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所以现在很多银行保险在考虑赔不起,损失是几千亿美金,这保险业赔不起。遇到这么大的困难,大家都在寻求怎么化解?我们懂得,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出最好的榜样。用什么方法来化解?化解我们自己的灾难,自己灾难是病痛;社会大众的灾难,是社会秩序混乱、伦理道德没有了;居住地球上的灾难,所谓讲自然灾害,全都曝露出来了,这个问题是真严重。我们想怎么解决?释迦牟尼佛是用教学来解决。你看他老人家在世,他三十岁的时候示现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开悟之后就开始讲经教学,教一辈子,七十九岁圆寂的。三十岁开始教,七十九岁圆寂,整整教了四十九年,没有一天休息,我们怎么样去跟释迦牟尼佛比都比不上。
释迦牟尼佛讲经教学,一天到晚不中断,精神、体力好。一个人来请教他,他给他讲,两个人也讲,几百个人、几千个人都讲,只要有人来问,没有不讲的。我这一生天天虽然是讲经,一天不超过四小时,释迦牟尼佛一天到晚讲,我们怎么比得上?差远了!世尊当年在世,你看僧团里面的生活习惯,晚上睡眠四个小时,中夜,晚上十点到二点,这就算是释迦牟尼佛休息的时间。他每天讲经教学二十个小时,我们今天才四个小时,差多少倍?五倍,怎么能跟他比!所以只有教学,我们中国老祖宗懂得。你看佛没到中国来,先秦时代,《礼记》成于先秦,「学记」里头说得好,「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我们细看古人,格物、致知,教学为先;修身,教学为先;齐家,教学为先;治国,教学为先;世界和谐,还是教学为先。中国几千年来始终不离教学,我们今天把教学疏忽了,疏忽了多久?二百年,现在世界变成这个样子。
日本人他是完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古时候也是教学为先。日本人把传统的教学丢掉了四百年,东方是日本最先接触西方科学技术。在亚洲,科技日本领先,但是从文化上来讲它比我们更糟糕。这是现代我们才看见,看得很清楚。但是在日本,民间保持得好,没有破坏。我们到日本去,在日本讲经,看到日本的农村,我们看到不能不佩服。看到农民的纯朴、和谐,让我们感到很惊讶,还有这么好的社会。真正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在日本乡村里面可以看到,而且还很普遍,这在其它国家见不到了。这是什么原因?底蕴太厚了,日本人接受中国传统文化,从战国时候历史上就有记载。许许多多人到中国来留学,到中国来学习,日本没有自己的文化,全是中国传统文化。所以我觉得,日本人要真把古圣先贤东西找回来比我们容易,就是它农村里面这个底蕴在,用农村来影响城市,它很快就能做成功。
我们再看第二段「称佛本怀」。
【阿难。如来以无尽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兴于世。】
『无尽大悲』。「《普贤行愿品》曰,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这个体是教体,就是佛教。什么是佛教?中国古大德答得就非常好,什么是佛教?「慈悲为本,方便为门」,这就答复出来了。佛教的体,教体,就是佛教从哪里来的?根据什么?根据大悲心,同体大悲心。用什么方法?方便,就是方便为门,慈悲为本。佛教的本质我们一定要懂,它依的是什么?这个教依的就是慈悲心,对一切众生没有条件,同体大悲,无缘大慈,无缘是没条件的。自动自发,爱护一切众生,关怀一切众生,照顾一切众生,全心全力为一切众生服务,不求报酬,只有给与,不求回报,这是佛教。有人听到,天下有这种好人吗?是的,佛就是这种好人,菩萨就是这个好人。我们学佛的人要学,要学得跟佛菩萨一样,没有一点私心。为什么?他完全觉悟了,他一点都不胡涂。众生迷惑颠倒,不了解事实真相,不了解宇宙跟自己是一体。所以《普贤行愿品》里面,接着又说,「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这句经文说得太好了。
「无尽」,这经上讲的无尽,就是《行愿品》当中「无有穷尽」。「如来以无有穷尽之大悲心,矜哀三界」,矜哀是怜恤、怜悯。为什么?三界众生因为没有人教他,他看错了、想错了、说错了、做错了,感来的许许多多的灾难,无尽的痛苦,现代的社会特别明显。佛菩萨知道,佛菩萨看见,以无尽的慈悲怜悯这些众生。这些众生包括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这就是整个三界六道。「佛为悲悯三界之一切众生,所以出兴于世」。三界众生起心动念、所作所为这是感,众生这些信息才动,佛就知道了。佛怜悯这些众生,自然就应现在世间,来干什么?来教学。
释迦牟尼佛示现出生在国王家里面,身分是太子,这种地位是别人梦寐所希求的,他得到了,得到怎么样?放弃了。十九岁放弃国王的继承,放弃荣华富贵的生活,他离开家庭去修道去了,过苦行僧的生活。这是一般人做不到的,他做到了。求学很辛苦,寻师访友一十二年,印度的宗教、印度的学术他全都学过。最后在菩提树下,印度称为毕钵罗树,在这个树下入定,开悟了,叫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好!见性,什么都通达了,什么都明白了,世出世间一切法彻底通达明了,这才开始教学。教学,你看他的方便,方便为门,他先办小学,阿含十二年,扎根。我们今天小学是六年,释迦牟尼佛的小学十二年,比普通人加一倍。十二年之后办中学,提升,八年。八年之后,这二十年了,办大学,完全讲智慧,真实智慧,讲了多少年?二十二年。都不是世间所能够比的,二十二年般若。最后办研究所,法华,也是八年,一直到释迦牟尼佛圆寂。
你看看他一生办学,一生教学,你到这个里头去体会。你要把他真是搞清楚了,认识明白了,你就晓得佛教不是宗教。佛教是什么?是教育,释迦牟尼佛的教育,佛教应该这样解释,释迦牟尼佛的教育。教育终极的目标是什么?是作佛,成佛就是拿到博士学位。所以佛法里面,佛陀、菩萨、阿罗汉、辟支佛都是学位的名称,最高的学位是佛陀。是拿到学位,完全是学术。他的动力就是无尽的慈悲,他名闻利养什么都不要,为什么那么样的精进?这世间人问,他为什么?一生不休息的在干,为什么?为了帮助一切众生觉悟,自己先要做个好样子,觉悟的榜样,让大众向他学习。这是他为什么出现在世间,「正表明如来出现世间之本怀」。
「《法华经》曰: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法华经》上讲的。大事因缘是什么?生死大事,在这个世间没有比这个更大的事情。大乘佛法确确实实把生死这桩事情解决了,怎么解决的?研究到最后,人没有生死,这真解决了。世间生死是什么?是身体,身体不是我,我不是身体,这要搞清楚。身体是个物质现象,有生有灭,我不生不灭,把这个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了。所以,世间人认为灵魂是我,对不对?不能说对,也不能说不对,灵魂没有分段生死,有变易生死。灵魂到底是什么?灵魂是真正的我胡涂了,迷了,迷了才叫灵魂,实际上它不灵。中国的孔子说得好,孔子说这个魂叫游魂,你看《易经》里面讲的,「精气为物,游魂为变」。它的速度很快,它没有空间跟时间,碰到有缘的它又去投胎了。投胎不管在哪一道,又去找个身体,那身体还是有生死,它的灵魂永远不会。灵魂要是觉悟了,真灵了,觉悟了就不叫灵魂,叫灵性。灵性才是真正的我,没有生灭,而且不断的把自己灵性提升,你看从人间提升到天上,从天上提升到阿罗汉,阿罗汉提升到辟支佛,辟支佛提升到菩萨,菩萨提升到佛,往上提升,这叫真修行。这个提升有快乐,这个快乐不是世间人能够想象得到。古来祖师大德说了一句话说得好,说「世味哪有法味浓」!世间是人间天上,五欲六尘这种享受,比不上佛法里头破迷开悟的乐趣,破迷开悟是真乐。如果世间的快乐要能超过佛法,释迦牟尼佛他就不出家了,他就不要修苦行了。他出家修苦行,那个乐比做帝王快乐更多更大,所以人家肯干,他不迷惑。
末后,念老在这里做了个结论,「释尊所为之大事因缘」,《法华经》上讲的,大事因缘是什么?「即宣说弥陀愿力,普度众生也。」把它归到本经,这个话说得好。善导大师曾经说过,「诸佛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念老这个总结是有根据的,不是随便说的。这是说佛为什么出现在世间?出现世间干什么?我们一定要知道,就是教学,做个模范老师。所以佛的身分是人天师,人间天上的老师,不是神,不是上帝,是老师。我们对佛你看称本师,我们根本的老师,我们自称为弟子,这是说明我学佛的人跟佛的关系是什么?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只有在教学里头有,所以佛教是教育,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现在把佛教贬成为宗教,贬成作迷信,这是对佛菩萨很大的侮辱,错了!你们对佛菩萨完全不了解,怎么可以这样随便说法?你不认识他,不了解他,随便批评他迷信,结果谁迷信?自己迷信。不愿意接受佛陀的教诲,你永远不会开悟,这是一门大学问。
下面这一段讲的「真实利生」。
【光阐道教。欲拯群萌。惠以真实之利。】
这是说明,佛成佛之后干什么?他就干这个。「光者,明也,大也,广也。阐者,开也」,合起来说,「道教,指正道实教」,道是正道,教是真实的教诲,「即诸佛之教化」。宗教这两个字是外来语,从日本传到中国来。从前的日本人有智慧,他们都是在中国留学,学习的时间很长。隋唐这个时代,出家人多半是善导的学生、智者的学生,所以日本的净土跟天台特别兴旺。日本人对老师的尊敬,是他成就真正的因素,印光大师讲,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对老师诚敬自然得利益。可惜最近的四百年,大概是在清朝这一代,日本就疏忽了,接受西方科学,对于传统的东西疏忽了。我们中国疏忽大概是在慈禧太后执政的时候,满清最后的一百年。中国传统东西在社会上有人讲、也有人听,疏忽是什么?没有人认真去做了。这就是古大德所讲的末法,末法是有人讲、有人听,没有人真正去做,满清末后一…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0三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