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威神加持,不是自己修成的,自己没有这个功德。一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坐在莲花当中,就得到阿弥陀佛的加持,就是阿惟越致菩萨。「又《阿弥陀鼓音声王陀罗尼经》」,这里头有一段经文说,「西方安乐世界」,就是极乐世界,「今现有佛,号阿弥陀」。今是今天,现是示现,今天那边示现有佛,阿弥陀佛。「若有四众」,这四众是说我们这边的出家男众女众、在家男众女众,这叫四众。「能正受持彼佛名号」,这个正受持,这正的意思就是不怀疑、不夹杂,这就是正,受是接受,持就是念佛,念阿弥陀佛的名号。「以此功德,临欲终时,阿弥陀佛即与大众往此人所,令其得见」。这是佛来接引,你这里念佛号,心心发愿求生净土,这个念佛的功德就能感应佛来接引。所以阿弥陀佛即与大众往此人所,令其得见。往生的人见到佛,见到跟佛来的这些大众,这些大众一见面全都认识,都是自然的,不必介绍。往生的人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统统晓得哪个人跟我什么关系,哪一世在哪个世界,清清楚楚。这些人先前遇佛念佛比我早往生的,跟我有缘的人,所以现在佛来接引,他们大家一起来。所以到极乐世界一定要晓得,到极乐世界熟人多,比我们在这个世界不知道多多少!我们这个世界还知人知面不知心,极乐世界没有一个坏人,冤亲债主往生都变成好人,都是菩萨,这个世界多美好!念佛功德不可思议,一定要相信念佛功德,相信念佛这个方法能解决一切问题。无量无边这些问题摆在面前,一句佛号全解决,不用去找这个方法、找那个方法,操那么多的心都不能解决问题,最后真正解决问题全在这一句佛号。这是我们决定要知道的。
「见已」,往生的人见到阿弥陀佛,见到跟着阿弥陀佛来接引的这些大众。「寻生庆悦」,真是非常欢喜、庆幸,自己功德成就。「倍增功德」,得佛力加持,境界不断向上提升。「以是因缘,所生之处,永离胞胎秽欲之形」,到那个地方是莲花化生,不是投胎去的。投胎在胎胞要受苦,就是胎狱之苦,莲花里头没有苦。「纯处鲜妙宝莲华中,自然化生,具大神通,光明赫奕」,赫奕是广大的意思。在莲花当中化生,体质、相好跟阿弥陀佛完全相同。化生不是由小慢慢长大,不是的,他没有变化,在莲苞里头这个相就形成,佛就加持了。底下这几句说,「神通智慧,放大光明,俱如菩萨」。这个地方的菩萨就是阿惟越致菩萨,实报庄严土的法身大士,跟他们一样。「即弥陀此愿之所感证」。为什么有这么殊胜?就是莲花化生愿的感应,众生有感,佛就有应。
「莲池大师《弥陀疏钞》曰:六趣众生,则中阴之身自求父母」。这是六道,六道里头舍身受身。舍身是去投胎,投胎的时候自己去找父母,父母跟他有缘。这是佛在大乘经上说得很多,子女跟父母一定有这四种缘分才会变成一家人。这四种缘分就是报恩、报怨、讨债、还债,没有这个关系,他不会找到你。凡是找到的都是这四种关系。世间人不知道,佛知道。佛教弟子,这是在家弟子,小孩到家来了,应该如何应对?一定好好去教他,布施恩德。他来报恩的,恩上加恩;他来报怨的,以恩德来减弱他的怨恨,把它化解,慢慢长大都成了法眷属,变成一起来学佛,一起念佛将来都往生极乐世界,这些恩怨债务统统都化解。学佛的人懂,不学佛的人不知道。你说佛法对于一个幸福家庭贡献多大,没有佛法我们怎么会知道这些事情。
「往生善士」,这是讲念佛往生的这些人,「则一弹指顷,莲华化生」,跟六道里面舍身受身完全不一样。六道人死之后在没有投胎之前叫中阴,中阴身的时间一般都是四十九天,绝大多数都去投胎去了。有极少数他没有投胎,那是什么?执着,舍不得这个身体,迷恋在身体上,变成什么?我们世俗里面讲叫守尸鬼,实际上是中阴。这个中阴他就在他自己尸体旁边,埋葬的时候也在坟墓旁边,他不离开。有些居然二、三年还不离开,不知道身是假的。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真的是一弹指顷,一断气佛就把他接走了,他坐上莲花,他到极乐世界去了。「是莲华者,乃卸凡壳」,凡是六道,这个身体六道里头有个像小虫的壳一样,把这个东西摆脱,卸是放下。莲花是「安慧命之神宅」,不再搞六道轮回,这一下到极乐世界去了。这个意思是说,「意为:六趣中一切众生」,就是六道里头一切众生,「命终之后,中阴身现,于此身中,依自身宿业因缘,往求世间父母。投身母腹粪秽之处,结成浊染罪业之体」。这是六道得的身相。人道、畜生道是我们看得见的,畜生道里头有胎生、有化生,胎卵湿化都有。地狱里头只有化生,没有胎卵湿,地狱是极重罪业所变现的。
所以六道这种舍身受身,「何如往生之善士」,何如,怎么能够像念佛往生的这些善人,「临终蒙佛接引,一弹指间,化生莲花之中,径生安乐之国」。这个不能比。「此莲花者」,实实在在是修行人,这行人是修行人,「脱卸凡夫罪身之玄幽宫殿」,这是比喻,永远摆脱掉。宫殿是什么?你喜欢居住的地方,胎胞,所以称之为子宫,把它比喻作幽玄的宫殿,他要住在这个地方,错了。「赡养当人慧命之神妙舍宅」,赡养是极乐世界,极乐世界的莲花是那个人慧命的神妙舍宅,他的居住修行的地方,这是莲花化生。「上数语深表弥陀大愿,悲心至极,妙德难思」。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七0集》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