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七十八集▪P2

  ..续本文上一页看到奇怪,他在家人怎么称和尚?和尚在家、出家都可以称,和尚比阿阇黎地位还要高一等。阿阇黎是亲教师,和尚也是亲教师,但是和尚是校长,他主持统筹这个教育的,教员是执行他的政策。教育成功失败与教员没有关系,校长有关系,他掌握教学政策,所以教育的成功失败关系校长。国家奖励是奖励这个校长,惩罚也惩罚校长,不会找教员,教员是属于执行的人。所以和尚地位最高,在一个寺院里头只有一个和尚,阿阇黎可以有好多个,和尚只有一个。住持、方丈、丛林主席,具备校长身分的这种人称和尚,只有一个。现在对这些称呼的意义都很模糊,都不清楚,看到剃了光头就称和尚,哪有这种称呼?和尚太恭敬,恭敬过了头。我们一般称法师,法师就譬如说是先生,学校有老师很多,没有教过我书的,没有指导过我的,都称法师。指导我的称阇黎、称和尚。所以和尚、阇黎跟自己的关系非常密切,没有这种关系不能称。这在现在社会上没有人讲,很多人不知道。

  「今经承升灌顶阶而言」,现在这部经上承前面的经文升灌顶阶,「乃专指真言阿阇黎」。因为升灌顶阶这是密宗的,所以这个意思可以说是专指密宗的阿阇黎。「又称金刚阿阇黎」,这是密宗称呼。「乃绍承金刚萨埵祖位」,金刚萨埵是普贤菩萨,普贤菩萨在密宗是金刚萨埵。「作传法灌顶者之称号。」为你灌顶,为你授记,这个人就是你的阿阇黎,是你的亲教师。『为教菩萨』,「菩萨」也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叫觉有情,玄奘大师以后都这个翻法。他是有情众生,但是他觉悟,他不迷惑,所以叫觉有情,觉悟的有情众生。底下一小科,「相应」。

  【常习相应无边诸行。成熟菩萨无边善根。】

  念老批注里头说,『相应』者,「契合之义。如三密相应与境智相应等」。相应是契合,譬如密宗它讲三密相应,口念咒,手结印,心观想,这叫三密相应。口念咒,手结印,心里想别的东西,就不相应。实在讲,一心专注就是相应。与境智相应,这是显教里头的,显教讲境智相应。境是外面境界,智是自己般若智慧,智慧对境界,对于境界的真相完全了解,这就相应。我们一般人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相应,为什么?全都看错了、听错了,所以才出了麻烦,因为不晓得外面事实真相。佛告诉我们,我们也学过,但是学了怎么样?用不上,全用不上。《般若经》里告诉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我们怎么样?凡所有相样样当真,谁把相看成虚妄?这就完全不相应。佛经学了,学了不管用。不是佛法不管用,是你自己不肯用;你自己肯用的话,你就成佛、成菩萨了。你学了不用,还用自己的烦恼习气,没有改过来。这经文里头,甚至于自己也讲得津津有味、讲得天花乱坠,可是就是做不到。所以,总不如那些阿公阿婆。

  李老师当年在世的时候常跟我说,他说他一生总想学愚,学这些阿公阿婆,但就是学不像。所以不容易!真正要学得像,那就了不起,那什么?大智若愚。从哪里看?你看诸佛菩萨、看祖师大德,那个相就是大智若愚。近代的一个,你看印光大师,一天到晚拿着念珠老实念佛,你问他什么,他都说我不知道,我只会念佛,我什么能力都没有,每天只会吃饭、只会念佛。真的是大智若愚!他一切都放下,心里头没有杂念,你说他有智慧,他不以为然;你说他有戒定,他不承认。他的示现、他的形象、他的言语都有很深的意思在里头,我们会不会看、能不能体会,关键在此地。要不是真修、真干,体会不到。像现在一般人心浮气躁,怎么能看出来?他们用功丝毫隐密都没有,完全表现在形象上,表现在言语上,你得会听、得会看。宗门大德常常提醒警策学生,「你会么?」这个话意思很深。会么,浅的意思,你会看吗?你会听吗?深的意思,你体会到了吗?

  「密宗以三密相应之旨为主」。修学密宗这个不能不知道,三密相应。可是我们看修密的人,有几个人真的三密相应?中国藏密最普通的一个咒语,就是观世音菩萨六字大明咒,在密宗里面普遍,真的就像显宗里头人念阿弥陀佛一样,念得最多的「唵嘛呢叭咪吽」,这念的人很多。你到西藏到处看到,都是「唵嘛呢叭咪吽」。念的人多,相不相应?口念这句咒,心里要观想。观想,不懂得这个咒的意思,你怎么想法?我跟章嘉大师,章嘉大师也是传这个咒语给我,教给我,他念是西藏的音,唵、嘛呢、叭咪、吽,唵嘛呢叭咪吽。什么意思?唵是身,嘛呢是莲花,我们经上有,嘛呢也是莲花的意思,叭咪是保持,吽是意。一个字一个字分开来,身、莲花、保持、意,这是印度的文法,西藏文是从印度变化出来的。中国的文法就不会这样,中国人一定是保持身意像莲花一样,就这个意思。所以你念这个咒心里要想,我的身心要像莲花一样。莲花是什么?出污泥而不染,清净。污泥代表六道轮回,不染六道;污泥上面是清水,水代表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花开在水上面,染净都不染,表这个意思,真清净。六凡四圣用净土来讲,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是四圣,凡圣同居土是秽土,方便有余土是净土,谁住?声闻、缘觉、菩萨、佛,他住那里。这二边都不染,他超越了,超越十法界,他到一真法界去了,莲花开在一真法界。念这个咒子要观想这个,再手结印,那叫三密相应。那不相应不行,你念就白念了,相应真得利益。

  「为令众生身口意三业顿契如来三密」。这一句六字大明咒也把这个讲清楚了,立刻就能契入如来三密。「故即身成佛。故密宗亦称相应宗」。讲求的就是三密相应。「此四句与前升灌顶阶二句,深表密净不二之旨,表会中诸大士,为宏密乘,乃教导诸菩萨,成为金刚阿阇黎,故本身恒常修习无量无边相应之行。」这说明念佛跟密宗的关系是一不是二,但是在修行的方法,净土宗容易,密宗难。净宗的效果,实在讲超过密宗,因为它那个一心称念里头,这方法全包括了。一心能不相应吗?一心跟一切法全相应,因为一切法不出一心。

  『成熟菩萨无边善根』。「善根者,身口意三业之善」。身,不杀、不盗、不邪行;口,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意,不贪、不瞋、不痴,三业之善就是十善业。「固不可拔」,固是坚固,决定不动摇。不但身不犯,念头都不犯,念念之中没有十恶,行行之中没有十恶,言语行为远离十恶,这叫善。固不可拔,这叫根。「又善能生妙果,出生余善,故谓之根。」无量无边无尽的善法都是从这十个善根生的,而这个善里面是以不贪、不瞋、不痴为三善根。只要意地里头断了贪瞋痴,身口没有不善的;意里头不清净,身口才有不善的行为。下面一段说「佛护」,这是当下的利益,你真修行,一切诸佛都护念你。

  【无量诸佛咸共护念。】

  十方三世一切菩萨都『护念』。我们希不希望得到?希望你就得真干。所以修行,这一部经足够了,这一部经圆满了,这一部经总括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一切经义都在这一部经里头。这部经里头有大乘有小乘、有显教有密教、有宗门有教下,乃至于世间一切善法,世间一切宗教,全都包括在其中,你学这一样全学到了,而这一样修学的方法就是一句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真的是无与伦比,没得比!我们看念老的批注,「护念者,保护忆念也」。这一个修行人、真干的人,十方诸佛保护你,你不会遇到灾难;你烦恼深、业障重,因为佛菩萨保佑你,你的冤亲债主不敢惹你。

  倓虚老法师晚年住在香港,他在佛七当中有一篇开示,「念佛论」,我们从这篇开示把它写成文字,印成一个小册子,里面告诉我们一桩事实,算是他的师兄弟,谛闲老和尚的徒弟,倓老是谛闲老和尚的学生,也是传法的学生,叫法子。他讲一个参禅的师兄弟,讲一个念佛的师兄弟,因为都是谛闲老和尚的学生。参禅的人也很难得,没有出家的时候他有家眷,就是他结过婚,有一个女儿,以后坚持出家,他太太反对。他出家了,他太太自杀了,投河自尽,被水淹死了。他出家之后修行很用功,他参禅,修行功夫很不错,在禅堂里面是个清众,慢慢的被和尚(就是寺庙的方丈住持)提升到首座。这地位可就高了,首座像大学的教务长,从学生当中一直提升起来,提升到首座的地位。这在现在人讲的,这个道场的二把手,地位很高。地位一高,拥护称赞的人一多,有权、有势力,人往往就开始堕落了,他也没有例外,傲慢心生起来了。皈依的人多了,供养多了,他的麻烦就来了。怎么不正常?首座和尚,这位地很高,难得。有一天,因为他那个金山寺,金山寺在长江里面是个小岛,四面都是水,他去跳江去了,自杀了,被人救起来。过了没多久,他又跳江,搞了三次。这个寺庙的老和尚说不行,首座和尚寻死,投水自杀,这对佛法影响很大,你叫人怎么能相信?你不是普通和尚,修行真不错,怎么老是想寻死?所以老和尚就通知谛闲法师,因为他是谛闲法师的徒弟,请谛闲法师把他带回去,离开镇江金山寺。

  谛闲老法师住在观宗寺,在浙江宁波那边,就把他带回去。带回去不错,一路上相安无事,他们也是坐船,从长江,然后从东海,完全走水陆到浙江宁波,相安无事,很正常。在观宗寺,因为他做过首座和尚,这在佛门是有地位、有身分的,所以他不住在大众的寮房,特别给一间寮房给他。这对他尊重,他有一间寮房。也过时间不长,发现什么?早晨吃饭的时候他没来,老和尚奇怪了,怎么这个时候还没起床?叫人去看看,房门关着的,叫也叫不应,大概出了事情,叫人去把这个门拨开,推进去之后,里头没有人,窗户开着。报告老和尚,老和尚想不对,大概从窗户上跑出去了,可能又去寻死去了。赶快到寺庙外面,有条小河,小河也有小船,去找。结果大家出去找,真找到了,他已经死了。走了一里多路,看到尸首漂到河边上,带回来了。老和尚说这怎么回事情?好吧,就给他念念经做个佛事,把他安葬了。正在这个…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七十八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