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0叁集▪P2

  ..續本文上一頁所以現在很多銀行保險在考慮賠不起,損失是幾千億美金,這保險業賠不起。遇到這麼大的困難,大家都在尋求怎麼化解?我們懂得,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做出最好的榜樣。用什麼方法來化解?化解我們自己的災難,自己災難是病痛;社會大衆的災難,是社會秩序混亂、倫理道德沒有了;居住地球上的災難,所謂講自然災害,全都曝露出來了,這個問題是真嚴重。我們想怎麼解決?釋迦牟尼佛是用教學來解決。你看他老人家在世,他叁十歲的時候示現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開悟之後就開始講經教學,教一輩子,七十九歲圓寂的。叁十歲開始教,七十九歲圓寂,整整教了四十九年,沒有一天休息,我們怎麼樣去跟釋迦牟尼佛比都比不上。

  釋迦牟尼佛講經教學,一天到晚不中斷,精神、體力好。一個人來請教他,他給他講,兩個人也講,幾百個人、幾千個人都講,只要有人來問,沒有不講的。我這一生天天雖然是講經,一天不超過四小時,釋迦牟尼佛一天到晚講,我們怎麼比得上?差遠了!世尊當年在世,你看僧團裏面的生活習慣,晚上睡眠四個小時,中夜,晚上十點到二點,這就算是釋迦牟尼佛休息的時間。他每天講經教學二十個小時,我們今天才四個小時,差多少倍?五倍,怎麼能跟他比!所以只有教學,我們中國老祖宗懂得。你看佛沒到中國來,先秦時代,《禮記》成于先秦,「學記」裏頭說得好,「建國君民,教學爲先」。我們細看古人,格物、致知,教學爲先;修身,教學爲先;齊家,教學爲先;治國,教學爲先;世界和諧,還是教學爲先。中國幾千年來始終不離教學,我們今天把教學疏忽了,疏忽了多久?二百年,現在世界變成這個樣子。

  日本人他是完全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古時候也是教學爲先。日本人把傳統的教學丟掉了四百年,東方是日本最先接觸西方科學技術。在亞洲,科技日本領先,但是從文化上來講它比我們更糟糕。這是現代我們才看見,看得很清楚。但是在日本,民間保持得好,沒有破壞。我們到日本去,在日本講經,看到日本的農村,我們看到不能不佩服。看到農民的純樸、和諧,讓我們感到很驚訝,還有這麼好的社會。真正是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在日本鄉村裏面可以看到,而且還很普遍,這在其它國家見不到了。這是什麼原因?底蘊太厚了,日本人接受中國傳統文化,從戰國時候曆史上就有記載。許許多多人到中國來留學,到中國來學習,日本沒有自己的文化,全是中國傳統文化。所以我覺得,日本人要真把古聖先賢東西找回來比我們容易,就是它農村裏面這個底蘊在,用農村來影響城市,它很快就能做成功。

  我們再看第二段「稱佛本懷」。

  【阿難。如來以無盡大悲。矜哀叁界。所以出興于世。】

  『無盡大悲』。「《普賢行願品》曰,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爲體故」,這個體是教體,就是佛教。什麼是佛教?中國古大德答得就非常好,什麼是佛教?「慈悲爲本,方便爲門」,這就答複出來了。佛教的體,教體,就是佛教從哪裏來的?根據什麼?根據大悲心,同體大悲心。用什麼方法?方便,就是方便爲門,慈悲爲本。佛教的本質我們一定要懂,它依的是什麼?這個教依的就是慈悲心,對一切衆生沒有條件,同體大悲,無緣大慈,無緣是沒條件的。自動自發,愛護一切衆生,關懷一切衆生,照顧一切衆生,全心全力爲一切衆生服務,不求報酬,只有給與,不求回報,這是佛教。有人聽到,天下有這種好人嗎?是的,佛就是這種好人,菩薩就是這個好人。我們學佛的人要學,要學得跟佛菩薩一樣,沒有一點私心。爲什麼?他完全覺悟了,他一點都不胡塗。衆生迷惑顛倒,不了解事實真相,不了解宇宙跟自己是一體。所以《普賢行願品》裏面,接著又說,「以大悲水饒益衆生,則能成就諸佛菩薩智慧華果」。這句經文說得太好了。

  「無盡」,這經上講的無盡,就是《行願品》當中「無有窮盡」。「如來以無有窮盡之大悲心,矜哀叁界」,矜哀是憐恤、憐憫。爲什麼?叁界衆生因爲沒有人教他,他看錯了、想錯了、說錯了、做錯了,感來的許許多多的災難,無盡的痛苦,現代的社會特別明顯。佛菩薩知道,佛菩薩看見,以無盡的慈悲憐憫這些衆生。這些衆生包括叁界,欲界、色界、無色界,這就是整個叁界六道。「佛爲悲憫叁界之一切衆生,所以出興于世」。叁界衆生起心動念、所作所爲這是感,衆生這些信息才動,佛就知道了。佛憐憫這些衆生,自然就應現在世間,來幹什麼?來教學。

  釋迦牟尼佛示現出生在國王家裏面,身分是太子,這種地位是別人夢寐所希求的,他得到了,得到怎麼樣?放棄了。十九歲放棄國王的繼承,放棄榮華富貴的生活,他離開家庭去修道去了,過苦行僧的生活。這是一般人做不到的,他做到了。求學很辛苦,尋師訪友一十二年,印度的宗教、印度的學術他全都學過。最後在菩提樹下,印度稱爲畢缽羅樹,在這個樹下入定,開悟了,叫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好!見性,什麼都通達了,什麼都明白了,世出世間一切法徹底通達明了,這才開始教學。教學,你看他的方便,方便爲門,他先辦小學,阿含十二年,紮根。我們今天小學是六年,釋迦牟尼佛的小學十二年,比普通人加一倍。十二年之後辦中學,提升,八年。八年之後,這二十年了,辦大學,完全講智慧,真實智慧,講了多少年?二十二年。都不是世間所能夠比的,二十二年般若。最後辦研究所,法華,也是八年,一直到釋迦牟尼佛圓寂。

  你看看他一生辦學,一生教學,你到這個裏頭去體會。你要把他真是搞清楚了,認識明白了,你就曉得佛教不是宗教。佛教是什麼?是教育,釋迦牟尼佛的教育,佛教應該這樣解釋,釋迦牟尼佛的教育。教育終極的目標是什麼?是作佛,成佛就是拿到博士學位。所以佛法裏面,佛陀、菩薩、阿羅漢、辟支佛都是學位的名稱,最高的學位是佛陀。是拿到學位,完全是學術。他的動力就是無盡的慈悲,他名聞利養什麼都不要,爲什麼那麼樣的精進?這世間人問,他爲什麼?一生不休息的在幹,爲什麼?爲了幫助一切衆生覺悟,自己先要做個好樣子,覺悟的榜樣,讓大衆向他學習。這是他爲什麼出現在世間,「正表明如來出現世間之本懷」。

  「《法華經》曰: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于世」,《法華經》上講的。大事因緣是什麼?生死大事,在這個世間沒有比這個更大的事情。大乘佛法確確實實把生死這樁事情解決了,怎麼解決的?研究到最後,人沒有生死,這真解決了。世間生死是什麼?是身體,身體不是我,我不是身體,這要搞清楚。身體是個物質現象,有生有滅,我不生不滅,把這個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了。所以,世間人認爲靈魂是我,對不對?不能說對,也不能說不對,靈魂沒有分段生死,有變易生死。靈魂到底是什麼?靈魂是真正的我胡塗了,迷了,迷了才叫靈魂,實際上它不靈。中國的孔子說得好,孔子說這個魂叫遊魂,你看《易經》裏面講的,「精氣爲物,遊魂爲變」。它的速度很快,它沒有空間跟時間,碰到有緣的它又去投胎了。投胎不管在哪一道,又去找個身體,那身體還是有生死,它的靈魂永遠不會。靈魂要是覺悟了,真靈了,覺悟了就不叫靈魂,叫靈性。靈性才是真正的我,沒有生滅,而且不斷的把自己靈性提升,你看從人間提升到天上,從天上提升到阿羅漢,阿羅漢提升到辟支佛,辟支佛提升到菩薩,菩薩提升到佛,往上提升,這叫真修行。這個提升有快樂,這個快樂不是世間人能夠想象得到。古來祖師大德說了一句話說得好,說「世味哪有法味濃」!世間是人間天上,五欲六塵這種享受,比不上佛法裏頭破迷開悟的樂趣,破迷開悟是真樂。如果世間的快樂要能超過佛法,釋迦牟尼佛他就不出家了,他就不要修苦行了。他出家修苦行,那個樂比做帝王快樂更多更大,所以人家肯幹,他不迷惑。

  末後,念老在這裏做了個結論,「釋尊所爲之大事因緣」,《法華經》上講的,大事因緣是什麼?「即宣說彌陀願力,普度衆生也。」把它歸到本經,這個話說得好。善導大師曾經說過,「諸佛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念老這個總結是有根據的,不是隨便說的。這是說佛爲什麼出現在世間?出現世間幹什麼?我們一定要知道,就是教學,做個模範老師。所以佛的身分是人天師,人間天上的老師,不是神,不是上帝,是老師。我們對佛你看稱本師,我們根本的老師,我們自稱爲弟子,這是說明我學佛的人跟佛的關系是什麼?師生關系。師生關系只有在教學裏頭有,所以佛教是教育,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現在把佛教貶成爲宗教,貶成作迷信,這是對佛菩薩很大的侮辱,錯了!你們對佛菩薩完全不了解,怎麼可以這樣隨便說法?你不認識他,不了解他,隨便批評他迷信,結果誰迷信?自己迷信。不願意接受佛陀的教誨,你永遠不會開悟,這是一門大學問。

  下面這一段講的「真實利生」。

  【光闡道教。欲拯群萌。惠以真實之利。】

  這是說明,佛成佛之後幹什麼?他就幹這個。「光者,明也,大也,廣也。闡者,開也」,合起來說,「道教,指正道實教」,道是正道,教是真實的教誨,「即諸佛之教化」。宗教這兩個字是外來語,從日本傳到中國來。從前的日本人有智慧,他們都是在中國留學,學習的時間很長。隋唐這個時代,出家人多半是善導的學生、智者的學生,所以日本的淨土跟天臺特別興旺。日本人對老師的尊敬,是他成就真正的因素,印光大師講,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對老師誠敬自然得利益。可惜最近的四百年,大概是在清朝這一代,日本就疏忽了,接受西方科學,對于傳統的東西疏忽了。我們中國疏忽大概是在慈禧太後執政的時候,滿清最後的一百年。中國傳統東西在社會上有人講、也有人聽,疏忽是什麼?沒有人認真去做了。這就是古大德所講的末法,末法是有人講、有人聽,沒有人真正去做,滿清末後一…

《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0叁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