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佛教我们把一切众生全看成佛,这个话我们听得多,大乘教常讲,可是我们从来没做到过。那你没听懂、你没接受,怪自己,不能怪别人。佛为什么这样说?佛说的是真话,一切众生本来就是佛,不是我要把他看成佛,不是的,他本来是佛。我们看众生是凡夫,为什么会有两个看法?佛从自性上看,是佛,我们从相上看、从外表上看,外表上看不是的。可是外表是假的,自性是真的,他真的是佛,他假的是凡夫,他是假凡夫,他是真佛,你没看到。包括地狱众生都是假地狱众生,他真的是佛。佛为什么变成假地狱的众生?佛他迷惑了,他没觉悟,他迷失了自性,他变成那个样子。但是外面相变了样子,里头没变,这个要知道。本体永恒不变,不但一切有情众生是佛,花草树木是佛,山河大地是佛,没有一样不是佛。你要是不懂,普贤十愿你一样都做不到。那个「礼敬诸佛」,用自己的身心礼敬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万法,一个不漏,那才是普贤菩萨的礼敬诸佛。毁谤我的人能礼敬吗?陷害我的人会礼敬吗?障碍我的人会礼敬吗?统统要礼敬。为什么?那都是表面上的事情,表面事情全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假的你能不放下吗?真的你能不重视吗?重视真的,放下假的,冤亲债主全是佛,我对他们全要恭敬、全要赞叹、全要供养,自己好好忏悔业障,我们才能走回成佛之道。
《观经》上佛讲得好,「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我本来是佛,我现在要作佛,怎么个做法?先从断恶修善开始。那善恶的标准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二谛都要抓住,不能抓一个,抓一个偏了,就不是中道。小乘抓一个,权教菩萨也抓一个,菩萨摩诃萨是两个一起抓,叫中道,那就是说,世出世间的善事一起做。怎么个一起做法?我们举中国的例子,把五伦做到、把五常做到、把四维、八德做到,这是中国传统,这是俗谛;做到能不着相,就是真谛,就是中道。作而无作,无作而作那是摩诃萨,那不是凡夫,为什么不着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着它干什么!你着它就错了,一着就是凡夫,不着就是圣人。为什么俗谛这些事情要做?我现在在这个地方跟这些世俗人混合在一起,我一定要帮助他,我一定要做样子给他看,做好样子给他看。他们着相,我不着相,着相的是凡夫,出不了六道轮回,不着相的人不在轮回之中,为什么?不着相,轮回没有了。着相才有轮回,不着相哪来轮回!果然不着相,轮回就是实报庄严土,无二无别。你想想,这一念心多重要,念头多重要!
念头转了,境界真转了,为什么?譬如遇到一个害你的人,你境界没有转,你看到他会生气,你会很难受。你念头一转,他是佛,你看到他会笑,你不会生气,你自己多舒畅。不管那边人表现的是什么喜怒哀乐,你看到那是一尊佛,不一样,味道完全不一样,转凡成圣秘诀在此地。在世间,行事跟世间人一样,用心跟世间人不一样,世间人有名闻利养、有利害得失,你一样也没有,这就不一样。一样都没有,你念念跟真如相应,念念跟实相相应,这就现身作大权示现,这还得了吗?这就转凡成圣了。还有身体在,有余依涅槃,世间人所说的,我还留这个身体。留这个身体好,给大家表法,来教化众生,帮助大家各个回头,不是好事情吗?身留在世间多久,意思就说,你活得多久与自己毫不相关,为什么?自己没有生死了!活多久是众生的福报,众生有福这个身体会多住几天,众生没有福,不就马上就走了,没有生死。众生看到有灾难,回头的人没有灾难,哪来的灾难?所以在现前这个社会,我们示现一个老实念佛就好,不晓得度多少人,除一句阿弥陀佛之外什么也不放在心上。这段经文,这是讲的接着身语意三业,净业,给我们介绍,诸佛如来「国土粗妙」与「天人善恶」有密切的关系,明白之后,娑婆跟极乐你就全理解了。
末后这一句『思惟究竟』,「法藏菩萨于诸佛国,善恶之因,粗妙之果,一一思量分别,穷深极微,达于究竟」。这是跟我们表法,告诉我们,极乐世界怎么成就的,决定不是妄想。如果说阿弥陀佛有这个心、有这个愿、有这个计划,要帮助众生做成这么个修学的道场,那阿弥陀佛是凡夫。为什么?他有思想,有思就是有第七识,有想就是有第六识。他具足八识五十一心所,跟我们没什么两样,他不就又退转做凡夫了吗?六道里头才有思想,有善有恶。四圣法界里头也有思想,但是他没有善恶,他的思想接近于佛。只有六道里头的凡夫,思想跟佛的境界距离非常非常之远。四圣法界距离近,他听话,完全依教奉行。我们没有依教奉行,佛的三皈教我们觉正净,我们没做到,我们还是迷邪染;佛教给我们十善业道没做到,虽然出家受戒了,杀盗淫断了,杀盗淫的习气没断。尤其妄语、两舌非常难守,由于习气重,常常还会犯,贪瞋痴就更不必说了。这些事实真相搞清楚,我们自己会恍然大悟,八万四千法门虽然是平等法,我们哪一法都做不到。为什么?任何一法都要断烦恼,都要消业障。我们有本事断烦恼吗?有本事消业障吗?这得说实话,没这个本事。
这才稀有难逢,阿弥陀佛给我们这个法门,业障不要消,烦恼不要断,带着业障、烦恼可以成就,这个成就不是普通的成就,成佛了。有没有可能?有可能,理太深了,不但凡夫无法理解,菩萨摩诃萨都不能理解。这桩事情经上说得好,「唯佛与佛,方能究竟」。这个理到底是个什么理?给诸位说,理实在讲就是一个,世间人叫真理,只有一个,真理是什么?真理是自性。《华严经》上已经说得很清楚,世出世间一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不就说清楚了吗?一个理就是唯心所现,真谛;第二个理,世俗谛,世谛,唯识所变是世谛。唯心所现的是真谛,世谛最后也归真谛,这问题不就解决了!哪里来的烦恼?哪里来的业障?你把烦恼拿出来给我看看,你把业障拿出来给我看看。楞严会上佛教阿难,阿难说用心,佛说好,你把心拿出来我看看,你说说看心在哪里?没说叫拿心,先问心在哪里?找不到。心在哪里都找不到,那还有心吗?
慧可心不安,找达摩祖师替他安心,真难得,那种虔诚心、恭敬心,冬天站在雪地里头,雪落下来到了膝盖,那么深的雪。达摩祖师在房间里面坐禅,打坐,他在外面,你看雪下到他膝盖了,时间多久,冻在那里,求达摩祖师。最后他下定决心,和尚带的有戒刀,把自己的手臂砍下来,供养和尚。这个时候达摩祖师睁开眼睛看看:你何苦来?你为什么?他说:我心不安,求大师给我安心。达摩祖师,你看很多达摩祖师的像把这个手,伸着一只手,那是什么?就是说达摩祖师这个姿势:你把心拿来,我替你安。这句话提醒了,他回光返照,找不到,告诉大师:我觅心了不可得。这句话是个契机,达摩祖师:我替你把心安好了!他就开悟了,这是禅宗第二代祖,达摩祖师把衣钵就给他了。
你的心不安在哪里?根本就没这回事情,是你的妄想、是你的执着,你把妄想执着放下,天下就太平了,没事!由此可知,什么毛病全是你的妄想分别执着。你看佛多高明,教你把这三样东西放下,你就成佛了,你就回到佛位,你本来是佛,你现在又作佛。作佛没有别的,就是妄想分别执着放下,这就是佛,如如佛,本来是佛;有妄想,没有分别执着,叫菩萨;有妄想、有分别,没有执着,你叫阿罗汉、叫辟支佛;妄想分别执着三个都有,你是六道凡夫。六道里头才分善恶,六道之外没有善恶,没有善恶,它有染净,它没有善恶,它有染净。佛经跟我们说的全是真的。
所以,法藏菩萨有没有一一思量分别?没有,一一思量分别是凡夫才有。穷深极微,达于究竟,这是什么?这是法尔如是,不需要用心去想的。转八识成四智,四智照见,不是分别见、不是思想见,是智慧照见。真正达于究竟,这种选择方式还得了吗?所以,十方世界的精华他全吸收了,十方世界的糟粕全流下去了,全淘汰掉了,这种功德成就了极乐世界。所以极乐世界,是佛也是我们自己的真性、真实智慧、真实之际之所流出来的。这是阿弥陀佛之前没有过的,遍法界虚空界只有阿弥陀佛,他为我们示现的。诸佛如来需不需要示现?不需要,有他就行了。所以诸佛如来把他的弟子统统都介绍到极乐世界。极乐世界能容得下吗?极乐世界有多大?给诸位说,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极乐世界跟自性一样大,它是自性变现出来,不是自性的局部,是自性的全体。我们这个地方是不是极乐世界?是的,决定不能离开极乐世界,迷了就变成这个相,悟了就恢复了,恢复正常。《往生传》里头有记录的,人在临终的时候见到阿弥陀佛来接引,看到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人家问他:极乐世界在哪里?极乐世界就在堂屋。他睡觉的卧房隔壁就是堂屋,这个话不假,当下就是,你契入这个境界的时候,现前马上就变了。
经不能不学,特别是这部《无量寿经》,不可思议。《无量寿经》在中国一共十二种翻译,失传了七种,只留下来五种。我们想到这样殊胜、无上、无与伦比的法宝,护法神难道不守护吗?没这个道理。护法神还守护有这五种,其它的七种不见了,换句话说,这五种就够了,这五种就圆满,这一会集就更圆满了。会集等于提炼,五种等于说矿石,现在在冶炉里头提炼,把渣子都淘汰掉,精华都流出来了,提炼出来,提炼出纯金。这五种是带了矿石的金,金矿,五种金矿这一提炼变成纯金。大家从我这个比喻里头你去想,这真的是宝,宝中之宝,大乘是宝,这是宝中之宝。得到这部经还得了吗?多大的福分、多大的缘分你才遇到。开经偈上说「百千万劫难遭遇」,这个话是讲得一点都不假。彭际清居士说「无量劫来希有难逢之一日」,这一日我们遇到了,我们得到了,这还得了吗?真正不得了,多稀有、多难得!
遇到之后要读,连批注都要读,要细读、要精读,字字句句,每个名词术语,有问题的话都要去查数据,把它搞清楚、…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三三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