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大经科注 第八十四集▪P2

  ..续本文上一页以这是小的涅槃,也称它作涅槃。大般涅槃,知道那个灵魂是假的,不是真的,灵魂是一念不觉产生的,一念觉了之后没有了。灵魂还有个体,甲的灵魂不是乙的灵魂,它有个体,人的灵魂跟畜生的灵魂不一样,各有各的个体。灵性没有个体,灵性没有现象,不是物质现象,不是精神现象,也不是自然现象,它没有个体。它在哪里?遍法界虚空界无处不是、无时不是。它没有形相,你找不到它,它真存在,那个东西才是真正的自己。禅宗里面常常讲「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你把它找来。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那就是自己,我们叫自性。自性不是个体,自性跟一切众生自性融成一体,像光一样,光没有自体。我们这个房间十几盏灯,打开的时候,光跟光融合在一起,你分不出。它有没有个体?有,你看你熄一盏灯,这个光灭掉了,你就能发现,点着的时候你没办法发现,完全融成一体。

  所以契入常寂光就融成一体。这一体虽然什么都没有,它什么都不缺,就是惠能大师讲的那五句话,它就是形容法性的自体。第一个它没有染污,「本自清净」,决定没有染污。第二个它「不生不灭」,一切法都有生灭的现象,它没有,它真正不生不灭。第三句他说「本自具足」,它具足什么?具足遍法界虚空界一切法。因为那一切法都是它生的、都是它现的,它能生能现。第四句话「本无动摇」,它是不动的,从来没有动过。众生有感他有应,感应在他那边说是「当处出生,随处灭尽」。末后一句说「能生万法」,能生万法是说它起作用,众生有感他就现相,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应以什么身,他自己没有起心动念,是应众生的心,众生心有感,起心动念,他有应。感的人有起心动念,应的没有,没有起心动念。所以,惠能大师把他所证得的二十个字讲得很清楚、很明白。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明心见性,说出见性的境界,那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释迦佛细说、详说,惠能大师是略说、精要的说,两个人讲的境界完全相同,能大师二十个字展开就是《华严经》,《华严经》浓缩就是二十个字。一部《大方广佛华严》,惠能大师几分钟就讲完了,我们一般人听不懂;释迦牟尼佛虽然详细说,细说,我们还是听不懂。为什么?不是我们的常识,我们从来没听过这种说法,从来没有看过这种事实,当然有怀疑。

  佛为了要让所有的大众都能够明了他所觉悟的境界,那怎么样?开班教学。他见到的境界,就等于说博士、研究所的境界。开班教学,把这些人怎么办?慢慢带,先办小学,再办中学,再办大学,再办研究所,最后他悟入的境界你全明白了。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你看,阿含是小学,方等是中学,般若是大学,法华是研究所。用这个方法,一般中下根性的人才能慢慢理解,慢慢把你带。只有上上根人,像惠能这样的人,上上根人,这种人很厉害,他一听就懂。他不需要经过这么多的阶层,小学、中学、大学他都不需要,他直接就上研究所。这种人很少很少,千百年当中难得遇到一个,亿万人当中难得遇到一个,不是没有,太少了。

  四谛法是佛对小乘说的,就是小学里头可以说是最高的境界。第一个就是你要认识苦,这里头有因果。苦从哪里来的?迷来的;乐从哪里来的?觉悟来的。所以佛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从果上讲的。用什么方法帮助他?用教学。教什么?教学最重要的宗旨就是帮助他破迷开悟;迷破了,他的苦就离开了,觉悟了,他乐就得来了。用教学,不用教学就没法子,没第二个办法,这个你不能不知道。然后你才晓得宗教是教育,宗教不是迷信,但是宗教要把教育离开了,它就是迷信。换句话说,迷信帮助众生不是离苦得乐,是离乐得苦。你看现在的社会人过得多苦,比六十年前的人苦多了,六十年前的人比我们快乐。为什么?教育丢掉了,丢掉了就是帮助大家离乐吃苦,没法子,他颠倒了。我们还是想离苦得乐,那就得要把老祖宗、佛菩萨的教育找回来。不觉悟你苦就吃定了,觉悟才能离苦。所以你看看,小乘须陀洹他就离苦了,离什么苦?他永远离三恶道,这个厉害!我们天天在学习经典,这个不能不知道。他们修行的境界就是人间天上,他不会堕阿修罗,他不会去做罗剎,不是天就是人,在这两个地方修行,提升自己的觉悟,没有别的。

  所以佛不能离开经教,离开经教,佛就没有了。这个话是在《仁王般若经疏》上讲的,给我们讲法运,正法、像法、末法,讲得清楚。什么是正法?我们只晓得要正法久住,什么是正法?有讲经的、有听经的、有真修的、有证果的,这叫正法,这个地方是正法道场,末法时期的正法。释迦牟尼佛在世,就以王舍城做比喻。世尊当年在王舍城讲了不少经,有讲经的,有听经的,有真干、真修的,有证果的,这是如来正法。有没有末法?有!王舍城三分之一的人见过释迦牟尼佛,见过;另外有三分之一的人闻名,知道有释迦牟尼佛,没见过面;还有三分之一的人根本连名没有听到,那就叫末法。见面的是正法,闻名的是像法,连名都不知道的,这不就是正法里头的末法吗?这个道理不能不懂。明白之后,我们自己可以庆幸自己,我们是在释迦牟尼佛末法里头的正法。我们真正相信净土,一点怀疑都没有,真正发愿求生净土,真正老实念佛,往生就是证果。你看信解行证统统有,这四个字一个都不能缺。念佛不要解也能往生、能证果。有没有?有,不但有,还很多。那是什么原因?那是人家过去生中经听得不少,听得多,这叫他有善根、他有福德。如果过去生中没有善根福德,现在听经他不相信,他那个往生的愿发不起来,对西方极乐世界半信半疑。

  我们最近一个往生的,我们自己道场,家里人,悟梵法师,这就是一个好例子。她跟在我身边这么多年来,我讲经有很多参考数据我都叫她替我查,她已经养成习惯,她很熟悉。她信不信?半信半疑。她想不想往生?想往生,但对这个世界情执很重,非常留恋这个世间,换句话说,就是贪生怕死,她是这么一个人。所以照她那种心行她能往生吗?她堕地狱。这是她运气好,我们也说了,还是善根、福德,有善根、福德。她在三时系念当中见到阿弥陀佛,见到阿弥陀佛她才真相信,不怀疑,信心从这开始的。所以她是中阴得度。她要遇不到,她地狱去了,很凄惨。这就是缘殊胜。这么多年在我身边,认识这么多人,知道找谁,谁真正能帮助她。主持法事的人没有别的,至诚心那就管用,不是至诚心(至诚心是真心,菩提心的根),不会起感应道交的。至诚心做法事的时候,真有佛菩萨降临,亡者的灵魂真能见到。这一见到,过去所学的经教管用,用上了,不再怀疑,真正求生净土,求佛带她到极乐世界去,她就成功了。所以我们要了解事实真相。这个例子给我们带来很大的信心,说明见佛闻法,业障不消自己消,烦恼不破自己没有了,这一句名号功德多大!几个人相信?真正相信心就定了,不再有妄念。还有妄念,还求这个、求那个,换句话说,你疑心很重。贪瞋痴慢疑,疑障道,不但障碍你解,障碍你行,你的信心都不踏实,当然你所接触的不能理解。

  特别是在这个年代,这个年代都受了科学的影响,科学家教人第一个要怀疑,从怀疑才能发现真理,他们走的是这个路子。圣贤教育、心性之学是要从真诚信心你才能得到。印祖大师常说,「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今天最大的麻烦,诚敬心没有,全是怀疑心。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对老祖宗怀疑,对于所读的经典怀疑,这个东西几千年前用的,这还管用吗?现在什么时代!这个麻烦。一展开佛经,释迦牟尼佛,就说一般说法,二千五百年前的人,而且二千五百年前印度的东西,拿到二千五百年之后中国这个地方,管用吗?我给诸位同学说,我最初接触的时候就有这个怀疑。为什么?它过了时代,时代不断在前进、在进步,这二千五百年前的东西,还要它吗?像我这种观念的人普遍,太多太多了,我自己清楚。我要不是遇到方东美先生,不是遇到章嘉大师,没人能替我讲清楚,讲不清楚我的疑问永远在,这个障碍太大!我要不遇到这两个老师,说老实话我不相信佛教,不相信宗教,遇到方老师才晓得佛教是教育。以后才真正发现佛教里头确实没有说神,没有说仙人,没有说神仙,佛教里头没有讲造物主。宇宙从哪里来的,万法从哪里来的,我从哪里来的,它有一套理论,这个我们今天称之为哲学,称之为科学。所以方老师告诉我,佛经是哲学,是全世界哲学的最高峰。我们现在学了六十年,讲了五十三年,学了六十年,看到最近三十年尖端科学家的报告,我们看得懂,他们报告当中所得的结论,几乎全是大乘经里头的。而且跟大乘经还有一段距离,它没有佛经讲得清楚,没有佛经讲得那么肯定。这就是尖端科学。

  所以我们就做了个总结,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讲些什么?普世的教育。这是什么?安定社会,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的,没有说出六道轮回,普世教育,教你现在在人间就得到幸福美满。这大众非常欢迎,迫切需要的,伦理的教育、道德的教育、因果的教育。如果你有志再向上一层深入的话,那佛有哲学的教育、有科学的教育。这五种教育都达到登峰造极、究竟圆满,非常可惜,现在还有很多人不知道,不愿意学习。那我们知道,不肯学习,甚至于排斥它,排斥学习,将来果报在哪里?在阿鼻地狱。他自己不学,还不希望别人学。佛经常讲,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得人身好不容易,得人身闻佛法尤其不容易,今天有这个缘闻佛法,把这个缘把它打断了,这造的是什么业。我们不知道,那就没法子;我们学习,知道了,把以前错误的观念统统放下,来忏悔。以前我做错了,以前我障碍了佛法,我无知,恶意批评佛法,这都是造的业障,现在必须把它忏除。像天亲菩萨,年轻的时候无知,他学小乘,毁谤大乘。这三兄弟都有成就,大哥是无著菩萨,那是大乘的善知识…

《净土大经科注 第八十四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