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在就说明它波动现象存在。而波动的速度,我们从弥勒菩萨问对里面看到的,一秒钟一千六百兆,这个速度在波动所产生的物质幻相。
物质有固体、有液体、有气体,这是什么原因?是它的频率不相同,频率慢的就变成固体,快一点的变成液体,再快的就变成气体,再快的就变成电波、光波。所以物质现象千差万别是频率不一样,这是科学家跟我们解释的。这个波动就像贤首大师在《还源观》上所说的,《还源观》里面所说的完全根据《华严经》,所以他这篇论文题目最上面是《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这是它题目,标示得非常清楚,全是华严境界。《华严》具足十玄门,说明一切法相即相入,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的波动,这个里头信息、物质现象都周遍法界,而且跟遍法界虚空界所有的一切现象相融相即,真的是一体,不是假的。
道理明白了,我们怎么样能够融入?融入不是物质问题,是意念的问题,意念融了,物质自然就融了。本来是融的,现在我们认为各个独立、各个不相干,这是一个错误的认知,你根本不了解事实真相。好比《楞严经》上佛的比喻,佛把我们自性比作大海,把我们每一个人比作大海起的水泡,水泡不大,大海起个水泡。迷了的时候,水泡迷了,就认为水泡是我自己,大海与我不相干,水泡跟水泡互相就独立了,不知道是一体。什么时候水泡破了,破了是已经开悟、明白了,原来是一体。而且水泡的存在是无常的,大海是永恒不变的。佛用这个比喻,比喻得很巧妙。大乘经终极的目标是教我们认识大海,认识什么?认识自己。大海是自己的本性,是禅宗里面所说的「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惠能大师见性就是见的这个,他见到了,释迦牟尼佛菩提树下成道,证得的也就是这个。
所以慈心作善,天经地义,一切诸佛、一切菩萨没有一个不是这样。佛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你慈心作善那还有什么话好说,你本来是这样的。今天我们把这桩事情忘掉、迷失了,迷到什么程度?迷到不肯作善,没有慈心。慈心有,被妄想分别执着障碍住了,障碍到你完全不知道你有慈心,完全不知道你有智慧,变成完全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不知道烦恼习气自性里头本来没有。自性里头本来有的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本来有的,这是真心,菩提心是真心。而且遍法界虚空界跟自己确确实实是一体,像《楞严经》上所说的大海,那不知道有多少水泡,没有离开大海。大海是自己,哪一个水泡不是自己?所以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全是自己,全是真心、全是自性变现出来的幻相。觉悟了这些幻相没有,迷了就有,觉了就没有。迷的心是动的,觉心不动。惠能大师所说的「何期自性,本无动摇」,这就是觉心不动。所以大乘法里头有两句话说得很好,叫「开口便错,动念即乖」。开口是言说,说不出来;动念是思想,想不到的。自性、真心里面没有念头、没有言语、没有任何造作,这自性清净心。
再看下面,「波扬无量微妙音声,得闻如是种种声已,其心清净,无诸分别,正直平等,成熟善根」。这是讲极乐世界的七宝池,宝池德水,八功德水,微风吹动,波浪里头自自然然有微妙的音声。这种音声我们这个世界也有,我们能看到波涛,小的是波,大的是涛,我们也能听到流水的音声。但是它的妙音我们听不到,妙音要听到你就会开悟。妙音为什么听不到?障碍不在它那一边,它没障碍,我们自己有障碍,我们自己用的是妄心,起心动念有分别执着,把这个妙音变质、扭曲了,也能听,也能去欣赏,开不了智慧,见不了性。如果我们用真心去听,听流水的音声可以大彻大悟,可以明心见性。不但听其音声,鼻闻到的香味,闻它的香,舌去尝它的味,都可以明心见性。六根六尘六识没障碍,障碍全在起心动念、分别执着,所以麻烦出在这个地方。我们如果能够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这个世界跟极乐世界就没有两样,跟十方一切诸佛如来的报土就完全相同。这叫诸法实相,事实真相,真能解决问题,妄永远不能解决问题。
我们今天在经上,文字上看到,音声上听到,我们如何能契入境界?这是真的,不契入,解悟,解悟永远得不到受用,真正受用得不到,受用必须要证悟。证悟要像它经上所讲的,我们有没有得到安乐?有没有真正慈心作善?有没有生起来?这边这段讲到的是,我们听到这些音声心清不清净?还有没有分别?还有没有执着?有没有得到正直平等?有没有成熟自己的善根?这都是自己来考验的。如果经上讲的这些都能够兑现,就契入境界了。
「流布万种温雅德香,其有闻者」,这是鼻根,你看闻到了。「尘劳垢习,自然不起」,尘劳是烦恼,垢是染污,习是习气,自然就没有了。说明在极乐世界最大的利益、无比殊胜的利益就是得到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让我们在极乐世界这个环境,五根对待外面的色声香味触的境界,你看它的作用都能够转烦恼为菩提,自自然然化解业障习气,自自然然帮助我们五根接触外面境界都能生智慧。烦恼不断自己没有了,业障不要消自然化解了,这是极乐世界。其有闻者,这是闻香,鼻根,尘劳垢习,自然不起。「风触其身」,这是触觉,讲到身。「安和调适,犹如比丘得灭尽定」,比丘在灭尽定里面他得到享受。灭尽是什么?见思烦恼断掉了,这是阿罗汉。
「又若有众生,睹菩提树」,你看到菩提树,你听到音声,这个树,宝树,风吹动这些树叶就像风铃一样,你听到声音。「嗅香」,菩提树的香。「尝其果味、触其光影、念树功德,皆得六根清彻,无诸恼患,住不退转,至成佛道」,六根统统起作用,就在这一棵菩提树上,起这么大的作用,有这样殊胜的成就。这种境界确实很迷人!我们最重要的,相信经上的话,字字句句真的,绝不是假设的,绝不是我在想象的,不是,事实真相。我们要修行,我们想成就,我们要选择一个好的修学环境,极乐世界摆在第一。真正肯定了,你向往的心就生起来了,信心、愿心、一心持名,你这一生决定能得到,决定我们融入《无量寿经》的境界,相即相融。今天时间到了。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十七集》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