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叁叁集▪P3

  ..續本文上一頁搞明白,你才真正得到法喜。法喜是什麼?有受用了,快樂。孔夫子所說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快樂,展開經卷法喜充滿。什麼最快樂?這最快樂。再告訴諸位,快樂身體就好,我們需不需要去鍛煉身體?不需要,我讀書就是鍛煉身體,快樂,人逢喜事精神爽。有人告訴我,要這個運動、那個運動,那些什麼?那都是魔,把你讀經的時間縮短了,你要去做運動去。你看他也是好意,實際上讓你少讀一點書,少看一點。他怕的是看累了,眼睛花了,身體坐在這裏血液循環不好,他注意這些。哪裏曉得,他就不懂得心想生,心好的時候,無論坐在哪裏,是坐在那不動,一百天不動,血液循環比你們運動的人好多了。運動的人比不上他,他意念可以支配一切,你們做不到。說來說去還是信心問題,我們要培養信心,從哪裏培養?一定是徹底了解,了解得愈多,信心就愈堅固。信心不足是對經義不了解,要讀經,古人講「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讀了一千遍意思還沒見到,這是什麼?這是我煩惱習氣重,沒有辦法專心。那就聽,道理搞清楚、搞明白了,再去讀就專心了。

  「達于究竟」,究竟是什麼?究竟就是教學爲先,究竟就是明心見性。「究竟者,即經中真實之際」,真實之際就是信心,究竟真實之際就是明心見性。「即一法句」,一法句就是「清淨句」,清淨句就是「真實智慧無爲法身」。這一句歸納到什麼?歸納到南無阿彌陀佛,就這一句。阿彌陀佛是清淨句,阿彌陀佛是一法句,阿彌陀佛是真實智慧、是無爲法身。你看看,這完全是給我們世間人做樣子的,示現的。世間自在王將遍法界虛空界所有一切諸佛剎土,用他的神通力展現在法藏比丘的面前。你看經文我們一直學下來的,前面第一段他細心去觀察,第二段他思惟究竟,第叁個就是「選擇」,哪些他要攝取,哪些他要淘汰的,他要來選擇。我們看經文:

  【便一其心。選擇所欲。結得大願。】

  大願是四十八願,這就說明四十八願從哪來的?是從他選擇當中來的。不是自己的理想,阿彌陀佛沒有理想。大願是看到什麼?一切諸佛世界好的我們采取,不善的我們回避。所以這個世界,就是一切諸佛世界裏頭的精華。諸佛剎土裏頭有精華,還有糟粕,極樂世界沒有糟粕全是精華,精華當中的精華。所以你往生極樂世界,做阿彌陀佛的弟子,你到任何佛國土,那個佛對你都很恭敬,爲什麼?彌陀弟子,特別看重你,沾阿彌陀佛的光。走到任何地方,諸佛如來恭敬你,護法神當然會保護你,彌陀弟子還得了嗎?與其說我將來要做,現在做不更好嗎?爲什麼不肯現在做?現在就做彌陀弟子,我今天就做彌陀弟子,要發這個願。怎麼做?依教奉行就是彌陀真正弟子。彌陀的教誨就在這部經上,我們讀這部經,我們也像彌陀一樣在這部經上思惟究竟。我們在這裏也選擇,怎麼選擇?佛教導我們「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我們就選擇這個,一個方向、一個目標,什麼都放下。聽經只聽《無量壽經》,爲什麼?《無量壽經》是講我們家裏事情,極樂世界是我家,是我家裏事情。其它的講授是外面事情,不是我家裏事情,這是講我家裏事情。講我家裏事情很重要,我要聽,講外面事情與我不相幹,我不要聽,要用這種心態來學,我們肯定在很短的時間就得念佛叁昧。

  念佛叁昧是什麼樣子?你就真正學到老太婆了。李老師一生沒有學到,我們就學到了。不管別人講什麼東西,我們自己也不知道是聽到還沒聽到,就一句阿彌陀佛。講什麼,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一句阿彌陀佛。賢首國師《還源觀》上講的四德圓滿做到。跟一切人往來,「隨緣妙用」,你懂得嗎?跟任何人接觸隨緣,妙用是什麼?就是阿彌陀佛。想什麼都阿彌陀佛,說什麼阿彌陀佛,聽什麼阿彌陀佛,回答別人全是阿彌陀佛,除了阿彌陀佛之外什麼也沒有。人家以後看到,那個人就是阿彌陀佛,一點沒錯。阿彌陀佛在哪裏?那個人就是的,真變成阿彌陀佛。這就是李老師一生想學的,他告訴我是勉勵我,他沒學到,希望我能學到。你看隨緣妙用。「威儀有則」有沒有做到?做到了,做出這個榜樣給別人看,要往生像我這樣子,決定往生。你不是做到我這樣子,你往生沒有十分的把握;做到我這樣的,十分把握,決定往生,你看。第叁「柔和質直」,對任何人滿面笑容,歡喜心接衆,這柔和。質直是什麼?質直是真心,真心就是阿彌陀佛,我以真心對待你。末後一句,這四德最後一句「代衆生苦」,這樣修行的人代不代衆生苦?阿彌陀佛所住在的地方怎麼會有災難?這個地方沒有災難,不就是代衆生受苦了嗎?四德都圓滿做到,誰做到的?老阿公、老阿婆做到了,我們沒做到,他做到了,四德都具足。

  後面講修行《華嚴》的方法,五止、六觀,一句阿彌陀佛究竟圓滿,五止六觀統統歸攝在這一句名號當中。止是製心一處,我就把心放在阿彌陀佛這一處,我心裏頭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也沒有,叫製心一處。而且成就非常快速,不需要很長的時間,你得真幹!所以做不到的都是妄念太多、雜務太多,誰障礙他?自己障礙自己,外頭有沒有人障礙?沒有,外面人障礙不了你,事障礙不了你,物障礙不了你。你要說外面環境障礙你,你不懂佛法,你不了解事實真相。外面境界統是虛幻的,《般若經》上講得好,「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誰障礙你?自己障礙自己,不是別人,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

  我們現在看念老的批注。『便一其心,選擇所欲,結得大願』,「乃專一自心,選擇度生所欲。開化顯示,流出依正種種莊嚴,不可思議淨土法門」。這個意思就說得很清楚、很明白。這叁句的意思,說專一自心,專一自心用佛的話來說,就是製心一處,佛在《遺教經》上講的。大乘經教裏面也有說,大乘也講「止心一處」,停止的止,把心止在一處,無事不辦。這個無事包括的範圍太大了,內是我們的身心,外面是整個宇宙。我們有沒有能力改變太空當中的星球運行的軌道,有沒有?給你說有,有這麼大的能力。我們自己現在不知道、不曉得,以爲我們是個無能的人。我們的心散亂,像燈一樣,燈光四面八方它都放射。如果把燈光的光集中在一點,則變成激光,我們曉得,激光可以穿透鋼板,有這麼大的力量。現在分散的力量,連一張紙都不能透過,都把你障礙住。你要能夠集中成爲激光的話,你想那個多厲害!

  念老在經文裏頭引用一個科學的實驗,這個實驗報告說,一九八0年量子力學家發現微中子。這是物質裏頭大概是現在發現最小的,它多大?只等于一個電子的一百億分之一;換句話說,一百億個微中子變成一個電子。這麼小的一個東西,它能夠穿透十億公裏,我們地球沒有這麼大,十億公裏厚的鋁板或者是鋼板,它能夠很順利的穿過。因爲什麼?金屬它有密度,裏頭還有縫隙,它從那縫隙裏頭鑽過去的,十億公裏,有這麼大的一個能量。這個例子是阿賴耶的相分,阿賴耶的境界相,心念是轉相,能量是業相,阿賴耶的叁細相,被現在的量子力學家發現了,真正不可思議。

  所以,法藏比丘選擇度生所欲,十方世界一切衆生他們的欲望,不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沒欲望。衆生想的什麼,他在觀察二百一十億佛國土裏面去選擇,選擇的都是一切衆生的希望。衆生不希望叁惡道,所以他第一願他國中沒有叁惡道。衆生最怕將來造的罪業又會墮叁惡道,所以他第二個願,所有一切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以後永遠不會再墮叁惡道。他都是爲別人想的,不是爲自己。所以極樂世界我們用現在話說,純是客觀環境造成的,沒有一個念頭是阿彌陀佛主觀的念頭,沒有。這個世界可以相信,這個世界值得贊歎,我們應該要去。到那裏去才曉得我們所想到的它全有,我們沒想到的它也有,真是妙不可言。

  開化顯示,從自性裏頭流出來的依正種種莊嚴。正報莊嚴是身體,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身體跟阿彌陀佛完全相同。這是因爲佛看到十方世界裏頭有這個現象,身相長得好的就有傲慢,身相不好的他又有自卑感。都生煩惱,傲慢是煩惱,自卑感也是煩惱,總覺得不如人。所以到西方極樂世界,身相平等,大家相貌都一樣。像《觀經》上所說的,「佛有八萬四千相,相有八萬四千好」,這是《觀經》上講的。這個經上講的,只講叁十二相八十種好,是隨順世俗的講法。世尊當年出現在印度,印度人認爲叁十二相八十種好是他們心中最仰慕的,隨順他們。《觀經》上講的那是極樂世界實際的狀況。

  「不可思議的淨土法門,得成大願,惠予衆生真實之利」。得成大願,四十八願是這麼來的,說明四十八願的來源,這講清楚了。不是自己在那裏大家在想,集思廣益,不是的,也不是阿彌陀佛自己想的。而是去參觀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選擇佛土裏頭最優秀的,造成了極樂世界。所以極樂世界也是集大成。集大成值得尊重、值得敬仰,孔夫子是集中國古代文化的大成,夏蓮居是集五種《無量壽經》原本的大成,黃念祖老居士是集八十叁種經論、一百一十種古大德注疏的大成,都是做集大成的工作。自己真的跟夫子的態度是一模一樣的,沒有創造、沒有發明,孔子說「述而不作」,法藏菩薩述而不作,只做集大成的工作,給我們很大的教訓。我們現在,凡夫,都想自己創造、自己發明,搞了一輩子什麼也沒搞出來,造一身罪孽。人家一生什麼都不幹,只是收集別人好處,自己得到真實的受用,多省事、多聰明、多有智慧。我們不跟別人比,覺得自己很了不起,跟別人一比就不行了,差太遠了。所以,這學習心態非常重要。大聖大賢、諸佛菩薩統統都是述而不作,信而好古,這是我們要知道的。惠予衆生真實之利,這就是極樂世界成就了,用這個環境來接引一切衆生。有緣的人,這個緣很簡單,只要你相信、只要你肯去、只要你肯念阿彌陀佛就行了,就這麼簡單。信、願、持名四個字,你能接受,你跟極樂世界有緣,你跟阿…

《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叁叁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