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佛教我們把一切衆生全看成佛,這個話我們聽得多,大乘教常講,可是我們從來沒做到過。那你沒聽懂、你沒接受,怪自己,不能怪別人。佛爲什麼這樣說?佛說的是真話,一切衆生本來就是佛,不是我要把他看成佛,不是的,他本來是佛。我們看衆生是凡夫,爲什麼會有兩個看法?佛從自性上看,是佛,我們從相上看、從外表上看,外表上看不是的。可是外表是假的,自性是真的,他真的是佛,他假的是凡夫,他是假凡夫,他是真佛,你沒看到。包括地獄衆生都是假地獄衆生,他真的是佛。佛爲什麼變成假地獄的衆生?佛他迷惑了,他沒覺悟,他迷失了自性,他變成那個樣子。但是外面相變了樣子,裏頭沒變,這個要知道。本體永恒不變,不但一切有情衆生是佛,花草樹木是佛,山河大地是佛,沒有一樣不是佛。你要是不懂,普賢十願你一樣都做不到。那個「禮敬諸佛」,用自己的身心禮敬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萬法,一個不漏,那才是普賢菩薩的禮敬諸佛。毀謗我的人能禮敬嗎?陷害我的人會禮敬嗎?障礙我的人會禮敬嗎?統統要禮敬。爲什麼?那都是表面上的事情,表面事情全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假的你能不放下嗎?真的你能不重視嗎?重視真的,放下假的,冤親債主全是佛,我對他們全要恭敬、全要贊歎、全要供養,自己好好忏悔業障,我們才能走回成佛之道。
《觀經》上佛講得好,「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我本來是佛,我現在要作佛,怎麼個做法?先從斷惡修善開始。那善惡的標准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二谛都要抓住,不能抓一個,抓一個偏了,就不是中道。小乘抓一個,權教菩薩也抓一個,菩薩摩诃薩是兩個一起抓,叫中道,那就是說,世出世間的善事一起做。怎麼個一起做法?我們舉中國的例子,把五倫做到、把五常做到、把四維、八德做到,這是中國傳統,這是俗谛;做到能不著相,就是真谛,就是中道。作而無作,無作而作那是摩诃薩,那不是凡夫,爲什麼不著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著它幹什麼!你著它就錯了,一著就是凡夫,不著就是聖人。爲什麼俗谛這些事情要做?我現在在這個地方跟這些世俗人混合在一起,我一定要幫助他,我一定要做樣子給他看,做好樣子給他看。他們著相,我不著相,著相的是凡夫,出不了六道輪回,不著相的人不在輪回之中,爲什麼?不著相,輪回沒有了。著相才有輪回,不著相哪來輪回!果然不著相,輪回就是實報莊嚴土,無二無別。你想想,這一念心多重要,念頭多重要!
念頭轉了,境界真轉了,爲什麼?譬如遇到一個害你的人,你境界沒有轉,你看到他會生氣,你會很難受。你念頭一轉,他是佛,你看到他會笑,你不會生氣,你自己多舒暢。不管那邊人表現的是什麼喜怒哀樂,你看到那是一尊佛,不一樣,味道完全不一樣,轉凡成聖秘訣在此地。在世間,行事跟世間人一樣,用心跟世間人不一樣,世間人有名聞利養、有利害得失,你一樣也沒有,這就不一樣。一樣都沒有,你念念跟真如相應,念念跟實相相應,這就現身作大權示現,這還得了嗎?這就轉凡成聖了。還有身體在,有余依涅槃,世間人所說的,我還留這個身體。留這個身體好,給大家表法,來教化衆生,幫助大家各個回頭,不是好事情嗎?身留在世間多久,意思就說,你活得多久與自己毫不相關,爲什麼?自己沒有生死了!活多久是衆生的福報,衆生有福這個身體會多住幾天,衆生沒有福,不就馬上就走了,沒有生死。衆生看到有災難,回頭的人沒有災難,哪來的災難?所以在現前這個社會,我們示現一個老實念佛就好,不曉得度多少人,除一句阿彌陀佛之外什麼也不放在心上。這段經文,這是講的接著身語意叁業,淨業,給我們介紹,諸佛如來「國土粗妙」與「天人善惡」有密切的關系,明白之後,娑婆跟極樂你就全理解了。
末後這一句『思惟究竟』,「法藏菩薩于諸佛國,善惡之因,粗妙之果,一一思量分別,窮深極微,達于究竟」。這是跟我們表法,告訴我們,極樂世界怎麼成就的,決定不是妄想。如果說阿彌陀佛有這個心、有這個願、有這個計劃,要幫助衆生做成這麼個修學的道場,那阿彌陀佛是凡夫。爲什麼?他有思想,有思就是有第七識,有想就是有第六識。他具足八識五十一心所,跟我們沒什麼兩樣,他不就又退轉做凡夫了嗎?六道裏頭才有思想,有善有惡。四聖法界裏頭也有思想,但是他沒有善惡,他的思想接近于佛。只有六道裏頭的凡夫,思想跟佛的境界距離非常非常之遠。四聖法界距離近,他聽話,完全依教奉行。我們沒有依教奉行,佛的叁皈教我們覺正淨,我們沒做到,我們還是迷邪染;佛教給我們十善業道沒做到,雖然出家受戒了,殺盜淫斷了,殺盜淫的習氣沒斷。尤其妄語、兩舌非常難守,由于習氣重,常常還會犯,貪瞋癡就更不必說了。這些事實真相搞清楚,我們自己會恍然大悟,八萬四千法門雖然是平等法,我們哪一法都做不到。爲什麼?任何一法都要斷煩惱,都要消業障。我們有本事斷煩惱嗎?有本事消業障嗎?這得說實話,沒這個本事。
這才稀有難逢,阿彌陀佛給我們這個法門,業障不要消,煩惱不要斷,帶著業障、煩惱可以成就,這個成就不是普通的成就,成佛了。有沒有可能?有可能,理太深了,不但凡夫無法理解,菩薩摩诃薩都不能理解。這樁事情經上說得好,「唯佛與佛,方能究竟」。這個理到底是個什麼理?給諸位說,理實在講就是一個,世間人叫真理,只有一個,真理是什麼?真理是自性。《華嚴經》上已經說得很清楚,世出世間一切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不就說清楚了嗎?一個理就是唯心所現,真谛;第二個理,世俗谛,世谛,唯識所變是世谛。唯心所現的是真谛,世谛最後也歸真谛,這問題不就解決了!哪裏來的煩惱?哪裏來的業障?你把煩惱拿出來給我看看,你把業障拿出來給我看看。楞嚴會上佛教阿難,阿難說用心,佛說好,你把心拿出來我看看,你說說看心在哪裏?沒說叫拿心,先問心在哪裏?找不到。心在哪裏都找不到,那還有心嗎?
慧可心不安,找達摩祖師替他安心,真難得,那種虔誠心、恭敬心,冬天站在雪地裏頭,雪落下來到了膝蓋,那麼深的雪。達摩祖師在房間裏面坐禅,打坐,他在外面,你看雪下到他膝蓋了,時間多久,凍在那裏,求達摩祖師。最後他下定決心,和尚帶的有戒刀,把自己的手臂砍下來,供養和尚。這個時候達摩祖師睜開眼睛看看:你何苦來?你爲什麼?他說:我心不安,求大師給我安心。達摩祖師,你看很多達摩祖師的像把這個手,伸著一只手,那是什麼?就是說達摩祖師這個姿勢:你把心拿來,我替你安。這句話提醒了,他回光返照,找不到,告訴大師:我覓心了不可得。這句話是個契機,達摩祖師:我替你把心安好了!他就開悟了,這是禅宗第二代祖,達摩祖師把衣缽就給他了。
你的心不安在哪裏?根本就沒這回事情,是你的妄想、是你的執著,你把妄想執著放下,天下就太平了,沒事!由此可知,什麼毛病全是你的妄想分別執著。你看佛多高明,教你把這叁樣東西放下,你就成佛了,你就回到佛位,你本來是佛,你現在又作佛。作佛沒有別的,就是妄想分別執著放下,這就是佛,如如佛,本來是佛;有妄想,沒有分別執著,叫菩薩;有妄想、有分別,沒有執著,你叫阿羅漢、叫辟支佛;妄想分別執著叁個都有,你是六道凡夫。六道裏頭才分善惡,六道之外沒有善惡,沒有善惡,它有染淨,它沒有善惡,它有染淨。佛經跟我們說的全是真的。
所以,法藏菩薩有沒有一一思量分別?沒有,一一思量分別是凡夫才有。窮深極微,達于究竟,這是什麼?這是法爾如是,不需要用心去想的。轉八識成四智,四智照見,不是分別見、不是思想見,是智慧照見。真正達于究竟,這種選擇方式還得了嗎?所以,十方世界的精華他全吸收了,十方世界的糟粕全流下去了,全淘汰掉了,這種功德成就了極樂世界。所以極樂世界,是佛也是我們自己的真性、真實智慧、真實之際之所流出來的。這是阿彌陀佛之前沒有過的,遍法界虛空界只有阿彌陀佛,他爲我們示現的。諸佛如來需不需要示現?不需要,有他就行了。所以諸佛如來把他的弟子統統都介紹到極樂世界。極樂世界能容得下嗎?極樂世界有多大?給諸位說,其大無外,其小無內,極樂世界跟自性一樣大,它是自性變現出來,不是自性的局部,是自性的全體。我們這個地方是不是極樂世界?是的,決定不能離開極樂世界,迷了就變成這個相,悟了就恢複了,恢複正常。《往生傳》裏頭有記錄的,人在臨終的時候見到阿彌陀佛來接引,看到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人家問他:極樂世界在哪裏?極樂世界就在堂屋。他睡覺的臥房隔壁就是堂屋,這個話不假,當下就是,你契入這個境界的時候,現前馬上就變了。
經不能不學,特別是這部《無量壽經》,不可思議。《無量壽經》在中國一共十二種翻譯,失傳了七種,只留下來五種。我們想到這樣殊勝、無上、無與倫比的法寶,護法神難道不守護嗎?沒這個道理。護法神還守護有這五種,其它的七種不見了,換句話說,這五種就夠了,這五種就圓滿,這一會集就更圓滿了。會集等于提煉,五種等于說礦石,現在在冶爐裏頭提煉,把渣子都淘汰掉,精華都流出來了,提煉出來,提煉出純金。這五種是帶了礦石的金,金礦,五種金礦這一提煉變成純金。大家從我這個比喻裏頭你去想,這真的是寶,寶中之寶,大乘是寶,這是寶中之寶。得到這部經還得了嗎?多大的福分、多大的緣分你才遇到。開經偈上說「百千萬劫難遭遇」,這個話是講得一點都不假。彭際清居士說「無量劫來希有難逢之一日」,這一日我們遇到了,我們得到了,這還得了嗎?真正不得了,多稀有、多難得!
遇到之後要讀,連批注都要讀,要細讀、要精讀,字字句句,每個名詞術語,有問題的話都要去查數據,把它搞清楚、…
《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叁叁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