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四七集) 2012/1/19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147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注》第四百四十四頁:
「叁十二種,大丈夫相」,我們學到第叁十「眼睫如牛王相」。現在我們看第叁十一,「眉間白毫相」,佛眉間白毫,我們很熟悉,白毫放光,贊佛偈裏頭每天我們都唱到,所以這個印象特別深刻。白毫相是什麼因緣而感得的?批注裏面跟我們說,「因見衆生修叁學而稱揚贊歎,遂感此妙相」。叁學就是戒定慧,非常難得,衆生要認真修叁學,佛菩薩就知道他善根漸漸成熟了。如果得到善緣,殊勝的善緣,善緣佛菩薩一定幫助他。幫助的方式沒有一定,就是加持,有顯加、有冥加,善巧方便不可思議。我過去在美國,有個臺灣同修,他住在臺灣,他有兄弟在美國,母親在美國。病危的時候,他要到美國去看他母親,照顧他媽媽,人心地很誠懇、孝順。在一般講,他說他的簽證很麻煩,不可能被通過。但是在大使館辦簽證的時候,隔壁一個窗口,裏面一個移民官招手叫他過來,很快就把手續辦好,給他五年多次往返,他覺得不可思議。第二天他陪一個朋友也去到美國大使館辦簽證,看到那個人坐在那個地方,好像陌生,根本不認識,好像一點印象都沒有。他說很奇怪,昨天那麼親切,有說有笑來替他辦手續,今天怎麼板起面孔不認識了?他說是不是佛菩薩加持的?確有這樁事情。而且我們稍微留意,這些加持都在我們身邊,稍稍留意都能夠發覺。
所以佛菩薩加持修學戒定慧叁學的,而稱揚贊歎,稱揚贊歎是鼓勵有善根還沒有緣發起的,要接觸這個緣,他善根就發現,沒有善根的,給他種善根。所以這種鼓勵贊揚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鼓勵贊揚常常也是佛菩薩冥冥當中來加持。自己對這個人好像並不很熟悉,也不熱心的往來,可是就喜歡贊揚,這個都有佛加持。做壞事情、做殺盜淫,也有人贊揚,現在恐怕比贊揚修叁學的人更多,那是誰贊揚?魔在贊揚,魔王波旬在贊揚,我們要知道。佛是護持正法,魔是希望把正法毀壞,都有很大的能量,神通變化。所以,我們要遵守普賢願王的原則,「禮敬諸佛、稱贊如來」,看到別人行善,與性德相應的要贊歎,與性德不相應的不提,隱惡揚善。一生能夠遵守,必定有不思議的感應。
我自己這個一生,說起來是很不可思議,爲什麼?在這個社會,沒有學曆,沒有經曆,也沒有真正去念過書,看的東西很雜,遇到的緣非常殊勝。這是什麼原因?在邁阿密的時候,是美國人,通靈的,我們那個翻譯曾憲炜居士問過他們,他們通靈,他說你們看看法師。他說法師是平常人,很平常,什麼也沒有,但是他那一點真誠很可貴,就是這一點真誠心的感應。這一點真誠心是從小父母教的,家教,所以從小養成,到大的時候就習慣成自然,沒有丟掉,一生都沒有丟掉。學佛之後明白了,起心動念要爲別人,不要爲自己,名聞利養奉獻給別人,艱難辛苦自己來承受,歡歡喜喜。學佛之後明白這個道理。爲什麼?名聞利養有害沒有利,真正是所謂「有百害而無一利」。章嘉大師教我,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名聞利養是形式。自己真幹,在經教裏頭學到的東西落實到生活,落實到工作,落實到處事待人接物,這叫真幹。你把它真做到,樂在其中,這個樂是自己心行與性德相應,煩惱輕,智慧長,這樂在此地。
這個世間緣分需要你,一切自然成就。我們移民到澳洲,緣很好,那也是過去在澳洲講經十年的緣分。早年我在香港講經,遇到澳洲的同學,邀我到那邊去,以後每年在澳洲講一個月,每年去一次,講了十年。這是沒有想移民之前,跟澳洲人結的緣。緣成熟了,沒想到這部長歡迎我去。在澳洲又遇到殊勝的緣分,參與兩個學校的工作,格裏菲斯大學是宗教團結、族群團結,昆士蘭大學是和平學院。它們研究的主題,就是如何幫助這個世界消弭沖突、促進和平。我們也是偶然的機緣去訪問,所謂一次生二次熟,這叁次就變成朋友了。又碰到九一一這個事件,這都是緣。九一一昆士蘭和平學院認真在做反省,認爲過去這些方法有質疑,消弭沖突,結果沖突變成了恐怖戰爭,這很可怕。所以才重新反省,我們要用真正和平的手段,才來找我,這個想法正確的。我問他們,你們原先的對策是什麼?原先的對策是報複、是鎮壓,用這種方法。現在發現報複、鎮壓,愈鎮愈嚴重,愈報,這是冤冤相報,愈報真就沒完沒了。所以現在想過去的方法有問題,要用真正和平的方法,不再用武力,不用鎮壓、不用報複。
我們有這麼個緣分,接受學校的邀請,我們不要這些學位東西,學校一定要送。告訴我,聯合國邀請是邀請教授,有博士學位的,他說學校一定要給你,你代表學校。這樣才接受的。有這麼個緣,我們的眼界大開,在國際和平會議上我們知道了很多東西,以前都不知道的,有緣分接觸許多國家領導人,這都是作夢都沒想到的。這些事情轉眼成空,都成過去了,以往的十年。現在年歲大了,回過頭來,一門深入,長時熏修,我們要把佛在經典上教導我們的要認真學習,我們只有一個目標,決定求生淨土。我們想學的東西很多,到極樂世界再學,在此地沒有時間,我們的壽命很短促。今天我們所學的,就是到極樂世界的條件,這個抓緊,其它的次要。
戒定慧是一切菩薩修行成佛最高的指導原則,沒有一個是例外的。我們看到近代中國、外國,許多學佛的人,在家、出家,一生都沒辦法成就,原因在哪裏?沒有遵守這個原則,特別是戒學。戒、定都不要,就要智慧,這智慧怎麼能成功?所以他那個修的他不是智慧,是常識,把學佛就變成佛學,變成一種世間學術。過去講,變成哲學,一般大學,在臺灣哲學系裏面都有佛經這個課程。那個行,講得天花亂墜,那個裏頭不需要戒、不需要定。禅宗講故事、講公案,講了大家笑嘻嘻的,哈哈大笑,實際上連禅邊都沒有摸著,所謂口頭禅而已。
下面再一個解釋,「于無量世,宣說正法,實法不虛,得白毫光相」,這生生世世宣說正法。宣說正法自己一定證得正法,自己不證得,拿著釋迦牟尼佛的經典還是隔一層,爲什麼?聽說的。孔子有批評,說「記問之學,不足以爲人師也」,聽說的是記問,讀多、聽多了我記得。問就是什麼?不是自己悟的,是向別人請教,別人說的,我們再引用,是他的,不是我的。我們在宗門、教下看到古代許多大善知識,學人向他請教,往往他不直接答複,拐彎抹角教你自己悟入,那個方法高明。爲什麼不給你說清楚?說清楚,把你的悟門堵死了,給你講解,你以爲就是這樣的,不再深入去體悟。所以不說,誘導你去覺悟、去體會,這是另一種最高的教學方法。可是這種方法,如果不是這樣的根機沒用處,諸佛菩薩、祖師大德無不是應機說法,不是這個根機,說了沒用,說了一點好處都沒有。實法就是明心見性,實法就是性德。下面說「于無量世,不诳一切諸衆生故,得眉間毫相」。生生世世絕不欺騙衆生,換句話說,要以真誠心待人接物,這個能得眉間毫相。
末後一句,「贊歎他人所有功德,得白毫相」,與白毫相的作用有關系。佛放光,從白毫放的光,緣分最多,就是歡喜贊歎別人功德。決定要學隱惡揚善,別人有過失絕不能提,他的事情,與我不相幹。我要說別人過失,就變成自己在造口業,虧吃大了;把別人不善的事情放在自己心上,我們的心被染汙了。許許多多人不知道這個道理,不記別人的功德、善行,專記別人過失。別人過失未必是真的,我們是凡夫,沒有慧眼、沒有法眼,見不到,見的是表面,不知道那個人的存心。如果那個人存心非常善良,用這種不正常的手段他能夠覺悟對方,那是好事,不是壞事。「丹霞燒佛」,把佛像燒了,他能叫老方丈開悟,這都是非常的舉動,不是凡夫能做的。知道老方丈到將悟未悟這個關口,一點他就通了。冬天烤火,把木頭佛像拿來燒,有人向老方丈報告,丹霞把佛像搬去燒了取暖。這老和尚就呆了,趕緊跑過來看,看到他還在燒:你怎麼可以拿佛像來燒?他跟老和尚說:我在這裏燒舍利。木頭佛像哪有舍利?那再搬幾尊來也無妨。這一句話,老和尚覺悟了!那是什麼?那是幫助一個人成佛,這非常手段,這叫善巧方便。我們哪裏會知道?在一般說,惡意毀壞佛像等于出佛身血,無間地獄罪。他燒佛像沒有罪業,還有功德,幫助人成佛,幫助人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所以像丹霞用心沒人知道,他也無須要給人說破。末後這個意思是教我們學普賢菩薩贊歎如來,一切衆生跟佛實在講沒有兩樣,只是一個迷、一個覺。
我們看最後,叁十二「頂肉髻成相」。佛的頭頂有肉高起來一塊,好像髻一樣,頭發挽的髻一樣,也叫「無見頂相」。《楞嚴經》上有提到,菩薩想看佛頂,用神通升到高空,結果佛的肉髻放光,看不見。所以叫無見頂相。「謂一切人天二乘菩薩,皆不能見故」,二乘聲聞、緣覺,權教菩薩,沒有見性的菩薩都見不到。這個相「系由教人受持十善法,自亦受持,而感得之相」。所以,叁十二相我們學完了,最後結歸在一切善法,一切善法的代表就是十善業道,世出世間無量無邊的善法,沒有超過十善業道。所以菩薩把十善業道展開,八萬四千細行,就是說展開來變成八萬四千善法;小乘人展開來叁千威儀,這個十條變成叁千條的善法。我們就曉得,原來十善每一條都含攝無量無邊的善法,一切善法離不開這個十條。
下面還有個批注,「于無量世,頭頂禮拜一切聖賢、師長、父母,尊重贊歎,恭敬供養,得無見頂相」。「于無量世,供養師長、諸佛菩薩,頂頭禮拜,破驕慢故,得無見頂相」。這一句裏頭最重要的兩句話,是恭敬供養、破驕慢故。恭敬供養是依教修行,不是別的。諸供養中法供養爲最,法供養當中第一條就是如教修行,這真供養。破驕慢,驕慢是菩薩最大的障礙,不但出世間法,世間法也…
《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四七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