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念佛蓮花大小是真的,真帶得去!這個世間其它一切法帶不走,這不能不知道。帶不走的就隨便一點,馬虎一點,不去計較,不放在心上,帶得走的要非常認真。我們念一聲佛號,就等于給蓮花加了一滴水,我每天拼命去念,這個花就愈養愈大,佛看到歡喜,真精進;同伴看到歡喜,給他們很大的鼓勵。這才是我們真正該做的,應該要幹的。
這下面說,「若說是主,則能含十方叁世無量慧,含攝一切,其伴甚多」,不能說它是主。「若言是伴,則心外無法,唯是如來正覺。極樂之依正主伴一切一切,唯是阿彌陀如來自心所現。欲說是一法,但一花中有無量光,其中出生無量法;若說是無量,則只是一句名號。叁種莊嚴,入一法句。所以說此乃奇中之奇,特中之特,不可稱、不可說、不可思議之法」,只有在極樂世界這才能看見。「亦不可安名」,它沒有名字,勉強給它安個名叫奇特法,這是本經上釋迦牟尼佛說它這個名字是「奇特法」。「今日世尊欲宣彌陀弘願一乘」,一乘就是成佛之法。通常成佛是有階級的,像在學校讀書,你要拿博士學位,你得念小學、中學、大學、研究所,你才能拿到,這是通途法門。極樂世界這個法門不需要小學、中學、大學,不需要,任何一個人直捷到他那裏都拿到最高的學位,這就是奇特法,而且是真拿到,不是假的。這就是彌陀弘願一乘,它不是叁乘,不是二乘。
「住于彌陀之所住,佛佛相念」,這個住是什麼?心上真有。釋迦牟尼佛講這部經,心裏頭完全是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沒有一個雜念,講出這一部經。我們接受要用清淨心去接受,心裏頭也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別無雜念,世尊講的話我們就能聽懂。阿難結集出經典,我們今天展開經卷我們能看得懂,原因在此地。你心不是阿彌陀佛的心,你怎麼能說得出阿彌陀佛的法?心不是彌陀的心,你怎麼能看得懂阿彌陀佛所說的經?總得明白這個道理。所以最奇特之法是住于彌陀之所住,佛佛相念。釋迦念彌陀,彌陀念釋迦,叫佛佛相念。「故曰住奇特法」,彌陀、我心本是一體,說法如是,聞法亦如是,這就是住奇特法。
下面一段說,『住諸佛所住導師之行,最勝之道』,「最勝之道」就是一句名號,這要特別提出來,南無阿彌陀佛是佛法裏頭最勝之道,你不念彌陀,你念誰?「佛所住者,《淨影疏》曰:住佛住者,涅槃常果,諸佛同住」。涅槃就是前面所說的真實之際,就是諸法實相,就是一切法的性體,自性本體,惠能大師所說的自性,這是佛所住。「今日世雄」,世雄是指釋迦牟尼佛,「住彼所住,住大涅槃,能起化用」。住彼所住,彼是指諸佛,一切諸佛之所住就是大涅槃,就是真實之際,所以能起教化衆生的大用。
「《會疏》曰:佛所住,不二乘菩薩所能及,唯佛與佛住之」。這住在哪裏?我們講白一點,不起心、不動念是住佛之所住。二乘、權教菩薩他還起心動念,阿羅漢、辟支佛只是放下執著,他還有分別;菩薩提升了一級,執著放下了,分別也放下了,但是他還有起心動念。唯有諸佛如來不起心、不動念。這都在日常生活當中,眼見色,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叫什麼?這叫智慧。不起心、不動念,這叫如來大定,他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樣樣明了,眼看得清楚,耳聽得清楚,鼻之嗅、舌之嘗、身之觸樣樣清楚,這是自性本具智慧,如如不動是自性本定。慧,看一切萬法皆是無常的。萬法是什麼?《般若經》上講得很好,「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物質現象不可得,精神現象也不可得,連自然現象都不可得。從哪裏來的?從一念不覺來的。一念不覺是假的,所發生的現象當然是假的。
現在科學家不說一念不覺,他說波動,證明整個宇宙是一個波動的現象。這個波動現象科學家有時候也說脈動現象,我們人身上的脈搏,就是像脈搏這個現象一樣。它要是不動,一切法就沒有了。所以一切法沒有一法是獨立生存、是獨立存在的,不可能。因爲它存在的時間太短,只有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你怎麼能捉得住?所以我們看到的、聽到的、接觸到的這些現象,都是這些波動累積在一起,我們看到一個幻相,單獨的我們見不到。所以世尊說所有現象叫「當處出生,隨處滅盡」。科學家發現意念,就是念頭,突然蹦出來,立刻就消失掉,沒有任何原因。科學家看這個現象就是佛在經上說的「當處出生,隨處滅盡」,就說這樁事。所以佛所住的,菩薩、二乘做不到,唯佛與佛住之。
「又佛說叁乘隨他教時,各住叁乘法」,這說得好。凡夫心住在哪裏?我們看現前我們社會的一般凡夫,他住在自私自利,住在名聞利養、五欲六塵,他住這裏。這些東西,我們現在學了佛知道,全是假的。所以他這一生到最後是一場空。佛法說得好,「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凡夫一生到最後算總帳,是業,有善業、有惡業,你是善多還是惡多?善多感得的叁善道果報,惡多感得的是叁惡道果報,輪回裏頭無量劫來出不去。佛又告訴我們,出不了六道輪回,決定在惡道的時間長,在善道的時間短。我們細心想想佛這幾句話,真的嗎?我們從因果上去看,從早到晚,從星期天到星期六,太長了不要看,看一個星期的,大概還能記得,我起心動念是善念多還是惡念多?我的言語是好話多還是壞話多?我所做的事是善事多還是惡事多?你只要這樣一反省就明白了。多的力量大,先牽著你去受報。如果惡念、惡行多,那就叁惡道去了;善念善行多,叁善道去了。
現在這個社會,將來往生叁善道的人很少很少,叁惡道成批排隊進去,不知道有多少!我們自己細心去想想,那排隊裏頭有沒有我的分?這一點比什麼都重要。念佛的人得真念才能往生,不是真念不能往生。真念一定是淨念相繼,一個念頭接著一個念頭,不允許雜念摻雜進來。佛在經上講的標准,「不容毫分不善夾雜」,那講得很嚴格,一毫一分夾雜在裏面,都把我們的淨念破壞了。我們很難得,佛菩薩慈悲,在經教裏頭時時刻刻提醒我們、勉勵我們、警策我們,我們離開經教,誰來給我們說這些?沒人講了。沒有人講,長期下去肯定墮落。墮落,自己不知道,自自然然墮落。就像此地佛說叁乘人,「隨他教時,各住叁乘法」。人各自住自己喜愛之法,貪財的人天天心裏只有財,貪色的人心裏天天只有色,隨其所好,自然感他的業報。今天釋迦牟尼佛住佛所住,所以經上說住佛所住。
「今佛所說,是佛果覺」,經上所講的都是佛果地上的境界,「故住于諸佛自之所住」。我們這些年來提出了十個字,「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這是諸佛自之所住,我們能把心住在這上,就是住佛所住。「而流出此殊勝妙法」,念佛成佛之奇特妙法,真是奇特!你看看,煩惱不要斷,自己沒有了;業障不要去消,也沒有了。怎麼會沒有?自己一心專注憶佛念佛,這是自己的功德,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這兩個力量讓你無始劫來的煩惱自然沒了,無始劫到今天的業障也沒有了,真是奇特妙極!有沒有道理?有,佛在經上常講,「一切法從心想生」,就是原理。我今天一心就想阿彌陀佛,別的都不想,不想就沒有了,想的就現前,念念是佛,阿彌陀佛現前,其它一切法沒了。這是理,理上講得通,事上當然就有可能。這個道理我們要掌握住,在這一生當中得真實利益。所以從佛自之所住流出殊勝妙法,念佛成佛,奇特的妙法。「以爲衆生之因心」。
「又《甄解》曰:住佛所住者,住普等叁昧。普等叁昧及大寂定,並是念佛叁昧異名」,《甄解》的原文。念佛叁昧、大寂定、大涅槃,這些字我們都不好懂。普等這兩個字我們容易懂,普是普遍,等是平等,我們認真去學這兩個字。這兩個字就是《還源觀》上講的叁種周遍的第叁種,「含容空有」,含是包含,空是虛空。你的心量多大?我的心量包虛空。容也是包容,包容萬有,遍法界虛空界一切法我統統包容。爲什麼?是我自性變現出來的。我在這裏頭不分彼此、平等對待,這就對了,這就是你自己真心流露,這就是住佛所住。大乘教裏常說的「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就這個意思。「叁世諸佛皆住此念佛」,這是真的,一點都不假,過去、現在、未來一切諸佛,沒有不念阿彌陀佛的。「故雲佛所住。今佛爲說念佛法門,住念佛叁昧。《甄解》之說,更切經旨」,他說得好。
下面,「導師」,經上講的「導師之行,最勝之道」,住佛所住,接著就是導師之行。「導師者,指引導他人入于佛道者」,這才能稱導師。「《十住斷結經》曰:號導師者,令衆生類示其正道故」。你要帶領一切衆生,要把正道指示給他,正道是什麼?成佛之道,回歸自性之道。用中國傳統文化的話來講,幫助一切衆生回歸本性之道,本性是善。《叁字經》第一句話「人之初,性本善」,我們能夠幫助人、引導人回歸本性,這個人是導師,標准在此地。「《華首經》曰:能爲人說無生死道,故名導師」,無生死就是回歸自性,回歸自性生死就沒有了。「《佛報恩經》曰:大導師者,以正路示涅槃徑」,徑是道路,通往涅槃的這條道路叫涅槃徑。「使得無爲常樂故」,西方極樂世界就是涅槃徑的大門,進入極樂世界就進入大涅槃,你決定可以證得。「無爲指無爲法」,法爾如是。「常樂指常樂我淨」,自性本具,常樂我淨這四淨德是自性本自具足的。我們迷了自性,這四德失掉了。常是不生不滅,你看佛在經上常常告訴我們「一切法無常」,無常就是有生有滅,它不是真的;常是真的,常是不生不滅,樂是離一切苦,我是自在、主宰,淨是清淨不染。
「又《甄解》曰:導師行者,即彌陀世尊平等引接無所遺故」。這話說得好!我們要學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平等接引。五逆十惡接不接引?接引,四十八願裏頭有,唯除毀謗正法。這句話古德有很多解釋,善導大師解釋得就非常好。傳說善導是阿彌陀佛再來的。阿彌陀佛說,五逆十惡、毀謗正…
《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0二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