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念佛莲花大小是真的,真带得去!这个世间其它一切法带不走,这不能不知道。带不走的就随便一点,马虎一点,不去计较,不放在心上,带得走的要非常认真。我们念一声佛号,就等于给莲花加了一滴水,我每天拼命去念,这个花就愈养愈大,佛看到欢喜,真精进;同伴看到欢喜,给他们很大的鼓励。这才是我们真正该做的,应该要干的。
这下面说,「若说是主,则能含十方三世无量慧,含摄一切,其伴甚多」,不能说它是主。「若言是伴,则心外无法,唯是如来正觉。极乐之依正主伴一切一切,唯是阿弥陀如来自心所现。欲说是一法,但一花中有无量光,其中出生无量法;若说是无量,则只是一句名号。三种庄严,入一法句。所以说此乃奇中之奇,特中之特,不可称、不可说、不可思议之法」,只有在极乐世界这才能看见。「亦不可安名」,它没有名字,勉强给它安个名叫奇特法,这是本经上释迦牟尼佛说它这个名字是「奇特法」。「今日世尊欲宣弥陀弘愿一乘」,一乘就是成佛之法。通常成佛是有阶级的,像在学校读书,你要拿博士学位,你得念小学、中学、大学、研究所,你才能拿到,这是通途法门。极乐世界这个法门不需要小学、中学、大学,不需要,任何一个人直捷到他那里都拿到最高的学位,这就是奇特法,而且是真拿到,不是假的。这就是弥陀弘愿一乘,它不是三乘,不是二乘。
「住于弥陀之所住,佛佛相念」,这个住是什么?心上真有。释迦牟尼佛讲这部经,心里头完全是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没有一个杂念,讲出这一部经。我们接受要用清净心去接受,心里头也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别无杂念,世尊讲的话我们就能听懂。阿难结集出经典,我们今天展开经卷我们能看得懂,原因在此地。你心不是阿弥陀佛的心,你怎么能说得出阿弥陀佛的法?心不是弥陀的心,你怎么能看得懂阿弥陀佛所说的经?总得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最奇特之法是住于弥陀之所住,佛佛相念。释迦念弥陀,弥陀念释迦,叫佛佛相念。「故曰住奇特法」,弥陀、我心本是一体,说法如是,闻法亦如是,这就是住奇特法。
下面一段说,『住诸佛所住导师之行,最胜之道』,「最胜之道」就是一句名号,这要特别提出来,南无阿弥陀佛是佛法里头最胜之道,你不念弥陀,你念谁?「佛所住者,《净影疏》曰:住佛住者,涅槃常果,诸佛同住」。涅槃就是前面所说的真实之际,就是诸法实相,就是一切法的性体,自性本体,惠能大师所说的自性,这是佛所住。「今日世雄」,世雄是指释迦牟尼佛,「住彼所住,住大涅槃,能起化用」。住彼所住,彼是指诸佛,一切诸佛之所住就是大涅槃,就是真实之际,所以能起教化众生的大用。
「《会疏》曰:佛所住,不二乘菩萨所能及,唯佛与佛住之」。这住在哪里?我们讲白一点,不起心、不动念是住佛之所住。二乘、权教菩萨他还起心动念,阿罗汉、辟支佛只是放下执着,他还有分别;菩萨提升了一级,执着放下了,分别也放下了,但是他还有起心动念。唯有诸佛如来不起心、不动念。这都在日常生活当中,眼见色,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叫什么?这叫智慧。不起心、不动念,这叫如来大定,他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样样明了,眼看得清楚,耳听得清楚,鼻之嗅、舌之尝、身之触样样清楚,这是自性本具智慧,如如不动是自性本定。慧,看一切万法皆是无常的。万法是什么?《般若经》上讲得很好,「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物质现象不可得,精神现象也不可得,连自然现象都不可得。从哪里来的?从一念不觉来的。一念不觉是假的,所发生的现象当然是假的。
现在科学家不说一念不觉,他说波动,证明整个宇宙是一个波动的现象。这个波动现象科学家有时候也说脉动现象,我们人身上的脉搏,就是像脉搏这个现象一样。它要是不动,一切法就没有了。所以一切法没有一法是独立生存、是独立存在的,不可能。因为它存在的时间太短,只有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你怎么能捉得住?所以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接触到的这些现象,都是这些波动累积在一起,我们看到一个幻相,单独的我们见不到。所以世尊说所有现象叫「当处出生,随处灭尽」。科学家发现意念,就是念头,突然蹦出来,立刻就消失掉,没有任何原因。科学家看这个现象就是佛在经上说的「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就说这桩事。所以佛所住的,菩萨、二乘做不到,唯佛与佛住之。
「又佛说三乘随他教时,各住三乘法」,这说得好。凡夫心住在哪里?我们看现前我们社会的一般凡夫,他住在自私自利,住在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他住这里。这些东西,我们现在学了佛知道,全是假的。所以他这一生到最后是一场空。佛法说得好,「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凡夫一生到最后算总帐,是业,有善业、有恶业,你是善多还是恶多?善多感得的三善道果报,恶多感得的是三恶道果报,轮回里头无量劫来出不去。佛又告诉我们,出不了六道轮回,决定在恶道的时间长,在善道的时间短。我们细心想想佛这几句话,真的吗?我们从因果上去看,从早到晚,从星期天到星期六,太长了不要看,看一个星期的,大概还能记得,我起心动念是善念多还是恶念多?我的言语是好话多还是坏话多?我所做的事是善事多还是恶事多?你只要这样一反省就明白了。多的力量大,先牵着你去受报。如果恶念、恶行多,那就三恶道去了;善念善行多,三善道去了。
现在这个社会,将来往生三善道的人很少很少,三恶道成批排队进去,不知道有多少!我们自己细心去想想,那排队里头有没有我的分?这一点比什么都重要。念佛的人得真念才能往生,不是真念不能往生。真念一定是净念相继,一个念头接着一个念头,不允许杂念掺杂进来。佛在经上讲的标准,「不容毫分不善夹杂」,那讲得很严格,一毫一分夹杂在里面,都把我们的净念破坏了。我们很难得,佛菩萨慈悲,在经教里头时时刻刻提醒我们、勉励我们、警策我们,我们离开经教,谁来给我们说这些?没人讲了。没有人讲,长期下去肯定堕落。堕落,自己不知道,自自然然堕落。就像此地佛说三乘人,「随他教时,各住三乘法」。人各自住自己喜爱之法,贪财的人天天心里只有财,贪色的人心里天天只有色,随其所好,自然感他的业报。今天释迦牟尼佛住佛所住,所以经上说住佛所住。
「今佛所说,是佛果觉」,经上所讲的都是佛果地上的境界,「故住于诸佛自之所住」。我们这些年来提出了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诸佛自之所住,我们能把心住在这上,就是住佛所住。「而流出此殊胜妙法」,念佛成佛之奇特妙法,真是奇特!你看看,烦恼不要断,自己没有了;业障不要去消,也没有了。怎么会没有?自己一心专注忆佛念佛,这是自己的功德,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这两个力量让你无始劫来的烦恼自然没了,无始劫到今天的业障也没有了,真是奇特妙极!有没有道理?有,佛在经上常讲,「一切法从心想生」,就是原理。我今天一心就想阿弥陀佛,别的都不想,不想就没有了,想的就现前,念念是佛,阿弥陀佛现前,其它一切法没了。这是理,理上讲得通,事上当然就有可能。这个道理我们要掌握住,在这一生当中得真实利益。所以从佛自之所住流出殊胜妙法,念佛成佛,奇特的妙法。「以为众生之因心」。
「又《甄解》曰:住佛所住者,住普等三昧。普等三昧及大寂定,并是念佛三昧异名」,《甄解》的原文。念佛三昧、大寂定、大涅槃,这些字我们都不好懂。普等这两个字我们容易懂,普是普遍,等是平等,我们认真去学这两个字。这两个字就是《还源观》上讲的三种周遍的第三种,「含容空有」,含是包含,空是虚空。你的心量多大?我的心量包虚空。容也是包容,包容万有,遍法界虚空界一切法我统统包容。为什么?是我自性变现出来的。我在这里头不分彼此、平等对待,这就对了,这就是你自己真心流露,这就是住佛所住。大乘教里常说的「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就这个意思。「三世诸佛皆住此念佛」,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过去、现在、未来一切诸佛,没有不念阿弥陀佛的。「故云佛所住。今佛为说念佛法门,住念佛三昧。《甄解》之说,更切经旨」,他说得好。
下面,「导师」,经上讲的「导师之行,最胜之道」,住佛所住,接着就是导师之行。「导师者,指引导他人入于佛道者」,这才能称导师。「《十住断结经》曰:号导师者,令众生类示其正道故」。你要带领一切众生,要把正道指示给他,正道是什么?成佛之道,回归自性之道。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话来讲,帮助一切众生回归本性之道,本性是善。《三字经》第一句话「人之初,性本善」,我们能够帮助人、引导人回归本性,这个人是导师,标准在此地。「《华首经》曰:能为人说无生死道,故名导师」,无生死就是回归自性,回归自性生死就没有了。「《佛报恩经》曰:大导师者,以正路示涅槃径」,径是道路,通往涅槃的这条道路叫涅槃径。「使得无为常乐故」,西方极乐世界就是涅槃径的大门,进入极乐世界就进入大涅槃,你决定可以证得。「无为指无为法」,法尔如是。「常乐指常乐我净」,自性本具,常乐我净这四净德是自性本自具足的。我们迷了自性,这四德失掉了。常是不生不灭,你看佛在经上常常告诉我们「一切法无常」,无常就是有生有灭,它不是真的;常是真的,常是不生不灭,乐是离一切苦,我是自在、主宰,净是清净不染。
「又《甄解》曰:导师行者,即弥陀世尊平等引接无所遗故」。这话说得好!我们要学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平等接引。五逆十恶接不接引?接引,四十八愿里头有,唯除毁谤正法。这句话古德有很多解释,善导大师解释得就非常好。传说善导是阿弥陀佛再来的。阿弥陀佛说,五逆十恶、毁谤正…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0二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