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三三集▪P4

  ..续本文上一页弥陀佛有缘,你决定得生,你决定能成就。

  「又一其心者,即一心也」,这一心什么意思?专注在佛号,一心无二心,心里面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放下了,这叫一心。「故本品名至心精进」,这一品的品题就用了这四个字,至心精进。「一心者即真如也」,真如是真心。「如《止观》曰」,天台家的《止观》,说「一心具十法界」,具是具足,一心具足十法界。一心具足遍法界虚空界,遍法界虚空界就是一心,这一心还得了吗?一心就是如如,一心就是自性,一心就是法性,一心是大圆满,佛法修行没别的,最高的境界就是一心。「又《探玄记》曰」,《探玄记》是贤首国师的,「一心者,心无异念故」,就是不怀疑、不夹杂。在念佛法门里面,这句佛号不间断,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

  「又《教行信证文类》曰:言一念者,信心无二心,故曰一念,是名一心。一心则清净报土真因」。我们在这里又得到了很好的信息,极乐世界实报庄严土,实报庄严土的真因是什么?一心,你说一心多重要。如果一心真的是实报庄严土的真因,我们就相信,农村这些阿公阿婆,他们念佛往生都在实报庄严土。我们这些知识分子都以为自己很聪明、很有智慧,到极乐世界大概都是在方便有余土、凡圣同居土。为什么?我们用妄心,阿公阿婆用真心。真心那个样子是非常可爱,是非常可敬。你看那个样子好像是个白痴,什么都不懂,你问他什么他都是阿弥陀佛,他没有第二句话跟你讲。你跟他讲话,也不知道他听懂他没听懂,他只对你笑,只对你念阿弥陀佛。真心,一点妄念都没有。这样的人往生实报庄严土,不可思议!

  「正如本经一心结得大愿」,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是外面的境界,是十方诸佛剎土,阿弥陀佛的心是一心,一心选择的这是四十八愿,四十八愿是这么来的。「显一心乃报土真因」,换句话说,净土是一心之所显现的。一心怎么显现的?一心是集一切诸佛剎土里面的精华而显现的。我想我这个说法没有错误,不是他自己思惟、不是他自己想象,他没有,他没有起心动念、他没有分别执着。西方极乐世界是法尔如是成就的,跟一切诸佛剎土不一样。这个地方原本是释迦牟尼佛的净土,我们住在这里,就把它变成秽土,为什么?我们的思惟、想象乱掉了,偏见、邪见太复杂,一切法从心想生。从心想生就是唯识所变,心想就是唯识,不想就是自性,所以不起心不动念是真心、是自性。这是选择,选择之后还得要有真实功德,真实功德从哪来的?他真干,诸佛剎土那些好的我们要真修。看到那个报土的精、粗是果,因是什么?因是心地的善恶,所以,要断恶修善,那就得「勤修」。这个经文:

  【精勤求索。恭慎保持。修习功德。满足五劫。】

  『五劫』是时间,这么长的时间精勤在求。求什么?每个剎土里头美好的我都想要,我这个世界都有,一切不善、不好的,希望我这个世界都没有,这是『精勤求索』的标准。我们看念老的批注。「精勤求索」,汉译、吴译这两种译本,这一句原文是「勇猛精进,勤苦求索」。会集把这八个字变成四个字,你看里头有精、有勤、有求索,八个字变成四个字,意思圆满的保存在里头。「故知精者,即精进义」,勤是勤苦的意思,又求是愿求,索是取,取得。

  『恭慎保持』,「《汉译》曰:我当奉持,当即中住」。恭是敬,敬的意思,恭敬。慎是谨的意思,谨慎,有诚的意思,有安静的静的意思。「《汉译》当即中住,即恭慎两字之实义。安住中道,是真恭慎。」「保持与保任同一保字。宗门」,禅宗里头说「心心不异谓之保」,这个意思跟净土宗里头所说的「净念相继」,净念相继就是保。持是行持,也是执,执着的执,「即《汉译》之奉持」。「故知恭慎保持者,乃自然敬肃,从容中道,心心不异,任运自持」,这个任运是自然的,没有一点点勉强。修行一定要做到自然,自己有意思要怎么样学的时候还不自然。但是要从有意到无意,从有心到无心,这是必须经历的过程。所以慧要开,智慧要开,智慧一开,逐渐逐渐把渣子淘汰掉,叫糟粕淘汰掉,留它的精华。什么是渣子?有意思就是渣子,你有意思。有意思是什么?那是妄想分别执着,这个东西一定要淘汰干净,要知道妄想分别执着就是糟粕。这个东西淘汰尽了,你的真心现前,你的本性现前,禅宗说明心见性,教下说大开圆解,净土宗讲理一心不乱,生实报庄严土。即身成佛,不是假的,你有没有看见过?或许见到过,你不认识他,当面错过。

  你要遇到一个老太太,手上拿着念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你跟她讲话她对你笑,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回答你,你问她什么都是阿弥陀佛。你赞叹她,阿弥陀佛,你骂她,她阿弥陀佛,她什么都是阿弥陀佛。那是什么?那是用真心。那个人说不定她到理一心不乱了,她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实报土上上品往生。我们看到不认识,说这个老太婆,你看白痴,问她什么都不懂,问她什么都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还得了!念念阿弥陀佛,没有离开阿弥陀佛,这叫保任,她真的把阿弥陀佛保住了。任运自持,心心不异,前心是阿弥陀佛,后面心还是阿弥陀佛,念念相续的全是阿弥陀佛。我们能做到吗?能跟她比吗?

  任运是自然,自然而然,没有一丝毫勉强,她的佛号一句接一句,一个杂念都没有,什么环境都是清净法界。心净则佛土净,你在闹市里面,老太婆在闹市里头,你看到往来的人川流不息,她在净土,她一点没有受到干扰,这是什么?她功夫成片了。功夫成片就有这么好的境界出现,何况一心不乱!由此可知,我们修学要选择环境吗?要。选择环境对谁?初学的,那个心乱成一团的,对他需要选择。对功夫真正得力的,到这个程度的,不要选择环境了,为什么?他在任何一个境界里头他都是在极乐世界;六道里头,无论他到哪一道,他还是住极乐世界。然后我们就恍然大悟,极乐世界这些佛菩萨应化到六道,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他自己本身确实住极乐世界,如如不动。我们凡夫看不到,真正有功夫的人看到,什么样功夫?与他同等境界的人看到了,不是同等境界人看不到。

  所以念老末后结的这个四句,对我们初学的人说非常重要。「恭慎保持」这四个字怎么讲法?我们怎么学法?「自然敬肃,从容中道,心心不异,任运自持」。这个好,我们真的要把它做到!这个四句要记住,用在日常生活当中、用在工作当中、用在处事待人接物。你恭慎保持什么?就保持这一句阿弥陀佛,你的信心、你的愿心、你的这句佛号。如果没有恭敬、慎重这个心你保持不住,你必须对一切恭敬。为什么对一切恭敬?你真听佛的话,你真干。佛怎么教我的?佛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我能不能接受?如果真能接受,对佛能不恭敬吗?第二个字是慎,慎是谨慎,就是小心,待人接物认真负责。有这两个态度,恭敬的态度、谨慎的态度,你才能保持,保持你的信、愿、持名。从容中道,你看自然的敬肃,养成习惯了,一点勉强都没有,从容中道,不偏不邪就是从容中道;心心不异,前念后念全是阿弥陀佛;任运自持你就是极乐世界的菩萨,你还没有到极乐世界去,你不是假的极乐世界菩萨,你是真的,你肯定去。你现在在这个世间做如是的示现,那就是威仪有则,把《还源观》上的四德做出来,教化众生。你不必说一句话,你是在示现,你是在表法。会看的人看到了,不会看的,这个印象也印在阿赖耶识里头,但是他不觉悟。会看的他觉悟了:学佛要这样学法,求往生要这种求法。像这种求法,真的,善导大师说的话对了,「万修万人去」,没有一个漏掉的,无比的殊胜!恭慎保持。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三三集》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