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得?能,因为我们本来就不生不灭。
佛是一步一步的把人带起来,带到最后回归自性,在极乐世界就回归到常寂光,常寂光是真正究竟、真正的圆满。在那个境界里面身的形状没有了,心的形状也没有了,都跟虚空变成一体,真是广大没有边际。我们这个地方,前面讲的法身遍一切处,身遍一切处,心遍一切处。心地清净一尘不染,不起心、不动念,遍一切处,身心都遍一切处。虽然什么现象都没有,但是能现一切现象,众生有感,佛就有应,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现身自在,来去自如,虽现身也没有起心动念,这点我们要知道。佛跟一切众生不一样地方,他现身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菩萨如果也到这个境界,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他住实报土。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实际上也是自己自性本具的实报土,不是外头。自他不二,生佛是一,一体,众生跟佛是一体。佛法教的我们这些,这些是佛的行德,他教导我们,我们相信,我们接受。不是说接受就完事,不是的,佛要求我们自己亲自证得,你才能得受用。你自己不能证得,晓得有这桩事情,不能把它变成生活,你没有得到它真实利益。真实利益一定是变成生活,我们工作、处事待人接物全用上了,那你过的是佛菩萨的生活,那就叫善巧示现。
愿得如来清净声,这声音是什么?声音是弘法,要跟别人说清楚、说明白,还得要演出来做出一个示范,没有恶行的过失,离烦恼的垢染,这清净。「愿我如佛」,跟佛一样能够宣扬无有过失,离一切染污的这些法音,我们讲言论。「普及无边各各之界」,这是讲活动的范围、教化的范围,是遍法界虚空界,用现在人的说法就是遍宇宙,宇宙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自在往来。到那里去干什么?去教化众生,众生有感,你就去,感应道交不可思议。佛法特别重视缘,一个事物的发生一定有因,因要结成果当中少不了缘,没有缘不会结果。因是一切众生统统具足,谁也不缺,你阿赖耶识里头有成佛的种子,有菩萨的种子,六道十法界种子全具足,乃至于诸佛法界种子,你也全具足。种子统统具足,我想哪个种子成就开花结果,你得要去培植它,那就是缘。我想作佛,我今天把作佛的缘抓住,你就成佛,你想作菩萨有菩萨的缘,你想生天有生天的缘,想来生得大富大贵有富贵的缘。
佛,刚才说过了,他没有起心动念、分别执着,所以他是完全随顺众生。佛菩萨不给你做主,是你自己做主,你自己怎么想他都会随顺你。你想善,他随顺你善;你想恶,他也随顺你恶,他永远随顺你。随顺你善他帮助你,随顺你恶他不帮助你,他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这个法则是自然法则,不是有心有意的,没有分别执着,经上常常有一句话叫「法尔如是」,这法性起作用本来就是这样的。但是作恶,佛虽然不管你,随你的缘,你爱怎么做就怎么做,有人帮助你。谁帮助你?魔王帮助你,妖魔鬼怪帮助你,成就你的恶;佛菩萨帮助你成就你的善,都有人帮助,佛菩萨不成就人的恶。我们不能不懂,不能不搞清楚,范围之大是遍法界虚空界。
「《大乘义章》曰:界别」,就是分别、就是差别,这是界的意思。「诸法性别,故名为界」,法是一切万法,一切万法的性质不一样,譬如水的性是湿,火的性是热,不一样,一切法的性质不一样,这称为界。下面念老有个解释,「盖谓界者,以差别为义。事物彼此能持自相,差别而无混,是曰界。俗语中,各界人士,此界字亦具上义。由是可知,普及无边界即是遍于一切」。遍一切法,就这个意思,我们普通社会从前常这样说,现在好像很少听到。我们小时候念书,学校里每个星期一,还做一个总理纪念周,老师们上去讲演,也有的时候请外面人来讲演,这各界同胞、各界人士,这个话我们听得很习惯,好像现在没有这种讲法。六、七十年前这种术语我们常常听到,抗战期间就非常普遍。
第三句『宣扬戒定精进门』,这是把教学说法的,我们现在讲课程纲目具体说出来,佛教导一切众生教什么?教戒、教定、教精进。其实这里头六波罗蜜说了三个,三个就是代表完全的。这一句是《宋译》的原文。「在《唐译》」,唐译的本子是「演说施戒诸法门,忍辱精勤及定慧」。《唐译》的这句六度全说出来了,《宋译》的只是说三个,三个当然包括六度,所以「《唐译》文详,表宣说六度」。这是佛菩萨教学六个大纲,六门课程,每一门课程的内容都无量无边。第一个是「布施」,第二个「持戒」,第三个「忍辱」,第四个「精进」,第五个「禅定」,第六个「般若」,般若就是智慧。这是大乘菩萨教学里头的六大科目,有理、有事、有因、有果。头一个是布施,布施是什么?是放下、是施舍。因为众生有烦恼、有习气,所以迷失在六道轮回,可怜可悯!用什么方法来救他们?就这六个方法。六道众生最严重的,就是情执,贪名、贪财、贪色,这是其中最不容易放下的。所以佛第一个就教你布施,把你放不下的劝你放下,告诉你,你为什么沦落到轮回出不去,就是这些东西障碍了你,你出不去,必须放下。
教学不能没有智慧,有智慧就有善巧方便,你看这个人他的性质,他如果是贪财,对财看得很重,就教他先舍财。他对财看得不重,对名看得很重,你就先教他舍掉假名。还有的人名跟财都不重要,色很重要,他喜欢的情人离不开,皇帝位子可以让掉,这不爱江山爱美人,有,真有这种事情,就得把他这个情舍掉,他哪个严重就先舍哪个。五欲七情,财色名食睡,大概普遍来说最多的是贪财,没有一个不贪财。财能贪得到吗?真能贪得到,释迦牟尼佛、孔子都领导我们去贪财,贪不到,贪不到你要去贪这就错了。人发大财的不是他贪得的,他怎么得的?他命里有!看相算命不全是迷信,迷信有,江湖术士用这种手段去骗取一点钱财来过日子,他造业。命相真有,你要遇到真正的高人,他给你看就非常准确。这些高人给你看,他不要你钱的,那是真的;给你谈价码的,假的。告诉你命里大富大贵,你要我给你批流年,你要拿多少钱,那假的不是真的,骗人。
我们看《了凡四训》,了凡先生遇到孔先生给他算命,没要钱,还给他批终身流年,从生到死,一年一年的状况都给他写清楚,看得真灵。了凡先生是十五岁遇到这个算命的,他说二十年,那十五、二十五、三十五,二十年每年都被他算得准确,一点都不错。二十年了,没有一点点差错,他就晓得,「一生皆是命,半点不由人」。他变成什么?变成消极,意冷心灰,因为他自己一生前途他都知道,他已经很清楚。换句话就是等死,他寿命五十三岁,就等五十三岁那年。五十三岁那年他正做官,在四川一个很小的县分里头的县长,知县,还在任。这算命先生告诉他,你要辞职回到老家去寿终正寝,你的寿命到了。所以他什么都不想,真的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什么都不想,可是他「我」没有放下,还是凡夫。他是个做官的命,本来他妈妈劝他学医,他自己也有意思,这孔先生告诉他,你没有那个命,你这个命是做官的,好好读书去参加考试。你看人命是定的,哪一行哪一业,就是你是哪一界的人统统命里注定的,这个注定是前世所修的;这个人有财运,那个财也是前世修的。这讲到布施,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你过去生中布施的财多、布施的法多,你这一生既聪明又有大富。你做官为众生服务,是你过去生中发过的愿,你有这个志,而且你还真干。做到一个国家领导人,不是一生积的,在佛法里面讲,至少是五世到十世。
没有那个命这个地位得不到。我早年没学佛之前,朋友当中有一个军官少将,我认识他,不熟。那一年他升官升中将,命令还没发布,总统批准了,大概有些人把这个事情告诉他,命令还没发下来。很高兴,请朋友到家里来庆贺,就在桌上,喝酒的时候就死在桌上,高兴死了。高兴也能死人,气会气死人,高兴也能死人。所以别的朋友说,他没有那两颗星的命,你看看两颗星来了就把他压死,真的一点都不假。他要是没有升官,他不就没有这个事情!他情绪一切都正常,一高兴你看看命就送掉,真的是一生皆是命,半点不由人。命里头没有财,你得到财灾祸就来了,不是害病,就是横祸,我们今天讲意外的灾难,你预想不到的。不正当手段得来财富,你还能平安的享受,说明什么?你命里有,你命里头没有,决定得不到。那命里有,何必用非法手段去取得?你不用非法手段,到时候就来了,一样来,何必!所以人要懂得这些道理,不会为非作歹,规规矩矩的做人,你的财愈积愈厚。如果真的想发财,布施,有多少,除留一点家用之外全拿去布施,愈施愈多。
中国大陆人供财神供谁?供范蠡。我在南方,在台湾这个时间比较多,他们供财神供关公,我们感觉得纳闷,关公与发财有什么关系?关公代表忠义,你看他对刘备的忠,那个义气,曹操对他那么好他都没有动心,跟刘备同甘苦共患难,这个不容易,名利财色完全不动心,他表这个。真正发财范蠡是正确的。这是在春秋时代,吴国跟越国,吴王夫差打败了越国,越王投降了,不甘心,范蠡跟文种帮助他,二十年之后复国,灭了吴国。范蠡知道勾践这个人,这个人可以共患难,不能共富贵。他把这个事情告诉文种,文种不相信,文种被赐自杀。他带着西施走了,改名换姓去做生意,改名叫陶朱公,陶朱公就是范蠡。从小买卖做起,做了几年发大财,发财怎么样?散财救济这些苦难。统统散光了,再从小生意做起,做了两年又发,三聚三散。真的,你命里有财,愈施愈多,愈多愈施,这个是财神很有道理,他真的教你发财。这个人真聪明、真有智慧,帮助越王,知道越王之为人,你看功成之后也不告假,偷偷就溜掉,找都找不到他,这聪明到极处,明哲保身。发财之道是这么来的。财布施愈施愈多,愈多愈施,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无畏布施什么?义务照顾一些老弱残废,这些人非常可怜,你以爱心去照顾他、去安慰他、去帮助他们,这个果报是得健康长寿。人想要得到这三种要懂得道理,要懂得方法,要明了其中的因果,你依照这个方法去做、去修,你准得到。不必求,努力去做,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到时候自然来了。
这是佛菩萨教我们的,是古圣先贤教导我们的。人与人的关系建立在四摄法,四摄法是佛门的交际法、公共关系法。我用这个方法来团结宗教,一九九八年、一九九九年,我在新加坡做得非常成功。当时新加坡有个部长曾士生先生,我们在一起吃饭的时候,他就问过我,你用什么方法把九个宗教都团结起来?我说,我这个方法是佛教给我的。佛还有这个方法?我说有。他说在哪里?我就告诉他四摄法。四摄法用在家里家和,用在哪里都好,这就讲人与人的关系。今天这个世界上就不懂这个关系法,懂这个关系法世界天下太平,用不着战争。战争是结怨,结冤仇,那是没完没了的事情。一定要懂得四摄法。
四摄法第一个是布施,那个布施跟这个布施意思不一样。菩萨的布施是什么?是对治贪心的。贪瞋痴是三毒烦恼,用什么方法来对治贪瞋痴?布施就是对治贪心,持戒是对治恶业,忍辱是对治瞋恚,智慧是对治愚痴,这用方法来对治它的。实际上谁得利益?自己得利益,不是别人,别人得利益太少了,自己能在这个地方把贪心断掉。「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布施这个方法好!所以四摄法里头的布施就是多请客、多送礼,这人际关系不就好了吗?不要求别人回报,这是第一个方法,人与人当中感情建立,中国人讲究礼,礼尚往来。第二个叫爱语,爱语不是甜言蜜语,不是的,是真正对他爱护:换句话说,要跟他讲真话,不能欺骗他。给他讲的对他一定有好处的,绝对不会有伤害的,他对你信任。第三个是利行,我们自己所作所为对他有利益,决定没有伤害,他就欢喜。第四个叫同事,这一条是最难,这条是证了果的菩萨才可以做,我们一般人不能学,学不到。譬如你想跟这个人结关系,这个人是个赌博的赌徒,你敢跟他到赌场去吗?这个人是酒鬼,他有很多恶习气,你没有办法。菩萨行,菩萨,你赌博他陪你去赌,你看菩萨每次都赢钱,你一定会向他学习。我怎么会赢?我有智慧,般若波罗蜜,你学了之后你就会了。用这个方法来引导他。所以菩萨有这个能力,能真正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我们就不敢,我们跟大家同事,我们要跟佛同事,要跟菩萨同事。引导他来入佛门,知道学佛的好处,学佛真正的利益,确实你能看到的是健康、快乐、幸福美满,这大家都希望的,四摄法。
所以怎么团结宗教?到每个宗教去拜访,我们带着礼物跟大家结缘,礼貌上去访问,听听他们的教义做交流。一般宗教都做了一些慈善事业,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他们都有学校、有医院、有养老院、有育幼院,还有职业的培训班帮助人就业,办这些学校。那我们去了,也捐助一点帮助他做慈善事业,这个他欢喜。所有慈善事业的经费靠捐助,我们帮助他,热心的帮助他,这个关系就建立起来了。最好的活动,我们办旅游、办访问。新加坡宗教访问团访问印度尼西亚、访问中国。访问,因为出去访问总得有十几天、半个多月,每天在一起,从早到晚什么话都谈,这是最好团结的时候,真的变成朋友,界限完全没有了,所以宗教变成兄弟姐妹一样。旅游多欢喜,旅游需要费用,费用我们佛教自己拿,我们全部负担他们的费用,机票统统我们来负责,就是邀请他一块去玩去。所以常常办旅游,到国外去参观访问,也带动了其它国家看到宗教团结有必要,你看我们的团结,这些都是方法,都产生了很好的效果。我们这一次在图文巴,把这个小城十几个宗教团结成一家,一年的时间做得很有成就。图文巴的居民跟我们的关系非常好,那是十年的关系。我们就用一个方法,每个星期六免费供应晚餐,叫温馨晚宴,什么人都可以来。所以图文巴的市民大概都到我们那里去吃过饭,参观我们的道场,没有一个不欢喜。好,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一六集》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