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解脱圆满证得,如果是修净土,生到极乐世界就证得了,真的是最简单、最容易的方法,获得最圆满、最快速的成就。
下面我们看第十三愿「光明无量愿」,这一愿也是善导大师所选中的四十八愿里头最重要的五愿,前面第十二愿「必成正觉」,这一愿也选中了,光明无量。我们看经文:
【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
这一章里头具足两愿。「千万亿倍以上」,就是我们念的这一段,这是第十三愿「光明无量愿。若有众生以下」,是下面第十四愿「触光安乐愿」。「第十三与第十五」,十三是这一愿,十五「寿命无量愿,净影称为摄法身愿,以其摄法身成就也。《甄解》以此二愿,为真报身之德,又谓此光寿无量二愿为方便法身大悲之本。盖无量寿则竖穷三际,佛身常住,众生有依;无量光则横遍十方,德用遍周,摄化无尽;故为大悲方便之本,报身之实德也」。这一段文。净影是小慧远,他的《无量寿经》批注称为义疏,《无量寿经义疏》是他作的,隋朝时候的人。他称光明无量、寿命无量这两愿是摄法身愿,因为这两愿讲的就是法身成就。法身光明无量,法身寿命无量,真的无量,不是三大阿僧祇劫。光明是讲空间,寿命是讲时间,无尽的时空交织在一起,现在科学家所讲的纠缠,这就是法身。日本《甄解》以此二愿,为真报身之德,也能讲得通。又谓此光寿无量二愿,光明无量跟第十五寿命无量这两愿,为方便法身大悲之本。方便法身就是报身,现在哪里?这个身现在实报庄严土。由此可知,实报土的菩萨有感,佛有应,这个佛是究竟圆满佛,《华严经》称为妙觉。妙觉不住实报土,住常寂光,可是实报土里面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有感,他就有应,他应现在实报庄严土,所以叫方便法身大悲之本。光明、寿量这两个是法身德,法身起作用就是这二德,同体大悲,无缘大慈。
这下面念老为我们解释的,无量寿则竖穷三际,佛身常住,这是有相的,在实报庄严土。妙觉如来示现在实报庄严土是帮助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这些大菩萨个个都是明心见性,只是无始无明习气没断尽,留在实报土。佛在这个地方也是帮助他们断无始无明习气,为他们示现度化众生种种方便,这些种种方便都是性德。妙觉如来他证得圆满,法身菩萨证的也圆满,但是没有妙觉如来那样明显、那样清楚,因为他们带着无明,妙觉如来不带无明,没有无明,给他们做榜样。这些现身,佛的现身,我们一定要知道,他们没有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尚且没有,当然不可能有分别执着,这是实报土的状况。西方极乐世界就是一个圆满的实报土,它那个实报土延伸到方便也是实报土,同居也是实报土,皆作阿惟越致菩萨,这是不可思议难信之法!难信不是实报土,实报土容易相信,难信就是下面这两土,同居跟方便两土,这真难信。为什么?他们见思烦恼没断,尘沙烦恼没断,怎么可能智慧、神通、道力跟法身大士平等?没有人相信,所以叫难信之法。这是什么?是弥陀本愿威神加持他的,他们能接受得到。阿弥陀佛想把这个能力加持给我们,我们接受不了,不能接受,他们居然有能力接受。
佛慈悲,不是不加持,分分秒秒都在加持,我们抗拒的力量太大。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这个力量是平等的,我们有抗拒,最严重的抗拒就是分别执着,不接受。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人,同居土下下品到极乐世界,妄想分别执着有没有?有,但是不起作用,对于弥陀本愿加持完全接受,不抗拒了,妙就妙在此地,这是我们无法想象的。佛在经上说的,这桩事情「唯佛与佛,方能究竟」。即使是等觉菩萨,也不能完全搞清楚,为什么?如来果地上的境界,等觉菩萨没有回归自性,没有入常寂光,他不知道。我们把这些原理原则搞清楚了,那重要要做的没有别的,就是放下,放下就对了,不要再执着了,不要再分别了。从起心动念我们做不到,太微细了,我们从粗的下手,从执着、从分别下手,尽量淡化第六意识的分别、第七识的执着。这与相宗修学的原理相应,这就是什么?这就是相宗的转识成智,我渐渐学着不用识,学习用智。智是什么?你放下之后,智慧自然生起来。人头脑冷静就是智,心定下来就是智,心乱了就是识,心里面有贪瞋痴慢疑、有妄想分别执着,那是识、那是迷,那不是觉,这个要搞清楚、搞明白。
光跟寿都是自性里头本有的,本自具足,就是因为有烦恼,光跟寿都不见了、都迷了。在极乐世界光寿无量是方便法身,实报土的法身就是方便法身,常寂光才是真正的法身,圆满的法身。法身无相,实报土有相,所以叫方便法身。菩萨所流出来的,这是从自性所流出来的,同体大悲,无缘大慈。这个最明显的就是在实报土里头看,人人皆是,个个不无,殊胜庄严无与伦比。弥陀慈悲,个个都像弥陀一样的慈悲。无量寿则竖穷三际,这是真无量寿,这不是假的,不是有量的无量。佛身常住,众生有依靠,佛不常住众生没有依靠。无量光则横遍十方,光是智慧,智慧遍照十方,德用周遍。光中有无量德,德是讲德能,以这种德能教化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帮他破迷起信,帮他破迷开悟,帮他信愿持名,得生净土。「故为大悲方便之本,报身之实德也」。这个德不是假的,是真实的,它真起作用,真能帮助无量无边众生。
「故知愿中自誓光寿无量,实为一切众生悉皆光寿无量」。自他不二,自他是一体,自己光寿无量是为了成就一切众生的光寿无量,这个意思很深!你要教别人,你自己不先成就,你就教不了别人,别人不会相信。阿弥陀佛要教所有众生,往生到极乐世界的这些人,都能证得究竟圆满的性德,就是无量光寿,他自己先显示出来给你看,他有,我也有,你也有,没有一个人没有。我们讲教育最成功的,在遍法界虚空界教育最成功的是阿弥陀佛,一切诸佛如来跟阿弥陀佛相比还差一筹。诸佛菩萨有这个能力,没想到。阿弥陀佛在因地上,我们可以相信,思想精密,又精又细密,别人没想到他先想到了。像这些地方在在处处都是教导我们,我们要能细心去体会,要能认真去学习,落实在自己生活,它就真管用,这是报身真实的德用。一切为众生,所想到的,所做到的,所兴起的,所成就的,没有一样不是为众生,没有一样是为自己,这一点要学,叫真学佛。
所以为自己是学佛人最大的障碍,为什么?我执没有破,你决定出不了六道轮回,阿弥陀佛这种最简最易、至圆至顿的方法,对你都帮不上忙。必须要知道,身心世界全是假的。一切法从心想生,想不是真的,从心想生哪里会有真的?只有自性是真的,心现识变是真的。这个真的里头有两个意思,一个叫真谛,一个叫俗谛,真谛是纯真,俗谛是相似真,不是纯真。可是二谛是一又不是二,二而不二,一而非一,这才是事实真相。我们分别执着不能解其一,放下分别执着,你稍稍明白了,放下起心动念,你就契入了,就证得了。不分别、不执着,你能理解,你不能证得;不起心、不动念,你就证得了。大乘唯证方知,一定要肯定众生跟自己是一体,这是大乘。只要认为众生跟我不是一体,不但不能入大乘,连对于解大乘都成问题,你不解如来真实义。什么时候自己承认遍法界虚空界跟我是一体,你能够懂得大乘,你听大乘经慢慢会理解。一天到晚迷在你我他,这个事情麻烦,不但大乘你不会懂,小乘也不懂,因为小乘都要破身见。佛法的难就难在这个地方,真难,不是假难。这个难关只有自己破,别人帮不上忙。佛帮忙的只是给我们讲经教学,可是悟入靠自己,佛不能帮助我们悟入,佛能做到的就是开示,悟入是自己的事情。为什么不能悟入?有障碍,把障碍放下就能悟入。悟了之后,悟是明白了,明白之后真修,把错误放下叫修行。修行没有别的,就是放下。
「又《往生论》云:三种庄严入一法句。一法句者,谓清净句,即真实智慧无为法身。」三种庄严是讲极乐世界,正报,佛庄严、菩萨庄严,依报,国土庄严,这三种庄严。庄严,我们世间人讲真、善、美、慧,得加上智慧,这才称得上庄严,依报、正报真善美慧这四个字都达到究竟圆满。这三种庄严入一法句。这一法句就是清净句,我们说纯净纯善,三种庄严纯净纯善。纯净纯善怎么讲法?纯善,真实智慧,纯净,无为法身,他方世界没得比!我们对这个至少得心向往之,能力达不到,心向往之。有这个求愿,希望我们在这一生当中也能做到纯净纯善,纯净纯善这两样决定现前,就是真实智慧无为法身,纯善应对的是真实智慧,纯净应对的是无为法身。
「三种庄严,四十八愿中极乐依正种种殊胜庄严也」。这是念老为我们解释的这三种庄严,四十八愿中所讲的极乐世界。「入一法句,则全归真实智慧无为法身」,这个入是全归。极乐世界三种庄严从哪来的?就是从真实智慧无为法身里头来的,没有真实智慧无为法身,极乐世界庄严就不可得。真实智慧无为法身是自己的性德,本有的。惠能大师开悟说了五句话,你跟这三种庄严去对比,你会发现。头一句话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清净心生智慧,自性清净心生的智慧不就真实智慧!第二句话说「本不生灭」,不生灭就是大般涅槃,自性是圆满的大般涅槃,就是寂灭,苦集灭道里头的灭谛,究竟圆满。第三句话说「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什么?《华严经》上世尊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那我们就晓得,自性是什么都没有,自性就是常寂光,它本自具足,它这个里面有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相好,本自具足,那就是无为法身,真实智慧无为法身都在这一句里头。第四句说「本无动摇」,这句话什么?这句话就是自性本定,没动摇过。这就给我们说明真心是不动摇的,没有动摇的。妄心它动,起心动念,动摇了,分别执着,那是大动,狂风巨浪,自性没动摇过。末后一句,「能生万法」,遍法界虚空界一切法全从它这里变…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五六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