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0二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0二集)  2011/12/2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102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三百五十七页第五行,从头看起:

  「《甄解》云:普等三昧及大寂定,并是念佛三昧异名也。今佛为说念佛法门,住念佛三昧。故知大寂定,通说即为佛之禅定,名大涅槃」。《甄解》说得很清楚。普等三昧,普是普遍,等是平等,在这个大定当中,对世出世间一切法都是平等对待;换句话说,真正做到六根在六尘境界里头不起心、不动念,这才是普等三昧,这就是大寂定。大寂定是大般涅槃。由此可知,这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我们现在应该要努力的学,为什么?这才是诸法实相,本来如是。我们在一切法里面分别执着,这就错了、就迷了,自性里面圆满的智慧德能不能现前,迷了时候所现的都是烦恼,所造的都是业障。所以诸佛与法身菩萨没有一个不重视明心见性,重视性德。与性德相应的就是佛菩萨,与性德相违背的就是凡夫。这些都是念佛三昧的异名。

  今佛,今天释迦牟尼佛,为大家说念佛法门,所以佛住念佛三昧;换句话说,佛说这部经是从念佛三昧流出来的。念佛三昧是真如自性。我们凡夫说话是从第六意识流出来的,那个根源?根源是阿赖耶识里头无量劫来落谢的种子,是这么流出来的。诸佛、法身菩萨他们讲经说法是从自性里流出来的,由自性通过念佛三昧,不一样!所以字字句句都真实。故知大寂定,通说就是佛的禅定,就是大般涅槃。「若按今经」,用今经的意思来说,「则指念佛三昧,念佛三昧称宝王三昧,为三昧中王。今日世尊开演净土法门,故入念佛宝王三昧」。这些话,念老引经、引祖师大德的批注,让我们合起来看,就能看出经里面的大意。这个批注不是他做的,是他集经论、祖师大德之大成,非常稀有难得。

  『住奇特法』。「《净影疏》曰:佛所得法,超出余人」,超出等觉菩萨,十地、声闻、缘觉那都不必说,全超越了。「在世所无,故云奇特」,就是世间找不到,这个世间是十法界,十法界找不到,十法界没有办法跟它相比。「《合赞》曰:济凡秘术,今日将说,故曰住奇特」,济是救济,凡是六道凡夫,也包括四圣法界,六道称内凡,四圣称外凡,就是六道之外,他还是算凡夫。大乘凡圣的标准是以用心,用真心、用自性那就是圣,用阿赖耶就是凡。六道统统是用阿赖耶。阿赖耶最明显的就是记忆,昨天我做的事情,过去我做的事情,一想就想出来,这是阿赖耶。阿赖耶,数据库一样,我一想,那个昨天的、前天的资料就调出来,阿赖耶是管这个。

  第七?第七是染污,就是我,执着我,是第七意识,我就带着贪瞋痴。所以第七意识是四个东西组成的,我见,见是见解,就是认为有个我;我爱,我爱是贪;我痴是愚痴;我慢,傲慢是瞋恨。所以贪瞋痴三毒烦恼跟我见同时起来,这构成了末那识。末那识,四大烦恼常相随。什么时候有的?一念不觉那个时候就有。第六意识比较单纯,它分别,当然也有执着,执着很轻,分别很重;末那,执着特别重,分别比较轻。所以转识成智要从这两个识下手。转末那识,就是转烦恼,转烦恼为菩提;转第六意识,那就是转所知,破所知障。第七是烦恼障的根源,第六是所知障的根源,这两样东西都障道,障碍我们明心见性,巩固阿赖耶,我们转不动它,原因在此地。所以看破就重要,看破就是了解事实真相,然后知道这个东西是可以放下的,它不是真的,我坚决要放下,就真的把它放下了。所以《合赞》里面讲「济凡秘术」,救济凡夫秘密的方法,就是念佛求生净土。今天佛要给我们讲这桩事情。

  「又《甄解》曰:奇特法者,如来正觉果海」,这叫奇特,奇特到极处,一直到下面,「华光出佛之文彰矣」。经文里面说了很多,我们就看出它对奇特的形容。「且如《华严性起品》」,有这样一句经文,「一切众生身中有正觉智。叹之云奇哉!奇则奇矣,奇而非特」,是很奇怪,怎么?一切众生身中有正觉智,就是有如来智慧,这非常奇妙。「又如《法华提婆品》,龙女成佛」,龙是畜生道,龙女只有八岁,牠成佛了,这个很特别,「特而非奇」。今天这个法门不但奇而且特,奇特。「何者」,何者是为什么。「经说:众宝莲华,周满世界」,极乐世界莲花世界。这个莲花你要说它是依报,花外没有正觉,「华外无佛正觉」,佛正觉是正报,不是依报。你要说它是正报,「则说言百千亿叶」,它有花瓣,这明明是依报。「欲言是因,则如来果上功德;欲言是果,则十方所生妙华。欲言是主,则能含十方三世无量慧;欲言是伴,则唯是如来正觉。欲言是一法,则此中出无量法;欲言是无量,则亦一句名号。奇奇特特,不可称,不可说,不可思议之法,强名为奇特法」。

  上面说这个意思很深,你说什么都不是,但它什么都是,这是什么?是自性。最奇最特的无过于自性,自性是每个人本来具足,不是从外头来的。极乐世界七宝池中的莲花,十方世界往生的人都是依莲花化生。莲花从哪里来的?念佛人功德自然成就。十方世界有一个众生能信,发愿求生,念阿弥陀佛,七宝池中就长一棵莲花,这一棵莲花没开,花苞。这个莲花是从自性变现出来的。用现在科学家的话是念力,念力的能量不可思议,这是科学家说的。是念力在七宝池里头出现莲花。所以你不能说它是依报,念力是属于正报,但是它确实有物质现象。你说它是物质现象,是依报,那花里头有正觉,有如来、有正觉,也就是那里头有念佛人的意念在当中;你要说它是正报,它确实现出来是花,它是莲花,莲花是我们依报环境。你要说它是因,这个花它是如来果上功德成就的;你要说它是果,是十方世界念佛人所生的。果上功德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的,他的愿力加持的,而众生念佛这个功德在其中。你说它是主,它能含十方三世无量智慧,它不是独有的;你说它是伴,则唯是如来正觉,如来正觉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之所成就。你说它是一法,它能出无量法,花中现佛,佛放光明,光中有菩萨,光中有佛剎,所以它出无量法;欲言是无量,则亦一句名号,现无量无边一切法,都不离一句名号。

  总结到最后,结到名号上,让我们知道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奇特法就是这一句名号,这一句名号是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的全体,不但是阿弥陀佛的全体,也可以说是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剎土依正庄严的全体,这佛号还得了!你念这一句佛号一切具足,一样都不缺,因为它是万德洪名。念佛的人很多,对这一句佛号意思能理解的人不多。所以还有认为有别的法跟这个差不多,或者认为还有别的法超过阿弥陀佛,这全是错觉,看错了,想错了。

  下面,「兹略释之」,前面引的是经论,这个地方是念老给我们做个总结。「如来果德,称为奇特」,如来果德是一切众生统统有,一点都不稀奇。那为什么称为奇特?我们迷了自己的果德,果德上的大圆满我们现在一点都没有了。我们得要问,它在哪里?它在,变质了,自性果德里头的般若智慧变成现在的烦恼。大乘经上常说「烦恼即菩提」,菩提就是正觉,迷了的时候叫烦恼,悟了的时候叫正觉,它是一不是二,这个事情总要知道。诸佛如来在果地,无量智慧;我们现在当凡夫,无量烦恼。迷的念头一转过来觉悟了,烦恼立刻就变成智慧。烦恼多不怕,说明就是智慧多、智慧大。怎么能够把烦恼转成菩提?转迷为悟,把迷放下就行了,就觉悟了。什么是迷?起心动念、分别执着,这个东西一放下就觉悟了。我们得真干,放下帮助觉悟,觉悟帮助放下,觉悟就是章嘉大师讲的看破,觉悟,看破。看破帮助放下,放下帮助看破,相辅相成,从初发心到如来地,没有别的办法。你了解得愈多,你放下就愈多。为什么放不下?不了解,所以放不下。真明了、真清楚了,哪有不放下的道理!

  下面说,「最极奇特,如经中华光出佛之文」,那段经文真是很特别。莲花放光,光中现佛,佛又现依正,佛现佛身,佛现声闻缘觉大众围绕,又现出宫殿,在光中能看到诸佛剎土依正庄严,这真叫奇特法。「且如《华严经》云,一切众生身中有正觉智」,就是如来智慧德相。「此实甚奇」,真实,「但众生皆具」,每个众生都有,「则非特殊现象,故云奇而非特」,一切众生统统有。「《法华》中龙女成佛,八岁之龙女,能立即成佛,确极特殊,但特而非奇」,为什么非奇?「因众生本来是佛,人人有分,个个现成」,龙女成佛有什么奇怪?不奇怪。「唯此经中之净宗一法,既是最奇,又是最特。下依经中《宝莲佛光品》,从依正、因果、主伴、一多等说明之」,这里把这个大意略略的说出来。

  「依常情而论」,七宝池中的莲花应该是依报。若说它是依报,「但一一花出三十六百千亿光」,花中放光。「一一光中出三十六百千亿佛」,三十六百千不是数字,是表法的,代表无量无边、无数无尽,表这个意思,表圆满。「可见佛从花现,故云花外无佛」,不能说它是依报。如果说它是因,但此乃如来果德之成就,它不是因。宝池当中莲花,是阿弥陀佛的本愿五劫修行功德之所成就,它是果上所现出来的,不能说它是依报。「若说是正报,经中说花有百千亿叶」,明明是说花说叶,「而非佛身」,所以你不能说它是正。「若说是因,但此乃如来果德之成就」,它不是因。你说它是果,「然此花是十方世界所生之物」,十方世界有一个众生念佛,它就生一朵花。「不待行人果觉功圆」,只要心里头念,想到西方极乐世界,我想往生,七宝池中就有一朵花,不但有花,花上还有名字,绝对不会搞错。我们往生时候到了,佛就是带着这一朵莲花,手上拿着这一朵莲花来迎接你。这个花是你自己念出来的,你念佛的功夫深,这花就很大;念佛的功夫浅,这花就小,不可思议!从这些经文上我们就明白,这个世间事情哪一桩是真的?…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0二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