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 (第七十八集) 2011/12/1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78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净土大经科注》三百一十八面,倒数第七行,最后一句看起,从「秘藏记曰」,从这看起:
「至于后位,则如《秘藏记》曰,菩萨初地乃至等觉,究竟迁佛果时,诸佛以大悲水灌顶,即自行圆满,得证佛果,是顶义也」。这解释「灌顶」两个字,解释得非常之好。初地到等觉都能够示现八相成道。前面我们看到过四种成佛,十信修满可以示现成佛,解满、行满、证满,此地是讲的行证。初地到十地,这是行满;等觉跟妙觉是证满,这是最高的位次。所以诸佛都以大悲水灌顶。大悲水是比喻,比喻诸佛如来称性圆满的慈悲心,就是加持。灌的意思就是加持,诸佛如来都加持这一尊刚刚成佛的,他立刻就得到究竟圆满,慈悲心就现前了,这叫灌顶。自行圆满,得证佛果。诸佛如来自行化他,自行圆满之后才能化他,自己没有证得圆满,没有能力教化众生。教化众生,像信满、解满成佛,都要靠诸佛加持。净宗,特别是阿弥陀佛威神的加持,这才能够让听的人信解行证。顶就是证得究竟圆满的意思。
《秘藏记》第七卷,这个解释非常重要,解释得很清楚。灌是什么意思?「大悲护念义」。没有形式的,这正是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这是实质。诸佛如来以大慈悲心护念你,这就叫灌。顶是什么意思?「佛果最顶义」。如来所证得的,佛果里头究竟无上的义理。这是什么?在一切经里面,究竟圆满的经是《华严》、《法华》、本经《无量寿经》。《华严》、《法华》到最后也导归极乐,那极乐是世尊一代时教的顶尖,这就是顶法,《无量寿经》是顶法。诸佛如来加持我们,这是灌的意思,我们真的发心念佛往生净土,这就是佛果最顶义。于是我们就明白了,每天将这部经从头到尾念一遍,就是弥陀跟十方一切诸佛如来给你灌顶一次,你自己不知道,真的给你灌顶一次,你没得到受用。如果这部经一天念十遍,就灌顶十次,弥陀跟一切诸佛如来给你灌顶十次。「诸佛护念」,这个经上讲得很清楚,十方诸佛没有不护念念佛人的,念佛功德无与伦比,没法子比!你为什么不念?不知道功德,不知道好处,不知道利益,不认识它,疏忽了。真搞清楚、搞明白了,你的佛号二六时中不间断,勇猛精进,为什么?我要求得无上菩提。「令至佛顶住」,这个经真的帮助你到佛的顶住,往生不退,速登正觉,没有比这个更快的。「皆名灌顶也」,这都叫灌顶,这是灌顶的真实义,我们要懂得。
上师拿着一瓶水,在你头上灌一点,你开悟了没有?没开悟,还是迷惑颠倒。所以那个灌顶是结缘灌顶,表示意思一下,你自己真的没有开悟,你没有得到佛的慈悲加持。为什么?你没有那个真诚心,你对这个世间还贪恋,还舍不得放下,诸佛怎么加持都没用处,你也有能力抗拒不接受。如果你以真诚心,真信、真愿、真念阿弥陀佛,佛的加持你就真得到了。怎么知道得到?心清净了,不像以前那么杂乱,没有那么多妄想,纯一了,这好现象。觉悟了,无论见色闻声比从前聪明,从前见色闻声迷惑,现在见色闻声明白了,这都是好现象;以前烦恼多、杂念多,现在智慧多,心地清净的时候多,这就不一样了,所以你真正得到利益。真得到利益的,心态都变了。心把世缘放下了,不再重视,绝对不把世间的东西放在心上;态度,宁静、专注,就是专一,一心一意断恶修善,积功累德,念佛求生净土,不一样了。要多久成功?各人善根不相同,有的人很快,几个月就成功;有的人根性很钝,得好几年才成功,但是决定在这一生当中成就,不会到第二生的。这个功德不得了!这是玩真的,不是玩假的。所以这个灌顶的意思我们要懂得,那你就完全明白肯定净土跟密宗是一不是二,需不需要再去学密宗?没有必要了。密宗修行的方法比这个难,这太容易了,就是一句阿弥陀佛,你看多简单。密宗念的咒语比这个长,难念,一句阿弥陀佛好念,效果绝对不在密咒之下。说实在话,在一切法门之上,它是无量法门里头的总纲领,无量法门的尖端,这一句佛号什么都包括在其中。
「今经」,现在这部经,经文里头说,「升灌顶阶,对与会大士而言,乃指后位。若指教导众生,则受灌者是初位。」与会的这些大菩萨,当然不是初学的。初学,你看受持三皈,这是初位,结缘灌顶也是初位,这是结缘灌顶。结缘灌顶最重要的,是要把《秘藏记》第七卷这段经文讲清楚、讲明白,什么叫灌,什么叫顶。初学的时候就给他讲清楚,灌就是佛菩萨加持,顶是无上至高的修行方法,这顶尖,方法里面的顶尖。这顶尖是什么?就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这不但是释迦如来四十九年所说一切法的顶尖,它实实在在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度遍法界虚空界无量无边众生的顶尖。
可是我们一般人为什么不行?把这一句阿弥陀佛看轻了,没有在意,认为这句佛号跟其它经教不能比,经教至上。认错了,疏忽了,不重视它。到什么时候才重视?到他自己慢慢去修、慢慢去证,证得地上菩萨,他才恍然大悟,他才重视。那个时候真正生起忏悔心,真正佩服老太婆、老阿公,真了不起,自己跟他比相形见绌,差太远了。自以为高、了不起,老太婆这一招比他高一万倍也不止。人家到西方极乐世界老早就作佛了,你还在当菩萨,慢慢往上爬。然后回过头来想想,普贤菩萨教我们礼敬诸佛有没有道理?有道理!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老太婆能够在短短的时间到极乐世界作佛,凭什么?凭《观经》里面所讲的道理,「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她念阿弥陀佛是心去作佛,你再搞别的东西,你是心还不是作佛。你要搞《华严经》五十一个阶级,那是菩萨,不是作佛,人家比你高。世出世法里头搞什么都不如念阿弥陀佛,谁知道?释迦牟尼佛苦口婆心劝导我们,没听懂。祖师大德,你看看批注里头说的那些话,能听得懂的人、能照做的人太少太少了!
底下一句,「授菩提记」,这是《唐译》的。授是付与的意思,给他。「记者,记识之义」,这个不念识,念至,也是记的意思,就是预先告诉你,你现在还没达到这个位置。底下讲,「亦即悬记之记」,预先告诉你,你将来在什么时候成佛,在什么地方成佛,佛的名号是什么,都可以告诉你。「佛对发大心之众生,授与当来必定作佛之记」,就是预先告诉你,这叫授记。「憬兴云:圣说当果」,当是当来,你将来的果,果就是成佛。「令识因利」,这个识是认识,让你认识你现在在修因的利益。「因地之利」,这讲念佛的利益,发心的利益。发心念佛,你成佛就在眼前,成佛就在今生,往生就是成佛。你看弥陀四十八愿,第二十愿里头说,生到净土的人,无论什么品位,皆作阿惟越致菩萨。这一句话也是授记,这是佛菩萨普遍为一切念佛众生所授之记,你只真信、真愿,老实念佛,决定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你就作阿惟越致菩萨。阿惟越致菩萨是什么菩萨?三种不退转的菩萨,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这三种不退转的菩萨是谁?是实报庄严土里面的法身菩萨。你看你就到这种地位,这个地位太高了。在实报庄严土,最后决定证得妙觉果位,这个时候实报土不见了,常寂光现前,回归自性。这经上时时刻刻都给我们授记。
下面这几句话是念老的,念老告诉我们,「盖言佛为预说当来成佛之果,令行人」,就是修行人,认识,当下就是现前,现前我们自己在修因。我们信,修这个真信、真愿,老实念佛,这是因,因中的利益,就是将来的果报。「令知现在菩提之因,定得成佛之果,故云授记。经中授菩提记表与会大士均蒙授记,定当作佛。复指是诸大士广为众生授记作佛。」我们现在在此地念这段经文,是不是普遍接受如来的授记?是,一点都没错。现场的大众,不在现场,在网络、在电视机面前的同修,只要收看这个频道,听到这个经文,你就都得授记了。还有很多很多的听众,大家在一起学习的同参道友,不同维次空间的同修,多!人数不知其数。我们在此时此处,都得到《无量寿经》诸佛菩萨给我们授记作佛。这一会很殊胜!这一会跟其它的不一样,我们自己一定要直下承当,不要客气,不要推托,要直下承当。下面一段「示教」。
【为教菩萨。作阿阇黎。】
『阿阇黎』是印度话,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是亲教师,跟我们现在大学里面所说的指导教授意思相同。中小学里头,学校很大,学生众多,老师也多,班级不同,我在这个班级直接教我的这个老师,印度人称「阿阇黎」。别的班级的老师,他不是教我,但是他是我们学校的老师,我们要尊重他,他没有教过我,阿阇黎是教过我的,不同的地方在此地,特别亲密。「阿阇黎译为教授」,翻译成中文意思是教授。「又译轨范师」,他的行持可以做我们的模范,轨是轨道,范就是模范,是我们做人修学的模范。「乃轨范正行」,让我们的思想言行都不越轨,这个轨就是正,正法、正道。不正,那就是邪。标准是什么?标准是自性,与性德相应的是正,与性德相违背的就是邪。这个邪正的标准很多,初学有初学的标准,像我们讲的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每一个层次标准不一样。同一个阶层里面还分,譬如十信里头,从初信、二信、三信到十信,每一个阶位的标准都不一样。所以标准有浅深、有广狭不相同。我们是在哪一个阶段,必须遵守哪一个标准,你才真正能得利益,真正能帮助自己提升,不能躐等,躐等一定造成严重过失。
「为僧师范者之尊称」。阿阇黎,僧是出家人,在家人也一样称呼。在家人他在讲解佛经、教人学佛,这个在家人也是阿阇黎,也称为和尚。所以和尚、阿阇黎并不专指出家人,在家人也可以称,这个一定要懂得。李炳南老居士是在家人,孔德成送给他的题辞,落款是「雪庐大和尚」,称他为大和尚。所以有的人…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七十八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