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搞明白,你才真正得到法喜。法喜是什么?有受用了,快乐。孔夫子所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快乐,展开经卷法喜充满。什么最快乐?这最快乐。再告诉诸位,快乐身体就好,我们需不需要去锻炼身体?不需要,我读书就是锻炼身体,快乐,人逢喜事精神爽。有人告诉我,要这个运动、那个运动,那些什么?那都是魔,把你读经的时间缩短了,你要去做运动去。你看他也是好意,实际上让你少读一点书,少看一点。他怕的是看累了,眼睛花了,身体坐在这里血液循环不好,他注意这些。哪里晓得,他就不懂得心想生,心好的时候,无论坐在哪里,是坐在那不动,一百天不动,血液循环比你们运动的人好多了。运动的人比不上他,他意念可以支配一切,你们做不到。说来说去还是信心问题,我们要培养信心,从哪里培养?一定是彻底了解,了解得愈多,信心就愈坚固。信心不足是对经义不了解,要读经,古人讲「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读了一千遍意思还没见到,这是什么?这是我烦恼习气重,没有办法专心。那就听,道理搞清楚、搞明白了,再去读就专心了。
「达于究竟」,究竟是什么?究竟就是教学为先,究竟就是明心见性。「究竟者,即经中真实之际」,真实之际就是信心,究竟真实之际就是明心见性。「即一法句」,一法句就是「清净句」,清净句就是「真实智慧无为法身」。这一句归纳到什么?归纳到南无阿弥陀佛,就这一句。阿弥陀佛是清净句,阿弥陀佛是一法句,阿弥陀佛是真实智慧、是无为法身。你看看,这完全是给我们世间人做样子的,示现的。世间自在王将遍法界虚空界所有一切诸佛剎土,用他的神通力展现在法藏比丘的面前。你看经文我们一直学下来的,前面第一段他细心去观察,第二段他思惟究竟,第三个就是「选择」,哪些他要摄取,哪些他要淘汰的,他要来选择。我们看经文:
【便一其心。选择所欲。结得大愿。】
大愿是四十八愿,这就说明四十八愿从哪来的?是从他选择当中来的。不是自己的理想,阿弥陀佛没有理想。大愿是看到什么?一切诸佛世界好的我们采取,不善的我们回避。所以这个世界,就是一切诸佛世界里头的精华。诸佛剎土里头有精华,还有糟粕,极乐世界没有糟粕全是精华,精华当中的精华。所以你往生极乐世界,做阿弥陀佛的弟子,你到任何佛国土,那个佛对你都很恭敬,为什么?弥陀弟子,特别看重你,沾阿弥陀佛的光。走到任何地方,诸佛如来恭敬你,护法神当然会保护你,弥陀弟子还得了吗?与其说我将来要做,现在做不更好吗?为什么不肯现在做?现在就做弥陀弟子,我今天就做弥陀弟子,要发这个愿。怎么做?依教奉行就是弥陀真正弟子。弥陀的教诲就在这部经上,我们读这部经,我们也像弥陀一样在这部经上思惟究竟。我们在这里也选择,怎么选择?佛教导我们「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我们就选择这个,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什么都放下。听经只听《无量寿经》,为什么?《无量寿经》是讲我们家里事情,极乐世界是我家,是我家里事情。其它的讲授是外面事情,不是我家里事情,这是讲我家里事情。讲我家里事情很重要,我要听,讲外面事情与我不相干,我不要听,要用这种心态来学,我们肯定在很短的时间就得念佛三昧。
念佛三昧是什么样子?你就真正学到老太婆了。李老师一生没有学到,我们就学到了。不管别人讲什么东西,我们自己也不知道是听到还没听到,就一句阿弥陀佛。讲什么,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一句阿弥陀佛。贤首国师《还源观》上讲的四德圆满做到。跟一切人往来,「随缘妙用」,你懂得吗?跟任何人接触随缘,妙用是什么?就是阿弥陀佛。想什么都阿弥陀佛,说什么阿弥陀佛,听什么阿弥陀佛,回答别人全是阿弥陀佛,除了阿弥陀佛之外什么也没有。人家以后看到,那个人就是阿弥陀佛,一点没错。阿弥陀佛在哪里?那个人就是的,真变成阿弥陀佛。这就是李老师一生想学的,他告诉我是勉励我,他没学到,希望我能学到。你看随缘妙用。「威仪有则」有没有做到?做到了,做出这个榜样给别人看,要往生像我这样子,决定往生。你不是做到我这样子,你往生没有十分的把握;做到我这样的,十分把握,决定往生,你看。第三「柔和质直」,对任何人满面笑容,欢喜心接众,这柔和。质直是什么?质直是真心,真心就是阿弥陀佛,我以真心对待你。末后一句,这四德最后一句「代众生苦」,这样修行的人代不代众生苦?阿弥陀佛所住在的地方怎么会有灾难?这个地方没有灾难,不就是代众生受苦了吗?四德都圆满做到,谁做到的?老阿公、老阿婆做到了,我们没做到,他做到了,四德都具足。
后面讲修行《华严》的方法,五止、六观,一句阿弥陀佛究竟圆满,五止六观统统归摄在这一句名号当中。止是制心一处,我就把心放在阿弥陀佛这一处,我心里头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也没有,叫制心一处。而且成就非常快速,不需要很长的时间,你得真干!所以做不到的都是妄念太多、杂务太多,谁障碍他?自己障碍自己,外头有没有人障碍?没有,外面人障碍不了你,事障碍不了你,物障碍不了你。你要说外面环境障碍你,你不懂佛法,你不了解事实真相。外面境界统是虚幻的,《般若经》上讲得好,「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谁障碍你?自己障碍自己,不是别人,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
我们现在看念老的批注。『便一其心,选择所欲,结得大愿』,「乃专一自心,选择度生所欲。开化显示,流出依正种种庄严,不可思议净土法门」。这个意思就说得很清楚、很明白。这三句的意思,说专一自心,专一自心用佛的话来说,就是制心一处,佛在《遗教经》上讲的。大乘经教里面也有说,大乘也讲「止心一处」,停止的止,把心止在一处,无事不办。这个无事包括的范围太大了,内是我们的身心,外面是整个宇宙。我们有没有能力改变太空当中的星球运行的轨道,有没有?给你说有,有这么大的能力。我们自己现在不知道、不晓得,以为我们是个无能的人。我们的心散乱,像灯一样,灯光四面八方它都放射。如果把灯光的光集中在一点,则变成激光,我们晓得,激光可以穿透钢板,有这么大的力量。现在分散的力量,连一张纸都不能透过,都把你障碍住。你要能够集中成为激光的话,你想那个多厉害!
念老在经文里头引用一个科学的实验,这个实验报告说,一九八0年量子力学家发现微中子。这是物质里头大概是现在发现最小的,它多大?只等于一个电子的一百亿分之一;换句话说,一百亿个微中子变成一个电子。这么小的一个东西,它能够穿透十亿公里,我们地球没有这么大,十亿公里厚的铝板或者是钢板,它能够很顺利的穿过。因为什么?金属它有密度,里头还有缝隙,它从那缝隙里头钻过去的,十亿公里,有这么大的一个能量。这个例子是阿赖耶的相分,阿赖耶的境界相,心念是转相,能量是业相,阿赖耶的三细相,被现在的量子力学家发现了,真正不可思议。
所以,法藏比丘选择度生所欲,十方世界一切众生他们的欲望,不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没欲望。众生想的什么,他在观察二百一十亿佛国土里面去选择,选择的都是一切众生的希望。众生不希望三恶道,所以他第一愿他国中没有三恶道。众生最怕将来造的罪业又会堕三恶道,所以他第二个愿,所有一切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以后永远不会再堕三恶道。他都是为别人想的,不是为自己。所以极乐世界我们用现在话说,纯是客观环境造成的,没有一个念头是阿弥陀佛主观的念头,没有。这个世界可以相信,这个世界值得赞叹,我们应该要去。到那里去才晓得我们所想到的它全有,我们没想到的它也有,真是妙不可言。
开化显示,从自性里头流出来的依正种种庄严。正报庄严是身体,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身体跟阿弥陀佛完全相同。这是因为佛看到十方世界里头有这个现象,身相长得好的就有傲慢,身相不好的他又有自卑感。都生烦恼,傲慢是烦恼,自卑感也是烦恼,总觉得不如人。所以到西方极乐世界,身相平等,大家相貌都一样。像《观经》上所说的,「佛有八万四千相,相有八万四千好」,这是《观经》上讲的。这个经上讲的,只讲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随顺世俗的讲法。世尊当年出现在印度,印度人认为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他们心中最仰慕的,随顺他们。《观经》上讲的那是极乐世界实际的状况。
「不可思议的净土法门,得成大愿,惠予众生真实之利」。得成大愿,四十八愿是这么来的,说明四十八愿的来源,这讲清楚了。不是自己在那里大家在想,集思广益,不是的,也不是阿弥陀佛自己想的。而是去参观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剎土,选择佛土里头最优秀的,造成了极乐世界。所以极乐世界也是集大成。集大成值得尊重、值得敬仰,孔夫子是集中国古代文化的大成,夏莲居是集五种《无量寿经》原本的大成,黄念祖老居士是集八十三种经论、一百一十种古大德注疏的大成,都是做集大成的工作。自己真的跟夫子的态度是一模一样的,没有创造、没有发明,孔子说「述而不作」,法藏菩萨述而不作,只做集大成的工作,给我们很大的教训。我们现在,凡夫,都想自己创造、自己发明,搞了一辈子什么也没搞出来,造一身罪孽。人家一生什么都不干,只是收集别人好处,自己得到真实的受用,多省事、多聪明、多有智慧。我们不跟别人比,觉得自己很了不起,跟别人一比就不行了,差太远了。所以,这学习心态非常重要。大圣大贤、诸佛菩萨统统都是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这是我们要知道的。惠予众生真实之利,这就是极乐世界成就了,用这个环境来接引一切众生。有缘的人,这个缘很简单,只要你相信、只要你肯去、只要你肯念阿弥陀佛就行了,就这么简单。信、愿、持名四个字,你能接受,你跟极乐世界有缘,你跟阿…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三三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