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一句代众生苦,这是在家菩萨。出家菩萨比在家菩萨更令人尊敬,因为什么?他把家业放弃了,全心全力从事于教学工作。在家还有家累,家没放下。出家值得人尊敬,就是他把家放弃了,全心全力做这个工作,不是附带的,他主要做这个工作。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出最好的榜样,一生教学,说到做到,做不到的,决定不说,真正觉悟的人。自己没做到,说出去别人不相信,信心生不起来;你做到了,人就相信。
「若众生闻名者,毕竟得三菩提」,闻名是名里头有真实义,他也学会了,也学会善守,把自己的性德坚持,这就是持戒,持戒修定开慧,他真能得到。「又《大方等大集贤护经》曰」,这里头说「王舍大城」,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王舍城里头。「有优婆塞」,在家学佛的居士。「名曰贤护,为众上首」。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他也常常在座,居士众里面的上首。「又《大宝积经贤护长者会》佛说贤护长者众乐事:其受于快乐果报,虽复忉利帝释天王,犹不能及,况复人间」。这个事情,佛要不说,别人看不出来。他个人修持的享受,他自己知道,这种受用是什么?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真实受用。
早年方东美先生把佛法介绍给我,他就说「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你要不认真的学,这最高的享受你享受不到。那我们享受是真学佛了,而且出家了,真走释迦牟尼佛这条路子。我们遇到是什么?遇到很多人毁谤,很多人批评。批评全是负面的,说我们消极、说我们迷信,好好一个年轻人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可是我们自己快乐,真得快乐,这快乐是他们无法想象的。我们没有被这些人动摇,还是我行我素,我们对他们恭敬,我们没有恶意相对。二十年之后、三十年之后,大家年岁老了,退休了,他们年老了,退休了,做和尚没有退休的。世间人常讲,人老了就不值钱,可是和尚是愈老愈值钱,现在遇到,哎呀!你走对了。我走对了,当时你为什么不跟我走?现在后悔来不及了。
我学佛出家走这个路子,赞叹的人只有一个,方东美先生。我出了家去见他,你真干!我说是,老师说人生最高的享受,我怎么不肯干?你走对了、走对了。只有他老人家一个。为什么?对佛法不认识,对佛法误会了、错解了,这是很大的障碍。我们有责任把佛教的本来面目展示给大家看,佛教是教育,佛教真的不是宗教。因为宗教里头,头一个条件要有一个创造世界的神、造物主,佛教里头没有。佛教里头承认宇宙之间有天神、有鬼神、有众生,但是神在佛法里头是众生,是一类的众生,跟我们是平等的,没有什么高下。佛教我们要尊敬。当然,既然他是众生,他有佛性,他本来也是佛,现在他也迷惑当众生了。我们同样的迷惑,但是我们做了不同类的众生,可是要是究其根本,那都是佛,本来都是佛。所以我们对他要尊敬、要礼敬;他做的一些好事,我们要赞叹,他做的不好的事情,我们不要放在心上,他教导我们处事之道。我们真的明白了,这全是性德,我们不是迷信,不是盲目跟着别人走,不是的。佛教我们开智慧,佛教我们认识宇宙之间万事万法的真相、实相,这真快乐,真的是法喜充满。所以这些在家居士所受的快乐果报,虽然是忉利天主、帝释天王,帝释天王就是忉利天主,因为忉利天有三十三天,真正修行人他的快乐超过忉利天主,人间不真修契入境界,他想象不到。
「又《名义集》曰:颰陀婆罗」,这是梵语。「翻为贤护。自护贤德,复护众生故」。这名词里头,头一个护自己,然后护众生,开导众生,帮助众生守护自己的德行。「或云贤首,以位居等觉,为众贤之首故」。这是贤首的意思,等觉菩萨。「可见贤护正士,乃示生于王舍城」。等觉菩萨来示现,帮助释迦牟尼佛教化众生,在释迦牟尼佛会上做影响众,「位登等觉之在家菩萨」。「若按今经别意」,今经是《无量寿经》,要依《无量寿经》的别意。「据《般舟三昧经》」,《般舟三昧》是专修念佛法门,往生极乐世界的。「此跋陀和(即贤护)菩萨,是念佛三昧发起人,亲见弥陀。今故来此胜会,助显念佛三昧无上法门」。他是一个专修专弘净土的大德,修念佛三昧的第一个带头人,居士众中,所以他排在第一。遇到释迦牟尼佛讲这部经,劝大家念佛求生净土,他可以在会中现身说法,他是第一个带头的人。凡是会上列名的,跟净土念佛法门决定有密切关系。
第二位「善思惟菩萨,唐译为善思惟义菩萨,魏译为善思议菩萨」,这是五种本子里面翻译的不同。「按《四童子经现生品》」里面所说的,「善思惟等正士,是他方世界来此示现之在家菩萨」。这个菩萨不是娑婆世界的,别的世界。「经云:东方去此佛剎十千俱胝,有一世界名宝鸣。佛名狮子鸣声如来。有一菩萨名善思议(即善思惟)应托来到此土,化生阿阇世王宫内」。这是他方世界到这个世界来托生,这个里面的意思表明,佛经上常讲「一佛出世,千佛拥护」,看到释迦牟尼佛在娑婆世界教化众生,劝大家求生净土,诸佛菩萨看到生大欢喜心。这个世界众生与他们有缘,所以他们自自然然就到这个地方来化现,佛以应身,释迦牟尼佛来投胎,出生在这个世间,他们也来,也到这个世间来跟释迦牟尼佛在一个地区托生,所以化生在阿阇世王宫内。
「南方去此五百亿世界,有一世界,佛名宝积善现如来,有一菩萨名寂静转」,即是慧辩才菩萨。我们这里排名第三位。「于此舍卫城内,生大居士似师子家」,似师子是这位居士的德号,出生在他家里。「西方去此过八亿百千佛剎,乐音如来所,有一菩萨名无攀缘」,就是观无住菩萨,观无住就是无攀缘。「于此波罗奈国」,也是一个大城。「化生大居士善鬼家」,在善鬼大居士家出生的。「北方去此六万四百千亿佛土,住菩提分转如来所,有一菩萨名开敷神德(即神通华),生此毘耶离城大将师子家」。下面说,「此四童子与无量大众,共来娑罗双树所,恭敬供养」。这是对释迦牟尼佛恭敬供养来听闻说法,这是说他方世界来的,都在这个世界托生。
由此可知,我们这个世界看到现在人口膨胀,世界上这么多人从哪来的?每个人都有前生,都有后世,这一次到世间从哪里来,将来离开这个世间到哪里去,这是说明这个事实,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在现前这个世间,还能够坚守善心善念善行,非常不容易,决定不是普通人。为什么?普通人一定是同流合污。你能够像贤护善守,你跟他们不一样。我们定慧道力功夫还不够,不知道自己过去宿命,但是可以肯定,从这个经论里面,我们学习这么多东西,可以肯定我们过去在佛法里头种过善根,而且是深厚的善根。不是深厚的善根,决定敌不过现前诱惑的境界。你还能够有明眼,能看得出是非邪正、有能力辨别,弃恶扬善,转邪为正,这不是普通人,所以你遇到佛法。遇到佛法,真的是无量无边的福报!在这个环境当中我们能守得住,这一生就是我们圆满成就的一生,往生到极乐世界就是圆满成就,决定成佛。
这些菩萨做这样的示现,给我们很大的启示,有来历的。回过头来看看我们自己,看看别人想想自己,我们的信心就生起来了。现在伦理道德、是非善恶的标准全都混淆不清,我们还能够分辨出来,哪是正、哪是邪、哪是善、哪是恶,这就不是个简单事情。在过去的社会,八十年前社会上有人讲解伦理道德,有讲的,还有听的,真正去做的人很少,但是有讲有听的。现在这个世间,讲的人没有了,听的人也没有了,现场讲经听众愈来愈少。为什么没有人讲经?没人听。所以讲经这个道衰了,有原因的,不是没有原因。如果讲经听众很多,当然讲得很起劲,讲的没人听,香港这个地区就是这样的。
我是一九七七年第一次到香港来讲经,讲经的场所就是畅怀法师的中华佛教图书馆,在界限街。图书馆不大,大概只有我们这个摄影棚两个大,再加一倍,就这么个小道场。我第一天来我们见面,我没见面之前,都以为畅怀法师是老法师,结果见面之后才知道他比我小。告诉我,也是警告我,香港讲经的状况,香港人听经只听头尾,第一天开讲大家来捧场,到最后一天圆满来了,当中不听。所以他给我说,多少有名的法师都是这样。他说你没有名,大家不知道,你心里要有数,可能头一天有人,第二天就没人来了。我跟他讲不要紧,只要有桌椅板凳我一样讲。他说那这样行。我不在乎有没有听众,没有听众我也会讲下去,一个人也行、二个人也行、没人也行,为什么?我要练习讲经。我讲经不是讲给别人听的,我是上讲台练习的,只要有讲台、有桌椅板凳就行了。他没有想到我给他说这些话,我给他说真的不是假的。
没有想到,我的法缘真的很殊胜,听众天天都满座,他那里坐满了也不过一百多人,就挤满了,没有一天是空场的,所以感到非常惊讶!以后告诉我,法师,你的法缘的确很殊胜,很难得。他们老住在香港,看过。那一次来讲四个月,在他那里讲两个月,后面两个月是在香港蓝塘道寿冶老和尚的道场,叫光明讲堂,地方比他那里大一点,但是讲堂差不多大。他那边有宿舍、厨房,寮房多一点。所以我们抱着做学生的心态,不是摆大法师的架子,不可以,我们是学生是来学习的。所以第一天我就跟大家说,听众都是我的老师,都是我的监学。我说我是学生上台来做报告,请大家不要客气批评指教。初学讲经,第一次离开台湾。所以现实环境给我们的启示,经典里面看到古圣先贤也是给我们启示,没有一桩事情不是帮助我们、成就我们,我们要生感恩的心。
我跟香港的缘是那一次结成的,以后每一年到香港来讲一个月,很多年没中断。以后我移民到美国,这边就少来了。香港回归我很喜欢,我一定来看看,我也没有告诉大家。但是这边的香港佛教会知道了,所以在回归现场,它有宗教代表团,还给我排了个座位,我没去,那人多热闹。我喜欢在电视上看,看这个画面,不受干扰,看回归,从始至终这个典礼我都看到。所以就遇到一些老同修,看到我很欢喜,法师,你七年没来了。我说有七年,哪有那么长?算算真的七年。为什么不到香港来?没人请我讲经,有人请我就来了,没人请我怎么好来。于是他们就发心邀请我。所以回归之后,我住在新加坡,每一个月来讲五天,场所借用街坊福利会,借那个地方。每一个月来一次,好像讲了二、三年,听众也是愈来愈多,所以大家希望我能在香港常讲经,就买了尖沙咀这个道场,有固定的地方,也有网络,这是我们在香港这些年来的缘分愈结愈深。
早年出家,大家有个错误的观念,如果要走释迦牟尼佛这个路子,没饭吃。你看讲经没有听众,没有人供养,这是现实的问题。所以知道这条路是好路,不敢走。何况学讲经也不容易,没有把握,经忏佛事三个月就学会了。做经忏佛事、做法会,有收入,生活有保障,变成什么?走经忏佛事是安全的道路,讲经说法是险道。万一没有人供养,人家不喜欢听怎么办?所以这个路没有人敢走,知道是好路是正路,都有因素,我们都要了解。
学佛要学贤护,就是护法太重要,不能让佛法断掉,一定要培养弘法人才。香港现在也有,永惺法师办了一个佛学院在西方寺。但是佛学院的学生要不让他出来讲经不行,他学不会。要开放一些道场让这些年轻法师讲经,逼着他讲,他要上台去讲,他就不能不用功,他不用功,他下不了台,讲的人听了不满意,下次不来了。所以听众对学讲经同学是很大的鼓励,这是大家没有注意到的。一定要叫年轻人出来讲,他才有信心、才会有成就,这是护法的工作没做好。每一个道场都能够开放,欢迎大家来讲经,因为我们经忏佛事不是天天做,一个星期能空下一天,一天讲经。香港道场不少,讲经弘法能够带动起来,那社会大众对佛法看法就不一样了。佛法不是迷信,佛法是教育,佛法对社会有正面的贡献。这都是我们应当要检讨的,要如何改进,帮助正法才能够复兴。
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净土大经科注 第六十二集》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