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七十八集▪P3

  ..续本文上一页时候,他那个女儿,唯一的一个女儿来了,哭哭啼啼来找老和尚。老和尚说:妳来得正好,什么事情?她说:昨天晚上梦到她爸爸妈妈,告诉她,他今天要上任。老和尚说,上什么任?她说:爸爸做土地公,妈妈是土地婆婆。老和尚马上就想到,这么多年来,就是他的太太,他太太跳水死的,所以就老是要他跳水,真的他最后也是跳水死的,你看这因缘果报。为什么以前他很正常?以前他很用功,有护法神保护,这个灵鬼没有办法靠近。等他做了首座和尚,傲慢的习气现前,护法神离开了,他死去的太太就贴到他身上,有时候他就不正常。才把这个事情搞清楚了。

  老和尚一想,他那个庙正好旁边盖了一个新的土地庙,大概就是这个土地庙,好,我们的佛事就到土地庙去做。土地公、土地婆就是他们两个人。老和尚做佛事的时候说:要是真的是你,你就显一点灵给我们看,告诉我们是真的,土地公、土地婆真的是你们两个人。确实就有个奇怪的现象发生,做佛事的供桌前面忽然有个旋风,这旋风很久就在那里转。老和尚点点头,我知道了。这旋风就没有了。不是假的,倓虚老法师不会说假话,把这段故事告诉我们,说明什么?参禅功夫很得力,到了自己地位高了,名誉出去了,有了名誉,有了供养,有很多人尊敬你,道心就没有了,你的冤亲债主就很容易找到你身上来。你看出家修行修了一辈子,当土地公去了。鬼神里面的小神,不是大神,好像我们现在的村长、里长,城隍是县市长,在鬼里面这么个小的地位。

  另外一个念佛的同学,就是锅漏匠。你看那个念佛的人,什么都不懂,成就比他殊胜,不能比!那个念佛的真是个老实人,预知时至,往生之后还站了三天,等老和尚给他办后事。这两个人一比,一个参禅的,一个念佛的,结果悬殊就太大了,念佛真的往生极乐世界去作佛去了,这个参禅的搞了一辈子去当土地公。老法师常常用这两个人做比喻,劝人死心塌地去念佛,真有好处。所以真正念佛人,有十方诸佛护念你,保护你、忆念你,忆念是心里常常挂念着你。可能吗?可能。为什么可能?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这个信息就像《妄尽还源观》上所说的,念头才起就周遍法界,他怎么会不知道?当然知道。所以他真的护念,不是假的护念。我们的心不相应,不如法,堕落了,他也知道,叹息而已。

  昨天我听几个同修告诉我,在他们家乡有些小朋友,四、五岁的,还有天眼,他们常常看到空中有佛菩萨。他们认识观音菩萨,别的佛菩萨不认识,看到佛菩萨常常流眼泪。这不是骗人的。七、八岁以上的小朋友就看不见了,四、五岁的小朋友心地清净,还没有什么妄念,他能看见。诸佛菩萨在流眼泪不是好事,是不是应验这个世间的灾难,严重灾难?二0一二这是灾难年,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就在眼前了。我们如何应对?就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灾难就是现前也不要害怕。灾难,我们找个没有灾难的地方去躲避,找不到,这个世界上没有,最安全的是极乐世界。要真发心,要真干,不能当儿戏,好好抓紧这一年。现在刚刚好是一年的时间,一定要把这个佛念好,决定可以往生净土,我们的心就安了、就定了。经典里面告诉我们的理论方法,《净土圣贤录》、《往生传》里面那么多人做出榜样给我们看,一点都不假。我们在这一生当中,我们看到念佛人往生,看到念佛人所得的感应,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不是假的,要真信、真愿、真干。真的无量诸佛咸共护念,一点都不假。

  「《会疏》曰:护谓覆护,念谓记念」。覆护就是我们平常讲的保佑,他保佑你,他记念你,我们念他,他也念我们。「《净影疏》曰:护使离恶,念令增善。故知此两句综赞会中诸大士,遵修普贤之德」,这句话尤其要记牢,在本经列在第二品。说明西方极乐世界每一个人都是遵修普贤之德,也就是认真落实十大愿王,我们要做到,努力去做到。十大愿王第一个就是修真诚恭敬,真诚恭敬心对一切众生,因为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对人要恭敬,对畜生要恭敬,对树木花草要恭敬,对山河大地要恭敬,对鬼神也要恭敬,因为他也是众生。唯一真诚恭敬心对待一切,这第一愿落实了。第二愿称赞如来,无论什么众生,他做了一点点善事,我们都应当称赞,他造的恶事绝不提它,绝口不提,也不要放在心上。为什么?我这个心要积善,要累积善根,一切人的善可以放在心上,一切人的不善绝不放心上,隐恶扬善。普贤菩萨教给我们的,教初学就是这个方法。所以称赞用如来,如来是显的性德,这个人心行与孝悌忠信相应就要赞叹,与礼义廉耻相应,我们要赞叹,与仁爱和平相应,与三皈十善相应,与五戒、沙弥律仪相应,这值得赞叹,相违背的不提,这叫称赞如来。

  广修供养,供养里面最重要的法供养,要会修!现在我们知道了,一切经里面,这一部经是代表,代表释迦佛究竟圆满的大法,这个经重要!这个经我们多印、多送、多结缘,法布施;印经要花钱,财布施;让这些有缘的人读到经本,他觉悟了,他明白了,他知道应对这个灾难的道理跟方法,这叫无畏布施。你看,一样,三种布施统统具足。所以我们希望印这个经典,分量愈多愈好。中国有十三亿人,我们能不能印十三亿套,每个人都拿到一套。我们做光盘,还可以做随身听。我前几天看到一个同修,拿了一个随身听给我看,只有声音没有摄像,内容是什么?上一次讲的《净土大经解演义》,一千二百个小时浓缩在小小的一个小机器上,可以装在口袋里头,一千二百个小时,圆满的,真难得!这个东西好,听经。印出来的经本是人家去看,这个东西让人家听,好事情,愈多愈好。尽量利用现在科学的工具,帮助大家读经,帮助大家听经,帮助大家念佛,这个功德无量无边,利益不可思议。

  「《净影疏》曰:护使离恶,念令增善」,这两句好!菩萨保佑我们,我们离开一切不善,冤亲债主不会来找你,有护法神保佑,我们现在是有诸佛保佑。佛常常念我们,增长我们的善根,增长我们的福慧,让我们认真去学习普贤菩萨十愿,落实普贤十愿,这是极乐世界大家都共修的,我们现在就开始学习。「使余菩萨无边善根皆得成熟,故无量诸佛悉皆护念。」我们要帮助别人,帮助他种善根,帮助他的善根成长,我们才能够获得诸佛护念。

  再看下面第二段,「文殊智德」,这里头分两科,第一「示相无得」,又分三小科,第一段「示」:

  【诸佛剎中。皆能示现。】

  「上一段文,续演转*轮之第七相。本品名为德遵普贤,正表经中普贤位列上首之义」。故复当标显文殊。文殊代表智慧,普贤代表实行,我们讲真干,普贤是代表真干。文殊菩萨代表是真的明白,明白之后得真干。「盖本经为圆教,从果起因,故先普贤,而次文殊。普贤表行,文殊表智。无智则不能起行」,所以这个地方标显文殊。「如《无量寿经起信论》曰」,这彭际清居士作的,「不度文殊智海,难入普贤行门」,这些话都非常重要。为什么普贤十愿在佛门没有一个人不念,为什么?它列入朝暮课诵里面去了,所以人人都念、都很熟,问起来没有人不知道。但是怎么样?没有人去做,念是念,没有人能行。这什么原因?没有文殊的智慧,所以普贤行就不能落实,道理在此地。

  我们接下去看,「以不能了知自心,一念顿圆,平等正性,凡圣共有,一际无差」。这就是指文殊智慧。为什么我们不能够落实普贤的十愿?因为我们不能了知自心。真的,我们迷了自心,自心一念顿圆,我们的自心是一念迷惑,不是顿圆,一念迷惑,平等正性失掉了,哪来的平等正性?我总比别人高些,别人总不如我,这是傲慢。傲慢这个念头、这个烦恼与生俱来,世出世间圣人都知道,没有一个人没有,人都有傲慢。我们学佛的人心里就更清楚,为什么?经上讲得太清楚了。傲慢从哪来的?末那识里头的。末那组成就是四大烦恼,组合成为末那识。末那识是什么?末那识就是我们一般讲灵魂。灵是恭维它,实际上它不灵,应该叫它迷魂,那完全正确。它出不了六道轮回,它的活动范围就是六道之内,出不去。它要觉悟,它就出去了,出去之后活动的范围就大,那就是三千大千世界。它还是没有彻底觉悟,所以它出不了十法界。真正彻底觉悟,要把起心动念、分别执着统统放下,转八识成四智,他就成佛了,他住到一真法界,住到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不一样,平等性就现前了。

  你看转末那为平等性智,平等正性是四智菩提里的一种,它从因上转。确实先从末那转,这个一转就无我了,我执就破了,不再有我的这个念头。我的念头没有了,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这个念头连根都拔掉了。转识成智从哪里转?从第七转起,第七转了转第六。第六是分别,第七是执着。这里头有四大烦恼,头一个是我见;第二个是我爱,我爱是贪;第三个是我慢,我慢就是瞋恚;第四个是我痴,就是愚痴。你看看,我,跟着我来的,贪瞋痴,我爱是贪,这四大烦恼。根就是我见,以为有个我。要知道,菩萨没有我,我没有了,人也没有了,《金刚经》上讲四相破了,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四相破了。四相破了,真的菩萨,不是假的。什么地位?告诉诸位同学,十信位里的初信位菩萨,四相就破了。四相刚刚开始破,是初信位的菩萨,到第七信也是破四相,破四相的功夫深,深浅不一样,他证阿罗汉果。一直到第十信,到第十信连妄想都断掉了。阿罗汉虽然我执断了,习气没断,七信位,八信位断习气,九信位就开始转第六意识,不分别,但是他有分别的习气。分别习气没有了,他又上升了,他是十法界里面的佛。这个佛不是真佛,天台大师称他为相似即佛,很像佛,不是佛。为什么?他还是阿赖耶没转过来,所以就不是真的。阿赖耶是妄心,他还是用的妄心。必须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这就彻底转八识成四智,真的成佛了。真成佛不住在十法界,十法界不见了,十法界是一场梦,醒过来了。醒过来到哪里去?到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去了,那叫真佛,天台大师称为分证即佛,是真佛没有圆满。为什么没有圆满?他有无始无明习气,习气断掉了,他就称妙觉。妙觉,实报土也不见了,真的,《金刚经》上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实报土有相,无始无明习气断尽了,实报土也没有了,相没有了。什么境界出现?常寂光出现,常寂光就是自性,圆满的回归自性,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叫妙觉如来。这是佛法学习、修行终极的目标。

  自性里面有圆满的智慧、圆满的德能、圆满的相好。惠能大师见性告诉我们,「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一样都不缺。自性清净,不生不灭,如如不动,能生万法,遍法界虚空界是自性变现出来的,自性能生能现,万法所生所现,这是佛家的大圆满,我们学佛最后就是要得这个境界。哪一个法门直通这个境界?给诸位说,就是西方净土直通这个境界,你到极乐世界就等于跟常寂光相应,虽然没有证得,在它隔壁,无始无明习气断尽,障碍就没有了,你就契入了,就证得常寂光。好!非常非常好,真难得!我们这一生有这么一个缘分、机缘,无比殊胜的缘分,不能错过。

  所以说以不能了知自心,一念顿圆,平等正性,凡圣共有。这个一定要相信,佛有的我们都有。一际无差,一丝毫差别都没有。这个我们不能不知道,不能不承认。现在是「以不了故」,现在我们不明了,不知道有这个东西,「所有愿行悉不具足」。我们所有的愿、愿望,所有的行为不具足性德,为什么?迷失了。不具足性德,反而跟性德相违背,那就是灾难现前。性德是什么?讲得最浅的,讲得最白的,就是三皈、五戒、十善,往上提升,六度十愿,这是性德。那我们这些东西都做不到,我们今天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跟这个相违背,跟三皈相违背。三皈,觉而不迷,我们是迷而不觉;三皈是正而不邪,我们今天是邪而不正;皈依僧是净而不染,我们今天是染而不净,所以与三皈完全相违背。与五戒相违背,不杀没有做到,蚊虫蚂蚁这些小动物还是杀,有意无意的,不杀没有做到;不盗也没有做到,心里头多多少少还有一点占便宜的心,有占便宜的念头就是盗心;不邪行、不妄语都做不到。这就是所有愿行悉不具足,菩萨的六度、普贤的十愿都没有做到。「何以故?心外起修,即成有漏」。我们今天就与这两句相应,我们是心外起修,所以全是有漏。有漏就是什么?带着烦恼,带着习气。无漏是没有烦恼,没有习气,这叫无漏。

  「以无边功德,不外自心。随顺真如,修一切法,则能具足无边功德」。我们没有办法随顺。真如是什么?就是真心,真如就是实相,诸法实相。真如就是《般若经》上所说的,「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我们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跟它不相应,跟它相违背,经文念得是很熟,生活上用不上,还是造罪业。起心动念有意无意,就像《地藏经》上所说的,「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完全不知道。所以这几句话很重要。无边功德,诸佛如来无量无边、无数无尽的功德不外自心,我们自己心里头全具足,只要能随顺真如。随顺真如现在人讲真理,什么是真理?讲的人都很模糊,大乘经上讲得清楚,就是清净心。再明白一点,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那就是随顺真如,修一切法。日常生活当中,我们的心想,我们口念身行总不离开阿弥陀佛,这才叫一心专念。妨不妨碍我们工作?不妨碍,一点都不妨碍,工作是事,念佛也是事,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事一样做,做得更好。为什么?你大公无私,你怎么会做不好!做不好是你有私心。你没有私心,你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没有其它的,阿弥陀佛加持你,样样事情做得好,而且对你工作的时候,那就是修行。所以放得下,提得起,工作是你提得起。放得下、提得起是平等的,是一桩事情,不是两桩事情。原来提起就是放下,原来放下就是提起,你不要把它分成两段,分成两段你就错了,是一不是二,这真功夫。所以具足无边功德。

  是故从『诸佛剎中,皆能示现』以下,「标显文殊智德。例如譬善幻师,现众异相,于彼相中,实无可得」,等等这些经文,「俱表从文殊妙智,圆满普贤胜行。」普贤行、文殊智是一不是二。智就是什么?不着相,作而无作,无作而作。作是普贤,无作是文殊。智行是一桩事情,有智才有行,有行才显出智,没有行,智显不出来。智就是不着相,了解一切法不可得,虽不可得,要非常认真去做,为什么?引导初学,引导那些迷惑颠倒的众生,帮助他们觉悟。所以做得很逼真,他真能帮助人觉悟。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七十八集》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