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佛都相同。
「又光明者,自莹谓之光,照物谓之明」,这光明两个字的讲法。自莹,莹是亮,亮的意思,这是光。像灯一样,你把它点燃了,它自己放光,这叫光。光能照万物,照万物称之为明,明了。光明有两种作用,第一个是「破闇」,黑暗不见了,第二个是「现法」。我们看念老的批注,「盖佛之光明,是智慧之相」。人有智慧,身顶放光,所以放光是智慧之相。这个光是常光,光有常光、有放光,此地讲的是常光。见《往生论注》下卷。「又《超日明三昧经下》云:是知大智发外,能照法界,名为光明」。这个光明作用大!大智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菩萨能把障碍除掉、把障碍放下,他这个智就能外发,就能遍照法界。所以这个地方我们知道,我们每个人都有。《华严经》世尊常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所以我们不必羡慕别人,羡慕别人是生烦恼,应该知道我们跟别人比一样都不缺。我们跟谁比?跟佛比,一样不缺,只是我们今天不能外发。什么原因?有障碍。
障碍总不外两种,一个烦恼障,一个所知障,佛经上说二障。烦恼障是第七末那识,所知障是第六意识,这两种障碍让我们自己自性里面的智慧德相不能现前,称为凡夫,佛菩萨眼目当中说之为「可怜悯者」。有,放不出来这可怜,没有那就不能怪人,有!严重的业障。所以佛慈悲,看到我们的缘成熟了,佛就来帮助我们。什么叫缘?我能相信这是缘,我能接受这是缘,我能够理解这是缘,我能够随顺学习这是缘,这个缘一层比一层深。所以佛不度无缘之人。什么是无缘?不相信,不能接受,佛来了也是白来,没用。可是佛不舍众生,大乘经里头所说的,「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任何一个人佛不会舍弃的,佛等着你回头,只要你相信,他就会来帮助你,你能够接受,他就来成就你,他的方法微妙殊胜、方便究竟。他有圆满的智慧,他对于每一个众生生生世世所造的行业他都知道,像大夫治病一样,他知道你病根在哪里,他会对症下药,所谓药到病除。他的加持有冥加、有显加,显加你感觉到了,冥加你自己不知道,但是你改变了,心态不一样了,无一不是佛力在加持,只是自己没有感受到。我们把障碍除掉,大智就外发,能照法界,能照法界就能转*轮。能转*轮是什么意思?就是能教化众生,就这个意思。转*轮是教化众生的意思。这叫光明。
「又《涅槃经》云:光明名为智慧」。智慧跟光明是一不是二,智慧是体,光明是起用。「又大慧禅师曰:只以此光宣妙法,是法即是此光明,不离是光说此法」。大慧的话是禅宗的法语,他说得好,这意思都很深。只以此光宣妙法,此光什么意思?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这此光,不是外头来的。你所宣的这些妙法,妙法从哪里来的?就是这光明出生的,就是你自性般若智慧起作用,不离是光说此法。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四十九年,大慧禅师这三句话说尽了,妙极了,我们要能体会到。换句话说,烦恼习气不能不放下,不放下,你说的法是别人的。别人的法有个很麻烦的事情,很容易把别人的意思讲错了,人家不是这个意思,我们把他的意思讲错了。禅宗里面有所谓「错下一个字的转语,堕五百世野狐身」,有因果,你要负责任。
怎样让我们真正了解佛菩萨的意思,不至于错会?那你就得要用清净平等觉。清净平等觉是什么?真心,不能用妄心。所以开经偈里头,武则天作的,这是名言,「愿解如来真实义」。那我们今天,不但现前,过去也有,把佛经的意思错解了,完全用自己的知识、自己的意思来解佛经的意思。字是佛说流传下来,翻译成中文,今天讲解完全是我自己的意思,不是佛的意思,这个因果可就背大了。宗门这段公案,百丈大师的,百丈是六祖的徒孙,就是禅宗第八代的祖师,这个公案从他那个时候发生的。说错一个字背这么大的因果,堕在畜生道五百年,你说这个事情多可怕。我们现在担保我们不说错吗?我们敢讲经说法吗?没有大彻大悟怎么敢!那照这样说下来,佛教不是从我们这灭掉了?这是李老师早年教导我们的,我们不敢讲经,他劝我们出来,我们自己心里清楚,不是这块料,不敢承当。老师就告诉我们,我们不做,佛法就灭了。那做,怎么做法?教我们学讲批注。念老的批注就是这个方法,他不是自己讲的,集古大德批注来注这个经,你要说哪里注错了,那是古人的批注搞错了,他没有责任。这是菩萨在此时此处为我们现身说法,告诉我们一条路。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自己要修,怎么修法?修行秘诀就是放下,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我非常感谢章嘉大师,我们第一次见面,他就把这个教给我了。佛法修学的秘诀,怎样能够快速成就?我向他老人家请教的。他告诉我六个字,「看得破,放得下」。这是六十一年前的事情,我们在这六十年修学体验,感恩!他的话是真的不是假的。从初发心到如来地,就是看破帮助你放下,放下帮助你看破,就这两个方法相辅相成,一直到如来地,妙绝了!为什么放不下?没看破,所以你放不下,看破了自然就放下。没看破是理事的真相不了解,理事真相了解了不再执着。近代,最近这三十年,科学界里头量子力学家提出这些报告,应当多看看,为什么?帮助我们看破,帮助我们放下。他跟佛经上讲的一样,我们在佛经上没有透彻了解,还有怀疑,看到他的报告,怀疑没有了。没有怀疑才真正会放下,有一丝毫怀疑,那个放下不是真的。所以大慧这三句话说得真好!只以此光宣妙法,你所宣的妙法就是此光明,不离是光说此法,说得妙极了。
我们接着往下面看,「彼国天人身顶既有常光,正是智慧成就」。天人是凡圣同居土,包括下品下生,往生最低的果位,身顶都有常光。这常光从哪里来的?是阿弥陀佛智慧加持给他的。这个智慧加持给他,他如果不得受用,光就发不出来;智慧加给他,它真起作用了,他就放光。这个诸位要知道,不起作用是不会放光的,起作用那就会放光。「以佛力护佑」,佛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护佑。「故智慧殊胜」,他没有智慧,佛把智慧加持给他,让他的智能彷佛跟佛差不多。要知道这个往生的人是人天身分,同居土,品位不高。「于佛智、不思议智、不可称智、大乘广智、无等无伦最上胜智,悉皆照了。故云成就一切智慧」,这个可登大了!这上面五种智是如来果地上的智慧。佛力加持怎么可能有这样殊胜的加持?这个加持就等于成佛了。这个意思太深,确实大乘经上所说的,「唯佛与佛方能究竟」,等觉菩萨都说不清楚。我们只能够从一桩事情去体会,这桩事情就是佛常说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观无量寿佛经》佛说的,「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这是净宗修学的原理、理论的依据,我们也只能从这个地方得到一点真正的消息。因为众生本来是佛,迷得太久了,迷得太深了,没有办法自觉,到西方极乐世界佛力加持你,佛能把他的光明分一分给你。他自己有没有损失?没有损失。譬如说佛是这一盏灯,他点亮了,你也是一盏灯,没有点亮,佛把光借给你,把你点燃,点燃是你自己的,不是佛的,佛那里没有损失,你自己也没有多得一点,不增不减。只能从这些意思里面去体会,这是不可思议的境界。我们只要仰信经论、祖师的话不是骗我们的,句句是真话,句句是实话。
「成就一切智慧」,当然你就「获得无边辩才」。辩才从哪里来的?从智慧生的,有智慧就有辩才,没有智慧哪有辩才?「辩才指善巧演说法义之才」。因为佛法没有定法,即使佛当年在世,跟大家说的法也不是定法,字字句句是活的。你只要能契入境界,你拿到佛的经典,也会生无边辩才,你也能够巧说一切法,帮助众生化解他的疑惑、化解他的业障,他觉悟了,这都叫正法。这个法就是大慧禅师所说的,「只以此光宣妙法,是法即是此光明」。佛的光明跟自己的光明是一不是二,佛的智慧跟自己的智慧也是一不是二。我们的障碍愈少,自性的智慧透出来就愈多。这两种障要放!
那我们要问,这经论很多还要不要学?还有这些世间法?这个问题不是问题,问题在你会不会,如果会,什么都可以学,什么都可以看;要不会,不会就得暂时要有耐心,我现在不看。现在干什么?现在要得三昧、要开悟。开悟之后一点障碍都没有,为什么?你看这些东西不着相!就跟马鸣菩萨在《起信论》教给我们的秘诀一样,看书,无论看什么书,不着文字相、不着名字相、不着心缘相,统能开悟。不是佛法,世间法都一样,它没有差别,没有一法不是佛法,法法皆是,法法皆如,这都是真的,不是假的。不会怎么?不会着相,着相生烦恼,不懂的东西,天天去苦思、苦想,这不是办法。见如不见,闻如未闻,心永远是清净平等觉,清净平等觉里头痕迹都不着。那怎么看?智慧照,照见!照见万法,这就对了。一切万法没有一样不知道,这就对了。
对我们现前境界来说,我们放下不够,所以看破有限。看破不能放下,那就是章嘉大师说的,你根本没看破。大师这些话对我印象很深,因为我以前去问过这个话,看破放不下怎么办?老师很干脆,你根本没有看破。这一想是有道理,没有看破,看破哪有放不下的?老师还举个比喻,他说桌子上,这个地方一堆黄金,这个地方一堆黄铜,你如果认识,你要哪一个?我当然要黄金不要黄铜。他说那你就看破了,你黄铜才放下,你没看破不行。所以对于事实真相完全认识了解,那是什么?那要不生烦恼才会了解,夹着烦恼习气、分别执着,你看不到真相。这个东西没有法子教的,怎么教你?只有把这些事实真相告诉你,你自己真下功夫,变成你自己真正的生活行持,就起作用了。知道一切相都是假的,别再执着,心就平等了;知道这一切事也是假的,那也就不必执着了,于众生有利的事情做,于众生不利的事情不做。这个利害不是决定的,是活的,现在有利,过几天未必是利;将来有利,未必现在也有利,这统统搞清楚。真正的利益是什么?现前得利,将来还得利,永远得利,那是真的利益。真的利益决定与性德相应;现前得利益,未来不得利,决定与性德相违背。佛说的性德,最简单的讲,归纳起来就是十善业。十善业是佛行,信解行证,佛的行就是十善,圆满的十善就是圆满的佛行。而且特别重视在行,如果你能信能解不行等于零,一定要做到,那真的信。
「辩才指善巧演说法义之才」。善巧,善是善良、善好,巧是巧妙,着重在演,演是表演,做出来给人看,别人有问你就给他说,别人不问就不必说,默默去做、去表演。「《净影疏》曰:言能辩了,语能才巧,故曰辩才」。言,能够辨别清楚,让大众听到之后他能够了解,了是明了的意思,言;语,能够才巧、善说,言辞美妙,让人听到生欢喜心,这是语能才巧,这叫辩才。「又诸菩萨说法之智辩,称为四无碍智」,菩萨说法的智慧、辩才,佛经上的术语叫四无碍智,也叫「四无碍解」,或者叫「四无碍辩」,都是一个意思,三个名词是一桩事情。
底下有四无碍的解释,四无碍怎么个讲法?第一个「法无碍」。法是什么?这个地方的法是狭义的,就是经典。经典不外乎「名句文」,名是名相,句是语句,完整的一句话,把意思都说清楚了,文是句集合起来,二、三句以上集合起来称文。能把名句文讲清楚、讲明白,这些都是法。这些法,「能诠之教法」,佛教化众生的方法、智能都记载在这里头,所以称之为法,四无碍辩才里头的法无碍。「诠」是具的意思、善的意思、言的意思,「具也,善也,言也」,言诠。「于教法无滞」,无滞是没有障碍,能够通达无碍,这叫做「法无碍」。
这些东西初步,第一个阶段学习,先从文字下手。如何避免过失?决定遵循经教跟古德的批注,从这里下功夫,初学从这下功夫,不许可加入自己的意思。有些人确实根基很厚,有悟性,他领悟得比人深,虽是初学比人深,领悟的没有错误,老师怎么教他?老师还是教他不可以用自己的意思,遵守古大德的意思,就像念老这个方法。但是学批注,初学的人不能够用集注,集注要有智慧,没有智慧,你把那个选错了。初学的人一定是一家之言,我学一部经用哪个批注,就是跟那一个人学,学一家之言。一家之言里头有碰到障碍,不好讲,自己不能理解,参考别家的批注;就参考这一句,不能参考它一篇,那就会搞乱了。如果实在讲不通,就照念没有关系,讲经的时候这个地方我不太了解,我念给大家听,不会错。决定不可以强不知以为知,所有问题都是出在这个地方。自己了解不够清楚,又是面子问题,好像这一段不讲不好意思,人家看轻了。这个没有关系,这是什么?这不算过失,讲错了是真正过错。所以这些方法,对初学的人说。
初学的根机也不一样,老师教的方法也不是完全相同,但是他有原则,这个原则要遵守。不让你发挥是什么?你很聪明、有才智,这是教你修忍辱波罗蜜。因为有才智的人讲得还不错,人家一赞叹就傲慢心生起来、贡高心生起来,那个才危险!那真正会把自己毁掉。所以善知识遇到这样的人,压你,你要肯接受、肯忍耐,则大器晚成,他会成就。如果不能忍耐,那善知识就放弃了,这不行,这人不会有成就,别看他聪明,到最后怎么?聪明反被聪明误。人家看得清楚、看得出来,我们自己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真正遇到善友、遇到善知识,他会帮助你、成就你,他不会害你,所以不忍不行。忍下面就是定,能忍才能得定,得定才能开慧。所以忍辱是禅定的前方便,凡是不能忍的,定就得不到。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学到此地。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七八集》全文阅读结束。