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比你高的你度不了,你普度众生还是有限制。成佛道你就全度了,上面你能度等觉菩萨,下面你能度地狱众生,这才真正叫众生无边誓愿度。
学法门里头最重要的,见思烦恼里头的思惑要断干净,思惑归纳起来五大类,贪瞋痴慢疑这五个字真的是病毒。大乘教里头,佛告诉我们,这五种烦恼感得外面的灾难就非常严重。贪心感得的是水灾,海水上升,江河泛滥,贪婪所感的;瞋恚感得的是火灾,火山爆发,地球温度的上升,都是属于瞋恚之所感;愚痴感得的是风灾;傲慢感得的是地震;怀疑更麻烦,怀疑是信心没有了彻底崩溃。信为道元功德母,换句话说,信心是基础,圣学、佛法根基就建立在信德上,信德没有,全崩了。感得什么灾难?山崩地陷,高山会倒下来,大地会沉到海底,所以称之为五毒烦恼。心里面有这五样东西他能不生病吗?五脏六腑都不健全,都有问题。所以这个东西于自于他,你不可以不断。这五样东西断了,真正叫有福之人,那福报就大了。中国人常说的「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你有这么大的福报,你住在这个地方,这个地方没灾难。再有许多人跟你学的话,力量就更大,消自己的灾,免一方之难,何乐而不为之!这发四弘誓愿,以大悲心、大慈悲行回向法界,法界里头也包含众生,所感得之相是广长舌相。
「观此相,则灭百亿八万四千劫生死罪,而得值遇八十亿之诸佛菩萨授记」。显示这个广长舌相的功德这么大,广长舌相的修成,生生世世护持身口意三业,特别是口业。但是三业里头,最重要是意业,意不清净,身口就没办法做到。可是《无量寿经》上的排列,这是教初学,排列是口身意,佛第一句话说「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这是让我们特别什么?口业最容易犯,所以有四条最容易犯的摆在前面,对初学的人来说意义很深。功德利益这么大,我们没想到,要知道有这么多的好处,这么大的好处,为什么不干?不会不干。谁愿意去堕三途?不但不堕三途,有这么大的好处,灭百亿八万四千劫这么长时间生死之罪,而得值遇八十亿之诸佛菩萨授记。
下面还有,「于无量世,至心受持十善法教,兼化众生,得肉髻、广长舌二相」。肉髻相是顶相,无见顶相。生生世世至心受持,至心是真诚到极处,受持十善法教,自己干也教别人,这是这两种相的业因。后面还一条,「护四口过得广长舌相」,这就非常具体,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这是四种口过,决定不能犯,而这是最容易犯的,自己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不犯这过失。口里面,口业无比殊胜的,无与伦比的,就是念佛号。阿弥陀佛的名号叫万德洪名,那个万不是数字,万是无量无边、无尽无数的功德,都在这一句名号里头。
念一句佛号就是修万德庄严,没人知道,所以念佛懈怠,常常把念佛忘掉。如果要知道我念这一句是修万德庄严,能不多念几句吗?能不真干吗?所以过去章嘉大师常说「佛法知难行易」,他老人家给我讲过很多次,为什么不干?不知道。知道他能不干吗?你说知道佛号这么大的功德他还会念别的吗?他不念佛吗?古人知道,所以教人「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声佛」,对这个道理他知道透了。你说了一句话叫废话,你念这一句佛是无量无边功德。谁知道?佛知道、菩萨知道、阿罗汉也知道。所以一天到晚念佛,佛号不间断,口里念累了,口可以不念,心里头不能不念。无论在什么境缘当中,他快乐,他法喜充满,道理就在此地。名号能给你带来法喜,名号能带来无上的上味。
我们看下面,第二十八「梵音深远相。音声和雅」,远近都能听到,「无处不闻」,这是果。它的因「乃由说实语」,这讲因,什么原因他得到的?他说实话、美语,我们中国古人讲的,雅言就是美语,文雅的雅,雅言。「制守一切恶言」,这个制就是戒律,教你守住不犯一切恶言,「所得之相」。制就是持戒,一切恶言就是讲口的四种过,妄语是恶言;两舌是恶言,恶中之恶;绮语,花言巧语,目的是骗人,这些也是恶言;末后是粗恶语,恶口,说话粗鲁,人家听了都起反感。这是梵音深远的业因。「闻者随其根器而得益生善」,这真的,特别是在教学、讲经说法。
佛门里头讲经说法,李老师常说这叫大讲座。这个大是什么意思?听众程度不齐,有很高的,也有很低的。不像学校的讲堂,一年级、二年级程度整齐,好教。所以说佛教讲经难,这是大讲堂,在今天里面有博士、硕士,也有完全没有文化的人,甚至于还有不识字的。你要将这些人讲得让每个人都生欢喜心,你才能讲成功,这个可不是容易事情。各种不同根机统统都能顾到,叫每个人来都得利益不会空过。所以根机浅者得小利益,根机厚者得大利益,不是一般讲座。我们跟老师在一起学的时候,听到老师这种教诲,我们都感觉得很难,怎么能做到?不是真正开悟能做到吗?我们不要说大定,小定都没有,我们怎么开悟?怎么能做到?老师教我四个字「至诚感通」,通是什么?通世出世间法,这不容易。通出世间法三藏十二部,我们一生没这个能力。通世间法,老师说别的都不管,乾隆皇帝编的这套《四库全书》能不能通?缩小了,缩成这么一点点能不能通?通不了。但真有通的人,明心见性就通了,世出世间法全通了。我们都做不到怎么办?所以老师就教我们至诚感通。
讲经谈何容易?错下一个字转语,堕五百世野狐身,都把我们吓到了,还敢讲吗?老师传一个秘诀,你就可以去讲了,讲批注,没有自己的意见,全讲的是批注。讲错了,他注错了,他背因果责任,他有罪,我们顶多有点过失,就很轻。但是注怎么样?一定要看古注。为什么?古人讲经、注疏都是开悟的,不开悟的人不敢这样做法,他自己就把自己约束了。古人用心是利他的,不是自利的,没有自己的名利在里头;今人有自私自利,所以容易讲错。古人的标准是入藏,所以老师教我们找参考数据到《藏经》去找。学讲经的,最好要用《卍续藏》,《卍续藏》里面所搜集的全是批注。这些批注等于说,都是经过历代高僧大德所鉴定的,如果不是好东西是不可以入藏的。这就是有鉴定过的、有保证的。不是《藏经》里面的,老师不让我们看。要以古大德《藏经》有的,以这个为主。万一碰到这一句、这一小段很深很难,我们讲不通,可以找今人的批注,就看这一句,就看这一段。实在讲不下去,没关系,念下去就可以,念不会错,不讲!
决定要遵守孔老夫子原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充面子造罪业。我知道的我讲,我不知道的不讲,我不是圣人、不是贤人,我没有开悟。我知道多少我跟大家分享多少,老老实实这就是功德。凡是出错误、造罪业都是面子,爱面子充内行,这很容易犯过失,这是必须要戒除的。我们用真诚心全心全力去做预备的工作,备课,多查字典,多看参考数据,用这个方法。如果心定在这个地方也是修三昧,他心里头除这些东西之外,他没有别的东西,都能帮助你得三昧。得三昧自己有受用,自己的心清净平等,不定什么时候一下开悟,开悟就觉了。悟有小悟,小悟常有;有大悟,大悟就不常有;彻悟,彻悟就是见性,见性什么都明白了,不学的东西都通了。你看中国跟古印度修学的方法真好,它真正能叫你「法门无量誓愿学」,真达到不是假的。
开悟,法门无量全学会了,没有开悟做不到。见性为什么能通达?一切法不离自性,一切法全是自性的德用。见性没有不知道的事情,般若无知,无所不知,不起作用的时候他无知,他的心是清净平等觉;起作用的时候无所不知,无论你问什么东西,世法佛法他全懂。小乘经里头有《放牛经》,这应该是个小孩子放牛,牛不听话,遇到释迦牟尼佛,牛怎么个放法?他教他放牛的方法。释迦牟尼佛没学过,没有一样不懂。如果今天问释迦牟尼佛,原子弹怎么造法?他真的会教你,哪有不懂的道理!不过中国人有道德,像这些东西科学技术,老早就知道,为什么不说?说了害人,说了这个世界早就没有了。我们在古籍,哪个地方看到的忘掉了,王莽时代,前后汉交接的时期王莽的时代,就有人学滑翔,这是现在的滑翔飞行,以后失传了。诸葛亮木牛流马机械化的运输,诸葛亮死了,全部把它毁掉,不留给后人,不是自私自利。这种科学技术,如果没有道德去控驭它,决定造成灾难。所以中国的学术是以伦理道德为根本,不崇尚科学技术,让大家平平安安多过一点好日子。科技发达肯定带给这个世界是毁灭性的,所以决定不搞这个路线,这叫大慈大悲。不是中国人不懂,不是中国人不知道向这个方向走,早就晓得。那佛法知道更彻底!
这下面说,「闻者随其根器而得益生善,大小权实亦得惑断疑消」。大乘、小乘、权教、实教都能帮助他断惑,断疑生信。批注下面说,「于无量世,自不恶口,教他不为,得梵音声相。于无量世,恒以软语、先语、实语,教化众生,得八梵音相」。都是语业,首先要放下言语这四种不善业,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更进一步,对人要常以软语,是柔和语。先语,不必到事情发生,如果是遇到困难之前就应该先告诉他,不要等到灾难现前,来不及了,要先告诉他。实语,决定不是妄语。教化众生,修因则得果报。最后这句,「于诸众生常以软语得梵音相」,《还源观》上四德第三「柔和质直」。言语要柔,身行要和,柔和,心地要正直,我们讲诚敬,诚敬存心,和睦相处,柔言爱语,这是菩萨行。
第二十九「眼色如金精相。谓眼目清净明莹,如金色精也」。这是眼的好相,这个相也作绀青色相,这个在佛像里头常常看到,「佛眼绀青,如青莲花」,莲花的叶细长。「系由生生世世以慈心慈眼及欢喜心施予乞者所感得之相」,生生世世培养慈悲心、爱心,总是以爱心、欢喜心待人接物。尤其是帮助别人,贫穷苦难的人,这些人多,需要帮助,这个世…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四六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