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常乐,他幸福无比!跟这些人在一块,德行增长、智慧增长,所以有高人出现。现在大家对这个疏忽了,没有人学习,没有人真修,变成儒释道都没有人才,社会才这么乱,日子过得这么辛苦。这些道理我们都要懂得,灾难是一切不善的念头、不善的业所感得的。
我们希望年轻人,三十岁以下的这都是年轻人,真正发大心。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好好的学佛、学传统文化,来帮助国家、帮助政府安定社会,来创造世界和平。这就是佛菩萨的事业,这就是圣贤事业。用什么方法?教学,这个要记住,做官不行。释迦牟尼佛不做国王,教学,只有教学能办得到。领导,自然有大福德人去领导,教学的人帮助领导的人就够了。跟领导的人是师生的关系、是朋友的关系,这个多圆满。像古代,你看儒释道三家的圣贤,国家都封为国师,帝王自称弟子,他们跟这些人师生关系。跟这些三教的学人是同学的关系,一心一德,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究竟离苦得乐,一定要帮他开智慧,因为苦是迷惑造成的,乐是觉悟造成的,只有教学才能帮助人离苦得乐,这一生干这个事情是最有意义的。不但帮佛教,还要帮世间所有宗教,希望他们都能够恢复教学。宗教的经典至少都是教伦理、教道德、教因果、教你不要做坏事,没有一个宗教不教人孝顺父母、尊敬尊长,统统都有,哪个宗教经典里都有。所以宗教是好教育,要维系、要帮助它发扬光大,要奖励这些传教的教士。
所以,这个随缘的意思好,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自己的心住在阿弥陀佛上,心无二念,没有别的愿望,就这么一个愿望,求生净土,亲近弥陀,做阿弥陀佛的弟子,跟在阿弥陀佛的身边,我们就满足了。「停止于诸法幻化之理」,这个理清楚、明白、不动摇。「分别药病化益众生」,这教化众生、社会,这社会众生有些什么毛病,要用什么药去治他,这个要帮助众生。现在众生的病,是把自性里面的德行统统忘掉了,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违背了性德。性德是什么?老祖宗说得清楚,老祖宗说的是性德,不是他自己的创造,不是他自己的发明,这个要搞清楚。现在的人是自大,不服人,瞧不起古人,认为古人都是落伍的、古人都是迷信的、古人都是搞封建的,这些想法、看法错了。你对于古代文化有没有去研究?你知道多少?你怎么可以随便批评?古人不说别的,古人心地清净,这一点我们就比不上他。我们现在心多乱,妄念多少!古人妄念少,心地清净,他生活单纯,他没有太大的奢望,都能够安分守己,而且都能照顾别人。
不算太久,七十年前,中国跟日本打仗,我们那时候是学生,小学生、初中学生,我们流浪逃亡,走到任何地方都是陌生的。可是当地的人民都会照顾我们,我们没得吃的,他做东西给我们吃;看我们受冻的,拿几件衣服给我们。现在没有了。抗战期间,我们是流亡学生,跟家庭离散,消息都没有,国家收留我们,办国立中学来收留这些流亡学生,在后方念书。老师跟学生就跟父子关系一样,感恩,一辈子不会忘记。老师把我们像自己儿女一样关怀照顾,同学跟亲兄弟姊妹一样,这种情现在没有了,我们还能享受到。这是什么?这是中国传统,在那时候还剩那一点点,愈往上面去,人心、人情愈浓厚,过的是真正人的生活。人爱家、爱亲戚朋友,真的彼此互相关怀、互相照顾、互助合作,确实是亲爱精诚。这是老祖宗世世代代相传的。八年抗战,胜利之后没有了,学外国人的,中国人丧失自己的民族自信心,什么都是外国好,向外国学习,这错了。现在外国人走投无路,希望向中国古人学、向印度人学,去找古文化。
中国教育基本的东西是什么?给诸位说就一个字,五伦里头「父子有亲」,中国人叫「止于亲」。这个亲是亲爱,这个亲爱是天性,不是哪个人发明的,不是哪个人创造的,不是,天性。我在前几年,有一次在日本开会,联合国的和平会议,在日本冈山召开的,我参加过两次。第一次我在那边,日本那边学佛的同学大概有十几二十个人,他们陪同我、照顾我。有一次我们散步在路上,有个年轻的妈妈推着她的小儿子,四个月,放在小车上推着,我们一起走。我突然停下来,我说你们大家来看,看什么?父子有亲。你看看这个母亲对她的儿子,儿子虽然不会说话,你看他眼神、看他表情、看他动作,他多爱他的妈妈。没人教,天性!这是什么?这就是父子有亲,你在此地看到了。
中国传统教育,发源点就在这个地方,这老祖宗发现的。教育第一个目标,就是希望这种亲爱,是天性这种亲爱,能够在一生当中永远保持而不失掉,这是教育头一个目标。第二个目标,希望把这个亲爱发扬光大,能够爱你的家族、爱你的兄弟姊妹、爱你的亲戚朋友,把它发扬光大。爱你的乡里、爱你的族群、爱国家,到最后,「凡是人,皆须爱」。中国几千年的教育是爱的教育,这个教育是家庭负责任。中国这个族群,在全世界做了很多好事,没有人不敬佩的,中国人真的是大公无私。郑和七次下西洋,带的军舰,最多的时候将近两百艘,最少的时候也有六、七十艘军舰,几万人航海,没有侵略任何一个国家,没有占领人家一个地方。西方三支军舰,马六甲的人说就把马六甲占领、掠夺。中国来了那么多,完全是送礼,教大家农耕的技术,都欢喜!所以马六甲,你看每一条街都有郑和庙,对他念念不忘。中国人是好人,不是坏人,跟人家交易总是多给别人,对人家总是很厚道。那要是外国人,郑和那一支军队走遍全世界,那中国殖民地不知道有多少。中国人不干这个事情,不是傻瓜,积的厚德。在今天这个大灾难,我们要有信心,祖宗之德,中国不会灭亡。
中国有灾难,灾难是什么原因?不听老祖宗的话,完全违背老祖宗,老祖宗大概要有一点惩罚,这人之常情。老祖宗总是爱护自己的后裔,不会叫他灭绝,这是我们坚定信心不会改变的,中国文化决定会传遍全世界,现在已经有了征兆,《群书治要》。我们这一宣传,在国际上一宣传,产生很大的影响力,大家都迫切要求英文的翻译本。我们现在第一册翻出来了,现在正再审查,本来是这个月可以出来了,希望再仔细的审查,希望翻得更圆满、更好,延后两个月出版。我说好吧!希望它尽善尽美,头一炮要打响。这个东西出来之后,就大量印送到全世界,全世界人都学中国文化。所以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我现在看来看去是中国《群书治要》的世纪。真好,我们看了真欢喜。这个书刚刚翻译,还没有修改,马哈迪长老就等不及了要看,稿本,底稿送给他看。还有马来西亚现在的首相纳吉,他邀我到他家里去作客,我也带了这个稿子,没有翻完的,一部分送给他。他欢喜,他讲话的时候就引用了。
所以中国年轻人要认真努力,不但救国家,也救了全世界,这好事情。所以,知道病,知道药,《群书治要》是一服良药。唐朝这个朝代治理国家都用这部书,当时各级领导的官员都要读,必读之书。现在我们让蔡老师带着庐江以前这批老师们,在马来西亚给这部书做批注,注音、批注,再翻成白话文。然后从白话文再翻成英语,翻成外国文字,先翻英语。现在马来西亚再翻成马来文,慢慢向国外去流通。
第三个,「息二边分别止,又名制心止」,这就是佛法讲的制心一处,就是制心止。这个话佛说了好几次,「制心一处,无事不办」,这个非常重要。「第一止偏于真,第二止偏于俗」,这是二边都不偏的,息二边分别止。「俱不会于中道」,俱是二边都离开、都不执着。「今知真非真,则空边寂静。知俗非俗,则有边寂然。即息真俗之二边,而止于中谛者。是对于中观之止也。」这是我们如何从俗归真,把自己的境界向上提升,晓得真假都是个概念。我们没有这个概念,心就恢复到清净、恢复到平等,这是如来的境界、是法身菩萨的境界,他们的心真清净。清净心里头没有众生,也没有佛,有佛也不清净,自性清净心里头没有佛,这个要知道。无佛无众生,众生跟佛都是从妄念上出来的,没有妄念了,佛跟众生都没有,多么清净。没有分别就没有高下,就是平等的。
诸佛如来、法身菩萨在我们这个世间,他所表现的,这三种是统统具足。跟我们往来,他是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而他自己的立场,如如不动。真的没有起心、没有动念,起心动念尚且没有,哪来的分别执着?他没有!我们从这儿就明白了,他心只生智慧,不生烦恼。没有妄想分别执着,怎么会生烦恼?自性智慧往外透,变成对我们凡夫的性德。给诸位说,我们老祖宗讲的五伦,父子有亲、夫妇有别、君臣有义、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是什么?人与人的关系。关系比什么都重要,不懂关系,社会就乱了,一定把关系搞好、关系做好。父子的关系一定要亲爱,夫妇的关系一定要负责任,两个人有不同的任务,夫义妇听。有别,是维护家族任务不一样,过去男子负责家庭经济生活,他要出去谋生;太太在家里,她要负起教学的工作,要把儿女教好,所谓相夫教子。你家里能不能出贤人,能不能出圣人,关系在母亲,母亲会教,儿女就变成圣贤。
所以在中国过去,教学当中,教女孩子比教男子严格,为什么?女孩子是圣人的一个因素。国家能不能出圣人,是女孩子的事情,女孩子懂得教育她的子女,家里出圣人。周朝开国,文王、武王、周公都是大圣人,妈妈教出来的。他们家里祖孙三代都了不起,祖母太姜、他的母亲太任、他的媳妇太姒,三个都会教,所以家里出大圣人。建立政权,维持八百年,中国时间最长的周朝八百年,得力于这三个妇女。所以中国妇女在古社会里头不是没有地位,有崇高的地位,家庭需要她、国家需要她。
所以中国文化不能不学,不学你什么都不懂,产生许多没有必要的误会,这是错误。中国东西太好了,学了之后你真的产生感恩之心,你会爱国家、爱民族。你不认识它,你轻视它、小看它,这个错误!真正了解、明白没有不爱国的,不爱国家的是对于自己国家文化一无所知。我们疏忽传统文化两百年了,要把它恢复起来也得要两百年。我们只能够把这个薪火保持住,别叫它灭掉,发扬光大我们看不到,我们下一代也看不到。好好的保存,我们这一生能传二、三个人不错了。
将来你们办佛学院,我希望佛学院只招二十个学生,不要招多。不招生,有好的人介绍过来,不招生。二十个学生,十个是正科生,十个旁听生。基础教育一定要严格督促,儒释道的三个根,出家人还要加上《沙弥律仪》,四个根,一定要做到,不做到的请他离开。还有文言文,语文的一个根,要背一百篇古文,时间两年。一个星期背一篇,两年要熟背两百篇古文,不能背诵的就被淘汰掉了。因为你读古文,经典都是古文写的,你才有能力直接跟古人学。要靠翻译成白话文,等于说别人吃的东西吐下来喂你,不是味道,变味了。学文言文,直捷的,味道纯,才能学到东西,这个一定要坚持。学生不在多,三个、五个不少,十个、二十个不多,不能超过二十个。守住印光大师的教诲,道场的人数别超过二十人,人多我们的精神、力量都分散了,很难做到,所以人少好教。真正人才出来一个,抵一百个都不止,我们要真正出人才,为国家增光、为佛教增光。
好,今天时间到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二七集》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