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现象,不是独立的。所以众生的心行不同,根有利、有钝,于诸结使,就是这些烦恼有厚、有薄不相同。「是故菩萨行百千种三昧,断其尘劳」,尘劳就是烦恼。「譬如为诸贫人欲令大富,当备种种财物,一切备具,然后能济诸贫者」。这从比喻上说,我们希望贫苦的人都能够得到大财富,那你就得常备种种财物,你才能布施,才能帮助他。如果一切不具备,你就没办法帮助大众离开贫苦,这是一个道理。但是这个,我们中国古圣先贤常说「君子济急不济贫」,急难的时候要帮助他,贫穷是他命里的,这是他的业报没法子救,佛能救。佛用什么方法救?破迷开悟。佛知道贫苦、灾难从哪里来,从迷惑来的。化解灾难、转贫为富要用觉,所以释迦牟尼佛慈悲,一生教学。
我初学佛的时候老师教我,老师年岁大阅历深。我跟章嘉大师的时候,我二十六岁,章嘉大师六十五岁,大我三十九,祖父辈的,他们这些人看的人多,阅历很深,一看我他就明了。这个人怎么样?聪明很清秀,没福报又短命,一看就看出来了。所以他就帮助我,教我修布施,布施能改变我们物质环境。财富从哪里来的?前世修财布施,你命里头才有财库,命里头有财库不管干什么都赚钱,那财库大、多;命里面的智慧是法布施,命里头的健康长寿是无畏布施,统统都有因,从果就看到因,从因就看到果。我们前世三种布施都不多,加紧去修,要真有布施的心,这个非常重要。我没有力我有这个心,有心之后怎么样?尽心尽力,你的布施功德是圆满的。人家是财主,有亿万家财,布施一、二个亿小事;我们贫穷什么都没有,只有这一块、两块钱,你把这一块、两块布施掉了,是全部的家私。你这个施舍所得的福报超过那个富人,他布施两个亿不如你布施两块钱。所以贫人能够富起来,能够成为大富,道理就在此地。
明白这个道理,懂得应该怎么做法,你就真去干,干的时候不要有:我为着得果报,我才来修布施。不要有这个念头,有这个念头你得的不多,有局限;你没有这个念头,你所得的福报不可思议。因为你没有这个念头,你的心是真心,有这个念头心是妄心,妄心修得的少,真心修得的多,要懂这道理。时时处处对一切人事物都要用真心,不要用妄心,渐渐的把自己的性德全给修出来。佛法里面三皈是性德,五戒十善是性德,菩萨的弘愿是性德,六度十度都是菩萨行,是性德,普贤十愿、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全是性德自然流露。贤首国师在《还源观》里面,把性德总结为四条就是四大类,「随缘妙用,威仪有则」,这个威仪有则的意思,时时刻刻给一切众生做好样子,就这个意思,不好的样子不做,要做好样子。「柔和质直」,这是什么?这是四摄法的总纲领,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一定要做到柔和质直,外面柔和,里面真诚,质直就是真诚。最后一条「代众生苦」,我多受一点苦,希望众生少受一点苦。每条里头意思深广无尽,《还源观》上讲的四德。
下面又举例子,「又如欲治诸病,当备种种众药,然后能治」,这括号说「以上取意」,从比喻里头取这个意思。我们自己要真修,我们自己没有真实的德能、真实的智慧跟福报,没有办法帮助众生。阿弥陀佛是我们的好样子,你看他发四十八愿,对于苦难众生面面想到,面面照顾到,无微不至。五劫时间的修行每一愿都兑现了,他才有能力帮助一切苦难众生。他要没有智慧、没有德行、没有财富,他怎么能教化众生?财富是佛经上讲的相好,依正庄严,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
我们再往下看,「又《智度论》曰:从首楞严三昧乃至虚空际无所著解脱三昧,又如见一切佛三昧,乃至一切如来解脱修观师子频呻等,无量阿僧祇菩萨三昧」。这都是举例来解释百千三昧。《智度论》里头说从首楞严三昧,我们常讲的楞严大定,楞严大定是性定,自性本定,不是修得的。但是我们迷失自性。首楞严的意思是坚固的意思,不生不灭,永不变异,所以它是属于性定。乃至虚空际无所著解脱三昧,解脱是得到真正的自由、自在。怎么得到的?放下便是。放下执着、放下分别、放下妄想,心跟虚空相应,不但分别执着没有,起心动念也没有,这真正解脱,实报土里面无始无明的习气都断干净了。又如见一切佛三昧。见一切佛,佛从哪里来的?自性里面显现的;换句话说,你不见性,你就见不到佛。见佛一定是真心,转八识成四智才能见到佛;八识没有转,四智没有现前,你就见不到佛。
乃至一切如来解脱修观师子频呻等。这又遇到一个术语,「师子频呻三昧」,我们采丁福保编的《佛学大辞典》,这里面给我们讲「师子奋迅三昧」,师子频呻与师子奋迅完全相同。「师子奋迅,(譬喻)师子奋起时,身毛皆竖,其势迅速勇猛」,用这个来比喻佛的威猛。这下面有比较详细的解释,「师子奋迅时,开张诸根,身毛皆竖」。狮子什么时候奋迅?当牠饥饿的时候,要捕猎野兽,这个时候牠奋迅,把牠那个威力完全展现出来。所以狮子大声一吼,一些小动物腿都软了,想跑跑不动,有那么大的威力。你细心去观察,牠在发威的时候,牠身上的毛都竖起来,像我们人常讲的「怒发冲冠」。人到发脾气,古时候人都留头发,头发竖起来把帽子都顶出去,怒发冲冠。那是什么?真发脾气,正在发威。所以现出威怒咆哮的这种相。「佛入此三昧,则奋大悲法界之身」,这是比喻,用师子奋迅来比喻佛。师子奋迅里面有发威、发怒,佛没有,佛是大慈悲,大慈大悲,奋发大悲法界之身。「开大悲之根门,现应机之威」,接引众生展现这个威德,让外道、二乘看到之后就服了,把外道、小乘比喻小兽,就像狮子一吼,这些小兽腿软走不动,不能不服,取这个意思在,所以称为「师子奋迅三昧」。
《探玄记》里头说,「从喻为名」,这个三昧之名是从比喻,「谓如师子奋迅之时,诸根开张,身毛皆竖,现其威怒哮吼之相,令余兽类失威窜伏,令师子儿增其雄猛」。这个大狮子带着小狮子,大狮子一发威,小狮子也得到大狮子这威力的加持,牠也表现得很雄猛,所以令师子儿增其雄猛,「身得长大」。「今佛亦尔,一奋大悲法界之身,二开大悲之根门,三竖悲毛之先导,四现应机之威,吼法界之法门,令二乘诸兽藏窜聋盲,菩萨佛子增长百千诸三昧海及陀罗尼海,如是相似,故以为喻」。这些话都不难懂,完全从比喻上说的,如来的威德是因地当中所发的大愿,经过长时间的修行,功德圆满自然展现大威德相。他自己有没有作意?没有。你看到佛菩萨都是满面笑容,其中真有威德,这些威德谁见到?这经上讲的有二乘、有外道、有魔王、有罗剎。这些众生见到佛的大威德,见了之后他们也服服贴贴,归敬三宝。有真回头的,佛全部把他们得度;不肯回头的,表面上应付还会作恶的,佛菩萨没有不知道,依然慈悲摄受。那是佛了不起的地方,用德去感化,一定让这些众生,慢慢的时间久了自然受感动,他忏悔业障,回头是岸。这见佛三昧,乃至一切如来解脱修观师子频呻等,无量阿僧祇菩萨三昧。
「于一一三昧中得无量陀罗尼,陀罗尼即是总持,是故经云:具足总持百千三昧」。三昧是因,陀罗尼是果,三昧是属于定、禅定,陀罗尼是属于智慧。因定开慧,你才能掌握大智慧的总纲领、总原则,遍法界虚空界一切理事因果都不出总持法门。陀罗尼现前一定是明心见性,如果没有明心见性,无量陀罗尼得不到。一一三昧中都能得无量陀罗尼,这一句话意思很深,一一三昧就是一一法门,所以佛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我们对任何一个法门都要尊重,为什么?没有一个法门不能见性的,都是直通自性。问题是修行人,修行人的结使烦恼有厚、有薄,与一切众生的缘有善缘、有恶缘。善缘、恶缘也都是烦恼,善缘是什么?恩爱牵连难分难舍,恶缘是冤冤相报没完没了,统统都是障碍。所以佛教人缘不能不结,结什么缘?结法缘。什么叫法缘?缘不外乎善恶,善恶都可以,不要执着,在一切缘里头放下妄想分别执着,就叫做法缘,这个要知道。菩萨是真的,不是假的,无尽的慈悲方便,全属于法缘。比世间的这种情缘不知道要高明多少倍,世间无法比上,为什么?它全是真的。世间的情缘是假的,情会变成仇,仇会变成怨恨,它会变质。菩萨用慈悲心,大慈悲心结缘,这里头决定没有妄想分别执着,用什么、基础是什么?同体,众生跟我是一体,我照顾他就是照顾自己。所以叫同体大悲,无缘大慈,无缘就是没有条件。
我这些年在海外,确实有一些人说,像在印度尼西亚说的人也很多,印度尼西亚人说,净空法师爱印度尼西亚,比印度尼西亚人还爱印度尼西亚。不但是爱印度尼西亚,我到哪里都一样,我在澳洲爱澳洲,我在美国爱美国,在哪里都爱哪里。为什么?一体,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弟子规》上「凡是人,皆须爱」,范围不大,大乘教里头遍法界虚空界就是自己,怎么会不爱!中国老祖宗传下来的这些典籍,真正的法宝,能救自己、能救家庭、能救社会、能救国家、能救世界,它是宝,怎么能不爱!祖祖相传,今天到我们这一代,我们这一代最重要的使命,是把它传给下一代人。文化没有国家界限,我看孔孟学说、大乘佛法,跟汤恩比完全相同,它是这个世界全人类文明的财产。谁能够学会文言文,这个丰富智慧、方法、经验的宝库,他就有能力打开,他就有能力受用。所以任何一个地方,要学中国传统文化,要学大乘佛法,我们都全心全力去协助。我们希望社会能恢复像以前那样的安定,世界永久和平,对每个人关爱,跟自己父母兄弟姐妹没有两样,遍法界虚空界是一家人。
底下这一段是说「从体起用」,这里头又分为两段,第一段「定睹诸佛」,这个语气非常肯定,你决定见佛。我们看经文:
【住深禅定。悉睹无量诸佛。】
黄念老的批注,『住深禅定,悉睹无量诸佛』,「住深禅定者,安住于深妙之禅定。《会疏》曰:深定者,所住三昧,微深幽玄,非二乘及初心菩萨所能为」。这深妙禅定是什么?给诸位说,就是这一部《无量寿经》,就是这一句阿弥陀佛名号。你想想,千经万论所赞叹的深妙禅定,是不是这个?于是我们在这个地方明白,《往生传》里头、《净土圣贤录》里面,记载着那么多往生不退成佛的人,一半以上确实是阿公阿婆,他们万缘放下,一心专念阿弥陀佛,原来他们是「住深禅定」,他们往生到极乐世界「悉睹无量诸佛」。究竟无比殊胜的法门就在眼前,多少人当面错过,以为这个不稀奇,这念一句阿弥陀佛有什么了不起?近代谛闲法师的徒弟、倓虚法师的师兄弟锅漏匠,念佛三年站着往生。谛闲老和尚不能不赞叹,多少弘宗研教的叫大善知识,不能跟他比,那真的不是假的。人家临走的时候表演给你看,还站了三天,等谛闲法师替他办后事。谛闲老法师欢喜,他的成就足以给多少修行人做榜样,启发多少人深信发愿,求生净土。世尊在《大集经》里头说,持名念佛就是无上的深妙禅。这住深禅定,我们要体会这个意思,心就安住在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深妙的禅定。《会疏》里头说得好,深定所住的三昧,微妙甚深幽玄,幽玄是微妙的意思;二乘人不知道,初心菩萨、权教菩萨都不知道。它是真的,它不是假的,它真的能帮助人一生圆满成就。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净土大经科注 第九十二集》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