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间做好事的人也很多。但是比不上菩萨做好事是用慈悲的爱心,照顾别人像照顾父母一样,像照顾自己的亲人一样,这就很难得,这个功德非常之大。布施是小事,这个心太难得了,这个心能感人,给人家带来温暖,用现在话说,给人带来能量。所以这个布施功德之大小,论心不论事,供养的物很微薄,心非常真诚,这个功德大。布施东西再多,没有诚意,好像可怜你,把你看得很轻,那个得福很小。因此种福,不是有钱有势力的就能修大福报,不一定,穷人修的福报往往超过他们很多,来生福报不一样,穷人来生变成富人,富人来生变成穷人。施报的事论心不论事,这个道理,《了凡四训》里头讲得很透彻。
第三十「眼睫如牛王相」,睫是睫毛,眼皮上下这称为睫毛,牛王,牛的睫毛很长、很清楚,这用它来做比喻。「指睫毛整齐而不杂乱。此相系由观一切众生如父母,以思一子之心怜悯」,这个字是错字,「怜悯爱护而感得」。待人接物你看菩萨用心跟凡夫不一样,他为什么能成菩萨?为什么能成佛?为什么能了生死出三界?道理就在这一句,他明白,他知道遍法界虚空界万事万物跟自己是一体。修学大乘这个观念一定要有,或者是这种心态,没有这个心态,跟大乘格格不入。大乘心没有边际,大乘心没有内外,对待一切众生,确实如对待父母、如对待佛菩萨。成佛是心成的不是身口,就是你一点真诚的心比什么都重要。要看一切众生像父母,他没得吃、没得穿,在受苦受难,我们怎么帮助他?能力达不到,心要达到。我们每天诵经拜佛,跟大家在一起分享,这个功德要回向给他们。你回向,念念不忘,常常存这个心,遇到这个事自然会伸出援手。
下面解释,「为菩萨时,于无量世,乐以善眼,和视众生,得牛王眼相。于无量世,等以慈善,视怨亲故,得牛王目相」。这个都是生生世世,菩萨生生世世不迷。不像凡夫,凡夫一转世,前世事情忘得干干净净,迷而不觉;菩萨生生世世,一世一世接着修行。我们学菩萨学得不像,所以有隔阴之迷,我们一死之后,不晓得跑哪一道去了。如果真修菩萨行不会,决定不会。那最安全的、最保险的是往生极乐世界,我在这个六道里头我保不住,就是保不住人天,会堕三恶道,这个事情不能不考虑、不能不明了。如果有这种情形的话,那就决定求生净土,仗阿弥陀佛本愿摄受之力,让我们能保持往后生生世世不迷失,我能够继续不断的修行。那像这些苦难众生能帮助吗?真能帮助,不是理上,事上能帮助,无论哪一种苦难众生他在遭难,你决定会帮他。有的时候我们看到众生好苦,没看到佛菩萨来帮助。我们肉眼凡夫不知道,有天眼的人、有神通的人看到佛菩萨在照顾他。为什么好像他还在受难?他有那个业应当要消,他不消他的障碍去不掉。菩萨在旁边看他消业障,业障消到一定的程度,菩萨就示现帮忙了。
虚云老和尚当年在世朝五台山,两次在路上生病。他老人家朝山是三步一拜,我们不知道他是从哪里拜起?我们知道鸡足山他有个道场。如果从鸡足山要三步一拜,拜到山西五台山,一年多才拜到。这样远的路程当中,有一些经过是荒郊,几十里没有人家,如果在那里病倒了怎么办?他真的遇到两次。病倒之后遇到一个乞丐,这个乞丐好心照顾他,跟他在一起住了十几天,病好了,能走路了。他问这个乞丐,好心,乞丐告诉他,他说我家就在五台山,我叫文吉,文章的文,吉祥的吉,我叫文吉。很感谢他,两个人分手了。过了几个月之后,半年之后又得一场病在路上,又碰到这个乞丐。这个乞丐就把他照顾好,让他继续去拜,告诉他,到五台山,他说我家在五台山,五台山人都知道我,你去的时候你一问就知道。所以他一到五台山,头一个就打听,有个乞丐文吉你们知不知道?很多人不晓得,以后有人告诉他那是文殊菩萨,他恍然大悟。可见得他发心,一路上菩萨都在照顾他,真遇到灾难的时候他就现身,确实经上所说的「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小的困难他不现身,三步一拜也是消业障。所以真诚到极处,爱护到极处,能感得睫毛像牛王一样。
为菩萨时,菩萨是在因地,佛是在果地,这说佛的三十二相,没成佛之前于无量世,乐以善眼,和视众生。永远记住与人平等对待,和睦相处,至少要看一切众生是一家人,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国籍、不同的信仰,全是一家人。不要有分别、不要有执着,全心全力的为大家服务,没有人不欢喜。我帮助别人,别人也帮助我,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于无量世平等、慈悲、善良,特别是看什么?那一些跟你有恶缘的人,毁谤你的人、侮辱你的人、障碍你的人、陷害你的人,都要用平等心看待,不但没有怨恨,有感恩的心。他用这些手段对我,他为什么不对别人?跟我有这个缘,跟别人没有这个缘。缘是前世结的,这一世缘就了了!好事情不是坏事情,缘就了了。缘有善缘、有恶缘,统统都要了,善恶都要了,我们的清净平等觉才能现前。恶缘有障碍,善缘也有障碍,懂得这个道理,没成佛之前我们所遇到的全都是了缘,问题就看你会不会?会,全了了,你多快乐。不会是什么?又结了,麻烦大!恶缘结了变成仇恨,善缘结了那变成眷属、变成情执,生生世世都脱不了的。唐太宗,佛门的大护法,心量大!那个时候基督教叫景教传到中国来,他也护持;伊斯兰教传到中国来,他也护持,宗教的总护法还堕地狱。我觉得他堕地狱,第一个因素就是情执,他跟皇后感情非常好,皇后好像三十六岁过世的,皇后过世他一生再不立皇后。皇后葬的那个地方,他窗户一打开能看见,天天能看见。情执太深,他会堕地狱就这个关系。当然另外一个,战争的时候杀人太多,堕无间地狱。所以视怨亲要平等,怨亲同样会障碍我们,怨要消,亲也要消,要回归到清净平等觉。
后面还有一条,「至心求于无上菩提得牛王睫相」,真诚到极处只求无上菩提,什么都不求,生生世世断恶修善,改邪归正,就为这么一桩事情,这是菩提大道。今天时间到了,好,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四六集》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