看到师父穿了海青,手上还拿着念珠,站在佛像面前。走上去一看,喊他,他已经死了,站着死的。预知时至!老太太找一些同参道友,赶紧给谛闲老和尚去报信。从这个小庙到谛闲老法师的那个寺院观宗寺,一个往来,走路没有交通工具,三天,去一天,回来一天。谛闲老法师听到,赶紧来替他办后事。见到之后真欢喜,「你没有白出家,你比那个弘宗研教的法师高太多了!中国这些名山宝剎方丈住持比不上你」。非常赞叹。什么都不会,就一句阿弥陀佛,念了三年。你看死了以后还站了三天,谛闲老和尚来了才替他办后事。
倓虚法师常常讲这个故事勉励我们念佛人,那是念佛的好榜样,心地清净,一尘不染。为什么?他四十多岁才出家,那些苦难他受够了,不想再受了。有这么一个清净环境,一句阿弥陀佛,什么都没有,你说他多自在!他念到清净平等觉,欢欢喜喜的走,一点不迷惑。跟照顾他的老太太,他很感激她,讲得很清楚、很明白,「明天不要再给我烧饭了」,他到极乐世界去了。证明了事事无碍。
我们接着看下面。「兹步大师遗踪」,这句话说,我们追随大师,学习大师的方法。「专论本经中事事无碍法界之玄义。华严宗立十玄门示此法界之无碍」,十玄门也是《华严经》专讲的。什么是玄门?这下面有个解释,「以通此」,就是这十条,你要是真的通达明了,「则可入华严圆教之玄海,故曰玄门」,换句话说,这个十条是契入《华严》。前面说「《华严》奥藏」,奥是奥妙,玄就是玄奥的意思,藏用海来做比喻,像大海一样,这是什么?这是自性。入《华严》的玄海就是回归自性,见性成佛。你这十门通了,你才能学《华严经》;这个十门要不知道,你对《华严》不得其门而入。所以通此则可入华严圆教之玄海,称它作玄门。
「今依《探玄记》」,《探玄记》是《六十华严》的批注,贤首国师造的,就是贤首国师批注的《华严经》,这个疏的名字叫《探玄记》。如果我们看到《大方广佛华严经探玄记》,就是贤首国师批注的《六十华严》。清凉国师的《华严经》批注他是用《八十华严》,《大方广佛华严经疏钞》。疏跟钞都是清凉大师做的,疏是解释经的,钞是解释疏的,就是批注的批注,都是清凉国师做的。《探玄记》是他老师做的,贤首是他的老师,贤首是第三代,清凉是第四代。《探玄记》里面所说的「十玄次第」,现在念老依照莲池大师《弥陀经疏钞》这个例子,把它抄写在这里,「引证经文,以明本经实具十玄」,《华严经》上有十玄,这个经里头有十玄。「于是则确证本经正属圆教,即是中本《华严》」。莲池大师用这个方法来批注《弥陀经》用意在此地,把《阿弥陀经》这个教义跟《华严经》拉成平等的,让一般,特别是知识分子,对于《弥陀经》起诚敬心,真诚恭敬,《华严经》上所说的《弥陀经》全有。「以证如上之说皆是真实语,非因净宗行人之妄自尊大也」。《弥陀经》有,《无量寿经》讲得就更清楚。这是用《华严经》来证明,《无量寿经》跟《阿弥陀经》与《华严经》没有两样。
清朝乾隆年间彭际清居士,比莲池大师晚,莲池是明朝末年的人。彭际清就向大众正式宣布,《无量寿经》即是中本《华严》,正式提出来,这是彭际清居士。他说这三部经是同一部,《华严》叫大本,《无量寿经》叫中本,《阿弥陀经》叫小本。把净宗看得这么高,引起社会大众对净宗的注意,对净宗的尊重,对净宗认真学习,用意在此地。所以都是实话,绝对不是净土宗学人妄自尊大。今天黄念老批注这个会集本,为什么采取集注?也是怕一般人认为你修净土,认为净土独大,所以采取集注的方法,让大家相信这个话不是我说的,是释迦牟尼佛讲的这些大乘经论里头所说的,都有根有据;古来祖师大德在一切经里面所发挥的这些议论,引用在这部经做为批注,这个大家没话讲,你无法去批评。你能接受,慢慢把净土教义搞通了,对你的利益就太大了!
十玄门第一个,「同时具足相应门」。这是华严境界,同时具足相应。「夫《华严》教理以缘起为主」。《华严》讲什么?「华藏世界品」跟我们讲的大宇宙,佛教的术语叫遍法界虚空界的真相。今天,解释宇宙万有的真相叫哲学、叫科学,所以《华严》是大乘里面的哲学跟科学。我接触佛教,方东美先生就是把《华严经》介绍给我,告诉我,这是佛经哲学概论。方老师用这句话把这个经介绍给我,佛经哲学概论。「华藏世界品」给我们介绍大宇宙,「世界成就品」给我们介绍这个宇宙的源起,宇宙从哪来的,为什么会有这个东西。宇宙从哪里来的,万物从哪来的,我从哪里来的。我是正报,我之外都是依报;依报就是我们生活环境,依报环境里头有人事环境。所以正报不是讲一切人,不是的,正报完全讲自己,自己之外都是我生存所依靠的环境。所以依正庄严,正报一定是讲自己个人。自己个人用谁做代表?用毘卢遮那做代表。毘卢遮那是法身佛,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就是法身佛。
所以诸佛如来,他的名号代表我们的性德,自性本有的,不是从外来的。菩萨的名号代表我们的修德,我们现在迷失了自性,如何把自性找回来那要靠修。修德跟性德融成一体,这叫证果,你就证得了。性修不二,性德跟修德是一不是二,融成一体你就证得了,契入自性,就是跟自性融成一体。我们这个身体,物质的身体、精神的心灵,跟自性完全融成一体,我们的肉体不见了、没有了,我们的精神、意念也没有了。这是什么?这是假的,因为它属于阿赖耶。精神现象,阿赖耶的见分;物质现象,阿赖耶的相分;还有个自然现象,阿赖耶的业相,就是自证分,全没有了,融入自性。自性什么都不是,什么都是;自性里面找不到这三种现象,物质现象、精神现象、自然现象,都找不到,但是它真有,它是万事万物的本体。
佛教没传到中国来之前,中国人就知道,老祖宗告诉我们人性本善,本性本善。这个善不是善恶的善,这个善是赞美的词,真正究竟圆满;它什么都没有,它什么都不缺,它能生万物。惠能明心见性就是说这个事情,用五句话来形容它。第一个告诉我们「本自清净」,自性从来没有染污过,真心是清净的。染污是什么?染污是末那,是阿赖耶被染污,末那的意识叫染污意;换句话说,你有意念就有染污,你没有意念就没有染污。有染污才会有物质现象,物质现象全都是染污。那我们要恢复清净心,对于精神、物质的染污全都要放下,清净心就现前了。《心经》里面,「观自在菩萨,照见五蕴皆空」,这就是告诉我们为什么要放下,因为五蕴皆空。五蕴第一个色,是物质现象;接着受、想、行是精神现象;识,我们勉强说它是个自然现象。这三样东西都放下了,你就明心见性,你就回归自性,用《华严经》说,入华严境界了。入华严境界就是回归自性,在净土里面讲入常寂光了,华严就是常寂光、就是自性、就是本性、就是本善。
「法界一切尽成一大缘起」。贤首国师说得好,我们在他一份论文里头,《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那是一篇论文,现在讲博士论文,是他学习《华严》的心得报告。一共是六段,前面三段是讲宇宙源起,法界一切尽成一大缘起。从哪里起的?自性清净圆明体,这是一体。遍法界虚空界跟我们是什么关系?一体,这个关系多密切。你要知道这个关系,你还会有偏爱吗?还会有怨恨吗?不可能。牙齿不小心把舌头咬破了,舌头还去告牙齿的状、还去怨恨它吗?为什么它不告状、它不怨恨?它一体!我们今天就不知道所有一切众生跟自己是一体,你要知道了,关系就这个关系,不管它是有意是无意,它都是一体。有意无意,它来找麻烦,来毁谤我们、来伤害我们,甚至于杀害我们,那是迷失自性,他一觉悟的时候是一体,那一体的时候只有爱心、只有慈悲。所以慈悲是性德里头第一德,它就生起来。父母子女为什么相爱?他知道是一体。佛菩萨对于所有一切众生知道是一体,对花草树木、山河大地,他知道是一体,一个自性清净圆明体。这一句话里头的意思,把六祖惠能大师二十个字的报告统统包含在里头。你看自性,自性是清净的;圆是圆满没有欠缺,明是智慧,圆就是德行、德相,圆明;体是本体,一切法从它所生。能大师讲「能生万法」,体是能生万法,明是自性本具般若智慧,圆是自性本具德能相好。一句话,比六祖还高明。成一大缘起就是起二用,从一体,起二用。这个二用第一个,宇宙,依报,宇宙现前;第二个,我出现了,我跟宇宙同时出现,禅宗里面所说的「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就是说的这个。
「一法成一切法」。一法是什么?无明业相,这是一法。这一法用弥勒菩萨所讲的,就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的那个一念,那个一念是一法。这一法就成一切法,一切法是遍法界虚空界,今天讲宇宙万有,就那一念当中现出来的,不是大爆炸,没有先后。确实,它就像一个幻灯片的底片,在幻灯机里面,我们把按钮一按,这个底片就打到银幕上。同时出现的,没有在银幕上这个先出、这个后出,没有,同时出现的。所以诸法生,一时顿现,灭也是一时顿灭。顿灭就不相续,就没有相续,一时顿灭,顿灭就成佛了。因为它是动的,动的都是假的、无常的。一秒钟动多少次?一千六百兆次。所以现在科学讲到有个弦定律,叫弹琴的弦,弦是什么?振动,这个一念不觉就是那一念的振动,非常微细。但是这一动,整个法界就出现;虽出现,它立刻就灭了。所以这一动里头,一个念里头,记住,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这一念。这一念里面有成住坏空,还有四个阶段。成是什么?现相,相一现之后它就灭掉;它有住,它不住你看不见,它有住;它有变坏,再就空掉了。每一念里头都有成住坏空,没有两个念头是完全相同的,决定没有,所以它叫妄念。什么是相同的?不动,没有念头就是相同的,完全相同;起一念,念念都不相同。我们在一秒钟当中有一千六百兆个念头,这样微细。这就讲源起,宇宙从哪里来的,什么原因?没有原因,佛讲「一念不觉」,一念不觉没有原因。一念不觉里头没有时空,从不觉的这一念才产生时空,时空是非常短暂,你没有办法掌控它。所以弥勒菩萨说得很好,识念极微细,不可执持,《般若经》上讲,「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那我们知道一个善念,纯善,也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一个恶念,纯恶,也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无法掌控。善念可以转变成恶念,恶念可以转变成善念,转变是识。控制念头转变,功能最大的是第六意识,第六意识是妄想,它在转变,因为有它,才把一真法界,就是实报土变成十法界。怎么变的?分别执着变的,没有分别执着就没有十法界。现在这个事情我们很清楚,没有分别就没有四圣法界,没有执着就没有六道轮回。于是我们晓得,执着里头最严重的是情执,这个东西麻烦透了,我们要晓得。
这些道理懂得了,不迷惑了。首先第一条告诉我们,遍法界虚空界跟自己是一体,这是头一个你要承认。你对一切人事物的看法就不一样了,我在觉,他在迷。迷做错很多事情,那我们都会自然原谅他,绝对不会把它放在心上。无论是善是恶都不放在心上,心永远保持清净平等觉就对了。我们的内心跟外面的宇宙,像《还源观》上所说的「出生无尽」,就是变化无穷。怎么样?都不放在心上,没事就对了。放在心上你立刻就堕落了,你从实报土就掉到方便土,方便土是四圣法界;如果不小心,再有情执就掉到同居土,同居土是六道轮回。所以愈陷愈深、愈迷愈苦,这是实相,诸法实相。所以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当中你只守住这个经。所以它称为「圆中之圆,顿中之顿」,就是它给你讲的这五个字,「清净平等觉」,你只守住这个,这是你的真心,这是你的自性,这是你的性德。清净里头没有污染、没有波浪,平等里头没有高下,觉悟里头没有迷惑,这个重要!
「一法成一切法」,这是依报,十法界同时现起;「一切法起一法」,这个起一法就是正报。正报就是我,一切法起一法,我出现了。这是《还源观》上讲的顺序,先现的是宇宙,再出现的就是我们自己。是不是出现?是的。为什么?先有业相,然后再有转相,就是见分,我的生起是见分。你看见分,见分是怎么成就的?四大烦恼成就的我。这个四大烦恼,我见、我爱、我痴、我慢,四大烦恼常相随,我就是这个东西,这个东西很麻烦。如果这个东西继续增长,那就又往下堕落,愈陷愈深。我见就是认为有一个我,因为认为有个我,我的身就出现。身是物质现象,所以阿赖耶的相分里面就有一个我身。也是同时生起的,我爱,爱是贪;我痴,是愚痴;我慢,慢是瞋恚的一分,就是贪瞋痴,叫三毒烦恼,与生俱起的。为什么?是迷了起来的,如果觉悟了,觉悟它是智慧,觉悟这个小我没有了,它是大我,那就是法身。法身是什么?遍法界虚空界都是我,那叫法身,不执着这个身,这一切现象是法身。所有物质现象是法身,所有精神现象是心,是信息,这才是真正事实真相,宇宙的来源是这样的,被现在科学家证明了。「一时具足,圆满显现」,一时具足,没有先后次第。「故曰具足相应」,这个具足相应,《华严》上讲得好,《还源观》上「示三遍」,那就是圆满相应。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十一集》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