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0三集) 2011/12/2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103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三百六十四页第四行,「己二、释」,请看经文:
【当来诸天人民。一切含灵。皆因汝问而得度脱故。】
世尊在讲解这部大经之前,放光现瑞,让阿难尊者看到,叹为稀有。于是阿难尊者向世尊请教,放光现瑞所代表的意义。接着向佛请法,佛许可了,告诉阿难,你这一问,这个利益太大了。佛说了个比喻,这一问具足的功德超过供养一天下的阿罗汉、辟支佛。一天下就是说我们这个地球,全世界的阿罗汉、辟支佛,供养的福报大,阿难这一问超过了。而且超过「布施累劫,诸天人民,蜎飞蠕动之类,功德百千万倍」。这就是说明,地球上的六道众生也是指一天下的。一天下是一个单位世界,一个单位世界是现在人所说的银河系。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功德?所以这有一个征释,「何以故」,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功德?世尊给阿难说明,『当来诸天人民,一切含灵,皆因汝问而得度脱故』。因为你问,佛才给大家讲,讲《无量寿经》。
我们看念老的批注。「盖以,当来诸天人民一切含灵,皆因汝问」,这个汝就是阿难尊者,阿难这一问,「而得度脱」,问出这部经来。含灵是指含有灵性的,就是众生。在过去,我们总以为含灵的众生是动物,或者再把动物扩大一点来讲,是生物,这都是含灵,无生物那就不叫含灵。所以有有生物、无生物。可是《华严经》上告诉我们的,有一句很明显的话,佛说的,「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有情就是生物,无情就不是生物,有情无情同圆种智,怎么讲法?这真是把人考倒了。四十多年前,我在佛光山教佛学院,佛光山一共有六、七个老师,三个出家,三个在家。会性法师、星云法师、我一个,三个出家的,还有唐一玄老居士,那时候八十多岁,还有方伦老居士,也七十多岁,这都是很有修持、很有学问的长者。另外还有一个老师教音乐的。星云法师曾经提出这个问题,他说这句话我们怎么解决?无情众生怎么可以同圆种智?无情众生是什么?矿物、山河大地,矿物。
现在我们明白了,那个时候我们才四十多岁,经过这四十年我们搞清楚、搞明白了。这个宇宙当中没有一个是无情的,现在所谓是有机的,有机就是活的,山河大地也是活的。其实经上讲得很清楚、很明白,祖师大德也搞清楚、搞明白了,我们粗心大意没看懂。看了这么多年,慢慢才把它看懂了。最近我们又看了很多科学报告,最近三十年尖端科学家他们研究的报告,居然跟这句话有关系,「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有关系。告诉我们,再小的物质现象都没有离开受想行识。换句话说,佛讲的正报最小的,我们的汗毛,毛端,依报最小的微尘,极微之微,现在科学发现的原子、电子、粒子,基本粒子就几十种,夸克也是几十种,像中微子,都非常非常之小,我们没办法看见,要用现代高科技的这些仪器去观察,才发现有这些东西。发现出物质从哪里来的?物质从意念变现出来的,跟大乘相宗里面所说的完全相同。
宇宙从哪里来的?佛告诉我们「一念不觉,而有无明」,这个无明就是阿赖耶。世出世间一切法的本体,佛家叫性体,是一个,叫自性、叫法性、叫真心,本经上所说的真实之际,这是哲学里头所讲的本体。一念不觉从这个体就生出阿赖耶,阿赖耶是果,一念不觉是因,这就蹦出一个阿赖耶出来。阿赖耶就是造物主,宇宙、万法、我都是从它来的,我们每个人自己都是从它变出来的。阿赖耶的三细相,业相就是一念不觉,那是业相;从业相里面就生出转相,现在科学叫信息,这是精神的一个部门;从转相再就变成了境界相,境界相就是物质。所以物质从哪里来的?从转相变出来的。转相从哪里来的?从业相变出来。业相这一念不觉没有原因,没有先后,时间跟空间都没有。现在科学家提出一个零点能量点,跟这个说法意思很相近、很接近。所以今天的科学发达逐渐走向佛学,帮助我们对佛经里头很多的奥秘我们懂了。过去这很多奥秘,佛说的,我们只能相信,但是有疑问。科学的报告把我们这些疑问解决掉了,让我们对于经典深信不疑。所以我想科学家里头一定有很多佛菩萨再来的,应以科学家而得度者,即现科学家而为说法,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了不起!佛教里头太伟大了,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应以什么方式说法,就用什么方式。
所以物质现象再小再小,它都包含着色受想行识,色是物质现象,受想行识是精神现象;换句话说,精神跟物质分不开,没法子分,它是一体!怎么分割,分割得再小,还是具足受想行识,一样都不缺。这就把「情与无情,同圆种智」的问题解决了。说动物、植物、矿物,是我们凡夫之见,今天科学给我们说能量、信息、物质,也是凡夫之见,说得没错。佛的知见,佛的知见则一即是三,三即是一,它不能分的,这是佛的知见,佛知佛见。整个宇宙是一体,我们跟诸佛是一体,我们跟一切众生是一体,这是大乘教里头的精髓。所以,佛为什么这么慈悲,为什么无条件的来帮助这些苦难众生,为什么?同体大悲,同体大慈,遍法界虚空界跟我是一体,跟你也是一体,跟他也是一体,跟诸佛如来是一体,跟众生也是一体,乃至于跟地狱众生还是一体。所以,众生有感,佛就有应,感应道交不可思议。阿难这一问,这是这部经的缘起。
汉译本里面说,「阿难,今诸天帝王人民,及蜎飞蠕动之类,汝皆度脱之」。阿难不问,佛不讲经,阿难这一问,佛就讲了。讲这部经佛是无比的欢喜,为什么?这个经、这个法门能叫一切众生一生就能度脱,跟别的大乘经不一样。别的大乘经难,难在哪里?烦恼要断,业障要消。不断烦恼,不消业障你怎么可能成就?我们要是断烦恼、消业障才能成就,我们就难了,没指望了,只有在六道里头搞轮回。六道里头搞轮回,三恶道的时间长,三善道的时间太短,这学佛同修大家都知道,那就没救了。这个法门有救,烦恼不要断,业障不要消,怎么办?这一句佛号就帮助你消业障、断烦恼,这不可思议!所以这是如来无上的法门,第一法门。今天佛说这部经,那还得了,真正是畅佛本怀。佛菩萨心里念念是帮助众生成佛,这是机会到了,阿难这一问机会到了。所以,佛是以无比的欢喜心,把这个法门教给我们。
我们看批注。「盖因此问而引出」,阿难这一问,引出释迦牟尼佛说法,这个法「凡圣齐收」,这是讲契机。这个法门什么人契机?凡圣统统都契机,上自等觉菩萨,下至无间地狱众生,统统得度。「利钝悉被」,根利的是一些圣人、菩萨,钝根是凡夫,包括三途。「横超三界」,这个了不起!八万四千法门没有一门是横超的,只有这一门,这一门叫横超。像念书一样,学生在学校念书,小学毕业念中学,中学毕业念大学,大学毕业念研究所,这叫竖出,竖的。横超是什么?不要经过,小学还没有毕业就念研究所,博士学位就拿到了,这叫横超。所以横超这个法门是稀有难得。它是横超三界,快!竖超的时间长,横超就在眼前,一生就成就了。不但横超,「径登四土」。这个径是近,很近,不远,你就证得极乐世界的四土。他方诸佛国土,四土是有等级的,不同维次空间,极乐世界四土是同一个维次空间。极乐世界没有空间维次,所以四土在一起,一生一切生。生到凡圣同居土,你能够每天跟实报土这些等觉菩萨在一起,这是他方世界没有的。所以到西方极乐世界,你能跟观音菩萨在一起,跟大势至菩萨在一起,跟文殊、普贤在一起,跟弥勒菩萨在一起,天天见面。不但跟这些菩萨在一起,还能跟十方一切诸佛在一起,这个事情到哪里去找?找不到!
所以这个法门「诸佛同赞」,每一尊佛都赞叹这个法门。「经论共指」,千经万论到最后的归属都归属极乐世界,都结归到《无量寿经》。「一乘了义」,究竟一乘了义是这部经。一乘了义经典古大德只肯定了三部,一乘了义,第一个是《华严经》,第二个是《法华经》,第三个是《梵网经》。《梵网》没有完全传到中国来,没有传来,传来只有里头的一品,「菩萨心地戒品」,就这一品。在中国,一乘了义的就是《华严》跟《法华》。这部经是一乘了义当中的了义,不可思议。本经的境界跟《法华》、《华严》完全相同,是一个境界,《华严》具十玄,本经也有十玄,这前面我们都学过了。
「净土法门。当来一切众生,皆以此法而得度脱」。这是释迦牟尼佛时候讲的,那要在佛的末法时期,那更不必说了。所以在我们这一代,不简单,出现一个夏莲居老居士,我相信这是古佛再来,不是古佛再来,会集不出这么好的经本。你看看宋朝王龙舒第一次会集,第二次清朝晚年的时候,咸丰年间,魏默深居士会集,乾隆时代彭际清居士的节校,都不能算是善本。夏老居士在民国初年,用了十年的时间,完成这个会集本。夏老的学生黄念祖老居士,用六年的时间给这部经做一个集注。真实智慧、真实利益、真实之际,这个集注三种真实都具足。我们今天得到了,这还得了!黄念祖老居士的批注出来了,我比他稍后一点,大概稍后个一、二年,我将这部经的科判写出来。现在我们用的这个本子,经、科、注会合在一起,便利大家学习。所以,佛赞叹阿难请经的功德,正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里面的「请转*轮」,阿难请转*轮,这么大的功德。从这个地方我们就明白了,我们想在世间做大功德、做大好事,什么样的大好事、大功德是第一殊胜?请佛讲经。佛不在世了,请善知识讲经,这世间有法师、有居士,这个功德大。
今天我们碰到灾难,灾难好像就在眼前。昨天有个同修送一份资料给我,晚上我看了一下,数据的报告,二0一一年,就是今年,这十二月了,今年这一年全世界的灾难特别多,而且灾难的损失也特别大,史无前例,从前没有过。…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0三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