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五七集) 2012/1/2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157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四百六十一页,倒数第四行:
『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这是经文。「本经光明遍照品曰:诸佛光明所照远近,本其前世求道所愿功德大小不同,至作佛时各自得之,自在所作,不为预计,阿弥陀佛光明善好,胜于日月之明千亿万倍。」这段经文很重要,为我们解决了一个疑问。我们很多人常常都想到,佛佛道同,一切诸佛他所证得的都是圆满的、没有欠缺的,为什么阿弥陀佛无论是依报、正报都超过其它诸佛如来?这在理上有一点讲不通。应该是平等的,为什么他那么殊胜?实报土大家相同,这个可以理解,方便有余土跟凡圣同居土差别很大,这是得阿弥陀佛威神加持,也能讲得通。但是他的超胜太多了,这是什么原因?这经文上给我们说出来了,你看「本其前世求道所愿功德大小不同」,这是真的。
凡夫初学的时候,求道所愿功德大小不一样,乃至于我们就说《华严经》菩萨阶位,十信位所修行的决定不一样,一直到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所修的都不相同。发愿,四弘誓愿是共同的愿,那是总结的。每一尊菩萨都有他自己的本愿,因地发的愿不一样,所以果地上到作佛的时候,与他在因地里所发的愿决定相应。因地里没有发的愿,果地上不会现前。这个解释我们就明白了。至作佛的时候各自得之,自在所作,不为预计,这就是讲法尔如是,果报现前完全是自然的,没有预计的。由此可知,因地发愿、修行都非常重要。
今天阿弥陀佛给我们做了最圆满的启示,他所发的愿为什么会跟诸佛不一样?因为他参观了二百一十亿诸佛剎土。二百一十亿不是数字,如果是数字,这个数字并不大,这是表法。这一部《无量寿经》它是属于大经,文字虽然不多,它的内容包括了小乘、大乘,包括了显教、密教,包括宗门、教下;换句话说,它的内容无所不包,没有欠缺,这是大经,跟《华严》、《法华》可以等齐相观,同一个法会。二百一十亿是大圆满,二十一是代表圆满,二百一十亿这是代表大圆满,究竟圆满,是这个意思。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剎土他一个不漏,全都看到了。看到的时候,对于一切诸佛剎土里面美好的,他统统吸收,他都采取,就是他将来成就的这个世界里面一定有,诸佛剎土里头不善的他都不要。所以它才超胜一切诸佛剎土。这个愿很多人没有的,可以说很多人疏忽了。
在一切诸佛剎土里面修行的人,不要说是一切诸佛,就是我们这个地球上,娑婆地球上,学佛的这些同学,我们宗派很多。中国小乘没有了,大乘八个宗,每个宗里头又分派,派就太多了。跟我们临近的,日本佛教有十三个宗,韩国、越南这都是属于大乘,从中国传去的,宗派林立。修净土的人不多。修净土,真正对于阿弥陀佛他从初发心修行的经过,一直到极乐世界完成这一段历史,明白的人很少。极乐世界怎么来的?说不清楚。由此可知,自己所发的愿当然有欠缺,到自己将来成佛,国土现前,这个国土里头就有缺陷、就不圆满。
我们今天要圆满,确实不要忘记像阿阇王子一样,这经文在后头还没念到。当年释迦牟尼佛讲《无量寿经》,这个小团体他们都来听经,阿阇王子带头,一共有五百个人,年轻人。我们现在一般人喜欢称为太子党,这帮年轻人是太子党的,人数不多,都是王子。他们听《无量寿经》听到世尊说明阿弥陀佛修学的经过这段历史,他们非常受感动,心里头想着,我将来要作佛,要跟阿弥陀佛一样。他们只是起心动念,没说话,可是佛有神通,佛有他心通,就知道了。不等他们说话,世尊就给他授记,告诉他,你们将来一定会如愿以偿,有愿必成。我们今天学了《无量寿经》,我们将来要成佛要跟阿弥陀佛一样,这个很重要、很重要。我们只是现成的,阿弥陀佛去访问了二百一十亿个佛国土,就是遍法界虚空界所有佛剎他都经历过了,都去看过。我们不要这么麻烦,我们只要学极乐世界就行,极乐世界有的,我们将来的世界统统都有。极乐世界真的是大圆满,它也是集大成,也是会集本,会集一切诸佛剎土真善美的大成。这个要留意、要学习。
「阿弥陀佛光明善好,胜于日月之明千亿万倍」,这是经上说的。「可见弥陀光明绝胜诸佛」,绝是绝顶,没有在他之上的了,胜过一切诸佛。什么原因?「盖因前生愿力超绝,故今自然得之」,也没有一丝毫勉强,一切法都是从念头里头生的,弥陀在因地有这么圆满的大愿。这个大愿不是自己在家里想的,不是的,是亲自经历所看到的。诸佛剎土里有这些好的地方统统都要,不好的统统都不要,是这么来的。「是以经中复曰」,这经中又说,「阿弥陀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十方诸佛所不能及」。现在我们知道了,我们相信了,没有怀疑。为什么十方诸佛所不能及?十方诸佛所发的愿,没有去看过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剎土,没有去考察过,这是比不上阿弥陀佛的地方。
阿弥陀佛之所以有这样的缘分,那是因为他的悲愿无量无边,他常常想着六道众生太可怜、太苦了。这个世界上,许许多多的世界有六道轮回,我们在《华严经》「华藏世界品」、「世界成就品」里面看到,也有纯净的世界,没有三恶道的,也不少,纯净的世界;也有善恶混杂的世界,像我们娑婆世界就是善恶混杂,这里头有善有恶、有染有净。这都是诸佛如来在因地修行时发愿不同,有人喜欢我的国土全是净土,没有秽土;有一些佛悲心很重,这些罪业深重的这些众生我来照顾、我来帮助,释迦如来就选的这种方式。而弥陀他那里四土具足,跟娑婆没有两样,但是他以本愿威神加持,将四土变成一土,变成一个清净的极乐世界,这个是一般很少人能想到的。他在因地做比丘的时候想到,果地上就自然成就。所以,一切诸佛剎土不能跟他相比。
诸佛有没有嫉妒?凡人有嫉妒,有嫉妒是凡夫,不是圣人,圣人没有嫉妒心。不但出世间的圣人没嫉妒心,我们这个世间,跟诸位说,天人就没有嫉妒心。这就是说明,有嫉妒心的人,天都不能生。为什么?生天的条件,上品十善业道,还要加上四无量心,慈悲喜舍。经教里面我们看到,从烦恼的头数来说,色界天以上没有瞋恚,没有瞋恚就没有傲慢、就没有嫉妒。欲界有,愈往上面去愈淡薄。色界有十八层天,初禅以上就没有了。
我们再看下面这段文,「《大法炬陀罗尼经》谓诸佛有两种光明」,一种常光,一种放光。「常光者,谓圆明无碍,无时不照」,这是常光。无论在什么时候你都看到,这个光大小是一丈,四周都是一丈,常光。头顶有光,身有光,常光一丈。「放光者,谓以光(使人)惊悟,有时而照,或现或收随宜自在」,这是放光。我们看佛讲经教学有放光,本经三次放光,序有,正宗有,流通也有,这是大经。通常佛的放光多半在正宗分,一次多,有三次的不多。证明这部经是大经,它有《华严》、《法华》那种架势,文字不多,容易记诵,便利于学习,非常之难得。放光是让听众警觉,放光之后佛一定有非常重要的开示,让大家惊觉到。「今愿所指是常光」,这十三愿里面讲的放光是常光,这个不是放光。《称赞净土佛摄受经》,这部经就是《阿弥陀经》,玄奘大师翻译的。《阿弥陀经》两个本子,我们常常读诵的是鸠摩罗什大师翻译的,这是玄奘法师翻译的,这个经流通很少,很少人读这部经。这个里面经文有一句这么讲法,「彼如来恒放无量无边妙光,遍照一切十方佛土,施作佛事」,这个光当然是常光,「是为常光之明证」。
我们要注意到,阿弥陀佛的常光不可思议,常光遍照十方剎土,这个不是普通佛有的。普通佛的常光不远,无量寿佛的常光,就是这个愿文里讲,「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这是常光,不是放光。一般诸佛放光有的时候能遍照十方,阿弥陀佛常光就遍照十方,难怪诸佛称他为「光中极尊,佛中之王」,这有道理。因地当中就发这样大愿,果地上就变成事实真相。这一愿,善导大师称它为五愿里头的一种,这五种愿是四十八愿最殊胜的五愿。阿弥陀佛光明照注之处,那就是有缘的地方,没有缘他怎么照?我们这个世界、我们这个地球、我们这个地区,阿弥陀佛的光照不照?照,肯定照到,我们都沐浴在佛光之中。虽然我们迷惑,烦恼习气重,业障深重,佛光依然遍照。我们展开经卷,就是佛光照我,听经闻法是佛光照我,我们念佛礼佛,佛光照我,无时不照。我们要自己能够感受到,这就好。因为一切法从心想生,老是以为:我的罪业很重,我的烦恼很重,恐怕不能成就。这一生真的他不会成就,他不能往生,为什么?他不相信他能往生,他不相信阿弥陀佛来接他,这个就没法子。我们深信不疑,阿弥陀佛必定来接,不能有丝毫的疑惑。大乘教里佛常讲,疑惑是菩萨最大的障碍。
我们再看下面第十四愿,「触光安乐愿」:
【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这是二十四章每一章的结语。我们看念老的批注。「第十四愿,显佛光所具利生之妙德」,阿弥陀佛光明之中所具的利益众生的妙德。『见我光明,照触其身』,凡见佛光者及蒙佛光照及之人,『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这三句是证明,我们学习这个法门,得到法喜了,自然就体会佛光注照,我们一般讲佛力加持。这个光明注照就是佛力加持,听到佛名生欢喜心,听到这部经生欢喜心。我们看《六祖坛经》,前面第一章,六祖叙述他自己遇佛的因缘。是非常偶然的卖柴,这次卖柴是客栈里头要,客栈就是我们现在讲的旅馆。把柴送到客栈,钱拿到,要离开了,听到客栈里头有个人在念《金刚经》。他一听就欢喜,那就是佛光照他。他又不认识字,从来没听过,听了很欢喜,就停在那里,一直等…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五七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