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大经科注 第八十四集▪P4

  ..续本文上一页?「此二者能集起三界六趣之苦报,故名集谛」。集是烦恼,贪瞋痴慢疑,从贪瞋痴慢疑里头生出七情五欲,每一个字里头都有七情五欲,贪里头有,瞋里头也有,痴里头也有,慢有,疑里头也有,里头有七情五欲。有这个东西,遇到缘他就造业,造善业、恶业。只要造业,决定就有果报。佛说得不错,我们想想,不想别人,想自己,我们心里头有没有这五种烦恼?有没有七情五欲?七情五欲里头有没有怨恨恼怒烦?七情是喜怒哀乐爱恶欲,每一个字里面都有怨恨恼怒烦,你看多复杂!喜里头有,怒里头也有,悲哀的时候有,欢喜里头也有;你喜欢里头有,喜欢是爱,里头有,不喜欢里头也有,很复杂,交罗成一个业网。烦恼习气交成一个网一样,你逃不出去,你在这里头不自在,它的结果就是三界六道的苦报。苦是世间的果,集是世间的因。

  「止持会集音义」里头解释,说「集谛者,集以招聚为义」,这集合,以招集、以聚会,这个意思。「若心与结业相应,未来定能招聚生死之苦」。心是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贪瞋痴慢疑,这是你的心,与结业相应。结业是你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你正在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是事,你在做什么事,事做完了之后就叫业,叫结业。你看学生在学校里,上课的时候叫作业,所有课程学完了叫毕业。业就是事的结果,造作的结果叫业。业有善业、有恶业,随顺性德是善业,违背性德都是恶业。性德是什么?在佛法里面讲的,三皈、五戒、十善,这是性德的基础、性德的根本,违背这个那就是恶业的根本。三皈是指导的总原则、总方向,觉正净。我们每天在这方面有没有进步?觉不迷、正不邪、净不染,时时刻刻拿这个标准来反省,拿这面镜子来照自己,这是总纲领、总原则。落实在哪里?落实在五戒十善。每一条自己回想对一下,今天该做的做了没有,不该做的有没有违犯,这叫真修行,这叫真忏悔;没有做这个功夫,这一天白过了。

  读经最重要的,随文入观。我读到的经文,我理解它,我契入境界,这真有受用。所以法喜从哪来的?从这来的。不知道随文作观的话,法喜得不到。随文入观是契入境界。读经,晚上读经,读到天亮自己不知道,几个小时好像几分钟一样,为什么?入境界了,这个境界也属于禅定。法喜充满,愈读精神愈好,忘掉了,什么都忘掉了,入境界了,所以这个里头真有法喜。古人讲的话一点都不错,「世味哪有法味浓」,世间七情五欲这种味道跟法味不能比,世味你有厌倦的时候,无常,法味真常,不疲不厌。老和尚,真修行人,你看他什么运动都没有,他身体为什么那么好,我们还要这个锻炼、那个锻炼,比不上人家。这什么原因?心清净,身就清净,身心清净哪有不健康的道理!没有杂念、没有忧虑、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执着,这多自在!

  所以心(就是念头)跟自己所造的业相应,未来定能招聚生死之苦,这肯定的,这叫集。生死之苦绝对不只一个人,连科学家也告诉我们,宇宙之间没有一样东西可以独立生存的,找不到。生存的现象是什么?佛家讲依众靠众。一定是一群,一个团体,大家互相敬爱、互相关怀、互相照顾、互助合作,不可能独立生存。整个宇宙是和谐的、是合作的,这个关系要懂。懂得这个关系,人与人之间一定和睦相处,一定把关系搞好。关系怎么搞好?父子要亲爱,君臣要有义,夫妇要有别,别是特别的任务。因为一个家庭两桩大事,第一个是物质生活,需要养家,第二个要传宗接代,希望家里后代有圣贤出现。古时候夫妇两个人就有差别,多半丈夫出去谋生,负责经济这方面,家庭经济,太太负责相夫教子,管理这个家庭,把小孩教好。

  古时候的教育,小孩,从怀孕就开始,胎教。小孩一出生,你一定要知道,他会听、会看,虽然他不会说,他已经开始在学习、在模仿。所以在小孩的面前,所有一切负面的东西,不能让他看到,不能让他听到,不能让他接触到。他看到的、听到的、接触到的都是纯正纯善,那他从小这种清净心、善念他就养成了,三年就养成习惯。所以这个三年,从出生到三岁,这一千天,扎根教育。这个根扎好了,圣贤的根。古人所讲的,三岁看八十。三岁扎下的根,八十岁不会变,到老死都不会变,他就是圣贤。无论外面的境界、境缘,善缘恶缘、顺境逆境,与他都不相干,都不能够干扰他。这是母亲教的,不是别人教的。所以妇女在一个家庭负的是主要责任。现在人不读古书不知道,你读古书才知道圣贤对妇女是多么尊重。为什么?你家后代靠她,你家能不能出圣贤靠她,你能不尊重她吗?你能不敬她吗?中国古圣先贤真有智慧、有德行,看得远、看得清楚。教导我们的,现在人完全不能理解,他还要极力排斥,你就知道他造多重的罪业,他要受什么样的果报。

  佛菩萨、圣贤,包括现代的科学家,都已经发现到一个真理,那就是帮助别人先帮助自己,自己成就了别人也就成就,这个很有道理。现代科学不断的在讨论这桩事情。我们要帮助这个社会,要帮助这个地球,从哪里做?从自己做,认真努力把自己修好,自己的毛病全都没有了,社会的毛病没有了,地球的毛病也没有了。我们相信,你一个人好了,你肯定一家好,首先你影响你一家,一家人向你学习,你不必教他,自自然然,他天天看到你,耳濡目染,自然成就。你这一家好了,你就会影响你邻居,影响跟你常常往来的亲戚朋友,都学好了,这社会上好人就愈来愈多,好人愈来愈多,灾难就愈来愈轻。灾难是不善业造成的,化解灾难是善心、善愿、善行。不求人,求自己,我们志同道合的人大家一起来做。

  我这么多年来就是希望能够长住在一个地方,做好,能有一点影响力,慢慢再扩大,缘不成熟,没有这个机缘。那就是认识传统文化的人太少,认识佛法的人更少,但是不能不做。现在眼前有一个缘,我在等着。这一次我回到澳洲,澳洲净宗学院成立十年,举行一个十周年纪念,邀请到当地,就是图文巴宗教界,在图文巴大概有十几个宗教,都邀请到了。我们特别办了两天论坛,宗教团结,目标在此地。大家聚会非常欢喜,放弃成见,过去总有界限,排斥,不愿意接触,现在把这个开放了。基督教也开放了,过去我们不能包容别人,现在我们开放,欢喜接纳别人,接纳不同的宗教。我提倡我们每个宗教要回到教育,教堂要讲经。不是每个礼拜讲一次,希望天天讲,不要中断。我们来拯救社会,来拯救地球。大家听到都欢喜,这是非常好的一个契机。如果图文巴做成了,我说我们四个月举行一个活动,什么活动?交流分享活动。就是我们宗教在一起,我这四个月干了些什么事情,我学了些什么东西,心得报告,跟大家分享;我这四个月对信徒教了些什么东西,我们也把成绩拿来分享。一年三次,每四个月一次,我相信一、二年这个城市就会变成全世界宗教教学的示范城市。

  这个成绩做出来之后,我就建议我们办一个卫星电视台,把我们的成果从卫星电视向全世界播放,让全世界人都知道,让全世界人都到图文巴来学习,到图文巴来参观,到图文巴来旅游,把这个小城建成一个全世界和谐示范城市。市长支持,真能做得到。我说你们真做,每一次活动订的是五天,这个分享活动五天,我说我一定来参加。你们不搞,澳洲我不去了,我去了没有意思,我不如在这边五天讲经,多好,一天四个小时,四五二十个小时。我到你那去一趟,我要耽误二十多个钟点讲经。你们干,我就干,值得;你们不干,不去。这对他们很大的鼓励。他们现在提出一个计划来,我昨天看到,他想真干。好,好事情。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净土大经科注 第八十四集》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