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六八集) 2012/1/3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168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四百七十九面第四行:
「六者」,六度,「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般若,六度摄万行」。菩萨无量无边的行门不超过这六大类,所以说六度就是万行,这个万行是指八万四千细行,大乘教里头,小乘里面讲三千威仪,八万细行,都不超过这六大类,六大类统摄一切菩萨行。这六种,两种最重要的,第一个是布施,第二个是忍辱。布施是教你放下,放下什么?放下烦恼习气,放下一切恶作。真统统放下了,这人就成佛了,所以把布施摆在第一类。第二个重要的,忍辱,《金刚经》里头佛说「一切法得成于忍」。无论是世间法、是出世间法,小成就小忍,大成就大忍,如果不能忍,这个人纵然有成就,很快就会衰落,那不是真的成就,真的成就,实德,真实的德就是忍辱。《金刚经》上讲六波罗蜜也是特别着重这两项,用的文字最多,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不能不认真去学习的。
布施前面学过,这里面的意思非常丰富,从因果上来讲,施报,特别是世间法,善因善果,恶因恶报,而且因果通三世,我们这一生所受到的多半是前世造的。佛在经上说,「欲知前世因」,你要想知道前世你造的是什么因,「今生受者是」,这一生你受到的就是;「欲知来世果」,你要想到来世我的果报,「今生作者是」,我们这一生当中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就是来生的果报。明白这个道理,了解这个事实真相,人心就平了,就真的心平气和,知道一切是自作自受,与别人不相干,不会有怨天尤人的念头。怨天尤人那个罪很重,你不知道自己自作自受,还怪别人,这个罪就重了。所以了解事实真相好修行。逆境多,顺境少,说明什么事情?过去造的善因少、恶因多,不就是这样的吗?如果过去生中造的善多恶少,那这一生干什么都很顺利。布施,譬如财布施,施舍出去又后悔,常常念着不忘,来生能不能得财富?能得,但是得财富很困难,就是受很多折磨你才能得到。如果你布施得很痛快,没有后悔,欢欢喜喜,来生发财,不想财就来了,自己就来了,业因果报丝毫不爽!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我们昨天看到一位老太太,健康长寿,中午谈话,知道这个老太太一生都做好事,念念都为别人着想,没有为自己着想,当然健康长寿,为社会着想、为国家着想,真难得!有这种想法的人多,社会、国家就有福。我们看到很欢喜,八十多岁,身体健康,行动很利落。过去生中的因,这一生中造作的是缘,念念没想自己。
忍辱对于任何一个人都特别重要。人活在世间,财富、聪明智慧、健康长寿人人所必求的,没有人不求。能不能求到?肯定求得到。你明白道理,懂得方法,如理如法的去求,「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这个话是早年章嘉大师教我的。我接受,我欢喜,依教奉行,改变了命运,彻底改过来了。最大的收获不是人间天上,这个我很清楚,人间天上福报不是真的,最大的收获是我明了极乐世界,认识阿弥陀佛,这才是第一收获。心心念念就是想往生极乐世界,就是想见阿弥陀佛,希望将来跟阿弥陀佛一样,大慈大悲、大愿大智普度众生。首先我们现在就要学阿弥陀佛的慈悲,就是阿弥陀佛的爱心,没有一个众生不爱的,包括树木花草、山河大地,没有不爱的,没有不关怀的,没有不照顾的,全心全力去做,往生就是功德圆满。在这个世界活一天,我们就认真修一天。自己永远学谦卑,永远要修忍辱,要忍到底,从初发心到如来地都要修忍。六波罗蜜佛教一切众生、教菩萨,他自己做到了,每一条都做到了,圆圆满满,这给我们做最好的示范。要学佛跟谁学?跟释迦牟尼佛学。这些基础的概念都是早年,我那时候二十六岁,章嘉大师教给我的。我年轻的时候没有什么长处,如果说长处,就是听话,老人讲的我相信,他不会骗我,他讲的话都是真的,我们一定要努力依教奉行。所以六波罗蜜里头我们把这两个看重,从这两方面去下手,其它的就很容易成就。这两个是六度里头最困难的,烦恼最重的是贪、瞋,布施是度悭贪的,忍辱是度瞋恚的,针对这两个烦恼来的。
下面一句,『坚固不退』。为什么能坚固不退?因为修六波罗蜜。如果没有修六波罗蜜,坚固不退很难。这一句,「指如上之大愿大行」,大愿是四十八愿,大行就是六波罗蜜。换句话说,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愿愿都通过六波罗蜜的大行,他的愿心圆满。「决定不移,永不退转」,不移是不改变,永不退转。「如偈云:我行决定坚固力,唯佛圣智能证知,纵使身止诸苦中,如是愿心永不退。是坚固不退义」。这四句偈是佛说的,是阿弥陀佛自己说的,偈子里面我是法藏菩萨,佛是他的老师世间自在王佛,求老师给他做证明。纵使身止诸苦中,这里头两个意思,第一个,没有遇佛之前生生世世所造的宿业,修行过程当中这一切苦就报掉了,我们常说重罪轻报,三恶道的果报就在苦行当中消掉了,这是第一个意思。第二个意思,代众生苦,众生造的业太重,我们这一生遇到许许多多的苦难是代众生苦。这也是真的不是假的,真正如说修行的人,在一定程度上能感知,能感受到,代众生苦。如是愿心永远不退。十九愿我们就学到此地。下面第二十愿,「临终接引愿」,请看经文:
【一心念我。昼夜不断。临寿终时。我与诸菩萨众迎现其前。经须臾间。即生我剎。作阿惟越致菩萨。不得是愿。不取正觉。】
这一愿里头有一句话非常重要,就是『作阿惟越致菩萨』,这还得了!我们看念老的批注,『一心念我』。「一心,已见前解」,前面讲过,一心是专一、是精一,这里面没有怀疑、没有夹杂,这才叫一心。现在我们念佛迫切需要的就是要练这个功夫,要放下万缘。为什么许多人他放不下,原因在哪里?对事实真相了解得不够,没有真的了解,没有透彻了解,所以他放不下。对我有好处的他能够施舍一点,对我没有好处的他一毛不拔,这种心态去布施,依旧是人天福报。如果人身得不到,人身我们用老祖宗的标准,五常,仁义礼智信这五个字,不要找别人,找别人没用,自己认真去检点、去反省,这五个字我做到没有?如果没有做到,或者做得不够,来生得不到人身,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来生能不能得到人身,这五个字是标准。仁者爱人,我有没有爱人的心,特别是苦难众生;仁民及物,爱人民,扩大到爱所有一切动物。爱动物你还能吃动物的肉吗?现在这个世界上每天被杀、被吃掉的有多少众生!真正仁爱的人还敢邪淫吗?每天这个世界上堕胎的超过十五万人,这是什么?亲手杀儿女,这个罪多重,这是不仁不义!仁义礼智信五个字这个标准是绝对标准,就是佛家的五戒,仁者不杀生,义者不偷盗,不偷盗细一点说就是没有占别人便宜的念头,对一切众生,有占别人便宜那个念头,那个叫盗心,那个不义,不淫欲是礼,老祖宗讲的礼,不饮酒是智,不妄语是信,五常跟五戒意思完全相同。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跟这个相不相应?完全相应这才保住人身。
我们知道我们这一生到人道来,说明我们前世五戒、五常修得不错,这一生才到人道来。多少人跟我们一样前面的因,也到人道来了,非常可惜,他遇缘不善。佛家讲因缘生法,缘生,不讲因。古时候这个缘胜,为什么?特别在中国,每一家都教,上一辈的人个个都懂得,所以个个都有教学的使命。不是说这个小孩不是我家人,我不管他,不可能的,任何一个小孩做错,犯错、犯规、做错事情,大人看到都会管教他,不管他跟我有什么关系,都要帮助他断恶修善,在从前这个旧社会非常普遍的风气。我们从小就被人训过,生长在农村,在哪里玩?都在田地上,距离家都很远,在外头玩。小孩吵架、打架,路上经过的行人看到,把他叫过来训一顿,小孩乖乖的听,家长如果看到的时候,一定到这里来道谢,这普遍的风气,到处都一样。现在这个社会的风气麻烦了,不但路人不敢教我们,我们干什么坏事他也不敢惹,连父母都不敢讲。这是遇缘不同!所以现在人把五常丢掉了,把五戒丢掉了,来生得不到人身。现在有人说,鬼道、地狱道的众生腾空了,他们都出来都往生了,现在世界上这些人统统要去填补,到地狱、到鬼道去补充,去填他们的位置。这个话也不无道理!
我们今天实在非常难得,遇到无比殊胜的缘分,遇到净土、遇到阿弥陀佛,而且去又不难。想到我没有遇到佛法之前我造了很多恶业,五戒、五常全犯了。不要紧,前面我们读过,造五逆十恶罪,还加上毁谤佛法的罪,只要肯认错,只要肯回头、肯忏悔,念佛统统都能往生,阿弥陀佛不算旧账,这个太难得了!遇到这么一个好人,不管造什么重罪,只要忏悔、回头,后不再造,弥陀都欢迎。今天念到这一愿,不但欢迎你到极乐世界去,到极乐世界去「作阿惟越致菩萨」,你看这还得了!阿惟越致,法身大士!今天我们念佛就是要学这个,怎么个念法?一心,对极乐世界、对阿弥陀佛决定不怀疑、决定不夹杂。
这个世间我们会常常收到一些信息,都是关于修学的,提供你坐禅、参禅、持咒,很多好方法,你见到之后动不动心?你动心那就不是一心念阿弥陀佛,里头有掺杂,决定不能动心。见到其它法门,要像善财童子一样,恭敬供养,我还是学我自己的法门,没有动摇。善财五十三参,每天接触不同的信息非常之多,他的态度恭敬,好的赞叹,不是好的不赞叹,供养,供养的方法很多,不一定都是财物,赞叹就是供养,礼敬就是供养,不学。你看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每一参都有「恋德礼辞」。恋德是感恩,你让我学到了,我感谢你,礼是礼拜,辞是不学,是这个意思,我还是念阿弥陀佛,我不学你这个法门,这叫辞,这个字的意思含义都很深的。善财童子自始至终就是一…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六八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