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比你高的你度不了,你普度衆生還是有限製。成佛道你就全度了,上面你能度等覺菩薩,下面你能度地獄衆生,這才真正叫衆生無邊誓願度。
學法門裏頭最重要的,見思煩惱裏頭的思惑要斷幹淨,思惑歸納起來五大類,貪瞋癡慢疑這五個字真的是病毒。大乘教裏頭,佛告訴我們,這五種煩惱感得外面的災難就非常嚴重。貪心感得的是水災,海水上升,江河泛濫,貪婪所感的;瞋恚感得的是火災,火山爆發,地球溫度的上升,都是屬于瞋恚之所感;愚癡感得的是風災;傲慢感得的是地震;懷疑更麻煩,懷疑是信心沒有了徹底崩潰。信爲道元功德母,換句話說,信心是基礎,聖學、佛法根基就建立在信德上,信德沒有,全崩了。感得什麼災難?山崩地陷,高山會倒下來,大地會沈到海底,所以稱之爲五毒煩惱。心裏面有這五樣東西他能不生病嗎?五髒六腑都不健全,都有問題。所以這個東西于自于他,你不可以不斷。這五樣東西斷了,真正叫有福之人,那福報就大了。中國人常說的「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你有這麼大的福報,你住在這個地方,這個地方沒災難。再有許多人跟你學的話,力量就更大,消自己的災,免一方之難,何樂而不爲之!這發四弘誓願,以大悲心、大慈悲行回向法界,法界裏頭也包含衆生,所感得之相是廣長舌相。
「觀此相,則滅百億八萬四千劫生死罪,而得值遇八十億之諸佛菩薩授記」。顯示這個廣長舌相的功德這麼大,廣長舌相的修成,生生世世護持身口意叁業,特別是口業。但是叁業裏頭,最重要是意業,意不清淨,身口就沒辦法做到。可是《無量壽經》上的排列,這是教初學,排列是口身意,佛第一句話說「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善護身業,不失律儀;善護意業,清淨無染」。這是讓我們特別什麼?口業最容易犯,所以有四條最容易犯的擺在前面,對初學的人來說意義很深。功德利益這麼大,我們沒想到,要知道有這麼多的好處,這麼大的好處,爲什麼不幹?不會不幹。誰願意去墮叁途?不但不墮叁途,有這麼大的好處,滅百億八萬四千劫這麼長時間生死之罪,而得值遇八十億之諸佛菩薩授記。
下面還有,「于無量世,至心受持十善法教,兼化衆生,得肉髻、廣長舌二相」。肉髻相是頂相,無見頂相。生生世世至心受持,至心是真誠到極處,受持十善法教,自己幹也教別人,這是這兩種相的業因。後面還一條,「護四口過得廣長舌相」,這就非常具體,不妄語、不兩舌、不绮語、不惡口,這是四種口過,決定不能犯,而這是最容易犯的,自己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不犯這過失。口裏面,口業無比殊勝的,無與倫比的,就是念佛號。阿彌陀佛的名號叫萬德洪名,那個萬不是數字,萬是無量無邊、無盡無數的功德,都在這一句名號裏頭。
念一句佛號就是修萬德莊嚴,沒人知道,所以念佛懈怠,常常把念佛忘掉。如果要知道我念這一句是修萬德莊嚴,能不多念幾句嗎?能不真幹嗎?所以過去章嘉大師常說「佛法知難行易」,他老人家給我講過很多次,爲什麼不幹?不知道。知道他能不幹嗎?你說知道佛號這麼大的功德他還會念別的嗎?他不念佛嗎?古人知道,所以教人「少說一句話,多念一聲佛」,對這個道理他知道透了。你說了一句話叫廢話,你念這一句佛是無量無邊功德。誰知道?佛知道、菩薩知道、阿羅漢也知道。所以一天到晚念佛,佛號不間斷,口裏念累了,口可以不念,心裏頭不能不念。無論在什麼境緣當中,他快樂,他法喜充滿,道理就在此地。名號能給你帶來法喜,名號能帶來無上的上味。
我們看下面,第二十八「梵音深遠相。音聲和雅」,遠近都能聽到,「無處不聞」,這是果。它的因「乃由說實語」,這講因,什麼原因他得到的?他說實話、美語,我們中國古人講的,雅言就是美語,文雅的雅,雅言。「製守一切惡言」,這個製就是戒律,教你守住不犯一切惡言,「所得之相」。製就是持戒,一切惡言就是講口的四種過,妄語是惡言;兩舌是惡言,惡中之惡;绮語,花言巧語,目的是騙人,這些也是惡言;末後是粗惡語,惡口,說話粗魯,人家聽了都起反感。這是梵音深遠的業因。「聞者隨其根器而得益生善」,這真的,特別是在教學、講經說法。
佛門裏頭講經說法,李老師常說這叫大講座。這個大是什麼意思?聽衆程度不齊,有很高的,也有很低的。不像學校的講堂,一年級、二年級程度整齊,好教。所以說佛教講經難,這是大講堂,在今天裏面有博士、碩士,也有完全沒有文化的人,甚至于還有不識字的。你要將這些人講得讓每個人都生歡喜心,你才能講成功,這個可不是容易事情。各種不同根機統統都能顧到,叫每個人來都得利益不會空過。所以根機淺者得小利益,根機厚者得大利益,不是一般講座。我們跟老師在一起學的時候,聽到老師這種教誨,我們都感覺得很難,怎麼能做到?不是真正開悟能做到嗎?我們不要說大定,小定都沒有,我們怎麼開悟?怎麼能做到?老師教我四個字「至誠感通」,通是什麼?通世出世間法,這不容易。通出世間法叁藏十二部,我們一生沒這個能力。通世間法,老師說別的都不管,乾隆皇帝編的這套《四庫全書》能不能通?縮小了,縮成這麼一點點能不能通?通不了。但真有通的人,明心見性就通了,世出世間法全通了。我們都做不到怎麼辦?所以老師就教我們至誠感通。
講經談何容易?錯下一個字轉語,墮五百世野狐身,都把我們嚇到了,還敢講嗎?老師傳一個秘訣,你就可以去講了,講批注,沒有自己的意見,全講的是批注。講錯了,他注錯了,他背因果責任,他有罪,我們頂多有點過失,就很輕。但是注怎麼樣?一定要看古注。爲什麼?古人講經、注疏都是開悟的,不開悟的人不敢這樣做法,他自己就把自己約束了。古人用心是利他的,不是自利的,沒有自己的名利在裏頭;今人有自私自利,所以容易講錯。古人的標准是入藏,所以老師教我們找參考數據到《藏經》去找。學講經的,最好要用《卍續藏》,《卍續藏》裏面所搜集的全是批注。這些批注等于說,都是經過曆代高僧大德所鑒定的,如果不是好東西是不可以入藏的。這就是有鑒定過的、有保證的。不是《藏經》裏面的,老師不讓我們看。要以古大德《藏經》有的,以這個爲主。萬一碰到這一句、這一小段很深很難,我們講不通,可以找今人的批注,就看這一句,就看這一段。實在講不下去,沒關系,念下去就可以,念不會錯,不講!
決定要遵守孔老夫子原則,「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不要充面子造罪業。我知道的我講,我不知道的不講,我不是聖人、不是賢人,我沒有開悟。我知道多少我跟大家分享多少,老老實實這就是功德。凡是出錯誤、造罪業都是面子,愛面子充內行,這很容易犯過失,這是必須要戒除的。我們用真誠心全心全力去做預備的工作,備課,多查字典,多看參考數據,用這個方法。如果心定在這個地方也是修叁昧,他心裏頭除這些東西之外,他沒有別的東西,都能幫助你得叁昧。得叁昧自己有受用,自己的心清淨平等,不定什麼時候一下開悟,開悟就覺了。悟有小悟,小悟常有;有大悟,大悟就不常有;徹悟,徹悟就是見性,見性什麼都明白了,不學的東西都通了。你看中國跟古印度修學的方法真好,它真正能叫你「法門無量誓願學」,真達到不是假的。
開悟,法門無量全學會了,沒有開悟做不到。見性爲什麼能通達?一切法不離自性,一切法全是自性的德用。見性沒有不知道的事情,般若無知,無所不知,不起作用的時候他無知,他的心是清淨平等覺;起作用的時候無所不知,無論你問什麼東西,世法佛法他全懂。小乘經裏頭有《放牛經》,這應該是個小孩子放牛,牛不聽話,遇到釋迦牟尼佛,牛怎麼個放法?他教他放牛的方法。釋迦牟尼佛沒學過,沒有一樣不懂。如果今天問釋迦牟尼佛,原子彈怎麼造法?他真的會教你,哪有不懂的道理!不過中國人有道德,像這些東西科學技術,老早就知道,爲什麼不說?說了害人,說了這個世界早就沒有了。我們在古籍,哪個地方看到的忘掉了,王莽時代,前後漢交接的時期王莽的時代,就有人學滑翔,這是現在的滑翔飛行,以後失傳了。諸葛亮木牛流馬機械化的運輸,諸葛亮死了,全部把它毀掉,不留給後人,不是自私自利。這種科學技術,如果沒有道德去控馭它,決定造成災難。所以中國的學術是以倫理道德爲根本,不崇尚科學技術,讓大家平平安安多過一點好日子。科技發達肯定帶給這個世界是毀滅性的,所以決定不搞這個路線,這叫大慈大悲。不是中國人不懂,不是中國人不知道向這個方向走,早就曉得。那佛法知道更徹底!
這下面說,「聞者隨其根器而得益生善,大小權實亦得惑斷疑消」。大乘、小乘、權教、實教都能幫助他斷惑,斷疑生信。批注下面說,「于無量世,自不惡口,教他不爲,得梵音聲相。于無量世,恒以軟語、先語、實語,教化衆生,得八梵音相」。都是語業,首先要放下言語這四種不善業,不妄語、不兩舌、不绮語、不惡口。更進一步,對人要常以軟語,是柔和語。先語,不必到事情發生,如果是遇到困難之前就應該先告訴他,不要等到災難現前,來不及了,要先告訴他。實語,決定不是妄語。教化衆生,修因則得果報。最後這句,「于諸衆生常以軟語得梵音相」,《還源觀》上四德第叁「柔和質直」。言語要柔,身行要和,柔和,心地要正直,我們講誠敬,誠敬存心,和睦相處,柔言愛語,這是菩薩行。
第二十九「眼色如金精相。謂眼目清淨明瑩,如金色精也」。這是眼的好相,這個相也作绀青色相,這個在佛像裏頭常常看到,「佛眼绀青,如青蓮花」,蓮花的葉細長。「系由生生世世以慈心慈眼及歡喜心施予乞者所感得之相」,生生世世培養慈悲心、愛心,總是以愛心、歡喜心待人接物。尤其是幫助別人,貧窮苦難的人,這些人多,需要幫助,這個世…
《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四六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