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四六集▪P2

  ..续本文上一页对这个问题怎么解决?我们要认真去思惟,我们没有把上帝爱世人那个爱变成自己的爱,问题在这里。上帝的爱是他的爱,不是我的爱,我的爱跟上帝的爱不一样,麻烦就出来了。

  我跟他们接触,劝他们,上帝爱世人那个爱是抽象的,上帝怎么爱?上帝需要你们神职人员、你们的信徒,把上帝的爱变成自己的爱去爱世人,把这个爱发扬光大,那就是上帝爱世人。我说我不是基督徒,我也不是天主教徒,我是世人,你爱不爱我?你要不爱我的话,你违背了上帝。所以我跟他们聊天,跟他说上帝爱我。他说为什么?我是世人,上帝爱世人,我是世人;我也爱上帝,我也爱世人,所以上帝肯定爱我。反过来,我说上帝不爱你。他还吓了一跳,上帝为什么不爱我?我说你爱上帝,你不爱世人,所以上帝不喜欢你。上帝爱我不爱你,我跟上帝志同道合,你跟上帝唱反调。把理讲清楚、讲明白,里面也有些很懂道理,一讲他真的明白,所以我们就变成好朋友。仁,中国人讲仁人,「仁者,人也」,仁爱的仁,人一定要知道推己及人,我爱我自己,一定要爱别人,爱别人要跟爱自己一样,这就对了。这是如来津液得上味的第一个因素。

  复以诸善法回向菩提,修一切善为什么?为菩提,不为别的。大乘教里头三种回向,第一个就是回向菩提,我断一切恶,修一切善,为什么?菩提是印度话,翻成中国意思是觉悟,我是为了要觉悟。换句话说,我是为了要做一个明白人,这大家更好懂。做明白人,断一切恶,修一切善,就要为着做明白这桩事。梵语称作菩提,觉而不迷,皈依佛就是这个意思,佛代表觉悟、代表菩提。所以学佛这里头没有什么秘密,大家都迷在这些名相上,把这些名相都解错了,什么叫佛?泥塑木雕的偶像叫佛,全搞错!错得太离谱了。佛是觉悟的意思,那学佛学觉悟,学觉悟怎么会错!觉悟的反面是迷惑,不学觉悟就是甘心做个胡涂人,不就这个意思!这个你听了又不高兴,那你又不要觉悟,这怎么说都说不通。所以名词术语都要搞清楚、搞明白,不能把意思错会了。

  第二个回向是众生,我为什么要觉悟?为什么把觉悟看那么重要?我觉悟了可以帮助大家觉悟,这叫回向众生。我要不觉悟就不能帮助大家,不觉悟苦,觉悟了快乐,苦乐是果,觉不觉悟是因。觉悟是乐,迷了是苦,离苦得乐用什么方法?用觉而不迷,你就离苦得乐。用什么手段去落实?用教育,合情合理。在这个社会上没人讲、没人干,做出觉悟的样子。觉悟完全随顺性德,迷的人他违背性德,觉悟的人随顺性德。第三个回向实际,实际是自性,我要求明心见性,所以我断恶修善,所以我破迷开悟,不为世间名闻利养,与这个不相干。「表佛之妙法能满足众生志愿之德」,众生都有向善之德,众生都有成圣成贤之德,众生都有成菩萨成佛之德。我成就了我就能帮助他们,我不成就不能帮助!

  下面还一个批注,「于无量世,不待求己,然后方施,得味上味相」。这是味中的上味。这个说得很清楚,不要等待别人来求你,你才布施、才帮助他,那迟了。还有人不好意思,面子放不下,不能等待求,看到有需要的赶紧去帮他,这是好事。在今天最大的好事就是把圣贤教育、把佛法介绍给大家。要介绍给大家,诸位想想,我们如果不把它做到,做出榜样出来,他怎么会接受?他迷得太深、迷得太久,社会上没人教他。社会上所流行的一种观念全是错误的,佛教是宗教,佛教是迷信,佛教是多神教、是低级宗教,这都是一般人对佛教的概念。我们能不能怪这些人?不可以,他不知道,他所看到的佛教真的是迷信。没有人真正把佛菩萨、阿罗汉的样子做出来,他没看到过,他也没听说过,所以他这种误会一点都不可以责怪他,他是正常的。他对佛教要是没有这些错误观念,那才叫不正常,所以我们认为他是正常。

  我们要努力把样子做出来,让他来问我们,我们再回答他就容易;我们自己不做出来,他不会问。我们在修布施,常常在帮助别人,他就问,你为什么要帮助别人?他跟你有什么关系?你帮助他你的目的何在?你有什么企图?他问得很多!我们告诉,我们没有目的、也没有企图,喜欢帮助人。他会说你这个人神经不正常。那我们总是欢喜心做,时间久了,他慢慢从奇怪,要变成认真去思考,好好去研究,这到底是为什么?等他搞清楚、搞明白就相信了。一定要我行我素,我们知道这是一条正道,光明正大之道,他在迷惑。最有效果的是团体,团体做出榜样效果就更大。团体要真正觉悟的人,不是真正觉悟的人就组不成一个团体。

  我这一生这么多年来,三十多年前,一九七七年我第一次到香港来讲经,那时香港佛教有两个带头的人,觉光现在还在,还有个洗尘不在了。觉光是佛教会会长,洗尘是香港僧伽会的会长,东北人,他比我大,比觉光小。我到香港来一定会看他,他到台湾去一定会找我。我曾经给他建议,他在香港有身分、有地位,很可以把佛教带起来。我给他建议,能不能搞一个六和敬的僧团,佛法里面讲四个人,佛家讲一众,这一众是四个人,找四个人,我说找五个人就是五比丘,出家人,我们把释迦牟尼佛的教诲落实,要真从生活上去干。在香港托钵还行,香港学佛的人还不少,我们真正要说明,我们托钵会有人供养。我们来日中一食托钵,树下一宿,大概我们现在身体比不上释迦牟尼佛那个时代,我们可以住帐篷,童子军露营那个帐篷,一个人一个小帐篷,五个人摆在一个树下。我说我们来学经教,诵经、讲经、研究讨论,哪个道场要请我们讲,我们就去讲,我们不搞法会、不搞经忏佛事。他听了很欢喜,但是就是没有落实。我说你能够找到四个人通知我,我马上就过去。大家不肯吃苦,认为这个生活太苦了,他不知道这个生活里头乐趣,把佛法要带起来这功德有多大,这多有意义!这一生没有白来,替社会、替佛教做了一桩大好事,没人去做。就是倓老佛学院那么多学生,都没有掌握到在香港这个地区把讲经风气带起来。

  李炳老当年在台中,北面到新竹,南面到鹿港,台湾中间这个地区,李老师有二十七个布教所。培养我们这些年轻的在家、出家学讲经的,就利用这二十七个地方练习,轮流到那里去讲。讲也是用台中的方法,一个星期一天,多少年都不中断。所以台中莲社我初去的时候,老师在那里已经搞了十年,我到台中去的时候老师七十岁,李老师六十岁开始做,刚刚做十年,我离开台中又十年,二十年。我到台中去的时候,台中莲社的莲友二十万人,在佛教里头大团体!我离开的时候,台中莲社的莲友五十万人。所以我跟李老师开玩笑,我说老师你坐在家里,只要说一句话我要当台中市长,你这一句话说了就行,你马上就当选。真的他有这么大力量,有这么多的信徒,他做成功了。一个星期讲经一次,同学讲经有两次,一个星期有三次讲经,一次教古文,也都是三十八年没中断。

  老师干这个事情,我们在旁边看了十年,也有很多感触。感到老师一生做得太杂、太多,分心,太分心,他有莲社、有图书馆、有育幼院、有养老院、有医院,还有两个托儿所,还两个学校兼课,另外还有他一个本行事业,奉祀官府的秘书。如果老师专门搞一个,他变成一代祖师,不要搞别的,全心全力就搞台中莲社,那还得了!你不能不承认他是祖师,在这个时代里头净宗法门第一人。老师教我们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他没做到,他搞那么多门。台中莲社开班教学培养年轻人,开了十几二十个班,他多才多艺样样都行,所以都不专。我们这些同学们都学,但是都不精,老师开这个班,每个班我们都去旁听,听听都有味道,不能把心力、精神集中在一点。这是我在台中学了十年,我自己不敢学老师,为什么?我们的智慧、德行、才能都比不上他,我们搞一样可以能搞得成功,搞他那么多就不行了。徐醒民跟他也是十年,大部分精力用在国文上,他也有成就,今天讲传统文化他算是一个。江逸子跟我们完全用在唐诗、宋词,以唐诗为主,绘画跟吕佛庭学的,诗跟李老师学的,都有成就,只要专攻一门都会有成就。

  最后这一条好,帮助别人主动,看到别人有困难就要帮助他,只要他能接受,他不能接受那就是没有缘,他能接受都是有缘的人。末后还有一句,「成就无量功德得味中上味相,常施病者药得所食之物至味悉现相」。这一句可以补充这个上味,特别对于有病苦的人、贫穷的人,这种布施,在三种布施里头属于无畏布施。他在非常困苦艰难当中,你去帮助他,在这个时候他非常迫切需要的,能得到帮助,非常感恩;自己的功德,这是自然而然的得到所食之物至味,至味是味最好的,最好的上味都会现前。

  第二十七「广长舌相。谓舌广而长,柔软红薄,能覆面而至于发际」,这个发是头发,这个地方发字写错了。佛的广长舌相,大乘经上告诉我们,这是世尊说的,这个相是从善护口业得来的。经上说,三世不妄语,舌头可以舔到鼻尖,三世不妄语。佛的舌头伸出来可以把面孔盖住,上面可以舔到头发,给大家证明生生世世不妄语,这人相信了,那表演给他看。在这里面,批注上告诉我们,这是「发弘誓心,以大悲行回向法界而感之相」,回向法界就是回向实际。弘誓一般都用四弘誓愿,四弘誓愿真正的愿,就是第一条「众生无边誓愿度」,后面的三愿是为了成就第一愿,第一愿就是菩萨勇猛精进的动力。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了普度众生,所以他要断烦恼。烦恼不断他没有德行,德行是基础、是根本,没有德行,众生对你不尊重,你想帮他你也帮不上,所以德行在第一。先断烦恼再学法门,烦恼统统断了,学法门就容易,为什么?没障碍了。学法门学不好,是你有烦恼、你有障碍,所以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都要把它断干净。然后法门自然就通达了,世出世间法全通了!通了还不行,还要成佛道,为什么?通了你能度一部分,跟你平等的你度不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四六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