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0二集▪P3

  ..续本文上一页法,只要他最后那一口气还没断,肯回头、肯忏悔、肯认错,阿弥陀佛还是接引他。慈悲到极处!为什么?一切众生本来是佛,造作五逆十恶、毁谤正法,他有没有佛性?有。他是不是佛?他是佛。是佛就得帮助他成佛,怎么可以不要他?所以善导讲,阿弥陀佛说这句话,是希望人不要造这个重罪,五逆十恶、毁谤佛法罪太重了,别干这个事情,是这个意思。不是弥陀不摄受,弥陀摄受,不得了!

  「大导师者,即弥陀世尊,以本愿引摄五乘」。五乘就把一切众生统统包含尽了,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上到等觉菩萨,下到阿鼻地狱众生,弥陀心量大,统统包容,平等摄受。只要你具足三个条件,真信,信有西方净土、有极乐世界,信有阿弥陀佛,信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是真的,接引一切众生往生极乐世界,一点都不假。「故今本师演说本经」,释迦牟尼佛为我们演说这部《无量寿经》,「正是住弥陀之所行也」,住弥陀之所住,行弥陀之所行,帮助阿弥陀佛接引大众。用我们现在的话说,把西方极乐世界详细介绍给大家,希望大家发心,现在人说移民,移民到极乐世界,在那个地方圆满成就。

  「最胜之道。《净影疏》曰:无上菩提,是最胜道。又《会疏》释曰:于一切世出世中无有伦匹」,在一切世出世间没有法子跟它相比的,这是最胜道。「《甄解》曰:最胜道者,念佛往生一道」,这说得干净利落。为什么?「于一切方便中,无上最胜故」。还有比这更方便的吗?不需要断烦恼,不需要消业障,纵然干了五逆十恶,忏悔改过,真能往生,找不到比这个再殊胜的,找不到了。我们在这一生遇到,你说这个多难得!这个东西真的就像中第一特奖一样,亿万人中只有一个中,这我们多幸运!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们遇到了;无量劫来稀有难逢,我们逢到了。这一生要忽略了,那就真的对不起自己,真的错了!你一生干别的错事都是小错,没什么了不起;这一桩事情疏忽了,你真叫大错。

  「又最胜道者解脱德」,这也是《甄解》里头说的。「《涅槃经》云:无上上,真解脱。故无上上,即最胜义」,跟这个经上讲「最胜道者」,《涅槃经》上「无上上」,还是这个意思。「《甄解》之两说,互为表里。因念佛即无上上最胜之道,往生必证涅槃也」。换句话说,往生你就是成佛了。「又正当念佛时,心作心是」,《观经》上说的「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心是佛,你本来是佛;是心作佛,我现在要回头,我要作佛。「当下即是,即无上上解脱时也」,作佛的时间、作佛的处所不远,就在当前这一念。「今日释尊将演弥陀之妙法,故住于弥陀之所住,行弥陀之所行,念弥陀之所念,故云住诸佛所住最胜之道」,就说的这个意思。我们今天放下万缘,一心念佛,学习《无量寿经》,就是真正住弥陀之所住,行弥陀之所行,念弥陀之所念,就是经上讲的「住诸佛所住最胜之道」,我们就落实了。这两句经文变成我们的日常生活,变成我们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处事待人接物,一切时、一切处不离这个就对了。下面一科「念佛功德」,请看经文:

  【去来现在佛佛相念。为念过去未来诸佛耶。为念现在他方诸佛耶。何故威神显耀。光瑞殊妙乃尔。】

  这是阿难尊者请法,也是一段很重要的心念。为什么今天世尊放光现瑞殊胜微妙乃尔,像这样子的,从来没有见过的?我们看念老的批注,『去』是过去,『来』是未来,『现在』,这是讲三世,三世诸佛『相念』,诸佛「相念」里面互相念佛。实实在在说,一切诸佛没有不念阿弥陀佛的,阿弥陀佛也念一切佛,这是诸佛相念真正的意思。我们在大乘经里面细心去观察,的确只有阿弥陀佛真正称得上究竟圆满佛。其它的诸佛当然也究竟圆满,但是阿弥陀佛比起三世诸佛更究竟、更圆满。从什么地方体现出?从普度众生,这样简单、这样方便、这样稳当快速帮助人成就,是一切诸佛所说法里头没有的。因为通途都要断烦恼、都要消业障,哪有不断烦恼、不消业障成就的?没这个道理。

  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有没有教人消业障、断烦恼?有,不是没有,他的方法太妙了,他就教你一心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你的烦恼就会断,你的业障就会消。什么原因?是阿弥陀佛将他四十八愿五劫修行,极乐世界成就到今天十劫,经上讲的十劫,这个十劫接引遍法界虚空界无量无边的众生到极乐世界修行都成佛了,这功德多大!本愿的功德,自己五劫修行的功德,十大劫度化众生的功德,这三种无量功德回向给你、加持给你,让你无量劫的烦恼习气、一切业障自然都化解。这不是偶然的事情,这个阿弥陀佛能做到,别的佛想做还做不到。但是佛佛道同,一切诸佛如来会下,像我们这是释迦如来会下,有这样的根性,跟弥陀有缘,佛都劝我们到极乐世界去成就,让我们这些人带业往生,业障自然化解。到极乐世界业障就没有了,真正不可思议!这法门到哪里去找?找不到。所以我们要珍惜,我们要抓住,决定不能把这个机会错过。这讲诸佛相念。

  「《嘉祥疏》曰:去来现在佛佛相念者,明三世诸佛皆有化众生之念」。这个不是假的,一切诸佛都曾经发过这个愿,「众生无边誓愿度」,都有这个愿。度众生方法善巧到极,无过于阿弥陀佛。所以一切诸佛,只要根性跟阿弥陀佛相应的众生,统统把他送到极乐世界,送到阿弥陀佛那里成就。阿弥陀佛那里好像是一个学校,诸佛如来都把他的后裔送到那里去成就,那不是造就,是成就。这句话「诸佛皆有化众生之念」,诸佛本来是一体,诸佛都证得,既然是一体,决定是同心、同愿、同德、同行。「光光相照,又智智相照,故云相念也」,佛佛相念。「《甄解》曰:去来现(这是三世)佛等,举三世佛相念,以推度今佛所念」。这个话讲得好,阿难说的这个话,想必现在释迦牟尼佛也在念诸佛,所以才现这样殊特的相好,放光现瑞。

  「又《合赞》曰:我以三世诸佛相念,类知得无今佛亦念诸佛?然今超过诸佛,现此奇相,有何故耶?」这都是祖师大德们在揣摩阿难说这个话的用意,想得都不错,确实是这个样子。「经云:威神显耀,光瑞殊妙,表所现色相,光颜巍巍,威神难测,放光现瑞,殊胜绝妙,十方宝剎映现光中,是故《合赞》称为,超过诸佛」。因为阿难看到了,在佛光中看到了。《还源观》上讲的三种周遍,周遍法界、出生无尽、含容空有,都在世尊所放光明当中见到。所以《合赞》说超过诸佛。

  「阿难因现睹光瑞」,现是现前,佛放光他在场,他亲眼看到的。「前所未见」,阿难是世尊的侍者,佛讲经说法,大乘经几乎都放光,阿难常见。这次放的光非常奇特,阿难从来没有看见过,所以才有这些问题、这些疑问。「欢喜庆幸」,机会难得遇到。「复自思维,今日世尊现希有之光明,显难睹之瑞相」,今天的瑞相不容易看到。「故知世尊必入大寂之定,住奇特之法」,换句话说,一定要说无比殊胜微妙的大法。「此定此法即是念佛三昧」,念同佛;「导师之行」,行同佛;「最胜之道」,度生之法同佛。「盖以三世如来佛佛相念,故推计释尊今时必正念佛,但未知所念何佛」。所以阿难猜想得不错,世尊肯定念佛。念佛,佛也念他,得佛力的加持,现无比殊胜的瑞相。所以问,「为念过去未来诸佛耶」,世尊今天所念的是过去、未来的诸佛?「为念现在他方诸佛耶」,还是现在(不是我们娑婆世界)他方世界诸佛?「若不是念佛者,何故今日佛之威神显耀,光瑞殊妙乃尔」。这解释,「威者,勇猛也。神者,不可测度也。显耀者,光丽也。佛光中映现庄严之十方宝剎,妙显《华严》不可思议之玄门,所现光瑞,殊妙绝伦」。这是阿难请法赞叹的意思,都在这里显示明白。下面正式「请说」,就一句:

  【愿为宣说。】

  这阿难请法。有启请,佛当然会为大家宣说。我们看下文,「赞请许说」,这科判,这里头分四段。第一个是「成佛机熟」,看众生成佛的机缘成熟了,这要紧。这里分三段,第一段是「佛赞问义」,你问得太好了!

  【于是世尊。告阿难言。善哉善哉。汝为哀愍利乐诸众生故。能问如是微妙之义。】

  你问得太好了,『善哉善哉』就是太好太好了!我们看念老的批注,「右段为本师答问之语。善者,好也。善哉,称赞之辞也。《智度论》曰:善哉善哉,再言之者,喜之至也」,非常欢喜,说了两个善哉善哉,就是太好了、太好了!「净影师谓阿难所问,称机」,就是现在在会的大众,佛如果介绍这个法门,大家会相信、能理解、肯发心,这是机缘成熟。「当法」,佛要想宣扬这个法门,这些人正是可以接受的。「合时」,又合时节因缘。称机、当法、合时,那佛当然欢喜。「《甄解》谓:所问称可佛心故」,佛就是想说这个法门,这一问,佛真是称心如意,宣扬微妙大法。

  「以下即如来自释其赞叹之故」,佛为什么赞叹阿难?『汝为哀愍利乐诸众生故,能问如是微妙之义』。「哀愍」是悲心,大悲,众生太苦了,在六道轮回。现在我们这个世间是苦到极处,中国、外国历史从来没有过的,灾难这么多也是从来没有过的。现在不再隐讳了,许多场合当中大家都公开的来讨论这个事情,灾难太多,没有办法,不能不承认。这个问题怎么能解决?阿难问得真好。所以「哀愍」,大悲心,拔苦心切,希望众生离苦得乐,「利乐,慈心与乐」。悲,希望众生离苦;慈,希望众生得乐。「佛赞阿难,汝今愿拔一切众生苦,与一切众生乐,乃能问如是之义」,你问得好。「微妙者,法体幽玄故曰微」,这是讲的这部经,法就是这部经,这部经的经体是真实之际,是一切众生的本性,幽玄,这叫微。不可思议这叫妙。「盖以法之本体幽深玄妙,非语言分别之所能知,故名曰微妙」,你能问如是微妙之义。底下一段是用比喻来说,你所问的无比的殊胜:

  【汝今斯问。胜于供养一天下阿罗汉。辟支佛。布施累劫。诸天人民。蜎飞蠕动之类。功德百千万倍。】

  你这一问功德可大!为什么?众生得的利益大,你的功德就大;众生得的利益久远,它影响久远,你的功德更大。这个法门跟一切法门不一样。佛法消灭不是突然的,是逐渐逐渐慢慢的没有人学,自然就灭掉了。《大藏经》摆在那里那么多,没人学,法就灭了,不是没有;没有人讲演,没有人学习,法就灭了。往后在这个世间流通最盛行的就是这个法,其它的法逐渐逐渐没落,学的人愈来愈少,这个法门学的人会愈来愈多。我们相信末法再过一千年之后,大概全是这个法,其它全没有了。阿难这一问功德可就大!末法一万年,这一万年人能得度,就靠这个法门。所以他这一问,真的超过供养一四天下的阿罗汉、辟支佛,『布施累劫,诸天人民,蜎飞蠕动之类』,你看上面是供圣人,下面是度凡夫,功德百千万倍,不能比。

  我们把念老的批注(好懂)念一遍,「汝今斯问」,这佛说,汝是阿难,你今天这一问。这一句一直到这一段的末尾,都是表阿难此问的功德。「一天下,乃四天下之一」,这个地方四天下之一,就是指的地球,我们今天讲全世界。「即住于须弥山四方之四大洲:一南瞻部洲(即地球)。二东胜神洲。三西牛货洲。四北郁单洲。故知一天下即一大洲。佛言,阿难此问之功德,胜于供养一大洲之阿罗汉」,我们今天讲全世界,全世界的阿罗汉、辟支佛。这个问的功德超过供养,超过「多劫布施诸天人民,及蜎飞蠕动之虫类,百千万倍」。布施累劫,劫是时间,很长的时间。《智度论》上说,四十里的石头山,有长寿人,每一百年来一次,用他身上穿的细软的衣服在这个石头上拂拭,把这块石头都磨干净了,「而劫未尽」,这个劫的时间多长,四十里的一块石头。这是来形容时间之长不可思议。「蜎者小虫,蜎飞,能飞之小虫」。「蠕动」,这是爬虫,小爬虫。这是说对上供养阿罗汉、辟支佛,对下布施累劫六道众生,诸天人民、蜎飞蠕动代表这六道众生,功德百千万倍。这是问法的功德,请问的功德。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0二集》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